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情於理於法,我們都不能拒絕留學生回國丨一週教育觀察


於情於理於法,我們都不能拒絕留學生回國丨一週教育觀察

被隔離女子非礦泉水不喝,民警:不是酒店

近日,一段發生在上海浦東某隔離點(某星級酒店)的視頻曝光,一位海外回來被隔離的女子堅持要喝礦泉水,否則就活不下去。民警嚴肅指出:隔離區不是酒店!(澎湃新聞)

點評:

不能喝礦泉水,喝自來水就被這個孩子上升到活不下去?!防疫一些工作細節可能還需要提高改進,但這是什麼時候?我相信她的憤怒、不滿,都是真實的,但恰恰提醒我們,需要系統地檢討我們的教育了。若過度保護,缺乏淬鍊,禍害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國家!

在家備戰高考,孩子全天反鎖房門,媽媽氣得想撬開!

日前,收到一位高考生家長的諮詢:孩子是個高三男生,學習態度一般,有點調皮叛逆,疫情期間他在家備考,全天反鎖房門。媽媽看不下去了,與孩子發生爭吵,告誡孩子如果再反鎖,就把門撬開,孩子反嗆:你撬啊!因為這件事,加上平時學習、作業上與母親發生的不愉快,孩子最近把媽媽微信拉黑了。這位母親猶豫是否應該把門撬了。

點評:

不贊同這位媽媽再次進逼,即撬門。撬門能否達到你的目的?肯定是達不到的,只能激化母子矛盾,情況會更糟糕,這肯定不是家長所想要的。青春期的孩子,不放也得放,我覺得唯一適合的做法是需要其他人介入,比如父親,約孩子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一下,把媽媽的擔心顧慮說出來,和孩子統一思想。比如在高考的準備上應該怎麼做,措施是什麼?和孩子約定一個目標以及達不到的懲戒手段。母親呢?就憋著,不要再說話,靜等一週或者三天(看約定的時間與目標),做不到直接實施懲戒,也不必言語刺激,比如嘲諷。不過懲罰的點一定要在孩子的“腰眼”上,要能觸動孩子。

不能統一想法的,可以暫時放一下,也只能放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最好的處理。其實我們有必要討論鎖門的問題。鎖門是很多孩子常見的做法,在家長看來是錯誤的,但這種行為本身也是一種心理防護,出發點與原因也比較複雜,比如缺乏安全感,也是牴觸的一種表現。在青春期鎖門做法實屬正常,我建議家長不要輕易觸碰,給孩子足夠的包容與空間,關鍵是,家長不希望孩子鎖門無非還是想監督,想通過突然襲擊搞心理震懾。這種監督對青春期的孩子實際沒有太大意義,帶來更多的是衝突與對抗。真正的監管實際應該是在之前,從小的嚴格管教讓孩子形成好習慣,到這時,就只能放了。

爸媽們注意:你家“神獸”可能正在轉錢給騙子!

家長們要注意了,這段時間,騙子盯上了在家上網課的學生們。僅2月1日到3月16日,涉及浙江海寧學生的電信詐騙就有24起。而在全國其他地方,類似的案件也開始高發。警方提醒[話筒]近段時間,學生都在家上網課,觸網時間比較長,建議家長經常對孩子上網課使用的電腦、Pad、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檢查,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鏈接一律不看、不理、不點,不要理睬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不要貪圖小便宜,輕信中獎、賺外快等說辭,對於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平安北京)

點評:

孩子被騙也不完全是壞事。近期涉及中小學生的電信詐騙案頻發,這些詐騙的套路實際和以前沒有區別,只是對象從老人變成了中小學生,原因也簡單,停課不停學期間,孩子們比以往有了更多上網的時間和理由。和以往電信詐騙對象以老人居多的原因類似,孩子們涉世未深,容易上當。其實所有的網絡電信詐騙把戲核心就一點:利用人的貪婪。所以防範只有一條: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相信各種輕鬆掙錢的機會與可能。

當然,還有一個輔助手段:讓孩子不要長期在網上,讓騙子連機會都沒有。不過話說回來,孩子們上當受騙也是一種成長的機會,不妨和孩子討論一下此類事情,討論如何防範規避。成長就是這樣,摔一次跟頭,長一次見識,也不完全是壞事。

“開學後原則上不要求師生戴口罩”引熱議,雲南省教育廳回應

雲南省教育廳發佈消息,不要求師生在校園內戴口罩引發熱議。3月18日,澎湃新聞致電雲南省教育廳,一宣傳部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此項決策是基於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穩定的前提,進入校園的人員無論是何身份一律都必須是低風險等級的健康人員,在此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該工作人員強調,除了家長自行申報風險等級,學校在體溫監測、消毒、考勤等方面也有嚴格措施。(澎湃新聞)

點評:

還是需要科學與專業的判斷,如果具備開學條件,風險就基本可以忽略了。如果有風險,各地絕不開學。坦率地講,現在一些地方的防護做法不僅過於極端也是錯誤的。比如室外等非密閉場所不必戴口罩(病人除外),但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錯誤要求。前兩天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發佈要求,要入園的人戴上口罩,缺乏科學常識。重視疫情,加強防範,但不應該不講科學去恐慌與亂防範。蘇州市長、江蘇省委書記已經摘去口罩開會,給大家做了一個好的示範。

疫情下回國留學生父親記錄的38小時:望30年後他們還能誠實填Yes

近日,一些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但由於極個別留學生在此過程中表現出的爭議行為,在網上引發不小非議。在輿論漩渦中,一篇留學生父親的文章讓我們爭議背後的另一面。

這位父親名叫盧巖,他的兒子在美國上大一。當地時間3月15日,盧巖的兒子踏上回國之路,並於3月17日順利抵達北京。從兒子上飛機到19日凌晨進駐隔離點,盧巖說自己“經歷了可能是當爹後以後最焦慮的38個小時”。在這38小時中,兒子以及其他年輕留學生們表現出來的誠實、正直、勇氣,讓這位同樣留過學的70後父親刮目相看。(環球網)

點評:

這篇文章發得及時,我國在海外有留學生數百萬,近期個別隱瞞病情與接觸史的留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輿論,給普通老百姓造成錯覺,對留學生群體形象也產生了傷害。絕大多數留學生還是非常好的,近年每逢國際上對中國潑髒水和打壓,留學生都衝在第一線。在國際上疫情快速擴散的特殊時期,在學校紛紛關閉的情況下,應該在確保疫情不擴散的前提下,歡迎他們回家。當然,每一位留學生也有責任不說謊,守護國內來之不易的階段性成功。

中國在澳留學生因疫情被辱罵毆打 中國領事館回應

3月19日,兩名塔斯馬尼亞大學中國留學生在街頭遭遇涉新冠肺炎疫情歧視性辱罵,其中一人被毆打。獲悉情況後,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第一時間向學生本人核實情況並表達慰問。目前,遭襲學生傷勢已無大礙,無需前往醫院。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已就此向當地警方、校方表達關切,要求其高度重視此次事件,依法保護中國公民安全與合法權益。據瞭解,當地警方已逮捕襲擊者並依法處理。(新浪新聞)

點評:

伴隨各國疫情進一步惡化,估計全球各地都會不同程度出現類似的惡劣事件,其實此前美國就已經發生過類似事件了,把一個韓國人當成中國人謾罵毆打。美國總統帶頭汙名化稱“中國病毒”,一些種族主義者也一定會把病毒帶來的不便與不爽都一股腦兒發洩在華人身上。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類似事件不會是孤例,怎麼辦?

除了採取當地常規的法律手段外,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出門,尤其不要去酒吧等亂七八糟人愛去的地方,不僅是出於防範疫情的需要,也是根本不給這些混蛋們找茬兒的機會。第二,如果出門買生活必需品,最好多幾個人一起去。還有一個不正確的建議:如果你足夠強壯,堅決把這些混蛋打回去,當然需要策略,不能留下把柄。

很多專家一再說,此病可防,三點很重要:1、不去人員密集場所;2、勤洗手;3、如果去有風險地方要戴口罩。所以在當地就地居家隔離是最重要的,不僅隔離病毒,也遠離這些種族主義的混蛋。

對於海外留學生,我基本不贊同此時回國的建議。不僅僅是增添密閉空間交叉感染幾率的問題,更主要的是,這個病毒襲擾的都是抵抗力差的人,最後戰勝病魔,核心還是靠自身的抵抗力。長途國際旅行,把感染風險大幅度增加,得不償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病毒顯然不會馬上過去,至少半年的影響,後面孩子學業怎麼安排?

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 166個家庭申請中國政府包機接回

新冠疫情下,一些留學英國的中國未成年人留學生無法繼續寄宿在校,也很難回國。近日眾多留學生父母開始呼籲,並懇請中國政府組織包機將孩子接回國內。中國在英國有大約1.5萬小留學生,英國是有中國小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多位家長近日對北京財新記者稱,由於學校關閉,留學生們無法繼續住宿,回國機票一票難求,有的寄宿家庭已明確拒絕接收中國留學生。(財新)

點評:

根據統計,中國小留學生基本佔據了美國、澳洲、英國小留學生的一半,其中在美國與澳洲的小留學生一點不比英國的少。英國因為採取了群體免疫策略,導致病毒快速傳播,引起中國家長更大恐慌。英國昨天新增700多名確診病例,成功擠進全球第十名,已經成為重要的疫區之一。更麻煩的是,學校已經開始停課,十幾歲的孩子不在家長身邊,怎麼辦?個別寄宿家庭也出現拒絕接納這些孩子的情況,又怎麼辦?孩子管不住自己跑出去怎麼辦?整天玩遊戲又怎麼辦?和大學生不同,這些孩子似乎更適合臨時接回國。於是家長紛紛要求政府出面派包機接孩子回國。

我非常理解家長們目前的煎熬。但能否派出包機,這首先取決於有沒有現實可能性。如果派飛機接回英國的小留學生,那麼在美國、澳洲、新西蘭、加拿大、意大利的數萬人是不是也應該派專機接回?尤其在美國與澳洲的,絕不比英國少太多,總不能區別對待吧?反對接回來的人不少,說風涼話的也不少,但很多理由我不能贊同,也無法接受。比如有人說,選擇了出去,就應該為此承擔風險。話雖說的沒有錯,但承擔風險並不等於不能回國。

如果沒有估計錯,這批未成年人國家相關部門最後可能還是會想盡各種辦法,包括考慮包機接回來的。不過我有兩個建議:1、這些小留學生基本都是來自富貴家庭,錢不是大問題,接回費用不能國家支付,必須由家長支付。2、一定做好回國後的嚴格隔離防控,集中隔離,不能居家隔離,因為量太大了。很多地方此前對未成年人都採取不集中隔離,只需居家隔離的政策,這種情況下應該臨時修改調整。

“我選擇留下,不給祖國添麻煩”

回國還是留下,成為在歐美國家中國留學生當前面臨的一個艱難抉擇。正在英國攻讀博士四年級的劉哲決定不回國,“這個時候回去很麻煩,麻煩國家,麻煩別人,麻煩自己”。(環球時報)

點評:

我們能否、應該反對留學生回國?

隨著疫情在西方國家的肆虐,病例倒灌,國內的疫情已轉變為輸入型疫情。經過全國人民兩個月艱苦努力下獲得的清零成果,面臨再次傳播甚至爆發的風險。隨著疫情快速加劇,各國紛紛停課甚至封校,留學生開始大舉回國,因此,是否放開留學生回國成了輿論焦點。我充分理解反對留學生回國者的想法和顧慮,國內13億人艱苦卓絕的鬥爭成果可能毀於一旦,剛剛開始恢復的生活工作秩序有可能被這些輸入病例打破,無論出於自保,還是國家大局,似乎都應該把留學生拒於國門之外。但這些說法站得住嗎?法律依據何在?

留學生,只是到國外去留學的學生,只是他們選擇的學習或者成長路徑不同而已,沒有移民,更不是罪犯,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保護中國公民是國家的職責,更不要說他們只是想回國,無論從法理還是情理角度,都不能對他們關閉國門。我們什麼時候見過不讓合法國民返回自己國家的?從來沒有!有人說,武漢當初不是也封城了嗎?現在中國沒有停航,沒有封國,連外國人都可以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阻止中國留學生買張機票回國?

再說情理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是留學生父母,尤其是一個小留學生的父母,面對停課、封校、國家緊急狀態,甚至是種族歧視暴力事件,如何安心讓十幾歲的孩子獨身在異國他鄉?我國駐英大使前兩天就介紹,大使館一天能接到600多通這方面的求助電話。於情於理於法,我們都不能拒絕留學生回國,這是他們的家。何況,我們還要建設全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可如此無情對待自己的同胞。

現在更應該做的,只有拿出有效的辦法應對,確保國門不失,確保我們已經取得的勝利成果。我個人建議:1、面對無法拒絕的洶湧的回國潮,與其被動,迫使很多人輾轉多個國家機場,不如主動出擊,比如儘可能派出一些包機直航回國,最大可能降低轉機與過長旅途勞累增加的傳染風險,這也是很多家長提出的建議。當然,

費用必須是個人出。只是實施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人實在太多了,不只是留學生,還有海外中國籍國民,總不能接這個不接那個吧。2、改變境外回國國人防疫辦法,無區別地就地集中隔離,不適用居家隔離,把風險降至最低。當然,費用還是自己出。3、國家組織提供在線診療與諮詢服務,安撫情緒,勸說部分留學生不必回國。在一個密閉航空器中,傳播風險無疑會大大增加,而且長途旅行也大概率降低抵抗力,增添傳染風險。目前各國都要求就地封閉隔離(shelter in place),以防止疫情傳播。其實不動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我們需要儘可能說服一些人理性處理。當然,也需要切實解決他們的一些就醫需求,尤其是安撫恐懼與不安。

我還是想呼籲家長與留學生理性處理回國還是不回國的問題。目前最安全的辦法顯然是不移動,就地隔離,回國長途旅行的風險無疑高於回國,對於國內疫情防控也是貢獻一份力量。另外,一旦被傳染,一定要遵守當地和國內法律規定,不要回國。否則不僅是給周圍人增加傳染風險,要承擔嚴重的法律後果,也不利於戰勝病魔。專家不斷地講,這個病目前沒有有效藥物,最後拼的是自身抵抗力,長途旅行的話實際是在降低自己的抵抗力,加重病情,給自己增添生命風險。最後,一個最低的要求,如果回國,如實申報,不能隱瞞病情、接觸史,否則你可能就不是回家了。

江蘇省幼兒園與大學開學時間確定

江蘇省教育廳宣佈,全省各級各類學校自2020年3月30日起分批次、錯峰開學。其中,高三年級、初三年級3月30日開學;中小學(含中職學校、特教學校、幼兒園,下同)其他學段、年級做好4月7日開學準備,高校以4月13日為開學起始時間做好開學準備工作,具體開學時間經批准後由學校發佈。(中青報)

點評:

不具備開學條件政府不會輕易開學的,因此安全性沒有問題。支持各地政府在符合條件情況下儘快開學!至於擔心春季病災多之類的人,實難苟同,這類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家躲一輩子,只要你有能力,把孩子養成廢物也無所謂,感覺有些過了!這次疫情讓孩子和家長居家這麼久,很多家長估計差不多快被孩子折磨瘋了,多數著急開學,少部分反對的人的意見就忽略吧,沒有什麼方案可以獲得一致贊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