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歷史丨盧作孚民眾教育的起步——成都通俗教育館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民眾教育的起步——成都通俗教育館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民眾教育的起步——成都通俗教育館

在盧作孚主導的北碚鄉村建設運動中,教育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沒有一流的人才,無從主導一流的事業;而沒有優良的教育,平庸的大眾中也難有一流人才的造成。學校有兼善,組織有少年義勇隊,機構有圖書館……從這些設施中,不難看見盧作孚在北碚鄉村建設運動中設置的教育目的。如此成熟的考量和成功的規劃讓人驚訝於盧作孚的天才,其實天才也經過鍛鍊;在北碚之前,在天府之國的成都,盧作孚已經牛刀小試,為自己的民眾教育發出了先聲。

1920年,一封萬言書被遞交給川南瀘永鎮守使、永寧道尹楊森。在這封論述精到的信簡裡年輕的盧作孚提出“一切政治改革,應自教育入手,而以教育統治人心,為根本準則”的主張。懇切的言辭打動了楊森,幾年後,盧作孚被他招至麾下,在楊森主政的川南大展宏圖。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民眾教育的起步——成都通俗教育館

青年時期盧作孚

1924年春,盧作孚被委任為通俗教育館籌備主任,舊有的商品陳列館成為通俗教育館立館的場地。面對一片殘敗,他清晰地規劃出通俗教育館的構造:博物、圖書、體育、音樂、講演、出版、遊藝、事務8個部分。商品陳列館的舊有場所也按需變換:廣場改為公共體育場;原有8間陳列室改為博物館,其它房屋改造為圖書館、音樂室、體育室、講演室、遊藝室、事務所、電影室、飲店、動物園等。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民眾教育的起步——成都通俗教育館

盧作孚更邀省二女師庶務鄭壁成任博物部主任,聘高師體育教授陸佩萱為體育部主任、音樂教授葉伯和為音樂部主任,公所教育課聶燦宵課長為出版部主任、劉仲容課長任講演部主任,請高師圖書館主任穆耀樞襄助圖書館等。到1928年,通俗教育館有了近50人的精幹隊伍。

在信息網絡不甚發達的近代,大部分民眾對文字和書籍都是隔膜的,在這種情況下,實物的展覽展示和啟發作用尤為突出,通俗教育館也以此為急務。在開館前,除選擇商品陳列館之陳列品外,通俗教育館多方徵集陳列品,擴充史地、美術、自然各類陳列品,後又向成都各海陸空校以及各工廠、商號徵集陳列品。在轉借諸收藏家、借用新創作美術品、剝製新標本、發掘和採集古物後,豐富的陳列品得到有序佈置。

北碚歷史丨盧作孚民眾教育的起步——成都通俗教育館

1924年8月8日,通俗教育館正式開館,開館以後,除常規展覽外,在國慶、元旦、春節、夏節、秋節等節慶紀念日還舉辦各類專題展覽會,如在國慶日陳列與辛亥革命戰爭、人物等有關的各種印刷品及照片,在夏節收陳屈原像等與夏節有關的陳列品,在1924年9月舉辦古物展覽會、10月舉辦古泉展覽會,11月舉辦菊花會,1925年6月舉辦照片展覽會等。

任通俗教育館首任館長的盧作孚隨後還制定了《成都市立通俗教育館暫行簡章》,他規定通俗教育館的宗旨是“引導市民愛國心理,提高市民常識,啟迪市民知識而涵養其靈性,以促進社會之文化。”事實上,通俗教育館在後來的日子裡也較為成功地實踐了這一宗旨:當時成都市人口31萬餘人,到館的參觀人數“以全月統計而論,最多在八萬人以上,全年之中游全館者達七十餘萬人……

展示古代燦爛文化,展現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傳播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在傳播知識的同時,給人以美的教化和感受,培養家國情懷,養成社會新的風尚,這種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教育方式讓“任何時候到過通俗教育館的人們,都對這一新的公共事業發出了深厚的感情”,而主導這一試驗的盧作孚,也就這樣在成都邁開自己民眾教育的一大步,發出了民眾教育的先聲。


以史為鑑,但,不以史論今!

書寫北碚情懷!

書寫你心中的北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