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可憐嗎?

徐紫諾


和歷史上個各個王朝相比,清王朝一點都不可憐。

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朝代更替頻繁,朝代中間也是內有內爭,外有外患,沒有一個例外。朝代更替大勢殺伐,戰爭時間長者可達上百年,皇族被滅族的比比皆是。內爭也是如此,父母兄弟夫妻互相殘殺,外患不僅僅有外國侵略還有各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之間的廝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而清朝處於現代社會,清帝最後是退位,就是交出皇位,不是像歷史上那些王朝一樣被趕盡殺絕。所以說。清朝不可憐。


暮蓒


清王朝可憐嗎?

有句話說的好,天做孽尤可恕,人做孽不可活,清朝由盛至衰直至滅亡總的來講就是自作自受!

清建於1616年至1912年滅亡,從努爾哈赤到溥儀,歷時296年共傳12帝,由於其是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統治漢族導致其中央統治階級極度不自信,而這不自信更是給漢人帶來巨大的災難!

首先就是文字獄

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其次腐敗,雖說官員腐敗歷朝歷代都有,但到了清朝更是盛極一時。清王朝在空前的繁榮盛世下奢侈、驕 怠、貪汙、腐敗等罪惡的毒瘤藉盛世瘋長,正日益腐蝕破壞著國家和 社會的肌體。當朝廷上下對乾隆的文治武功洋洋自得、沉湎於盛世而 自我感覺良好時,清王朝卻從盛世的頂峰迅速滑落,很快從康乾盛世 跌到嘉道中落。賣官,乾隆朝時期一個有品級的官員,八品縣丞標價980兩到四品道員16400兩,官職成了明碼標價的東西,有錢就能做官,倒也童叟無欺。

最後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帶給中國人民巨大的傷害!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庚子國難,前前後後共簽訂了500多條喪權辱國的條約!早已虎視眈眈、窮兇極惡的西方列強及近鄰沙俄、倭寇不斷欺辱自高自大、閉關鎖國、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接二連三的逼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開口通商、割地賠款、關稅協定、租界特區、治外法權、外交豁免、軍事佔領等等不平等條約罄竹難書。把一個好端端的中華帝國弄得支離破碎、風雨飄搖、萬劫不復。

是以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煮酒祭長史


清朝,是一個統治了中國268年的封建王朝,268年的時間一共經歷的12位皇帝。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晚期的清朝經歷著中國最水深火熱的時期,前6位皇帝還好一點,到了後6位皇帝,整個大清王朝已是千瘡百孔了。這個時候身為一國之君的皇帝,面對著被列強瓜分的疆土卻無能為力,確實是非常的可悲。

如果要說最可悲、可憐的皇帝,你們會想到誰呢?有多少會想到光緒皇帝呢?又有多少會想到道光皇帝呢?其實他們都不是,個人認為最可憐的皇帝應該是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為什麼說溥儀是清朝最可憐的皇帝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溥儀才剛剛三歲的時候,就被從母親的懷抱裡抱走了,別的同齡孩子還在乳母的懷裡吃奶的時候,他卻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成了那個已是滿目瘡痍的王朝主人。剛到了要享受童年的時候,只做了兩年皇帝的溥儀就成了一個亡國的皇帝。他的童年只能在滿是紅高牆的紫禁城內廷度過,身邊整天圍著一群不男不女的太監,連自己的母親去世,都沒能走出紫禁城半步。

溥儀到了結婚的年齡,這是一件高興的事情,溥儀也確實選到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就這一點他比光緒皇帝強。但是,結婚的溥儀,由於在幼年被身邊的太監不懷好意的戲弄,導致了結婚的溥儀雖有夫妻之名卻不能行夫妻之事。最後的結果就是文秀與之離婚,婉容紅杏出牆。1924年,還在享受皇帝夢的溥儀,突然從夢中驚醒了,他的這個“小朝廷”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走投無路的溥儀去往天津投靠了日本人,沒多久又去了偽滿洲國,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還在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復辟坐上真正的皇帝。

溥儀的一生是可悲又可憐的,抗戰勝利後在戰犯管理所,做了十年的戰犯。從溥儀的一生看,從小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成年後更是沒有快樂一天,即使是從戰犯管理所被赦免後,回到社會,也沒有享受過一天的天倫之樂。他這可悲的一生,是誰造成的呢?是封建王朝毀了溥儀的一生。



玉潤萬古


感謝提問,我覺得清王朝不可憐。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王朝的崛起和消亡無不印證著歷史的必然。翻開歷史的畫冊,它的光芒曾照耀世人,它的衰亡也讓人唏噓感慨。細究清王朝衰敗的原因,可說是歷史必然,或者說咎由自取。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清王朝的締造者—來自東北的女真族,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經風霜雨雪,一直積蓄勃發,靜待佳時。當八旗鐵騎如狂風呼嘯,席捲而來,漢人建立的大明朝頃刻消亡,退出歷史舞臺。經過幾代統治者的經營,滿清王朝風光大現,出現了歷史上赫赫威名的康乾盛世,四方膜拜,小邦來朝,國力之強世界聞名,甚至GDP一度佔到當時世界的50%,甚是強盛。  

盛極必衰,似乎是逃不脫的歷史定論,受西方國家工業革命興起和國家閉關鎖國的雙重影響,國家與世界發展潮流的差距越來越大,西方社會通過工業革命,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也是臭名昭著的殖民時代,西方國家接二連三不如工業社會,實力大增。而彼時,盲目自大的清王朝仍以天朝上國,地大物博自居,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不僅延緩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進進程,也給中國人民帶了深重的苦難,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開啟了中國被侵略的百年屈辱史。落後就要捱打,這時的滿清王朝統治者們雖然醒悟,想發憤圖強,實業救國,但封建腐朽的體制已經深深的紮根在中國的各個角落,此時的中國社會千瘡百孔,無需多言,完蛋只是時間問題。經過276年(1636年-1912年)的折騰,滿清亡,封建社會一去不復返。從此,華夏大地進入了嶄新的時代。在華夏5000年文明史的進程中,無論是和平還是戰爭的年代,辛苦的都是百姓,但歷史的主角從沒離開過人民。

從歷史的角度,滿清的衰亡帶給華夏民族的是一段難以忘懷的屈辱史,雖然被人欺凌壓迫,肆意凌辱的時代一去不返。但歷史的教訓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警惕著當世的人們,要勿忘國恥,發奮圖強,因為落後必將捱打。



leo大劉


滿清怎麼會可憐?一個人口才幾十萬的東北落後少數民族,靠著自己的青春銳氣與中原漢人集團的嚴重腐朽沒落弱智低能,而躍上中國歷史舞臺的頂峰,併成功提升了自己民族的整體地位與水平,怎麼會可憐?可憐的是鼠目寸光、短視狹隘,統治了漢人卻反倒被漢人所同化,迅速腐朽墮落,以致遠遠落後於先進開化民族,屈居世界民族之林的後段。


sunshining1979


清王朝不值得可憐。

明末建州女真部族趁明朝內亂,由努爾哈赤逐步統一各方勢力建立大金——後金政權,後來的繼承者皇太極改金為清,據說滿語中金即清。

隨後,1644年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順治帝進北京,清朝開始了統一中國的步伐,逐步滅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到康熙帝,平三藩、定邊陲、收臺灣,完成全國統一。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尤其是雍正皇帝,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治黃泛,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此期間,清朝國力強盛、版圖穩固、四方來朝、貿易發達,人口倍增,據《清實錄》康熙三十九年,人口2010萬;咸豐元年,人口4.3億。

然而,伴隨著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帝國主義勢力急需海外擴張,閉關鎖國、自給自足、外強中乾的清王朝自然成了它們眼中的肥肉,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清王朝內憂外患,搖搖欲墜,縱然進行了洋務運動也無濟於事,任誰也無法擎起清王朝的大旗……

帝國勢力的入侵,喚醒了沉睡的中國人,1912年在袁世凱的運作下,清王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退位,袁世凱給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保留了眾多的服務人員、保留了宗人府、內務府等機構,儼然國中國。然而好日子不長,西北大老粗馮玉祥來了,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隊伍走來了,馮玉祥可不給清王朝遺老遺少們面子,直接把溥儀給趕出去了,後來的清王朝試圖藉助日本勢力東山再起,可是隻能貽笑大方,讓國人更加痛恨,新中國建立後,溥儀也老老實實的成了新中國的公民。

其實,不止清王朝不值得可憐,任何王朝的滅亡都不值得可憐,王朝的更替是時代的進步、是人民的選擇、是大勢所趨、歸根到底,得民心者得天下,何為民心呢?我認為民心就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wsbg的小新


不可憐,感覺可恨,清朝是野蠻的入侵,漢人死傷慘重,清王朝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百年災難,外族入侵


西紅柿炒番茄醬520


一點也不可憐!首先,不否認滿清王朝在開疆擴士的功勞!疆域比明朝大不少!其次,在統治中期,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滿清的統治阻礙中國社會的正常發展。第一,滿清落後的農奴制代替朱明先進的(且帶有資本主義萌芽)封建制,是歷史的倒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第二,由於滿清政府屬於少數民族執政,所以滿清統治者處處防備漢族,對國家各個領域嚴格限制,使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的發展嚴重停滯甚至倒退!第三,滿清政府從未把漢族人當作自己子民,只是當作下等的奴才。最為可恨的是,到了滿清後期,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滿清政權為了自己民族的私利,不惜犧牲國家和大多數老百姓的利益。甚至厚顏無恥地"寧與外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為,結與國之歡心!”言語。至此滿清政權徹底失去了執政中國的合法性,從而走向覆滅的道路!這樣的政權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不值得可憐!


親家210


感謝提問,我認為清王朝不能以“可不可憐”?來討論,清王朝基本上歷經了三個階段,康熙,雍正,乾隆的高光期,文治武功,比如平三藩,收復臺灣完成大一統。

乾隆以後就到了中端停滯期,因為相對比較鎖國,剛愎自用,盲目自大失去與世界接軌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契機。

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是比較悲催的,又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用鴉片打開了大門。再加上咸豐,同治,光緒三朝不是民變(太平天國)就是慈禧主政,也無法做到外御欺辱,內安百姓。最後在歷史的潮流中走向了滅亡……

所以說,清朝的命運是歷史進程中的可觀規律,一個國家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是單純能用是否可憐能評價的!謝謝。


大浪淘翀


時代所限吧。縱觀歷史,他比漢是差點,但不比唐明差,尤其是版圖,對現在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沒有他們,我們北不過長城,西不過陝西,南不過雲貴粵,這是肯定的。但他壓制了傳統中國文化的發展,如果他做的像唐明一樣開明,那麼他的歷史地位不會低於漢。大家客觀一點看問題,不要帶著民族或者仇恨看問題,清生不逢時,又缺乏漢的自信,搞的把漢人的好的和壞的東西都極致化了,這是時代的侷限性,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