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摘它換零花錢,如今市場稀缺,每年很多人專門進山尋找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農村野外最多的東西是野草,在這些野草之中,除了沒什麼用的雜草,還有一部分是極具價值的中草藥。二三十年前,那時候還是小孩子,放暑假了沒事做,經常會和家長一起去野外尋找草藥,夏枯草、獨腳金是當時摘的最多的兩種草藥,曬乾了之後賣給集市上收草藥的商販,換來幾塊錢的零花錢。幾塊錢在現在看來不多,但在小時候卻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如今這兩種草藥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地位,夏枯草基本沒人收了,但獨腳金依然是市場稀缺貨,每年都有很多人專門進山去找。

兒時摘它換零花錢,如今市場稀缺,每年很多人專門進山尋找

獨腳金也叫黃花草,夏秋季節的時候,會開出小小的黃花,也有開紅花的,紅花的獨腳金更少見,據說功效也更好。客家人喜歡叫它疳積草,曬乾後用它來燉瘦肉給小孩子吃非常好,吃肉喝湯,有促進消化、消積食、降火等功效,在民間頗受推崇。

以前獨腳金是很常見的,荒坡上的草地裡很容易找到,特別是雨後能長出許多來,摘一大把獨腳金,曬乾了之後只得到幾兩,以前這東西不值錢,一把獨腳金能換個5塊錢都已經是頂天了。現在獨腳金可難找了,靠近農村的地方基本沒有,要去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外才能找到。

兒時摘它換零花錢,如今市場稀缺,每年很多人專門進山尋找

環境變了,除草劑的大量使用讓這些草藥隨之絕跡,只有那些沒人去的地方才有。獨腳金喜歡生長在南方地區海拔比較低的矮坡之上,一年一生,在它生長的地方通常生長著禾本科植物,也就是野外常見的像草坪一樣的牛筋草叢,看到草叢中有星星點點的黃花,十有八九就是獨腳金。

當然並不是所有開黃花的小草都是獨腳金,有一種叫做“田基黃”的野草和獨腳金長得很像,雖然田基黃也是草藥,但是其價格遠不如獨腳金。

兒時摘它換零花錢,如今市場稀缺,每年很多人專門進山尋找

現在人們注重養生,獨腳金不僅僅是一種藥材,更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材,在福建、廣西、貴州等地的農貿市場上常有農民售賣。如今的獨腳金都是論根賣,1元錢1根,可謂是相當值錢了,誰能想到過去遍地都是的野草居然論根賣了?

在藥店也有獨腳金賣,藥店的價格更貴一些,百元一兩,算下來買一斤曬乾的獨腳金要花千元,確實是貴,難怪有很多人沒事便去山裡找獨腳金。

兒時摘它換零花錢,如今市場稀缺,每年很多人專門進山尋找

既然獨腳金這麼貴,有沒有人種植呢?有肯定是有,但主要是一些藥材廠自己的種植基地,普通人很少種。獨腳金不是普通的野草,前面也說了,它喜歡生長禾本科植物周圍,那是因為它的根部需要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根部來吸收營養,所以人工種植的話就需要在草地上播撒種子,成活率可能不是太高,管理起來也比較麻煩,產量也沒辦法保證。關於後期收穫也很麻煩,一般人不願意把它大規模種植,自己家隨便種一點吃倒是可以考慮。

讀者朋友們,你們小時候摘過獨腳金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