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拓展思維 讓你的文章更加出彩

文章寫作,一直是申論考試中獨一無二的重點和難點,經過系統的學習和練習,寫出一篇中規中矩的文章不算難事,但是對於很多志在“必上岸”的考生來說,中規中矩遠遠不夠,要想真正在申論上拿高分,把文章寫出彩,就成了一個必不可少的“捷徑”。那麼,文章如何才能寫出彩呢?

很多考生的文章之所以不出彩,是因為犯了議論文寫作的“大忌”:素材匱乏,角度單一。正所謂 “成也材料,敗也材料”,對材料的過度依賴,是導致論證角度單一,論證素材匱乏的“罪魁禍首”。我們都知道,申論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對整篇材料的高度概括和思維延伸,因此,材料中出現的很多案例,現象等素材,都可以用來論證文章。但是如果過度依賴這些素材,無疑是短視的,片面的,甚至是危險的了。

以2019年陝西省考(B卷)作文為例。主題為鄉村振興,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材料中給了不同的角度,我們選取其中一個作為分論點,即“鄉村振興需要以基層組織建設為堡壘”。在論證該分論點時,大多數考生會將目光聚焦於“材料2”,一篇讀之感人淚下的家信,為我們勾勒出一名投身農村,兢兢業業,綻放青春的基層幹部,這就是基層組織建設的絕佳案例,但是高分作文和普通作文的分水嶺也在於此。很多考生沉迷於將材料中的“李某”作為論證的素材進行加工,分析。但是如果我們拓展思維,將目光聚焦於現實社會,我們會發現更為豐富的論證素材。

以不同的範圍去拓展思維,我們可以談談基層幹部們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即用他們的創新思維開闢新興產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打開市場銷路;也可以談談基層幹部們對農村民生建設帶來的推動作用,即關注貧困群眾,關愛留守老人及兒童;更可以談談基層幹部對農村文化建設帶來的推動作用,即挖掘民俗文化遺存,舉辦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引進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也可以談談基層幹部對農村社會管理帶來的推動作用,即促進民主決策,化解矛盾糾紛。這種從“五位一體”多方面展開的思維,便是一種拓展思維,也是可以豐富論證素材,體現我們理論高度和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根據時間的邏輯進行思維拓展,從基層幹部焦裕祿的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到新時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築路修渠,致力脫貧,再到“耶路村官”秦玥飛淡泊名利,紮根農村奉獻自身。素材的多樣性就體現出來了。而能夠從不同歷史階段去對分論點進行論證,論證的效果自然也就凸顯出來了。

風物長宜放眼量,申論文章,需要對材料的解讀和感悟,更需要以點帶面,以材料為基礎進行思維拓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通過文章,展現出一名知識儲備強,思想境界高,眼光格局大的“準公職人員”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