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先垂范 治水为公守初心 ——记临汾师大刘二保教授


学为人师先垂范 治水为公守初心 ——记临汾师大刘二保教授

晨曦初现,他奔波在治水的路上,星河披肩,他等待着治水的测试数据。他,处事待人如春风化雨,以认真执着的科研态度治学为师,以勇挑重担的情怀为公治水,他便是被人们亲切称为“大自然的洗水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刘二保教授。从一个烧杯到千万吨水,从三尺讲台到治水一线,多年来,勤勉自励,不仅于教学、科研方面卓有成绩,而且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执着于绿色生态发展,奋力于科技创新,致力于水污染治理研究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之路。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有人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所需要翻过的第一座高山是自己的父亲。“我现在还觉得我这个精神劲头没有赶上我的父亲”,从近耳顺之年回头望童年的自己,刘二保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伟岸的父亲的形象。对于父亲,他充满着孺慕之情,“别人打算盘只能一只手三只手指头打,他十只手指都可以,算盘打得可好了。”“学化学需要灵性,我感激父亲遗传给我的灵性以及他教给我处事的态度。”父亲做事灵性出挑,刻苦认真,做人谦虚谨慎,父亲身体力行,将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为儿子做人做事的品格,也成为了刘二保一生仰望的背影。

在刘二保小时候,家中物资匮乏,全年一家八口只有九斤面,吃饱穿暖为第一要务。尽管如此,家人始终鼓励他努力学习,年幼的他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学习上出众的领悟能力更让家人对他寄予厚望,盼他以知识为翼,飞出大山,改变命运。正是这样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使他小小年纪便知道刻苦自励,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学为人师先垂范 治水为公守初心 ——记临汾师大刘二保教授


刘二保学习能力突出,成绩优异。“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努力做不成的事,水滴石穿,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就是相信这个道理。”秉持着这样的学习信念,刘二保一路刻苦自励,严于律己,从来不曾松下劲头,掉下队伍。高中备考时期的他,将“头悬梁、锥刺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据他回忆那个时期,他能在自己面前那方小小书桌前从早到晚坚持学习十二个小时。那时的他对于未来虽然不知道要去向何方,但他懵懂却并不迷茫,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改变生活的渴望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奋发图强,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苦心人,天不负。1978年,刘二保以优异的成绩被山西大学录取。从小临汾城都很少去的人,一下子走到了省会太原,头一次开阔了视野,那时的他以书桌前刻苦学习的身影,乐于助人的处事态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山大,他上课从来只坐第一排,眼里只有老师传授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吮吸着。那时的刘二保对化学有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他说,自己捧着无机化学的书天天读,天天背,最后翻得破破烂烂就像故事书一样。读书破卷,其义自见,化学课本有薄变厚,他将困扰他的知识难点逐个击破,厚厚的课本在心中逐渐变薄化为胸中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奠定了无机化学牢固的知识基础。同时,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优秀,大家总来找他问问题,他也积极教其他同学做题,班上的他年龄虽然小,却被大家称为“辅导小老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故乡那片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他,伟岸的父亲影响了他,他不懈的坚持与努力成就了他。从小小的乡里娃到山西大学的学子,初登省会,虽紧张却不拘谨,以一以贯之的学习观念,从容大方的待人态度赢得大家的一众赞赏。

学为人师 得遇伯乐

“人是一杆秤,秤砣在别人手中。”刘二保这样解释他的这句话,一个人有多少份量,自己是秤不清的,但可以从别人的行为和态度看出来,故而说秤砣在别人手中。这秤砣是倾心教授的学生,也是慧眼识材的良师。

1982年,刘二保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山西大学毕业,他又回到了临汾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开启了他在师大漫长的任教时光,那是点亮他人生的又一关键阶段,他是化材学院从无到有的见证人,是化材学院将近十年的院长。

从“老师好”到“好老师”,这是他来到师大需要跨出的第一步。刘二保谈起当时的教风,说到不止自己,每一位老师备课都极其认真,沉潜于心,专心教研,师大的学术氛围鼓励了他。初登三尺讲台,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好老师,却也深知前路不易,年轻的他愿意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了讲好一堂课,他会提前开始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将案头工作做得扎扎实实,一次次在心中模拟课堂。课堂上,他看着讲台上一双双憧憬知识的眼神,正如看见之前求学的自己,暗自勉励自己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讲透彻。课堂下的他亦不曾放慢学习的步伐,拓宽知识面,主动请教名师,用心钻研分析化学,为传授好学生知识做好精心准备。后来,化学方程式怎么用时时在他心中,讲一堂课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根本不需要看教材。


学为人师先垂范 治水为公守初心 ——记临汾师大刘二保教授


“刘老师讲课的特点是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总能把复杂的东西用浅显的例子说明白。我的分析化学基础得益于刘老师,如果没有他那么通透的解释,我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没有现在的的深度和高度。”刘老师的第一届研究生,现任化材学院基础化学系主任,分析化学课程组组长薛冰纯教授如是说。

从学生转换角色成为老师,一夜夜的精心准备,对每双求知眼神的珍视,时刻不停的自我鞭策,才有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堂展示,成为学生们口中的好老师。正如他多次谈到的那句话,人是一杆秤,秤砣在别人手中。学生的秤砣给了他好老师的称号,而他的老师也在这个秤砣上标注着“好学生”。

1999年,刘二保偶然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武汉大学访学,师从著名分析化学家程介克,甫一交谈,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当时年届七旬的老教授颇为惊叹。这背后,是刘二保孜孜不倦学习的积累,他在山大主攻无机化学,在复旦硕士求学期间主攻的是有机化学,在师大任教,又于分析化学方面进益颇大。刘二保以深厚的化学功底,访学期间留给了程介克教授极深的印象。“我的访问学者的评语当时是老师亲自写的,上面全是夸赞的话,说起来还真是不好意思。”刘二保说。

谈到恩师程介克,刘二保总是深感荣幸,成为老师的关门弟子。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去访学,却受老师赏识,继续跟着老师从事研究工作,攻读博士学位。在武汉大学的这段求学经历,不仅增长了知识的也丰富了阅历见闻。武汉大学严谨治学,集体攻关课题的风气给他以深刻的印象,他记得 ,当时在武大演讲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甚至还有美国总统里根,同学们良好的学习风气,做学问的认真程度都让他暗自惊叹。在武大,他能接触世界前段的科研课题,在参与过的科研攻关中,科研团队的整体协作联动能力令他记忆犹新,他受如此良好氛围的影响,更是在化学研究的领域奋起直追。

良才得遇良师,是机遇,是佳话。攻读完博士学位后,程介克教授还把自己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交给刘二保,那也是程介克教授唯一一次把自己的项目交给学生,而不是交给成熟的团队。因为刘二保,程介克教授破了许多例,而刘二保也不负师恩重望,另辟蹊径,师生相得益彰。

率先垂范 责任担当

“别人是用实验证明结论,我是用应用实践修正我的理论。”刘二保老师谈到,他做实验不仅仅止步于实验室,还要应用于广阔天地来不断修正。谈到做肥料与水处理的初步认识,得从1994年他在天津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做常务副所长谈起,那时的他已经开始将自己的科研触角伸向相关方面,为之后他从事肥料与水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08年起,他便正式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肥料与水处理,力争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挂钩。

水利万物而不争,对于调节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可一旦水体所承受的污染超过其负荷,便会引起水体的反弹,开始发黄,发臭。刘二保致力于改善水体生态,他深知对于公园的景观水而言,采取物理的换水法困难重重,采用生态试剂治水法势在必行。初次治水,他坦言是情怀的释放,是机遇的巧合,当时他的一个朋友有一个大水池,当时他的心中想,他的实验在实验室一克两克成功了,水由混浊变得清澈,那么千万方水能不能成功呢?这需要实践来证明,而朋友的水池正好给了他这个实验的机会,他满怀热情投入到自己的第一次大型实验基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实验理论在千万方水中得到了验证,这大大提振了他治水的信心,他不由得欣喜起来,他可以凭借所学知识去改变社会的生态环境。

提起公园景观水的治理,师大的毓秀湖是他治水上骄傲的一笔。当接到治理毓秀湖这个任务时,他既高兴又忧愁,身为师大的教授,能为学校的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自是高兴,可毓秀湖是师大的一张名片,他不禁又担忧自己能不能交给师大师生一份满意的答卷。伴随着复杂的心境,刘二保和他的科研团队迎难而上,细致进行水样调研,配置生态试剂,致力于还师大学子一个碧波荡漾,鱼儿欢游的毓秀湖。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喜人的,经过喷洒生态试剂后,毓秀湖又回到了当初美丽的模样,成为师大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毓秀湖,临汾市汾河公园、廉政广场的湖水、乡宁鄂河、祥云湖、西沙湖等地的景观水都是他大胆的尝试,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学为人师先垂范 治水为公守初心 ——记临汾师大刘二保教授

困难是脚下的台阶,一步一阶,增加了人生的厚度,多次成功治水的经历使人们一谈起治水方面的专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师大的教授刘二保。正是盛名之下,刘二保接手了他治水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治理大宁昕水河。昕水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由于不合理的排放,垃圾遍地,河道被堵塞,安全隐患重重,省、市、县多次治理,均无法改善。自从刘二保的科研团队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开始,便忧心忡忡,压力巨大,担心做不好从景观水到河道水的跨越,无法达到国家河流水质的检验标准。“这就好比一个人没有四肢不能走路,少了一条腿也不能走路。”昕水河水质测验点多,一个地方水质不达标,治水就是失败的。他立志要把昕水河变成“四肢健全的人”,而不是敲敲打打,还是无法达到水质标准。

治理昕水河的四个月,他的科研团队把帐篷搭到了第一线去,取样实验,喷洒试剂达四公里,连轴转的劳累,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他头上长了好几个大泡,可他依旧不喊苦和累,和自己的科研团队在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后,他提出的原位生态在线修复方案成功了。昕水河的水质由原先的发黄混浊到如今达到国家要求的三类以上水质标准,水清鱼儿欢,这背后是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日复一日的辛苦。

他在治水方面的付出的努力都化成了社会公众对他的认可,得到了省、市多次褒奖,山西卫视、山西公共频道、临汾电视台、三晋都市报、发展导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相关污水治理事迹,并被亲切地称为“大自然的洗水工”。2016年荣获“创响山西”十大创新创业人物。荣誉纷至沓来,使他更加明白要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改变环境,为社会造福。

“我喜欢水。”刘二保这样说,他的生活如今已经离不开“玩水”,做起水质研究浑身是劲,他每天晚上必须等到自己的科研小组把水质检验成果发到微信上,他看了没有问题才肯入睡,年届六旬的年纪依旧怀有年轻人的精气神,十二点,一点睡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个常态。今年的大年初二,他又匆匆踏上了去太谷交城看水的路途,去了那里发现家家户户都在过年,根本没有店铺开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他只好一边吃着简单的方便面,一边在交城进行水质调研,舟车劳顿,他却很开心。“去了几天,把那里的水都看透了、摸清了。”如此,便足矣。

“做完这个污水处理厂,我就满足了……”从景观水到河道水再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他想在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池与厌氧池之外再加一个兼容性的新池,来满足各种污水治理的需求。他在治水方面的触角越来越深,越来越广,为社会服务的方面也越来越多,他一直在治水的路上阔步前行。

学为人师先垂范,治水为公守初心。学高为师,他始终不曾停下学习的脚步,兼容并蓄,融会贯通,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如何做学问,搞科研。为公治水,将自己的实验结论应用到广阔天地中,迎难而上,不畏辛劳,以自己的知识还社会一片碧波荡漾。来源:《中国经贸》,张海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