如何根據位次選大學?

01高考位次是什麼?

所謂位次是指文史類或者理工類考生的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屬於哪個位置。高考位次主要分為三大類:省市位次、區縣位次和學校位次,在做參考的時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和區縣位次為主


說到這裡許多考生也許就說了那不就是自己在各省所佔的排名嗎?還說什麼位次呢?其實不然位次與名次之間是有很多差距的。


02位次與名次區別

位次說的是你所在省,全部考生中你所佔有的位置。例如全省成績排名第一,且是一個人,那麼他的位次就是一,成績排名第二的有兩個人,因為他們的分數相同,那麼他們的名次是相同的,但位次是二和三。

位次是從管理方面考慮的,是為了讓考生合理地填報志願做為參考。而名次是從排名好壞考慮的,是為了評定一個人成績的位置好壞程度。


03“位次”的概念

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績和考生人數總和後的綜合排序;高考分數最高的考生位次為一;相同分數的考生名次相同,位次不同;位次主要適用於各省參加全國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類(如理工類、文史類)進行排序;


保送生、自主招生和藝術類、體育類招生等類別不適合用位次方法進行參考;位次主要有省市位次、區縣位次和學校位次,在做參考的時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和區縣位次為主;文史類考生按照文科位次進行排序,理工類考生按照理科位次進行排序。


經過以上簡單的介紹,相信家長和考生對於高考位次和名次的區別應該有所瞭解。那麼接下來說的就是如何根據位次選大學?


如何根據位次選大學?


A:例如:考生位次為4458,假如某所大學的歷年招生位次區間是4000-10000,那麼考生的位次處於這所大學位次區間的上部,這所大學可以作為保底院校。


假如某所大學的歷年招生位次區間是2000-8000,那麼考生的位次處於這所大學位次區間的中間,這所大學可以作為比較穩妥的院校填報。


假如某所大學的歷年招生位次區間是1000-5000,那麼考生的位次處於這所大學位次區間的下部,這所大學的錄取可能性就比較低了,可以作為衝一衝的院校填報,當然也可以衝刺大學招生最低位次在4000左右的院校。

如果考生的位次與院校或者專業以往連續幾年錄取考生的位次大致相當或者就在錄取考生位次範圍以內,則報考這些院校或者專業把握性較大。


大學在每個省份的招生位次是一個大概的區間,填報志願時,一定要明確高校在本省市錄取的位次區間。


比如北京工商大學,往年北京工商大學在重慶文科一批錄取的位次是600-1500左右。如果考生位次在800以內,報考完全沒有問題;在800-1200,報考比較有把穩;在1200-1500,則主要把北京工商大學作為“衝一衝”的院校,同時考慮其他比較把穩的學校才是明智之選。

高考位次怎麼查詢?


A:根據考生個人的賬號密碼和考生號查詢,進入到高考成績查詢界面,仔細看旁邊有個排名情況,數字反映的就是高考位次。


其次,結合各省教育考試院會集中公佈的“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去各省教育考試院查看這個表格就可以確定自己的名次,高考一分一段表是確定高考學生位次的關鍵性文件。


針對夏季高考,文科按照總分(含特徵加分)、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理科按照總分(含特徵加分)、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的順序依次比較。

如果總分不同,則總分高的考生位次在前,如果總分相同,則比較下一科目,下一科目分數高位次在前,依此類推,如果考生所有科目完全相同的時候,則比較在編場時統一隨機生成的考生隨機碼,隨機碼小者位次在前,也就是說隨機碼只有在考生所有科目成績相同時才會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