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場展品數量最多、來源最廣、產地最繁且體現多元文化的一次龍泉青瓷展——“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齋宮舉辦。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展覽現場

展出來自42家國內外文博機構,共計833件(組)文物,其中507件來自故宮博物院、205件來自國內其他收藏機構、約120件來自國外收藏機構。展覽以龍泉青瓷為視角闡述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鑑與發展。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一般指浙江省龍泉市大窯、金村為中心的窯場在宋、元、明時期燒造的青釉瓷器,也包括龍泉周邊各縣其他窯廠在同時期燒造的風格相同的青瓷器。龍泉青瓷是中國古代瓷業發展史上的著名品類,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它於北宋時期開始形成自身風格,南宋、元至明代早期是龍泉窯生產的全盛時期,乳濁釉青瓷成為產品特徵之一。龍泉青瓷因其質量精美,從北宋末至明代早期,產品一直上貢宮廷。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於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選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且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窯青釉弦紋筒式三足爐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窯青釉盤口瓶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窯青釉帶蓋執壺

龍泉青瓷在中國享有盛譽,隨著海內外市場對龍泉青瓷需求的增加,福建、廣州以至許多國外的窯場地紛紛仿燒龍泉青瓷。從中國走向世界各地的龍泉青瓷、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眾多的仿龍泉產品,真正成就了“天下龍泉”。龍泉青瓷在古代世界中最早實現了從產品到文化的交流,以及技術提升的過程,並形成了一波影響廣泛的全球化進程。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展覽現場

本展覽以龍泉青瓷為出發點,立體化地展現出宋元以來陸上及海上陶瓷之路的興盛發達。展覽共分四個單元。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第一單元為“千年龍泉”,以歷史脈絡為主線,講述龍泉窯千年來自身的發展過程,揭示其得以影響世界的內因。展品以龍泉青瓷各個時期的代表性器物為主。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觀眾在拍攝北宋龍泉窯青釉刻花瓶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窯青釉爵杯 浙江省博物館藏

第二單元“國家公器”,則是高質量龍泉青瓷的集體亮相。展品以故宮收藏的清宮舊藏龍泉青瓷為主,輔以考古出土的龍泉青瓷標本,展現龍泉青瓷在不同歷史時期與官府的聯繫。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觀眾在參觀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龍泉窯青釉菱花式盤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觀眾在參觀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龍泉窯青釉繡墩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明代龍泉窯青釉佛龕 故宮博物院藏


第三單元“風行天下”,展示龍泉青瓷在國內和世界各地營銷和輸出情況,展品包括墓葬、窖藏、倉庫、港口、沉船等海內外重要遺址遺蹟出土的龍泉青瓷,也有伊朗、日本等國家主要博物館收藏的傳世龍泉窯瓷器精品。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荷葉罐,韓國新安沉船出水

第四單元“交融輝映”,展示國內外各窯場模仿燒造的龍泉青瓷,包括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國內窯場,以及伊朗、日本、英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仿燒的青釉瓷器,勾勒出龍泉青瓷生產技術傳播、互鑑發展的軌跡。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窯青瓷花口碗,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隻瓷碗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南宋時期由中國贈予日本,後因破裂運回中國修補,修復處的六枚鋦釘呈現出螞蟥般的姿態,故而得名「馬蝗絆」。

如何欣賞龍泉窯青瓷

龍泉青瓷不管是生產規模,還是產質量以及世界影響力,在中國古代瓷器中都首屈一指。欣賞中國古陶瓷之美,可以從造型、釉色、紋飾三個角度切入,龍泉青瓷在這三個方面均有很突出的特色。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龍泉窯舟形硯滴

“看造型”

龍泉青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使者”,借鑑了域外多元文明,形成不同於中國傳統的各類造型。例如展覽中有一隻青釉淨瓶,器型獨特之處在於頸部有一圈“相輪”,因此俗稱為“吉字瓶”。據考證,這種造型應是源自佛教中的“軍持”,燒製相輪是為了拿取方便。這是隨著佛教傳播,從印度流傳而來的一種造型。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元代龍泉窯青釉淨瓶 故宮博物院藏

“看釉色”

龍泉青瓷釉色中最理想的當屬粉青、梅子青,這些釉色主要是釉料的改進而出現的,由傳統的石灰釉改變為石灰一鹼釉,使釉料的高溫性能大大改善,多層施釉或釉層加厚後,高溫中不流瀉,釉層豐厚滋潤,釉色溫柔動人,彷彿用翡翠雕琢而成,這就是所謂的“類玉”。

但燒製過程中往往會得到“意外之喜”,偶然出現的一些釉色,帶來了獨特的美感。這次展覽中可以看到有的青瓷釉色發黃,就是偶然出現的一種變種,被稱為黃龍泉。還有介於青、黃之間的青中泛黃、黃中泛青等釉色。有一些龍泉窯青瓷的開裂也很漂亮,被稱作“龍泉哥窯”,形似哈密瓜表面的網格,每一件開裂程度不一樣,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美感。

另外,南宋時期的青瓷還追求玉質感。南宋官窯燒製時,有時釉質比胎質還厚,使得玉質感非常強,顯得溫潤如玉。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明代龍泉窯青釉刻葡萄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專為宮廷燒造,盤中刻有永樂年間的青花瓷器中很流行的葡萄紋,盤沿內壁刻有靈芝和竹子,取“靈祝”之意。這件盤子從尺寸、釉色、圖案紋飾來看,都是龍泉瓷器的精品,釉色在燈光下有水波的光澤,歐洲人稱這種顏色為“海水綠”。

“看紋飾”

龍泉青瓷的紋飾是一個特別值得重視的問題,因為龍泉青瓷主要欣賞釉色,不採用彩繪,但全然素色也顯得單調,所以龍泉工匠發明了一些裝飾技法,主要有刻花、模印、貼花、雕塑等。紋飾的題材廣泛,主要有:宗教、植物、動物、人物、文字等題材。美麗的青釉色掩映紋飾,若隱若現、若即若離,帶來一種含蓄的美。龍泉青瓷的紋飾既充滿了歷代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時代信息,又是各時期審美觀念、藝術情趣等諸領域的曲折反映。通過紋飾,能隱約窺測歷史的痕跡;通過對歷史與紋飾關係的理解,對器物時代進行鑑別。

龍泉青瓷展品的盛宴——“天下龍泉”展(一)


明代龍泉窯青釉鏤空器座 故宮博物院藏

有學者認為是“魚過籠”,是放在水池中讓魚自由穿梭的。實際上這是一件鏤空器座,因為梅瓶頭重腳輕,這種器座被用來支撐梅瓶,顯示出龍泉青瓷造型的多樣化。

本展覽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於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10月20日在故宮博物院齋宮、景仁宮舉行,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第二階段於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2月16日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