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


HR如何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

選個合適的專業是上大學之前最重要的事,找個靠譜好工作是畢業前最要緊的事。但畢業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專業對口的工作提不起興趣,感興趣的工作專業不對口,到底如何抉擇成了難題。


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嗎?


工作的對口性要求跟崗位需求是密切相關的。專業性強的崗位,對專業對口的要求一定也必須是高的。


高精尖科研相關、法律相關、醫療相關、化工相關等等行業的重點崗位,因為其高度專業性,想進入是有門檻的,有相關專業背景是基礎條件。


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崗位,對專業其實沒有特別多的要求。比如近年來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帶動的熱門崗位—運營類的崗位,基本上是沒有專業要求的,因為本來大學裡也沒有太相關的專業。對這種沒有明確專業要求的崗位,

求職者是不是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個性、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與崗位是不是匹配,就是面試時考察的重點了。


也就是說,工作不一定要專業對口。但是專業性強的崗位,一定是有專業或者技術門檻要求的;對專業性要求不太高的崗位,更看重求職者原來的工作經驗是不是適合這個崗位,或者有沒有潛力做好這份工作。綜合能力最強的,當然永遠是求職招聘市場的香餑餑了,走到哪裡都會是最搶手的。


HR如何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


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四成的應屆畢業生,畢業簽約的就業崗位與專業不對口。而到了2019年,有調查顯示,近七成畢業生在選擇崗位時不侷限於本專業適合的崗位。“專業對口”似乎不再是年輕人對工作考量的核心因素。


那麼,HR又是怎麼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呢?


大多數HR對專業不對口的現狀是有認知的,是理解並且靈活應對的。一方面,學校裡的專業設置可能跟實際崗位需求存在一定偏差或脫節,所以崗位要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改變;另一方面因為找工作畢竟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當求職者願意嘗試專業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企業方也只能把限制條件適當放寬來招納更多人才。


除了靈活應對,在HR看來,關於專業與崗位是否對口的問題,以下幾點也很重要。


HR如何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


01

專業性越強的崗位,面試評判越嚴格


一般校招中會出現筆試的環節,主要考察專業技能,還有一些行測題或情商題。筆試環節會刷掉很大一部分人。社招的時候,一些對技能要求高的崗位,筆試環節也不會少。更有甚者,直接跳過筆試,用上手實際操作的方式考察應聘者的專業性。


HR如何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


02

對於非應屆生來說,工作經歷更重要


學過相關課程,不如具備實戰經驗。


對於應屆生來說,因為沒有過多工作經歷,大學是什麼專業,專業課都有哪些可能是HR的一個關注點。但對於非應屆生來說,相比於大學專業是什麼,HR更在乎的可能是你之前的工作有多貼合現在的崗位、你所具備的技能和經驗是不是能完全勝任這份工作。


所以,如果想找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就要不斷努力靠近你想從事的職業,先謀得一份可得的工作,再用勤奮換經驗來彌補前期專業的不足。


03

對於職業而言,持續學習能力更重要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長達幾十年,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年考大學的熱門專業,畢業之後可能就浪潮退去,再工作幾年可能就更冷門甚至無人問津了。很多專業也會隨著時代發生改變,我們只有不斷學習、積極提升,才能順應變化、更好地發展。


HR如何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


對於求職者來說,學喜歡的專業,做對口的工作,一直在這一行深耕發展,這是很理想的狀態。但如果本來的專業就業範圍比較廣,或者想放棄之前所學的專業半路轉個行,這也是一種突破。並且這種專業不對口的轉行或者跨界越來越成為了一種趨勢。


大學所學的專業是人生的一個技能點,但人生總是要有多個技能點才能走的更順利。當專業不對口的就業不再是一種阻礙,就讓我們努力把它變成一種優勢。


HR如何看待專業不對口的應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