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製出世界唯一武器:美國人提出概念沒搞成,中國人搞定了


中國研製出世界唯一武器:美國人提出概念沒搞成,中國人搞定了


中國研製出世界唯一武器:美國人提出概念沒搞成,中國人搞定了


眾所周知,精確制導武器正向著偵察、打擊、毀傷評估等功能一體化方向發展。歐美軍事發達國家最初研製的巡飛彈,主要集中於具有偵察、監視及戰場毀傷評估能力的偵察型巡飛彈。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通過“934工程”引進俄製300毫米火箭炮炮射無人巡飛偵察機,開始瞭解和開發這種新型武器,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英國、中國和以色列加強了攻擊型巡飛彈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美國陸、海、空三軍均啟動了相關項目,我國也在2005年之後,在研製完成300毫米某型遠程火箭炮偵察巡飛無人機的同時,開始了大口徑火箭炮炮射巡飛武器的研發,這就是衛士-43系列巡飛彈的研發背景。

衛士-43攻擊型巡飛彈是彈藥技術與無人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集兩種裝備的優點於一身,不僅具有偵察、監視及戰場毀傷評估能力,而且能夠實時對敵方重要目標,包括機動目標和“時間-敏感”目標快速實施精確打擊,衛士-43攻擊型巡飛彈大大縮短了武器系統從發現到摧毀目標所需的時間,可顯著提高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增強解放軍武器裝備的實時戰場態勢感知及精確打擊能力,是一種特徵鮮明的、可滿足未來信息化作戰需求的智能彈藥。

中國衛士-43型巡飛彈,這種武器可以在敵方目標上空巡航很長一段時間,隨後展開攻擊,是非常強大的武器。而這款武器的威力也相當強大,能輕鬆解決絕大多數普通目標。甚至可以裝載小型雲爆彈頭執行大規模火力支援任務。對於中國陸軍來說,衛士-43能夠輕鬆彌補遠程火箭炮和榴彈炮之間的一段距離,是一款很優秀的支援武器,作為能夠在目標上空存留30分鐘以上,射程超過60千米的小型巡飛彈,這種新型武器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歡迎,畢竟這種武器的優勢非常多。

事實上,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就研發出了類似的巡飛彈,在冷戰早期,美國就研發了SLAM“冥王星”核導彈。這種導彈攜帶了多達26個核彈頭,採用了核動力的熱循環發動機,其總質量達到了15噸以上,飛行速度約為4.5馬赫,射程高達20000千米,可以輕鬆打擊到全球任何一個地點。並且在打擊結束以後,還可以直接解體,變成一個“髒彈”用來汙染敵方的土地,完全算得上是威力巨大。不過由於造價太高,並且不切實際,最終這個計劃在洲際彈道導彈裝備以後就消失了。

但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使用渦扇發動機就能讓一枚一兩噸的導彈達到數千千米的射程,巡飛彈就再次成為了很多國家的熱點研究項目,這種武器射程遠,巡航能力強,造價也比無人機低,打擊能力甚至遠強於普通的無人機,並且對於中國來說,這種武器還可以彌補一下自己陸軍的火力支援範圍,並且能夠有效節省價格,一枚巡飛彈的價格甚至不到一枚大口徑火箭炮價格的一半。

一輛衛士-43巡飛彈發射車能夠輕鬆發射6枚衛士-43巡飛彈,成本不到發射一次122毫米火箭炮的三分之一,打擊效果卻能達到70%左右,而衛士-43還能直接與火箭炮共架發射,這種武器的模塊化程度比普通武器要高上不止一個層次。而衛士-43最大的用處還不是如此,除了普通彈頭以外,衛士-43還能攜帶電磁彈頭或者反輻射彈頭,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客串”彈道導彈的任務,由於價格便宜,衛士-43可以一次性發射數十上百枚,能夠輕鬆打擊任何目標,而中國早在去年就一次實現了同時發射119架無人機的能力,發射幾十上百架直升機打擊任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雖然我國的彩虹4號無人機造價不高,僅僅只有不到500萬美元,但即使如此也不是能“消費”的起的,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很多普通國家來說,這種價格便宜,打擊效果強同時又能執行大多數任務的“巡飛彈”才是最合適的選擇。中國軍隊研發這種巡飛彈最主要的目的除了為陸軍提供一種廉價的火力支援裝備以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出口創匯了。這種巡飛彈或許會像紅箭8反坦克導彈一樣賣遍世界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