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斜槓青年”嗎?

今早在聽喜馬拉雅的時候聽到了一個詞叫做“斜槓青年”,一開始不明白什麼叫做斜槓青年呢?

細聽之才瞭解到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

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並獲得額外的回報,甚至可以成為自由職業者,擺脫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依靠不同的技能來獲得收入並實現財務自由。

由此滋生而來的對生活的掌控感和自由度,就像小王子裡的那朵傲嬌的玫瑰花,讓很多人為之心動。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


可是,“斜槓青年” 所勾勒出來的完美藍圖,背後需要的是強大的多元技能做支撐,而不是你蜻蜓點水般地身兼數職。

如果多做幾份不同行業的差事,就能算得上是斜槓青年,那一大早賣燒餅,白天忙著做門衛,閒下來炒炒股,晚上還能支個攤賣賣鍋碗瓢盆的隔壁老王,也妥妥地是個斜槓青年了。人家不僅有正職,懂金融,還會做生意,說不定時常還能蹦出幾句人生哲理。

而就我自己來說,現在的我也還根本夠不上所謂的“斜槓青年”。

我的寫作,演講,這些都只能算作我正職工作之外的興趣,它們現在並沒有為我帶來什麼收入,而我也不需要依靠所謂的打賞,流量來過生活。

我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也願意為工作付出時間和精力。因為我在自己擅長領域裡的努力奮鬥,不僅保證了我的生活品質,也讓我能夠有富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發展自己在其他領域的優勢。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


在通往 “斜槓青年” 的路上,有的人只是東學一點,西學一下,看似在追求多元的精彩生活,實則是在盲目膚淺地想通過急速變現獲得成功。

而這樣的人,他們不是在追求技能的提升和人生的全面卓越,而是在盲目從眾,東施效顰,最後落得的也只是處處平庸。

我同樣倡導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斜槓青年,鼓勵大家擁有多重身份,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也是為了更好地去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

而在某一個領域上的持續精進,讓自己擁有絕對的優勢,這是開啟斜槓人生的前提。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


那麼如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斜槓青年呢?那就是在他們能夠在多個維度上發展自己,不斷精進。而當我們在某個領域裡做到了突出,然後再結合其他領域進行跨界,這就是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同時也不甘平庸,不斷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不停積累各個面向的經驗,然後,在實現多元價值的同時也獲得財富上的自由。

作為“斜槓青年”,在多個維度上打造自己,最重要的是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賺錢的事。也就是說,在自己擅長領域之外的每一個領域的切入,都應該是興趣導向,而不應該是金錢導向。因為只有內在自發的驅動力,才會讓我們樂於積累,堅持到收穫價值回報的那一天。就像我寫作,畫畫,它們都是我本職工作之外非常感興趣,也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打磨發展的領域。可是我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

而對於認真生活的每個人,最終都可以通過對自身和未知的探索,擁有獨特而精彩的斜槓人生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