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地260一天,進工廠流水線8小時包吃包住3500一個月,你選哪樣?

極品妖狐


我選進廠。比如我進了一個電子廠。一月工資3500元。一個月,我充話費花掉100元。理髮花掉20元。我不喜歡吃零食。也不喜歡買衣服。夏天,20元買個短袖。45元買個褲子。再花10元,買個布鞋。再花8元買雙襪子。再買些日用品,100元也用不完。一月攢3000元沒問題。我只掙不花。開個玩笑。而試想在工地上幹,一天260元。沒地方住。住在工地上,不花錢。吃飯,一天最少得60元。一頓二三十元。去小飯店吃。如果自己做飯。成本也得20元。剩240元了。辛苦幹一個月,240乘以3,7200元。幹一個月,等於在工廠幹兩個月。但工廠幹兩個月,感覺時間過的很快,也不怎麼累。天熱了,我在空調車間。下雨了,我在室內。衣服乾乾淨淨。看到美女心情好。美女還能穿裙子。在工地上,頭頂是太陽,腳下有釘子。我幹過很多年小木工。就是幫木工扛鋼管。一不小心,手破了。頭破了。釘子釘到鞋上了。腳疼。幹一會兒就口渴。口渴了就想喝飲料。一瓶飲料3元,我一天最多喝過十瓶。平時,一天喝二三瓶。而且我幹活費手套。一雙手套最多戴3天。平均2天一雙。最便宜的手套,2.5元一雙。同時,還得注意手機安全。有一次把手機裝入屁兜。一爬鋼管,屁股把手機屏壓壞了。而且大熱天,還要戴個安全帽。還怕褲子不結實。一用勁,褲子變成乞丐褲。我一般穿最結實的牛仔褲。然後買一大堆工具。買個工具包一背。什麼鋸,剪鉗,錘子,鉗子……包裡裝的滿滿的。想學個大木工。但人太木,學了幾年木工,還是小工。學了幾年電工,還是小工。學了幾年瓦工,還是小工。累的腰疼腿疼,掙的錢養家困難。後來去工廠,雖然沒工地上工資高,但攢到了一些錢。比以前幹工地強多了。所以,我建議去工廠。工廠掙錢,細水常流。月月工資按時發。工地幹活,幹活容易要錢難。


隴縣wp1224


建築工地260元一天還得吃自己的,進工廠8小時包吃包住3500一個月,明顯的可看出,非常明顯的可看出,進建築工地是在拿青春睹明天!

可能大家會說工地260一天會比進廠3500一月賺錢多,其實將其它全算進來,工地賺的這點錢一點也不比進廠高。不信就讓我們認真的來算一算:進廠3500元一月,一年12個月,如加獎金,可說基本能領13個月的工資,那就是3500×13=45500元,一年的五險既便按最低標準60%來交,基本得上1000一個月,一年就是12000元。那進廠3500元一月,一年的總收入其實是有57500元。

建築工地不是天天有做,就按公平原則來算,一個月也算22天。那一月的收入是260×22=5720,建築工地一年基本只能做11個月,過年那段時間不是因為冷就是無事可做,如此,一年的收入就是5720×11=62920元。這裡還得除掉伙食費,不算多了,就算每月500,一年就是6000元。那麼,建築工地一天260元,一年的實際收入其實只有56920元。

從這兩項的比對來看,建築工地的收入甚至還不如進廠,可能有人說五險不能算入,其實這才是進廠比干建築更有前途的原因之一。想一想,同樣的兩個人,都在同一地方幹滿15年後的他們以後的生活,一個滿了60歲還得為自己的油鹽米醋操碎心,一個在家帶小孫子,什麼都不用出去做,還能為自己的小孫子買零食玩具。

可能我們會說,進建築工地自己也能交養老保險,想一想,有可能嗎?這其實就是城裡工人一直比農民工過得好的原因,他們都得強制交五險金,而農民工大都因各種原因是今年有錢今年用,我拿青春睹明天!

最後說一句,在建築工地還不包伙食費,那沒有300元以上一天,實在不值得去做,除非自己年紀大了,想進廠又沒人要。


湘村小之草



鄉村楓楓


建築工地260一天進工廠流水線八小時,包吃包住,3500一個月,對於養家餬口的人來說,260一天的建築工地更合適。

1.建築工地收入更高。

建築工地一天260,一個月上班時間按25天計算,一個月收入6500,基本生活費吃住減去1500,到手還有5000;而工廠做流水線工人月收入只有3500。對於缺錢的人來說,去建築工地掙得更多。

2.建築工地比工廠自由。

我曾經在工廠待過四十天,工廠嚴格的管理制度讓人非常不適。每天早上上班前要換好工作服,在車間打卡開早會,中途車間工人去衛生間都要登記,不得超過十分鐘。除此之外,進出工廠大門需要車間領導簽字的通行證,管理非常嚴格,一點兒都不自由。

而建築工地相對來說比較自由,管理沒有工廠嚴格。

3.建築工地入行門檻低。

去建築工地和工廠流水線的,一般多為低學歷、沒有特殊技能的體力勞動者。工廠流水線工人有年齡限制,比如:45週歲以下等;還會有學歷要求,比如:初高中以上學歷等。

而建築工地沒有學歷要求,比如農村家庭條件較差,沒讀過書,不識字的人,完全可以去建築工地,門檻較低。

之所以選擇建築工人幹體力活,多為無奈之舉,因為別無選擇。我前天出門遇到一位大約50歲的建築工人,他問我郵政局怎麼走,其實我並不知道郵政局在哪,但是看到他渴求的眼神、一臉的疲憊和滄桑,我猜他應該剛從工地收工,我迅速用手機導航之後告訴他路線,步行大約得半小時,我告訴他可以坐公交,他說他走過去就可以。我問他去郵政局幹嘛,他告訴我給家裡寄東西,然後他就急匆匆的步行去郵政局了。

他走了之後我才想起來郵政局已經下班,看著他遠去的背影,也看到了建築工人的辛酸和無奈。誰願意背井離鄉的乾重體力活,還不是為了維持生計?對於這位建築工人來說,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有硬著頭皮在工地幹活。

因此,對他們而言,只有到手工資更高的工作才更適合。


筆記簿杏豆


開玩笑,說的好像工廠上班就只有8個小時而已,就算是8個小時,都不知有沒3500。可別噴,惠州二線城市,工資低算它1800,其實是沒這麼高,算它星期6雙倍,一個月也就2500而已!然後,即使是包食包住,可是想過沒有,吃的是什麼,住的是什麼?

相反,工地260一天,只上10天都有2600,上夠20天,就有5200。我真不信,工地做不夠20天,有5200,還怕沒吃沒住?5200怎麼也比2500好啊。如果說,工廠能拿3500,工地肯定不止5200,再說了,工地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的,都是一夥人的,說拿錢不到,是有的,但基本上都能拿到錢,要是真拿不到,現在工地也不是好惹的。

說辛苦?真好笑,幹活能不辛苦嗎?做廠就不辛苦嗎?抽根菸都要偷偷抽,上個廁所都要離崗證,有事還要請假,批了好說,要是不批,你試試看。

工地上也辛苦,但沒那麼多規矩,起碼不限抽菸上廁所,至於請假,打個電話就可以,長假就另當別論。

但最後,想做廠還是想做工地,都是看今後的發展,打工,不可能打一輩子的。


林仔水電


你讓工廠做工的人去建築工地幹一天260的活,他/她肯定是不會去的!同時,你讓建築工地工人去工廠去幹包吃包住一個月3500塊收入的活,肯定也不會去。二者相互看不起!👆👇這才是現實。

為什麼相互不會去?相互看不起呢?我認為有兩點核心原因。

  • 1、二者工作強度和技能要求完全不同。

建築工地不僅是技術活,而且是重勞動體力活。

這種建築工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轉的,說實話不僅辛苦而且痛苦。工廠工人就不一樣了,基本不需要技術含量,大多數人是通過培訓和適應就可以幹好這個工作,你只需要足夠耐心、足夠細心、足夠負責就可以。

工廠工人80%以上是流水線工作,你只需要像一顆螺絲釘一樣緊緊“釘”在那個位置,保障正常運作下去就去就可以。

因此,對你的耐力、責任心要求較高,但是體力消耗跟建築工沒法比。



建築工對體力要求很高,如果不是那種長年累月幹農活、體力活的人根本是幹不了工地上的活的,身體也吃不消。因此,建築工地上一般是年齡在30——50歲左右的農民工在幹,很少有年輕小夥子或者婦女!!!

相反的,工廠工人很少看到30、40多歲的男人去幹,90%以上都是20、60歲左右的女人和小夥子。

  • 2、二者群體不同,因此工作獲得感、幸福感皆不同,人生追求跟不同。
——核心觀點1:因為建築工人和工廠工人,總體來說是兩個不同的年齡群體和性別群體在從事,所以他們各自的生活負擔、家庭責任、工作獲得感和人生追求均不同。

對於建築工人來說,他們屬於雙重身份:既是農民,也是農民工(這裡指建築工人)。

他們既要務農,也要在務農之際出來到各式各樣的工地上打工。務農是他們本來的職業,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農民,務農是本分,不務農難道喝西北風嗎?

但是,迫於生計,務農之際,去外邊打工貼補家用、供孩子讀大學或者攢錢給家裡修房、兒子娶媳婦和準備彩禮,逼迫著他們出去做農民工,因此建築工地、泥瓦工、木匠工、裝修工、送變電工……各種各樣的農民工身份出現!!!



因此,這類“建築工人”他們是有養育家庭、給家裡掙錢的巨大責任,這才是關鍵!他們不在乎什麼職業發展,每天出去工地上能掙到一份“公分”就意味著今天掙到了錢,根本不會想明年去哪裡掙錢,或者確切來說去哪個地方的哪個工地掙錢!!

建築工本來就是兼職,無所謂職業前景,因為他們掙得真是“辛苦錢”“血汗錢”!!!



工廠工人就完全不是這樣的心態:

這些年齡20、30歲左右的年輕人去工廠當工人就是他們的職業,他們不種地、沒有雙重身份!他們要通過工廠的職業生涯養活自己、成家立業,甚至功成名就!因此,工廠工人他們是有人生追求的,工廠做工是有抱負的,而不是混日子。

他們也想混成班長、組長,甚至車間主任,甚至某一天不當工人實現“屌絲逆襲”!

【小總結1】因此,建築工人和工廠工人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二者是非常大的差別。

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就是從街頭小混混、工人,你過自我覺醒、奮鬥,最終逆襲成為商界大佬的例子。

章燎原,1976年出生於安徽績溪農村。上學的時候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小混混,別人家長眼中的“廢材”。父母不管不顧、任其胡混,學習更是一塌糊塗。抽菸、喝酒和幹壞事,沒有他不幹的。

三十歲之前的章燎原因為學習不成,但是又迫於生計,所以幹過各種各樣的活,不下30種,包括賣服裝、賣冷飲、賣光碟、刷油漆、做電工、摩的司機、開小飯館,這些他沒有一件成功過。開飯館幾天下來,賠的傾家蕩產、一毛不剩。開摩的,光是車就被城管沒收過三次,你說背不背!!


2012年的時候,章燎原創立了互聯網堅果品牌三隻松鼠。這一年,他36歲。



經過多年摸索和團隊努力,從三隻松鼠品牌創立到2018年截止,三隻松鼠累計零食銷售額突然160多億元,其中,僅2018年雙十一期間,三隻松鼠僅用9分26秒成交量突破1個億,單日成交6.82億,行業領域內完全做到了市場佔有率第一,並連續七年穩居行業第一!這可不是一般企業可以輕鬆做到的。

三隻松鼠這個品牌成為了中國零食堅果領域數一數二的領軍品牌,比肩“易果生鮮”“百草味”等行業巨頭。

今年,更是傳來了三隻松鼠上市的好消息。

可以說,章燎原將一個小眾、細分的垂直領域做到了極致他也實現了人生逆襲,成為成功人士,受人膜拜、敬仰和學習。



對與中國社會一大群20、30歲左右的沒有大學文憑的年輕提一點建議:踏實將一份工作好下去,敢於突破自己,說不定那一天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為什麼我在這裡強調沒有大學學歷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呢?

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有大學學歷的人(大專以上學歷)根本不會、不屑於去工廠做工(這裡的工廠做工僅指的是☞勞動密集型或者傳統生產製造型這類社會分工較低、對勞動技能要求較低的工廠)。他們覺得如果去工廠做工人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對不起十多年寒窗苦讀,也覺得那是混日子、沒學歷的人去幹的,也沒有前途!!

隨著我國科技迅速發展,信息產業的強勢崛起,不論任何產業、行業都在互聯網化、電商化、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所以生產製造業也在走向智能化。例如一些汽車製造商,90%以上的生產工序都已經完全機械化、智能化,根本不需要人力操作。

再舉一個最為生動的例子:格力電器就是中國智能化水平最好的集科研、生產和製造於一體的高科技電器企業。一個企業科研程度越高,智能化也越高。格力位於成都的洗衣機智能生產基地就是高度自動化、信息化,自動排產及產前準備、智能物流配送、設計工藝數據自動發送,從而全流程數字化監控。



這就是全智能化高科技工廠,基本需要若干技術工人,根本不需要工人。

——核心觀點2:

普遍來說,這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明知自己文化程度低還眼高手低,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關鍵原因是什麼呢?

我覺得就是這些年輕人:

  • 受不了一點點苦(在父輩眼裡這根本不算什麼苦,而是生活本來面目)……
  • 承受不住任何委屈(脾氣大,誰的氣也不受!只要老闆罵他,他就辭職,非常任性)……
  • 缺乏較高的心裡素質,承受力差,對人生迷茫……

【小總結2】因此,年輕人一定心疼要放低,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即使當工人、當服務員皆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每一行每一業都是社會行當,都有幹出一番事業的可能。



即使一個月3500塊的工人,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還沒有自由。但是,你總不能一輩子待在這個廠子裡吧,你總得突破自己、抓住其他的機會去發展自己吧。260一天的建築工地活可以幹,但只是暫時的,你也可以自己當包工頭、做技術工……可能性無限多!!!

大前提是:不論出身、學歷和家庭,只拼努力程度、敢於突破自己,挑戰人生。具體來說就該對自己做好職業定位、刻苦深耕,等待時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很多年輕人人生之路還沒開始,就是去了底氣、信心,也就沒有了那股子幹勁、衝勁。被各種物慾橫流的誘惑和相互攀比給打垮了,比沒有王思聰的出身(很多人說,王思聰如果沒有他爸,或許他就是一個工地搬磚的😂……),比沒有那些城裡孩子優良的教育和211/985的文憑,比沒有大城市那種隨處可見的機會、機遇而自己臥在小山溝溝裡……因此變得迷茫、焦灼和頹廢。



1、越是沒資歷、沒文憑和沒背景,就越需要規劃自己的人生之路(職業規劃)。

難道職業生涯規劃只是大學生的專利嗎?當然不是!我們都是人,都需要規劃、計劃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才好。人人生兒平等。

沒資歷、沒文憑和沒背景,但是我們有興趣特長、有吃苦精神和社會機遇。總的來說,這類人(區別於大學生)的人生規劃就該遵循:

——核心觀點3:

“性格特徵(適合某種能力範圍內的職業)+興趣特長(核心技能和競爭力)+地域選擇(機會、機遇)”原則

去做自己的職業規劃。

性格特徵包括內向沉默、外向積極分子、邏輯思辨、善談健言和開拓進取多種。根據你的性格特點可以判斷你適合做哪些行業,如沉默寡言的人就不適合去擺地攤、開小店,而邏輯思辨且善於開拓進取的人就是個做生意、做銷售(門檻低)!因此,你的性格特徵決定了你可以適應哪種工作的性質、節奏。

興趣特長則是你判斷自己能幹工作的核心,既是你的核心技能,也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例如你動手能力很強,機械和汽車零部件興趣濃烈,那就完全可以做汽修或者相關行業;你嘴皮子很溜,很善於同陌生人溝通,那麼賣保險、導購等就非常不錯。

興趣特長這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是一個人特質體現,但也可通過後天努力獲得突破和昇華。

地域選擇也很重要,決定了你能否遇到更多機會、機遇,也從一定程度上路定了你的人生出彩的機會。待在小縣城甚至你們鎮鎮子裡,你頂多做到一個鄉村汽修部,但是在大城市很可能你成長為一個汽修技工,甚至進取一家汽車製造企業。

潘石屹的見解很有道理:“有機會去大城市,就不要臥在小地方!寧可要大城市一張床,也不要山溝溝裡一棟磚瓦房!”



小城市信息閉塞、貧弱落後、資源缺乏和缺乏競爭力、活力,成長機遇和城市格局都不是可以容納、包容一個年輕人奮發向上、幹一番事業的土壤,侷限性太大。

——核心觀點4:

“首因效應”可以解釋:年輕人最初的職業所在城市的社會形態的第一印象對一個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行為觀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看慣了小地方的庸碌無為、平平淡淡和雞毛蒜皮、人情世故,就很難再有那種不甘平庸、勇於拼搏和奮鬥的激情和勇氣了,世俗會磨平你的稜角,消退你的激情,讓你做一個“小人物”!

【小總結4】因此,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年輕人更需要到大城市去拼、去闖!因為大學生還可以考家鄉的公務員、事業單位,而你們沒有任何機會。

2、找準力所能及的職業方向後,刻苦耐勞的“死磕”,去深耕,靜待機會垂憐。

死磕的前提是你得找準自己的職業方向,如果是自己不喜歡的行業和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何談你會努力去幹好他!?何談去死磕,何談去深耕?!

因此,方向不對,一切都是無用功。正所謂,“瞎子點燈,白費油!”

職業專家說過,“每一個人的一生,每隔7年便會遇到一次命運轉折的機會。”但前提是,在此之前你已經經歷了磨難、困苦,對人生有深刻認知,否則機會出現你也抓不住。



福建巨岸集團的董事長陳文豹,就是從一個老實的農民工逆襲成為一家綜合性集團公司董事長的例子。他就是善於死磕、深耕,最終藉著機遇逆襲的人,從一個建築工地農民工到集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商業貿易和酒店為一體的集團老總。

他初中輟學就開始到建築工地打雜工,為了給經濟困難的家裡多掙一塊錢就拼死幹活,不怕苦累,18歲就成為工程隊隊長。隨後,他開始做包工頭,承接建設工程,對每一個工程都精益求精、做到極致。

後來,他藉著“信譽至上、專業第一”的理念,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所在公司迅速成長,一躍成為了當地建築業龍頭企業和省級建築10強企業。

因此,他的成功則是選對了路+死磕(不放棄)+機遇綜合而成的。

【大總結】因此,綜合衡量下來:

當你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人生追求是什麼,和自我具備的人生資本是什麼的時候,做職業選擇也就不難了!難道你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會單單為了一天260塊錢苦活去跟一個需要養家餬口的四五十歲的農民工去競爭嗎?如果真是那樣,我覺得你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作為年輕人,章燎原、陳文豹就是我們的榜樣,沒背景、沒學歷和沒資源照樣可以人生出彩、實現逆襲。那麼,就該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然後找準一個點死磕、深耕,機會自然就來了。

經供參考,希望有所啟發。


本文屬借你來往職場經驗個人見解,歡迎同大家一起探討;更多職場和新媒體運營知識歡迎關注本人,記得點贊哦😉


借你來往


我是二個工作都做過,廠裡做,省力,大廠,大麼司是八小時,可你要算一下帳,一個月生活費,加其他開銷花一千五,一個月存2500元,一年是三萬。工地上不能按月算,一年除了下雨天,春節,累了休息,一年幹250天,250✖️260等於65000元,減去一天花50元,250✖️50等於12500元,一年存52500元。二個工作比下來還是工地上收入高。你以為在工廠上班就有前途,還不是一樣的,說的好聽,廠裡有工作餐,吃的很差的,每天,土豆,等素菜,反正如果想早點不想打工,還是工地上做。打工的前途是不想打工,早點積累資金,早點脫離苦海。又不是七,八十年代,那時工廠裡上班很牛的。一個人工作,四個人也夠開銷。朋友們我說的對嗎?


13777534325


我是做工程的,我來說一下哈。其實,在深圳還有第三個群體,裝修工人。320到350元一天。不包吃、自己租房子住。做一天,有一天的工錢,沒做,就吃老本。很多很會計算,裝修工人月薪過萬呀!而實際上是雙手扇耳刮子,啪啪響。事實上,裝修工一個月能有幹二十天以上的工,就不錯了。加上租房、吃、喝、拉、撒什麼的。一個月沒有兩千幾是搞不定的。如果生個病,正規醫院沒有買社保,不敢去。私人診所掛個三、四天水。一千塊大洋又不見了。如果在工廠裡除開五險金,每月有3500元,能學到一門技術或者還有拓展的空間,也是一件好事。道路千萬條,哪條適合自己才是對的。


牧羊人75495575


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去8小時包吃住3500元這份工作。

建築工地技術工種才能達到260元一天,每天差不多工作10小時 ,都是高強度體力勞動,下班之後還要自己做飯或買飯吃。每天260元不是天天都會有,天氣下雨、各種原因停工每個月幹活時間也就20幾天,除過吃飯,所剩也不是很多,有時候明天去哪裡幹活還沒著落,幹完之後工資什麼時候拿到手也是未知數。而這幾年建築工地幾乎沒有年輕人了,因為他們都去工廠上班,逃離建築。工地剩下都是50歲左右老一輩農民工師傅,因為學習能力差等原因工廠也不會招收他們,工廠要是需要他們,我想他們一定會選擇去工廠的。

而相比工廠流水線,每天只上8小時班,工作勞動強度小,只是機械性重複勞動。下班之後無任何心裡壓力,比較自由。也不用為吃住操心,更不用為工資拿不到而擔心。

所以工廠流水線工作比建築工地強多了,你認為呢?但是我認為,我們年輕人去了工廠,下班之餘更應該學習新知識和技術,厚積薄發,有一天真真靠自己掌握技術吃飯,這才是王道。




建造師橋水


我從3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從收入角度看,肯定選擇建築工地

建築工地一天260。假設你一天吃掉60塊,那一個月,你有6000塊錢。

而你在工廠流水線,一個月只有3500。

相當於你在工廠幹活一個月的收入,只有你在工地幹活的一半。

工地上幹活辛苦嗎?當然辛苦。

工廠裡幹活辛苦嗎?當然辛苦。

既然如此,那我為什麼不選擇在工地上幹活了?

從個人成長角度,兩個都不選

在工地裡幹活能鍛鍊你什麼呀?健身鍛鍊身材嗎?

在工廠裡幹活能鍛鍊你什麼呀?聽從領導指揮嗎?

只要作為一個正常的人都知道這兩份工作,除了會讓你辛苦,會讓你耗費很多體力和時間以外,你不會有任何的成長的收穫。

如果有,那也是在工廠裡上班和在工地上上班是沒有出頭之日的,沒有希望沒有前途的。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這兩個工作都不建議你做。除了浪費你的時間和體力,你什麼也得不到。

而對於你來講,你最寶貴的莫過於你的時間和精力呢。

既然橫豎都要工作,橫豎都要賺一個工資,那為什麼不去做一點有助於自己成長和提升的工作呢?

我開篇說這個問題提的很沒有價值就在於此。

只要一個追求上進的人,其實他會發現這兩個工作都不適合他。

當然對於那些沒有學歷的年輕人來講,如果他沒有更好的出路,那麼選擇在建築工地上工作,同樣的時間裡能夠賺到更多的錢,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學一技之長,為未來而工作

但即便如此,還是可以學習一技之長啊。學習修個車,開個車等等,這些技能至少在將來還能管用,而且還有可能做大賺到更多錢呀。

所以吧,不管你今天是多大歲數,只要你在上班,你不能只盯著錢看。你得想這個工作你到底有沒有成長和進步。你在想,這份工作長期以往的做下去,你到底有沒有前途。

我是職場學玩賺,這就是我的回答。

認可我的回答,請你高抬貴手點個贊。
歡迎大家關注我,和你分享我工作創業12年的經驗,協助你加速成長,輕快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