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課程」高三 第40講 發掘實用類文本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問題40.怎樣從寫作背景和作者意圖、及其他角度和層面發掘實用類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一、問題描述

不同角度發掘實用類文本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方法?

二、複習範圍

1.如何理解從寫作背景和作者意圖、及其他角度和層面發掘實用類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從寫作背景”“作者意圖”“其他角度”“其他層面”是“探究發掘”的途徑,應用這些手段來探究實用類文本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這是高考大綱在“探究”一級提出的三個方面的要求: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2.怎麼考?

該問題所涉及到的考點是一個綜合性的,可以說是各種考點的集合,涵蓋了大部分實用類文本的考查題型。

(1)選材上,以傳記文學為主,兼顧新聞以及2017年新出現的非連續性材料的閱讀。

(2)題型設置上,既有5選2或5選3的選擇題,也有簡答題。

(3)考點方面包羅萬象,比如“篩選並整合文本信息”、“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詳見問題37)、“分析文本基本特徵和表現手法”(詳見問題37)、“評價文本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詳見問題38)、“評價文本的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詳見問題38)、“對文本的某種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詳見問題39)、“概括分析傳主形象”、“探究傳主作出貢獻的原因或個性品質形成的原因”、“分析新聞背景的作用”、“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覺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人生價值”等等。

以上諸多考點前文已有詳細敘述,本講我們重點解決“篩選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分傳主形象”、“探究傳主作出貢獻的原因或個性形成的原因”、“分析新聞背景的作用”這幾種題目。

三、方法指引

題型一:篩選整合文本信息(5選2題型)

一道5選2的選擇題,要求學生既能對文中重點詞語、重點句子能夠理解透徹,更能夠從整體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結構、表達的主題思想、運用的寫作手法,從而達到對文本主旨內容、價值取向以及時代精神的把握與分析。

篩選整合信息“4步走”

1.圈點批註,細心審讀。

做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細讀文本最重要,答案多在原文中。因此,在閱讀文章時邊讀邊圈點批註十分重要。如果讀了一兩遍還不得要領,可以化整為零,先對一些關鍵段落的語意進行概括提煉,用簡要的文字寫在文本的旁邊。通過這些段意的組合來理解全文意思,就會容易得多。

2.唸唸有詞,破解疑句。

這一步可以與“圈點批註,細心審讀”同時進行。一些比較複雜的句段,只用眼睛掃描,容易失之粗疏,不易領會;但若唸唸有詞,就利於集中思想,深入領會。

3.上下其眼,鎖定區間。

因為不少題目涉及上下文的關聯,所以在考場上閱讀文本,快速的“順讀”和“回讀”十分必要。同學們如果缺乏上下文關聯的意識和整體閱讀的習慣,只一味機械地膠著於某一段落或語句,就很容易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毛病。在“上下其眼”整體觀照的同時,還必須學會根據題幹要求快速鎖定閱讀區間,也就是快速判斷問題所涉及的句段。

4.探求規律,識破陷阱。

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在命題時常常會設置一些文本認知陷阱。對這些設錯規律多加揣摩,就等於找到了解題的捷徑。

常設8大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是非、誇大縮小、無中生有、混淆時間、張冠李戴、因果失當、偷換概念。

(1)以偏概全:個別的、特殊的局部的、少數的表述成普遍的、全部的、整體的。

例如:《吳良鏞:逐夢人生》中的“5選2”題目中的C項。

吳良鏞:築夢人生

①1922年的春深時節,吳良鏞出生於南京一個普通職員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賬人無情揭走自家的屋瓦,悽風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別祖居。1937年南京淪陷前,他先後到武漢、 重慶求學;1940年在重慶合川參加大學招生考試時,他親歷了日軍戰機對大半座城市的轟炸。流離失所、國破家亡的血淚,促使青年吳良鏞默默許下宏願,在內心樹立起“謀萬人 居”的理想。……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當的兩項是( )

A.本文依次記述了吳良鏞的青少年經歷、國際聲望、事業追求及成就,詳略得當,人物形象形神兼備,故事性與勵志性相統一。

B.青少年時期的家國之痛對吳良鏞樹立畢生築夢為民居的理想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經過 不斷思考和創造性的努力,最終成為中國建築學界的領軍者。

C.1999年,吳良鏞起草的《北京憲章》在國 際建協第二十屆建築師大會上通過,這標誌 著中國的建築理論開始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

D.吳良鏞認為,較之電影藝術,建築是更為 遺憾的藝術。因為後者完成後,將會矗立幾 十年甚至幾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本文寫作態度嚴謹,文筆凝練,從不同角 度為讀者刻畫了一位專業造詣深厚、中西學養交融、為理想而奮鬥的中國建築學家形象。

【答案】B、E。

【解析】 A項中說“依次記述了吳良鏞的 青少年經歷、國際聲望、事業追求及成就” 錯誤,應是“依次記述了青少年經歷、事業 追求及成就、國際聲望”。C項由原文中“扭 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築理論占主導地位的局 面”並不能推出“中國的建築理論開始在世 界上主導地位”。D項中對原因的表述不夠準 確。這裡充分體現出吳良鏞先生的謙遜態度。

2)混淆是非:選項在肯定與否定、是與非、有與無等方面設置干擾,從而原文表述相悖。例如:《克羅齊的求索》(2012·遼寧卷試題)

克羅齊的求索

事業成功的種子往往播撒在苦難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薩米西奧拉大地震奪去了貝尼代託·克羅齊的雙親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廢墟下的他僥倖得救。當時他17歲,溫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頃刻灰飛煙滅。這場災難給青年時代的克羅齊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學術之途上更為關注自我心靈的充實和人類社會的精神景況。

…………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本文以凝練深沉的筆觸,全方位展示了克羅齊獨特的人生軌跡和思想行為,凸顯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學術影響力。

B.克羅齊把克羅齊把藝術從對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來,而他對藝術的認識又有別於世俗的理解,他認為藝術不是用來娛樂的。

C.本文擇取了克羅齊的重要人生階段,記述了這位20世紀前半期有重要影響的理論家兼社會活動家,以史帶論,史論結合。

D.文中“我將死於工作”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克羅齊終生的創造性努力,同時也流露出他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漠不關心。

E.克羅齊主張,歷史與藝術都著力於表現普遍法則,都以人為焦點,歷史與藝術的區分界限在於真實和虛構。

【答案】C得3分、B得2分、D得1分。

【解析】E選項與原文觀點相反:選項認為“歷史與藝術都著力於表現普遍法則”,原文認為“著力於表現獨特而個別的事實”;選項認為“歷史與藝術的區分界限在於真實和虛構”,原文認為藝術“創造的是一個可能的事實”,“歷史則提供實有的真實”,沒有說“虛構”,屬於混淆是非。

(3)誇大縮小:一類是描述或陳述性語句,程度、情狀與原文不符,故意加重或減輕;另一類是範圍、條件、分寸與原文不符,故意擴大或遺漏。

例如:《一個不能忘記的人》

一個不能忘記的人

劉重來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按照“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的條款,外國輪船在長江上觸目可見,令國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盧作孚邀約友人,集資創辦民生實業公司,積極投入以經濟實力奪回內河航運權的愛國鬥爭。公司成……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外國輪船分司壟斷長江航運,外國商船在長江上橫衝直撞,氣焰囂張,這直接促使盧作孚決心創辦中國人自己的航運公司。

B.為了趕在長江枯水期到來之前將全部難民和機器設備安全撤離宜昌,盧作孚下令一律採用“三段航行法”,實行分段運輸,大大縮短了航程。 C.由於創辦民生實業公司的輝煌成績和完成抗戰時期運輸任務的卓越貢獻,盧作孚不僅受到時人的稱讚,也一直為後人所推重。

D.從北碚的建設實驗中,盧作孚認識到,鄉村建設固然需要人、財、物,需要實施辦法,更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斷努力。

E.在盧作孚看來,中國戰後建設的首要目標就是減輕人民的痛苦,增進人民的幸福,急公眾難,併為此身力行,全力趨赴。

【答案】答D給3分,C給2分,A給1分

【解析】A盧作孚創辦民生航運公司的原因是長江上游的航運被外國輪船公司壟斷,說外國船隻橫衝直撞,氣焰囂張無依據;此外,原文該選項把原文的“長江上游航運”說成“長江航運”屬於擴大了範圍。B“一律採用”過於絕對,因為這不包括最重要軍用物資和不宜拆卸的大型機器設備。E偷換概念,“中國戰後建設”應為“鄉村建設”。

(4)無中生有:一種是選項的內容原文沒有提及;一種是選項的內容在原文沒有暗示或是根據,屬於主觀臆斷。

例如:《侯仁之:城市的知音》(2014·遼寧卷試題)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①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以失敗告終,20歲的侯仁之在苦悶中彷徨。弟弟侯碩之的一句話,讓他下定決心放棄曾想從事的醫學,投考歷史專業。弟弟的那句話是:“學醫,只能給個人看病。學歷史,可給社會治病!”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學歷史專業。

②1937年抗戰爆發後北平淪陷,燕京大學成為溝通淪陷區、解放區和大後方的秘密通道。當時正在讀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擔了將愛國學生送往解放區或大後方的工作。抗戰勝利一年後,侯仁之前往英國利物浦大學求學。

…………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本文記述了侯仁之的求學經歷、科研歷程、豐富的學術成果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展現了一位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的愛國情懷和學者本色。

B.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抗戰期間,侯仁之身處淪陷區,利用燕京大學學生的身份,將愛國學生輸送到解放區或大後方,為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

C.在對張家口長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實認識到野外考察在歷史地理學中的重要價值。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興趣由“歷史”轉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張沙漠研究要走出小書房,走進現場,不要依靠舊書堆中的文獻資料。他在陝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糾正了人們的錯誤認識。

E.侯仁之發現有著800多年曆史的盧溝橋受損嚴重,便強烈呼籲保護盧溝橋,禁止機動車和獸力車通行,最終使盧溝橋得到了妥善保護。

【答案】AC

【解析】B項,“侯仁之……利用燕京大學學生的身份”不準確,於原文沒有依據,原文只是說“燕京大學成為秘密通道,侯仁之承擔了……工作“,沒有說利用學生身份;當時侯仁之“正在讀研究生”;選項出於主觀臆斷,無中生有。D項,“不要依靠舊書堆中的文獻資料”錯,而是“跳出舊書堆”; 原文用“證明”“打下了認識基礎”來敘述評價侯仁之的研究,選項用“糾正了”一詞,屬於將未然說成已然。E項,“禁止機動車和獸力車通行”是北京市政府的決定,而不是侯仁之。

(5)偷換概念:把原材料中某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的內容故意改換成其他內容。

例如:《一個不能忘記的人》中選擇題的E選項,具體參考(3)中的例題。

(6)張冠李戴:在有關聯的表述對象上設置干擾,把甲事物說成乙事物,或把甲人物的事蹟套給乙人物等等類似主觀改觀被陳述主體的情況。

例:《侯仁之:城市的知音》【題目參看(4)例題解析的E選項】

(7)混淆時間(已然與未然的關係):此類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故意把現實中未發生的事實判斷為已經發生,反之亦然。

例:《侯仁之:城市的知音》【題目參看(4)例題解析的D選項】原文用“證明”“打下了認識基礎”來敘述評價侯仁之的研究,選項用“糾正了”一詞,屬於將未然說成已然。

(8)因果混亂:一種是因果顛倒;一種是強加因果。

例:2016年信陽質檢第12題第1小題中的C項,原文說得是“20歲時,她有過噩夢般的短暫婚姻”,可見“第一段婚姻的破裂”並不是由於柴田豐經歷了一系列社會動盪而導致,屬於強加因果。

題型二:概括傳主形象

概括分析傳主形象是傳記類文本的必考點。傳記本身就是以寫人為主,其目的就是通過記錄傳主的真實人生軌跡或是重要事件來刻畫塑造人物、表現人物,從而達到表達某種價值取向或是人文精神的目的。

概括傳主形象“6角度”

1.從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

2.從作者對傳主的議論中概括分析。

3.從文章中引用的他人對傳主的評價中概括分析。

4.從細節中把握傳主形象。例如文中某一處細節在全文的地位如何,它與其他事件的關聯在哪裡,有何關係,表現了傳主怎樣的品質。

5.關注傳主與時代、社會、家庭背景燈方面關係,從中提取概括有效信息。

6.從材料中的“相關鏈接”和文本的關係中提取概括。

一般答題模式:形象+例證分析。

常見提問

1.玻爾“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2.④⑤⑥三段文字寫出了梁宗岱在文學活動中那些性格特點?

3.從文中可以看出傳中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怎樣評價?

等等

典型例題

1.《科學巨人玻爾》一文中,玻爾“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學術之爭中胸懷坦蕩,不摻雜個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幫助祖國發展物理學研究;③慧眼識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學家,併為他們提供發展的平臺;④有人道主義關懷,積極營救受納粹迫害的科學家。

【解析】第一步,審題幹,明題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對應。從玻爾與愛因斯坦的關係方面,看出他追求真理,胸懷坦蕩;從哥本哈根學派活事件,看出玻爾慧眼識才;從對納粹的鬥爭,可以看出玻爾的人道主義精神;從相關鏈接2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玻爾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

題型三:探究傳主作出貢獻的原因或個性形成的原因

任何人的成功或個性品質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這與個人的天賦、良好的性格、環境的影響、後天的努力等因素有關,既有主觀原因亦有因素。分析探究傳主做出貢獻的原因或個性形成的原因,又是也是探究傳記主旨或精神的一個角度。

解題注意“3聯繫”

1.聯繫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關注“相關鏈接”。

2.聯繫人物的成長經歷進而感悟人物的心路歷程。

3.聯繫傳主與他人的關係。

常見提問

1.作為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戴安瀾不僅深受國人愛戴,甚至連敵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內在原因。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2.為什麼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論戰被稱為物理學史上的“巔峰對決”?請結合材料簡述原因。

3.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在他的隱居時期,這是什麼原因?請簡要分析。

4.從全文看,XXX為什麼會堅持?/是什麼原因讓傳主走上了XXX路?/結合全文,分析XXX成為XXX的原因。

典型例題

1.《將軍賦采薇》一文中,作為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戴安瀾不僅深受國人愛戴,甚至連敵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內在原因。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答案】①超越黨派利益,獻身正義事業,血酬壯志,精忠報國;②為人平和,不求功名,臨危不懼,胸懷坦蕩;③關愛家人,情真意切,俠骨柔腸,勇於擔當;④身為軍人,熟讀文史,精通琴棋書畫,兼具文韜武略;⑤英勇善戰,指揮若定,治軍有方,視死如歸。

【解析】從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及相關鏈接角度考慮,從當時的背景語句,可知國人佩服他是因為他精忠報國、具有民族大義、臨危不懼;從相關鏈接中發現國人佩服他的原因是他為人平和、不求名利;身為軍人,熟讀文史,精通琴棋書畫,兼具文韜武略。從抗戰經歷的角度考慮,在東瓜保衛戰中敵人佩服他,是因為他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指揮若定、治軍有方。從傳主與他人的關係角度考慮從,戴安瀾與記者宗祺仁的關係,可知國人佩服他是因為他能為民族大義而超越黨派利益,還有坦蕩的襟懷;從和國家的關係上,國人佩服的原因是他關愛親人,情真意切。

題型四:分析新聞背景的作用

新聞背景是指新聞事實發生髮展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介紹新聞背景有利於了新聞發生發展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新聞的認識和理解,深化新聞的主題,並有豐富內容、增加知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分析新聞背景“5思考”

1.從背景與內容關係角度思考

2.從背景與主旨關係角度思考

3.從手法角度思考

4.從作者觀點角度思考

5.從豐富新聞內涵的角度思考

常見提問

1.文章較長篇幅介紹了奧蒂參加比賽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新聞中為什麼要插入XXX材料?

3.新聞用較長篇幅介紹了XXX事件(人物)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麼目的?

4.上面這篇報道中最後一段就屬於新聞背景的加入,能否刪去。

典型例題

1.《夢碎雅典》一文中,文章較長篇幅介紹了奧蒂參加比賽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案】文章這樣寫可以讓讀者全方位瞭解這位體壇老將的“壞運氣”,更深刻理解奧蒂渴望圓夢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奧蒂不屈服於命運的性格特徵,增強文章文字感染力。

【解析】本題考查背景材料的作用。從材料與主人公奧蒂的關係來看,這段背景的交代無疑為讀者瞭解這位老將的經歷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和信息,並對其對冠軍的渴望有了合理的解釋;從塑造人物和主旨角度考慮,這段背景材料可以讓我們更清晰體會到奧蒂那種堅忍不拔、不拋棄不放棄的性格品質,從而對新聞主旨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與體會。

四、例題闡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問題。(2013·遼寧卷試題)

吳良鏞:築夢人生

①1922年的春深時節,吳良鏞出生於南京一個普通職員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賬人無情揭走自家的屋瓦,悽風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別祖居。1937年南京淪陷前,他先後到武漢、 重慶求學;1940年在重慶合川參加大學招生考試時,他親歷了日軍戰機對大半座城市的轟炸。流離失所、國破家亡的血淚,促使青年吳良鏞默默許下宏願,在內心樹立起“謀萬人 居”的理想。……

1.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本文依次記述了吳良鏞的青少年經歷、國際聲望、事業追求及成就,詳略得當,人物形象形神兼備,故事性與勵志性相統一。

B.青少年時期的家國之痛對吳良鏞樹立畢生築夢為民居的理想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經過 不斷思考和創造性的努力,最終成為中國建築學界的領軍者。

C.1999年,吳良鏞起草的《北京憲章》在國 際建協第二十屆建築師大會上通過,這標誌 著中國的建築理論開始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

D.吳良鏞認為,較之電影藝術,建築是更為 遺憾的藝術。因為後者完成後,將會矗立幾 十年甚至幾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本文寫作態度嚴謹,文筆凝練,從不同角 度為讀者刻畫了一位專業造詣深厚、中西學 養交融、為理想而奮鬥的中國建築學家形象。

【答案】B、E。

【解析】 A項中說“依次記述了吳良鏞的 青少年經歷、國際聲望、事業追求及成就” 錯誤,應是“依次記述了青少年經歷、事業 追求及成就、國際聲望”。C項由原文中“扭 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築理論占主導地位的局 面”並不能推出“中國的建築理論開始在世 界上主導地位”。D項中對原因的表述不夠準 確。這裡充分體現出吳良鏞先生的謙遜態度。

2. 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使吳良鏞形象更加豐滿、從不同側 面突顯其人格魅力。②豐富文章主題意蘊, 增強藝術感染力。

【解析】 第⑥段並沒有脫離對人物形象的 塑造,講他與病魔相抗爭的事例,更能突出 和表現出吳老的魅力,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 是為主題服務的,所以豐富了主題的意蘊, 也增強了文本的感染力。

3. 吳良鏞在建築領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請結合全文概括說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理論建樹方面,主要有“廣義建 築學”理論、“人居環境”學說等;②實 踐業績方面,如菊兒衚衕改造工程;③聲 望和影響力方面,如中國兩院院士、2011 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人居學 會主席等;④人才培養方面,參與創建清 華建築系,桃李芬芳。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脈絡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抓住表示結果性的語句進行篩選、整合即可。比如:從第③段中“這一理論,被成功應用於北京菊兒衚衕四合院改造工程” 就可以推出吳老兩方面的成就:一個是理論建樹方面,一個是實踐業績方面。在第④段中的“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線的 他,言傳身教,桃李芬芳”是在表述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成 績。第⑤段具體說明了他在建築理論方面的成就。在第⑦段 中則重點提到了他的聲望和影響力。

4. 在吳良鏞看來,城市管理者的素養應包括 詩人的情懷和史學家的品格與學識。請結合全文和社會現實,談談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城市管理者應具備人文關懷、審美修養。城市建設要體現對人的關注,使 生活環境充滿詩情畫意,富有美感。②城 市管理者應具備歷史意識和豐富的歷史知 識。城市建設要尊重歷史和文化傳統,要 與原有的歷史人居環境相融合。(要求就以 上兩方面分別探究)

【解析】 把握文中有關“歷史”“詩 人”“史學家”“詩情畫意”等詞語,篩選 表現吳老品格與學識的文字,然後進行概括, 最後結合社會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馮友蘭先生

馮友蘭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哲學家、中國哲學史專家,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任繼愈於西南聯大求學時期,馮友蘭是西南聯大的臺柱子,任文學院院長。

任繼愈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時候,曾聽過馮友蘭的課。在任繼愈的心裡,馮友蘭是一個講課特別有條理的老師。他受過現代邏輯訓練,思維非常清晰。馮友蘭講課時慢條斯理,要是你記筆記快得能跟上他講話的速度的話,那你就能記出一本完整的講義,不用整理就可以出版。因為馮友蘭講課沒有廢話。

晚年,馮友蘭寫書的時候,因為眼睛看不見,就由助手記錄下來,然後念給他聽,再修改一下就好了。馮友蘭基本上是出口成章,這一點特別令任繼愈欽佩。任繼愈說,人們說一個人有才,往往用“出口成章”“倚馬可待”之類的詞來形容他,比如說唐朝的王勃寫《滕王閣序》,就是出口成章的典範,被傳為千古佳話;但那隻不過是一篇文章,而馮友蘭先生晚年則是“出口成章”地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書,並且這些書都是傳世之作。

任繼愈認為,馮友蘭具有獨特的抽象概括能力,善於把複雜的事物說得非常簡單。比如說馮友蘭講名家公孫龍和惠施的學說,有許多人都在講他們二人的學說,但很少有人能夠講得讓人一聽就懂,讓人能弄清楚公孫龍和惠施的學說的區別。馮友蘭則超出眾人:他把公孫龍的學說概括為“離堅白”,把惠施的學說概括為“合同異”。很簡單的幾個字,就把他們的思想講明白了,區別也講清楚了。

馮友蘭說話非常有趣,非常有幽默感。在一場哲學年會的學術報告中,馮友蘭講朱熹哲學。馮友蘭說,世上的萬物都是由“理”和“氣”構成的。“理”就是原則,是形式,是結構;“氣”是物質,是質料,是材料。比如說陶瓷茶杯,它有它的形狀和結構,這是“理”;但做茶杯要有陶土,這是“氣”。做茶杯就是要根據茶杯的形狀把陶泥做成茶杯,物質在英文中又稱為“stuff”(材料)。馮友蘭就在報告中把材料音譯成“士大夫”,說可見士大夫並不是無用,還夠個料。

馮友蘭是一代哲人,深思慎取是他的特點。他經常沉浸於思考之中。抗戰初期,清華大學的教授們從長沙往昆明遷移,途經鎮南關,當時司機通知大家,要過城門了,不要把手放在窗外。別人都照辦,只有馮友蘭聽了這話,便考慮,為什麼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區別是什麼,其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又是什麼。還沒考慮完,他的手已經骨折了。

馮友蘭的成就,一半靠天賦,一半靠勤奮和毅力。1937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三校遷到湖南,文學院借住在衡山腳下的一所學院裡。馮友蘭教授“朱子理學”這門課程,這門課程的講稿出版時命名為“新理學”。他隨講隨寫,每天按時寫作,從不間斷。和他同住一室的鄭昕說:“馮先生寫起書來,簡直就像一臺開動的機器。”

馮友蘭創立了“新理學”。像他這樣自成體系的哲學家,在中國寥若晨星。馮友蘭一生著述甚豐,20世紀30年代初寫成的《中國哲學史》(兩卷本),奠定了他中國哲學史學科主要奠基人的地位。他一生的主要學術成就可以用他墓碑碑陰的自撰塋聯來概括:“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所謂“三史”就是他的《中國哲學史》(兩卷本)、《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卷本),“貞元六書”是他的哲學創作。

任繼愈在他的一篇紀念馮友蘭的文章中深情地寫道:“馮先生的文才、詩才,出自天賦;馮先生的勤奮和毅力,應努力去學;馮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則必須學。”

哲人長住,哲理長存。

日來月往,悠悠此心。

(有刪改)

文中引用了任繼愈的一句話:“馮先生的文才、詩才,出自天賦;馮先生的勤奮和毅力,應努力去學;馮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則必須學。”這句話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馮友蘭成為自成體系的哲學家,學術成就非凡,這離不開他的勤奮和毅力,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①注重現代邏輯訓練,思維清晰,這不但有益於學術研究,也有利於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②勤于思考,能著眼於日常生活現象,深入思考哲學問題;③思考問題非常投入專注,沉浸其中;④勤於寫作,持之以恆,從不間斷。

示例二:馮友蘭具有獨特的抽象概括能力,善於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將枯燥的哲學問題幽默化,這樣便於聽者接受,也讓聽者樂於接受。這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解析】文中引用任繼愈的這句話重在強調向馮友蘭學習的內容。答題時,考生應結合文本探究,寫出感受最深的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馮友蘭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文本中沒有涉及,應避而不談。本題啟示考生:一定認認真真讀懂文本的內容,特別注意題幹設置的干擾選項。是根據文本和他人評價角度來探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