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本人常年易感風寒,感冒時總是有內熱上火,這是身體哪裡毛病或得查些什麼呢?

與金錢關係惡化的人


通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認識到容易感冒的人體內必有伏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陽明腑燥熱:大便乾燥,常常是2-5日一解,難以解下;

二、陽明經伏熱:口乾口渴,喜涼飲,或易上火,口舌生瘡,或時發牙齦腫痛;

三、腎水不足,相火外浮:汗多,進餐、睡眠、活動均出汗,甚至汗多如水;或局部汗多;或身熱怕熱;或潮熱;或手足心熱;或失眠多夢;或煩躁易怒;或皮膚斑疹瘡痘;或關節紅腫熱痛,等等。

凡有以上三個方面中,任意一種情況者,即為體內有伏熱的表現,臨床上往往是一個患者同時出現以上情況中的幾種或多種,體內伏熱較為嚴重!

體內伏熱,致人體對環境條件敏感,易感受風、寒、暑、溼、燥、火六淫邪氣而發病,這就是既易感冒,又表現為火熱症狀的根本原因!


醫翁講堂


首先談一談,您常年易感風寒,在中醫是體表陽虛,表陽不固,在西醫叫免疫力低下,是以前感冒發燒時,常用清熱藥,或常使用抗生素,或常熬夜,睡眠不足,或飯量小等原因所致。



與表陽虛相關的主要是肺脾腎,都會畏寒怕冷,小便清,肺陽氣虛,另外多有,少活動就氣喘,初外感流清涕等;脾陽氣虛,另多有腹脹,消化不食或溏瀉等;腎陽虛另多有五更瀉,下肢涼,婦女則多痛經帶下清稀等。


下面再談一下,您常感冒時易內熱上火。

有一種情況是中醫說的,陽虛不運,鬱而化火,也就是說,體表受寒,血管、肌肉、汗空收縮,臟腑功能又弱,產生的熱不能經過體液,運行至體表散發,致內熱上火,此種情況多是脾胃虛。

另一種情況是陰虛,心、肝、脾、肺、腎、胃、等臟腑皆有可能陰虛,主要原因可能是感冒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合理,表邪入裡,化熱傷陰,或鍛鍊運動時出汗多,或性生活過頻等導致陰虛。陰虛主要症狀,五心煩熱,口乾口渴,盜汗等,另外主要症狀,腸胃陰虛 ,大便乾結;腎陰虛,腳心熱 ,易咽乾喉痛;肝陰虛,易怒急躁,頭暈目眩,頭痛;心陰虛則易心煩;肺陰虛易乾渴,或吐黃粘痰等。

總之病因複雜,建議看中醫,通過望聞問切,辨症論治,西醫可能給您查不出什麼問題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健康的希望


舌苔必須看


中醫古術


常年易感容易上火,感覺你腎虛,肺虛。如果有肝鬱,也容易上火。久鬱生火。應該先調肝鬱,再補腎補肺。若果缺鈣,平時應注意補鈣。


彩虹中的星雲


在中醫上,內火是個很籠統的說法,包括了整體性內火和那個髒內火,內火包括實火和虛火,多吃些綠豆湯,或西瓜可以解決整體性內火,虛火可以滋陰降火解決,可以用生地10克泡水喝,或多吃些蓮藕涼血滋陰降火,內臟的火: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拒絕熬夜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多運動出點汗可以把體內的寒溼排除 少宅家裡多出去外面 哪怕去公園坐也比宅家坐好,因為露天環境可以增加陽氣和呼吸流通空氣


橙味豆角II


體內有積熱,復感風寒,寒包火,防風通聖丸主之,麻黃石膏湯也主之。



花久不美


脾胃不足,中氣內鬱。

補中益氣昇陽散火,提升免疫力的同時能夠昇陽解鬱,散內陷之陰火。

查舌苔,把脈,問吃喝拉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