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在農村自己儲存糧食的農民越來越少了?

魯北小肖


大家好,我是山野海慶,喜歡農村生活,山野情趣的請關注我,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

為什麼現在在農村自己儲存糧食的農民越來越少了?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吃飽是維持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以前的農村都喜歡儲存糧食,種一年的糧食,可以吃兩到三年,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自己儲存糧食了,這是為何?

1、觀念變了

其實個人覺得,這主要是和觀念轉變有關係,以前在農村的老百姓是很珍惜糧食的,因為那時糧食產量低,甚至遇到病蟲害的時候有可能顆粒無收,那有可能就會無糧可食。所以以前的農民家裡總會儲存一些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現在即使種田,只會種夠吃就行了。

2、糧食來源廣

現在很少存糧, 主要也是和糧食產量逐年提高,糧食來源廣有關,加上現代交通運輸發達,國家也重視民生問題,不會再出現缺衣少糧的情況,自己沒有糧食也可以買,所以基本上,家裡不會有多少存糧,只存夠自家 吃就行了,甚至是沒有存糧。

3、人口流動大

還有一種原因是,現在很多農村的農民,披著農民的身份,其實是農民工,家裡都不種田的,是靠打工維持生活的,不種田,只能買糧食,家裡怎麼會有儲存的糧食?

以上就是個人對“現在在農村自己儲存糧食的農民越來越少了”此問題的分析,希望各位加以補充,走過路過,麻煩點個關注,給個贊,謝謝!


山野海慶


我是一名國有糧食單位工作者,僅發表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是留守種地農民逐年減少,大部分農民都是外出打工,自己的地都是把地承包流轉給個人種植,自己收取土地租金,這部分土地流轉的農民直接就沒有糧食收入也就不存在儲存這一說。

第二點,留守種地的農民,現在由於科技的發展,已經不像以往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農活,犁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收穫基本上都是機械化作業,再加上近年來糧食經紀人直接到田間地頭收地頭糧且現金結算,農民也就不那麼費事拉回家儲存了。

第三點,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購物的便利,農民不擔心米麵油的採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從大小超市以及批發市場買到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家裡儲存糧食不僅佔地方還有損耗(自然損耗、鼠雀食損等),還不如賣成現金放兜裡方便!

當然,個別偏遠山區的農民由於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還是習慣於自給自足,糧食收貨後主要用於自己食用。當然,儲存的糧食多一些的其他個別情況也還是有的,也都很正常,不能一一列舉。


鑠鑠的好爸爸


糧食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情,穩定的糧食供應一直都是國家的重點工作,這幾年,大部分農村的糧食儲備都嚴重下降了,好多家庭都沒有了糧食儲備,記得小時候的樣子,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大缸儲備穀子,每年夏秋季節,穀子曬乾了後,都會把大缸裝得滿滿的,飯前茶後,幾個兄弟叔伯都會在一起比一下誰家的穀子儲備得多,誰家儲備得多糧食,誰家就容易娶媳婦!隨著這一二十年的發展,農村的年輕人都向沿海開放地區打工了,農村越來越空心化,稍為有點錢的人就在工作城市定居了,還有一部分怕做農耕工作的年輕人也都賴在城市裡打工掙錢,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農村。農村裡面剩下的只有老人和小孩了,老人畢竟上了年紀,看著丟荒的土地,總想去種多點,但畢竟力量不允許了,肥沃的土地只有無奈的丟荒,任由雜草叢生。農村不種田了,當然也沒有了糧食儲備,沒有米的時候,就會到鎮上買。估計以後農村的年輕人連種田都不會了,希望國家能引起重視,鼓勵有能力的年輕人返鄉村創業!


鄉野小農人


本村的農戶我都勸他們留點口糧 大部分都嗤之以鼻 覺得我是杞人憂天 他們不明白一個道理 他們忘記三年自然災害先餓死的誰


來日方長51699455


因地方而異,主要補貼少,種糧雙搶累人,沒什麼經濟效益,加上年輕人都外出務工,長輩買點夠吃就行了。


一份執著王鋒


因為糧食太不值錢了,種一年地不如某些人一天的工資!不但不掙錢反而……


3o4廣


第一個是農村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都是一些年長一點的,現在很多農村的人一般都種一點地,夠吃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