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留學生感染後總是想辦法回國治療,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特級教師錢守旺


主要根本原因是在美國治不起,付不起醫療費。一個檢測3000美金,相當於21,000人民幣,如果得了病治療的話,幾十萬美元的天價,誰能付得起。得了病還有可能排不上隊治療,只能等死。


深度思維超視角


留學生回國我們也可以理解,首先,留學生很多都是一個人常年在外,尤其是生病後,會格外的想家,其次,這次新冠肺炎極高的死亡率,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輕症轉重症,而我國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醫療資源得到緩解,更有能力兼顧到每個感染者,最後,我國對於這次新冠肺炎的治療,政策優惠,尤其是載有醫療保險的中國籍公民,免費治療。而對於沒有感染的人來說,由於我國疫情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所以我國是目前相對安全的國家。這一切都導致在外的中國人想回國。


蝸牛兒愛吃肉


境外留學生感染後總是想辦法回國治療,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境外留學生感染後總是想辦法回國治療,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跟孩子外面受了委屈,要回家找媽媽保護一樣,筆者覺得他們(她們)是同樣的心情,畢竟這裡才是他們(她們)的根嘛!至於所謂的“背後深層次原因”,筆者從三個方面來談:


第一、國外防疫抗疫能力不足,尤其是政策上特別不靠譜,令人太不放心。在國內疫情爆發之初,我們積極防疫,武漢封城,努力將疫情控制在國門之內,為國外許多國家爭取到了重要的“窗口期”;可惜,許多歐美國家愚蠢地不加珍惜,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真的來臨的,他們又手忙腳亂,孱弱的公共醫療水平,再加上毫無準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所以才發生了許多奇葩防疫事件,據英國《衛報》3月15日報道:英國公共衛生部(PHE)向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高級官員發佈的一份秘密簡報顯示,英國的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將持續到明年春天,多達80%的英國人可能感染,15%(790萬人)可能住院,新冠病毒或導致50萬人死亡。這是為什麼呢?源於英國政府奇思妙想的“群體免疫”理念,政府想要採取消極防疫,讓全體國民感染新冠肺炎,然後大家就都產生抗體,最後病毒就自然不起作用了。有著這種異想天開、拿國民生命開玩笑的做法,可不是隻有英國一家的想法,瑞典、丹麥等不少國家直接就宣佈向新冠病毒投降了!


第二、國家強大了,醫療條件比很多外國要好得多,回家更安全。國內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國家衛健委連續發佈了7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具體內容太專業,我們能夠看懂的並不多;但是有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可以看懂的,那就是國家對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高度負責精神,這是我們作為一箇中國人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重大疫情期間醫療救治如何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國家買單”將制度化: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後收費;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有針對性免除醫保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等限制性條款,減輕困難群眾就醫就診後顧之憂;統籌醫療保障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付比例,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第三、經歷過長達兩個多月的抗疫,國內疫情大為好轉,技術成熟,令人安心。面對肆虐的疫情,不論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最美逆行者”,還是那些在幕後保障物資運輸暢通的“擺渡人”,不管身處何方,不管從事何種工作,都朝著防控疫情的中心點發力施策,這是我們即將能夠取得這場防疫抗疫戰爭勝利的中流砥柱和堅強柱石!面對疫情,我們從沒氣餒過,一直都是英勇頑強、敢打敢拼,始終相信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所以我們的防疫抗疫勝利,既在預料之內,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我們至始至終懷揣必勝的信念!3月18日,國內疫情首次實現“零新增”,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實現疫情“清零”,復工、復產、復學都在穩定有序地開展進行著,跟那些面對疫情茫然不知所措的外國比起來,我們這邊風景獨好,那些留學、遊學國外的學子們選擇迴歸,是在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境外留學生感染後總是想辦法回國治療,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就是祖國足夠強大、國外一團糟糕、國內技術先進和經驗豐富,是他們(她們)最好的歸宿地,當然要回來了!


自在人生wub


怕花錢唄


看新聞54


免費


青山綠水小船


回來也正常,一個孩子在大災面前害怕想回家不正常嗎?!回來確實給國內帶來很大風險,怎麼能把風險降低甚至為零確保國內抗疫成果,不影響復工復學是難點啊!


瑟青鉉



愛以希為貴587


啥深層原因,神神秘秘的,就是在國外性命沒有保障,死不死誰管你,說別的都是虛假


用戶6986402512953



冬暖夏涼22


總是?就在頭條裡有很多留學生選擇不回國,別人有帖子,也有視頻,題主看不見?什麼叫“總是”?弄不懂可以去查字典啊,我們有多少留學生?回來的有多少?你的這個“總是”怎麼感覺就像在帶節奏?別人不回來增加國內負擔的國人就被你選擇性的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