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這些與古代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習俗,時至今日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古代社會中形成並流傳後世的各種習俗,除了與地域、民族、社會意識有關係之外;其實,還與老百姓日常生活習慣以及生產、勞動等因素息息相關。現代社會中備受民眾推崇的主流文化習俗,大都為古代漢民族的民俗與文化體現。

俗語云:“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世代繁衍的各族百姓,用其最原始的精神風貌與最傳統的生活方式,為古代中國習俗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這種極具華夏民族風采的文化習俗,對後世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借用民俗專家的觀點習俗其實就是一種文化體現,同時不同文化基因對習俗也會產生不同影響。在華夏文明的浸潤之下古代社會中的不同民族,也都創造出了屬於本民族的文化習俗。但是漢民族作為華夏文明的主體構成部分,以漢族文化為積澱的習俗流傳度更為廣泛。

筆者認為古代社會發展既為文化習俗出現揭開了序幕,同時也藉著文化習俗的東風展翅翱翔。從上古時期開始文化習俗就一直伴隨著華夏族群發展,而無數華夏兒女也為華夏文明,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最寶貴的勞動力與智慧。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古代人在生產勞動中形成的文化習俗

古代勞動人民是創造歷史和推動歷史發展的中堅力量。古代先民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生活經驗,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歷經歲月積累下來的智慧,其實都為古代文化習俗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作為農業大國從古至今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一直過著“靠天吃飯”的自然生活。尤其是在古代社會由於生產率比較低,再加上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工具也比較落後,所以無論是農業經濟還是農業文明的發展都相對緩慢。

但即使是這樣也從未停止向前發展的腳步,雖然在這期間戰爭頻繁以及災荒不斷,但是也依然沒有阻止古代先民的文化積累與習俗形成。可以說古代社會中形成的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文化習俗,其實都不不開古老的農耕文化侵染。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1.農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習俗

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雖然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帶著他們就是在日常農業勞作中積累了大量生活經驗。他們可以根據季節以及氣候變化,決定何時耕種土地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亦或是根據風霜雪雨多寡來判定收成好壞。

這些依靠自然而決定農耕的經驗或智慧,其實在無形中就形成了流傳後世的文化習俗。而這種習俗其實就是農業耕作的時序、節令習俗,雖然現代人看不到古代人的勞動場面,但是卻可以通過“農諺”的形式去了解古代社會的生產勞動習俗。

“牛馬年,好種田,就怕雞猴這二年”。大意為在牛、馬二年一般都會風調雨順,而且莊稼也會有長勢喜人並且秋末時會有好收成。但是在雞年和猴年就很容易出現暴雪或暴雨,這樣不僅會影響收成甚至還會鬧饑荒。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春雷響,萬物長”,“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立春三場雨,遍地都是米”,“春雨漫了壠,麥子豌豆丟了種”;以及“雨灑清明節,麥子豌豆滿地結”,“麥怕清明連夜雨”等農業諺語,其實都能體現出古代老百姓的農業習俗。

2. 佔天象測農事習俗

古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尚未萌芽,所以人們在靠天吃飯的過程中,總要受到自然界各種氣候的壓制與束縛。但是古代農民為了能夠提前預測天氣,所以就發明了一種“占卜天象”的方法,進而達到提前預知氣候和農事收成的目的。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雖然這種方法在現代人的眼裡面看起來特別可笑,但是從商代開始一直到清朝覆亡,這種方法都一直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自古以來農業都是歷朝歷代發展的根基,但是在生產力十分落後的古代社會,由於沒有可以預測天象的科技,所以就只能通過“占卜天象”尋求自我安慰。

當然,在靠天吃飯的古代農民眼中,大自然的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有目共睹。所以他們為了能夠讓莊稼豐收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過程中其實就形成了佔天象、測農事的習俗。而且有很多農諺也都可以證明這種習俗的形成過程。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3.祭祀田神、農神的習俗

由於古代社會尚處於思想矇昧狀態,人們對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還處於自然崇拜階段。所以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以祭田神、先農和灶神為主的習俗,在古代農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並頗為流行。

同時,古人在自然崇拜以及祭祀田神的同時,還發衍生出了一種“占卜農事豐歉、祈福、禳災”的習俗。而這種習俗其實就極具人文意識,因為這是根據人類對自然界的崇拜思想,在生產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極具特色的習俗。

古代先民由於對自然界中的現象和變化認知程度不夠,所以就會對臆想中的自然力懷有敬畏心理。比如,他們會認為農業歉收與超自然的神明有關係,所以他們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對超自然神靈的祭祀活動。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4.農業生產過程習俗

古代先民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習俗,其實大都與農業生產、農具的製造與使用息息相關。如果從原則上來講這一系列習俗,其實都是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規律。古代農民按照這種農業規律所從事的農業活動,就可以使農業發展得以順利進行。

筆者認為古代人在從事農業勞動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可以流傳幾千年的文化習俗,同時也瞭解了很多與農業有關係的禁忌,以及令後人刮目相看的“農業娛樂習俗”。簡單說就是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濃郁農業氣息的文娛性質民俗文化。

事實上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各個階層的人群,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習俗文化。牧民、漁民、養殖、手工業、服務業,甚至讓很多現代人比較嚮往的江湖習俗等,都是組成古代社會文化習俗的必要環節。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5. 農業祭祀習俗

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農民在耕種之前,都要舉行比較獨特的祭祀習俗或者活動。比如,每年除夕都要去田頭“祭田”主要的祭祀對象就是土地神,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獲得豐收。

還有一種極具民俗文化特徵的習俗,就是在每年正月十四晚上舉行“照萬蟲”活動。各個存村莊的小孩手裡拿著由破掃帚紮成的火把,然後去田堪、河邊等地焚燒茅草,目的就是為了滅害除蟲避免蟲害出現。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6.農業習俗之“打春上虞”

“上虞”是古代社會中的一個地名,據說古代上虞縣官會在春耕之時,都會到城東探春橋邊瞭解農事,並且舉辦一些有利於春耕的活動。“探春橋上報春回,南北山頭霽雪開。最是傾城觀太歲,彭彭官鼓土牛來”,這首詩其實說的就是“打春上虞”習俗。

當然各地“打春上虞”習俗活動也會略有不同,比如,其他地區的村民會在每年立春這一天著盛裝,抬著一頭紙糊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然後由縣官親自執紅綠鞭鞭打,主要的寓意就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古代社會中五花八門的文化習俗

“農林牧副漁” 五大業態在古代社會就已經初步形成,並且經過歷朝歷代勞動人民的不斷髮展,逐漸與人們的生活習慣融為一體,並且形成獨具古代社會風采的文化習俗。而這些習俗相對於農業習俗來說雖然比較單一,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化構成部分。

1.牧業民俗

生活在北方地區的遊牧民族其實是牧業民俗的重要載體。從這一點來看牧業民俗其實具有非常強烈的地域限制性,因為遊牧民族只能夠在特定環境、氣候中生活。所以牧業民俗其實更加重視大自然與人類、牲畜之間的關係。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相比較於中原地區農業習俗來說,北方偏遠地區的牧業習俗其實也需要遵守,遊牧生產時序以及節令條件。換一句話說就是必須要尊重自然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畜牧業得到大力發展。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牧民生活以及文化習俗形態。

古代社會中出現的各種習俗其實都離不開自然崇拜,牧業習俗也有比較有特色的祭祀習俗。這既體現出了遊牧民族對超自然現象的敬畏心理,同時也彰顯出了自然與牧業經濟的重要關係。筆者認為牧業習俗其實就是牧民長期在生產過程中的經驗、智慧積累。

古人在生產中創造了哪些習俗?遍佈各行各業,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2.手工業習俗

隨著生產力提高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順暢,很多朝代都會分化出一部分農民,或者說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市民從事手工業勞動。可以說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其實也是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分支。

由於手工業從業者逐漸增多並且在生產技藝方面精益求精,逐漸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手工業民俗。如果按照史料記載此類習俗可分為兩大類,即為工匠的藝傳承習俗與工匠的行業習俗,簡而言之就是“師承關係”與傳統手藝。

“傳男不傳女”、“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其實都是古代社會手工業習俗的重要體現。但由於古代手工業壁壘森嚴所以發展速度並不快,進而對習俗形成與多樣化發展造成了很多阻礙。但是也不可否則手工業習俗對古代文化習俗發展的促進作用。

結 語

古代社會中形成的五花八門的文化習俗,其實不僅與地域範圍、思想活動息息相關。

究其根源應該與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各行各業的行規與發展特色都息息相關。如果從其實質性去分析可以得知,習俗其實就是古代文化的變體與分支。

只不過“習俗”與古代各個階層的人群都息息相關,尤其是與生活在中下層的普通百姓,以及經常在田間耕作的農民群體有很大關係。畢竟古代社會中的上層階級都在致力於文化與發展,所以文化習俗的進步與完善重任就交給了普通民眾與農民階層。


【參考文獻】

卿淋潔《中國古代習俗研究》

王定璋《中國民間娛樂習俗.猜拳 博戲 對舞》

馮季昌《地理環境與東北古代民俗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