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兩難之境

人生的兩難之境

選擇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颶風。

選擇,對人生之影響,或許亦如此。蓋人生重大之抉擇終究極少,細小之選擇卻恆有。

對人生起決定性作用者,或非那些看似重大之抉擇,而是無數細小選擇之積累。

細小選擇對人生之作用,當時或許微而難察,然不覺間,卻早令我們偏離於一方向。

故古人楊子因歧路而悲,墨子見染絲而泣。林中多歧路,我們卻只能擇其一而棄其餘,嗚呼。

人生的兩難之境

2、遺忘

為使我們生存,上帝賜予我們記憶能力;同樣為使我們生存,上帝賜予我們遺忘功能。

我們的頭腦是一張無形之網,網住者為記憶,逸出網外者乃遺忘。這是一張多麼奇異的網呵!

它不是魚網——小魚必定漏掉,大魚必定落網。我們永遠不知道它會網住什麼,漏掉什麼——上帝控制著此間的標準。

歲月無聲無息地從網間流過,該網住的,再細微也不會被遺漏;不該被網住的,再巨大也必將會逃逸。

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完成,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人生的兩難之境

3、漂泊

小時候,浪子在山裡,他騎在牛背上,吹著悠揚的牧笛,仰望天邊燦爛的雲霞,想象著山外的風景。

長大後,浪子告別母親溫暖的眼神,背上行囊,開始了漂泊。從邁出第一步開始,便註定了終生的難以迴歸。

為尋找夢中的心靈之鄉,浪子不斷漂泊。可漂泊如何能找到心的安定呢——他茫然無措。

蕭蕭兩鬢生華時,浪子終於明白,自己像一個孩子,在外面玩的時間太久了。

天已經漆黑,自己該回家了。然而,物是人非,浪子還能找到回去的路嗎?

人生的兩難之境

4、抗爭

當面對不可改變之荒謬現實,我們應如何面對?接受,妥協抑或抗爭?或許無論如何抉擇,最終皆為悲劇。

有人說,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驚異於他們的智慧,竟能如此清晰分清何為能改變者,何為不能改變者。

我們人類淺薄的智慧真可能看清世界的變化?人皆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之權利,然生活意義之根源,必以心中有價值判斷“應該”為基礎。

若以“抗爭”為應該,則抗爭之意義便已確定,結果蓋由天定,已屬次要之事矣。

人生的兩難之境

5、婚姻

各種生活方式自然皆有其優劣,但人最有可能找到安寧的地方則必然是和諧的家庭生活。

美滿的婚姻是和諧家庭生活的基礎,美滿和諧寧靜安詳的家庭生活無論誰都向往。

然而,現實中人們對婚姻的態度卻是:裡面的審美疲勞,覺得了無滋味;外面的因怕婚姻成為真愛的墳墓,視婚姻如虎,對之望而卻步。

其實,無論結婚與否,每個人皆渴望真愛,心中亦皆有真愛,可惜造化弄人,真愛與真愛間常錯位。

這大概就是一切婚姻之令人之扼腕處罷。

人生的兩難之境

6、真誠

人心中有各種各樣的牆,正如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一樣。規則的作用在於保障社會的秩序,限制人的行為。

人心中的牆之作用大概也類似於此,它能使自己免於被傷害,同時又維持正常的人際交往。

無論其是否合理,規則之存在與心牆之存在都是一個確定的事實。破壞規則者總要付出代價,打破心牆者也如是。

所以,現在的都市人,無不渴望人與人之間能有那種清風朗月般的真誠交往,卻無不唯恐自己的心牆沒有別人厚而受到傷害。

人生的兩難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