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怎麼成了雞肋?


朋友圈,怎麼成了雞肋?


微信朋友圈曾是很多人閒暇之餘,瀏覽朋友動態最為方便的方式。但現在,我已經很少關注微信朋友圈了。

前些天手癢,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個人動態,是有關疫情和自己滯留異鄉的趣聞,自認為可讀性很高,按照以往的情況,點贊和評論應該是一大串才對,這一次卻非常奇怪,響應者寥寥無幾。

接著,好多朋友問我這段時間在家幹嘛,因為疫情管控解禁了,大家都在噓寒問暖。我啞然,可能這些朋友,壓根還不知道2個多月前我已經出門羈旅異鄉,壓根就沒有看朋友圈,不然不會這樣問我。我猜想,可能他們和我一樣,也不太關注朋友圈了。

的確,現在的微信朋友圈,早已成了雞肋了,和多年前的QQ空間一樣。

甚至它還不如QQ空間。QQ空間還能存貯照片、存貯文檔,我還把它當成日記本用,而微信朋友圈卻沒有這些功能。

微信朋友圈,本來是一個個人興趣展現的舞臺,顧名思義,是朋友之間相互關注動態的平臺,要好的朋友發一些好玩的事,看一下,評論一下,互動一下,多好,多親近。

但現在,微商廣告賣東西的太多了。打開朋友圈滿屏都是各種商品,還有些單位,要求職工在朋友圈發本企業的工作狀態、人事交流和工作任務,時時秒殺、天天驚爆,個個朝著圈裡眾生的錢袋子狂轟濫炸,這都是些什麼呀?難怪現在關注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

多年前的微信朋友圈,也曾是我內心的一方淨土,打開它,親人好友們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誰去哪兒了?誰吃什麼了?誰開心?誰快樂?一目瞭然。我們還能從朋友圈裡讀到一些觸動人心的文字,帶給我們美好。

曾幾何時,畫風變了,朋友圈變成了一個噪雜的市場,人人粉墨登場,此起彼伏各種叫賣,為了擴大客群,拉我們加入微信,不斷歡迎陌生人入圍,朋友圈已與“朋友”無關,人人經商,個個賺錢,誰還敢再發那些暴露個人信息的內容?

算了吧,不看也罷。

為躲清淨,我到頭條到簡書來碼字,到抖音到快手來娛樂,到喜歡的公眾號瀏覽,還有最愛的電子書,伴我渡過一個個落寞的黃昏和寂寥的深夜,而朋友圈,漸成雞肋。

說真心話,我是喜歡交流的。儘管我珍惜我的筆墨,捨不得無端地浪費文字,我還是想盡量用溫潤的筆觸塗抹生活中的各種物事,盡力展示其絢麗色彩,我更希望讀到我文字的朋友都能快樂,讓大家都儘可能面對有壓力的生活報以溫和的微笑。

唉,朋友圈!說你雞肋你不要怪我。

朋友圈,怎麼成了雞肋?


朋友圈,怎麼成了雞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