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她是誰?

她是鋪在地上像買菜一樣任人挑選的個人信息。

她是穿著喜服坐在床上卻毫無笑意的臉。

她是那一串怎麼也忍不住的眼淚,她是別人竊竊私語中,從這張嘴傳到那隻耳朵的名字——

《剩女》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這部來自於美國PBS電視臺的紀錄片一經問世,便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

該片以中國女性的故事為基點,勾勒出一幅巨大的時代群像。

三個女主角。

一個叫QiuHauMei,來自山東農村,是一名女律師;

一個叫XuMin,北京大妞,一直在媽媽超強的控制慾下掙扎;

還有一個叫GaiQi,大學老師,也是唯一一個結了婚的人。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今天,我著重想講講QiuHauMei的故事。

故事的開頭,QiuHauMei坐在一家婚介所裡。

她提出的要求很明確,找一個會分擔家務的、尊重女性的男人。

然而對面的“紅娘”直接打斷,說,首先傳統意義上你不是很大的美女,第二,你的年齡真的很大了啊……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QiuHauMei有點尷尬地插話,“我覺得我的年齡不是很大啊?”

此時,對面的紅娘露出一臉震驚地表情,“你……你覺得,你覺得的年齡在婚姻市場裡面還是一個很好的年紀?”

還沒等QiuHauMei回答,那女人又說:“你不要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很好的年紀”。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作為一個紀錄片的開頭,這實在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片段。

在婚介所裡,你不再是一個生動的、內心複雜的人,你被量化進了一個標準——

一個由男性設立的標準。

你不夠美,不夠年輕,你的才華並不被重視,你只是被機械地對照刻板標準打分——

美貌5分,身材6分,年齡3分。

你是一個商品。

你是一個,被男性標準物化過後,擺放在婚姻市場上,任人挑選的商品。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那位紅娘的話,就是我這樣一位旁觀者都覺得刺耳難聽。

你以為你是誰?你配得上我嗎?我為什麼非要結婚?我就不能不結婚嗎?

這些問題,QiuHauMei並不是沒有考慮過。

她並不害怕自己將來要一個人承擔生活的所有,更不願意找個不如自己的人隨便將就——

但她不害怕,父母卻為此急白了頭髮。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回到山東老家,剛進門還沒說兩句話,QiuHauMei的婚事就被談起。

“……還沒找上對象嗎?”

話題一出,全家人的焦點都轉移了過來。

皮膚黝黑的父親望著自己的小女兒,眉頭皺得緊緊的,“實際我是真愁你這個事”,

“再說這國家法律上還是二十多歲就結婚的,你這都到三十多了你還不結婚!”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作為律師的QiuHauMei馬上回應:

“國家定婚姻法是為啥嘛,就是你們萬一離婚的時候給你們分財產,婚姻法就這麼回事。”

她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你看農村有多少離婚的!”

一聽這話,老父親急得摸自己的後腦勺。

姐姐在旁邊也著急起來,

“你這就是(唸書)上傻了!就這麼著!就上傻了!”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你都34歲了!條件差的你看不上,條件好的還能輪到你?”

“人在家裡說,你太少有了你這種人!”

QiuHauMei 眼裡已經噙了淚:“不結婚判刑是吧?”

“不結婚可不就是判刑!”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那麼幾句話。

不結婚,爸媽走了,誰來照顧你?不結婚,叫鄰居嘴裡怎麼說?不結婚,爸媽怎麼放心的下?

到了這個年齡,就要結婚。你看看哪家的孩子不結婚。

長久的沉默以後,父親嘆著氣說,你這是為什麼呢。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為什麼。

因為結婚不一定就能幸福,至於隨隨便便找個人就嫁了,幸福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我並不是不想結婚,我只是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

我並沒有不切實際地幻想著要找一個億萬富翁或者白馬王子,我只是要找一個合適的人,能一起談談工作,談談月光。

我並不是不想結婚,我只是不想還沒做好準備,就倉促把尚長的生命交給另一個人;

我自己並不差,我有想法有才華,所以我不能隨隨便便找個人將就。

我並不是不想結婚,相反,我極其看重婚姻,所以我不希望這段婚姻的基礎是容顏或是年齡——

因為無論是美貌還是青春,都會走到鶴髮雞皮的終點。

QiuHauMei不是沒有努力過,她去過相親市場,見過相親對象。

在那個個人信息像菜市場的蔬菜一樣被擺在地面上的公園裡,聽說她是律師,老太太一再擺手:“那律師多厲害啊,什麼民法啊刑法啊那樣的……”

根本不給QiuHauMei機會,“咱不談了好嗎?”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看著QiuHauMei尷尬的臉色,老太太又打著圓場說:“我害怕。”

QiuHauMei禮貌地道謝。

走出人群之後,那屈辱的淚水怎麼也止不住。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毫無疑問,QiuHauMei很愛自己的父母。

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供自己上學,QiuHauMei都是知道的。

她一方面想抗爭,一方面又不願父母傷心,在這場婚姻的拉鋸戰中,她被這一切弄得傷痕累累。

和心理醫生聊天時,她說著說著淚水就忍不住了: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什麼樣的感覺呢,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她紅著眼睛,喃喃道,好端端的人生,就是因為不結婚的問題,過成了一種戰鬥的生活,一種逃亡的生活。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人與人之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呢?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對於中國的父母而言,在我們特殊的社會文化薰陶下,結婚已經成了腦海中根深蒂固的執念。

這執念來的毫無緣由,直教人放棄思考,不去想未來,不去想後果,滿腦子單單唸叨著“結婚、結婚”。

作為兒女的我們能怎麼做呢?

我思考許久,也沒能想出一個解決之道。

不過也許,我們可以選擇過好自己的人生,過好自己現在一個人的人生,用實際行動告訴父母即便不結婚,我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作為三十多歲還單身的女性,我們不是“被剩下”。

而是完全有能力獨立應對眼前的生活,所以有資本耐心等候。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故事的最後,QiuHauMei選擇到法國留學。

在那裡的課堂上,她顯得那麼自信、美麗。

更好的消息是,聽說她現在已經找到了一位德國男朋友;

你看,她等到了。

冰心曾說,愛情不是靠找的,是靠等。

我相信,女性自身愈發強大,婚姻能帶來的桎梏就越小。

我也衷心祝願中國所有的女孩們,過自己選擇的那種春天。


從山東農村到法國課堂,一個剩女的掙扎心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