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學輔導員、教師等,頻繁找學生幹活?

機械之路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一名高校輔導員老師,先說說我自己對你提出的問題的體會,我也不時找班級學生幫忙做一些工作,比如說工作忙時讓學生幫忙取一下快遞,當然這些快遞一般都是畢業班學生寄回來的實習材料和協議書等文件,我個人的私事很少找學生幫忙;更多的時候可能找一些班級學生幹部安排他們幫我分擔一些班級的工作,比如說一些基礎表格信息的統計和製作、一些班級工作的交代等。其實我自己覺得老師找學生幫忙做一些工作挺正常的,一方面說明老師信任你,另一方面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也可以鍛鍊你的能力,不是一舉兩得嘛。當然你提到了“頻繁”找你幹活,我不知道這個頻率是有多高,所以這個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老師自己的私事還是要自己做,最好別讓學生幫忙。下面,我來具體談下我的觀點。

1、老師找你幫忙是信任你的表現

拿我自己來說,比如說班級要申報校級“文明班級”,那肯定是要撰寫申報材料,這個時候我一般會把班長、團支書包括一些主要學生幹部召集過來,佈置這件事情,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路,並讓他們分頭行動來完成這項工作。那我為什麼要找這些學生幹部來佈置這些工作,而不是隨便找幾個學生呢?當然,一方面這是他們工作職責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說明我相信他們。所以,請你記住:老師找你幫忙是因為信任你,相信你能夠做好。

2、通過完成老師佈置的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還以剛才的申報“文明班級”為例,其實大多時候,學生做出來的材料是不如我的,有的時候我甚至還要返工。我仍然記得去年班長把幾個班幹做好的“文明班級”申報材料電子版發我的時候,我把班長叫了過來,帶著他一起逐字逐句修改,從排版、文字表述、圖片選用等方面一一完善,足足花了整整大半天的時間,可能我自己做還要不了這麼長時間,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穫很大,以後再寫材料我相信他一定會有很大進步和提高。老師找學生做事,有的時候也想借此鍛鍊一個學生的能力,希望他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得到成長。

3、如果你確實覺得找你幫忙頻率太高以至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可以和老師委婉指出

如果老師找你幫忙的頻率確實太高,你自己覺得已經影響了你的學業和生活,你可以和老師委婉提出來,我相信老師一定會理解。當然我不建議你專門去說這個事,可以在聊天過程中稍稍提及,老師應該可以體會到。所以一般我個人的事情不會找學生幫忙,還有一般我不會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同一個學生去完成。這點對於老師們來說也要注意,我們要把好事做好,不能讓學生感到為難和厭煩。

4、小結

總的說來,我認為老師找學生幫忙做一些事情是比較正常的,一方面說明老師信任你,另一方面你也能夠通過做事鍛鍊能力,當然如果你覺得老師找你的次數過於頻繁,也可以委婉和老師指出,我相信一般老師都會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歡迎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

我是一名高校教師,喜歡請關注我。我會定期發表對教育相關問題觀點,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直在路上的財會老師


我是輔導員,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您是看到了這個現象,想要探究原,還是自己經常被叫去幹活很無奈呢?

一、習慣

習慣一旦養成,就比較難改。

坦誠講,在用學生幹活這一塊,有的老師或輔導員是習慣性的。

1.習慣於把事交別人去辦。有的事可能很簡單,比如,打開文件看一下就能明白的事,有時候也要去問學生,或重做一遍。

2.習慣於讓某一個或幾個人幹活。

職場中,批這種現象為“誰能幹誰幹”、“誰提議誰幹”。而這種現象,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存在,習慣找你,不管什麼事都找你。

3.輔導員有時候也有此苦惱

很多任課老師也會有一點事都讓輔導員解決,這種情況很常見。



二、性質

從老師讓學生幹活的性質來說,無非兩種,於公、於私。

1.於公

這種情況很好理解,有時候有些工作就得各級學生組織去做,因為老師幹不過來。或者沒辦法深入。

而此時的工作,應該學生幹部的自主性更多一些。如果不願意做,是可以退出學生組織的。

2.於私

這種情況也會有。比如之前就回答過老師總讓其幫著取快遞怎麼辦的問題。剛剛回答本問題的老師也說,大學時曾幫老師搬家。

那麼這種情況,就要看老師如何找你,以及你是否願意幫忙的問題了。

我確實也讓學生幫忙取過快遞,但看到那個問題之後,就再不讓學生取了。

因為我不確定學生會怎麼想這個問題。




三、對錯

一定會有同學問,老師總找學生對嗎?或者應該嗎?同時也會問,我自己是否應該幫忙?

其實,我覺得大可以不必多慮,方便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老師也是人,也有朋友,也願意個學生成為朋友。如果你就想把他當老師,有事找他解決,他有事你不幫,也沒問題。

我就碰到過很多這樣的學生,我也不會多想。因為我就是幹這個工作的。

先說這麼多,希望能夠幫助您。




輔導員範兒


我讀大學的時候還會去給老師挖地,沒有什麼的。

讀大一的時候,我們任課老師經濟法老師,因為姓劉,我們都叫她“老劉”,女性,三十歲多一點,單身,法律專業副教授,也是公共課部的教師,這個老師很活潑,為人很親切,教書也教得很好,平時都叫學生“孩子們”。

剛進大一不久,“老劉”就要我們去幫忙給她挖地,去了好幾個同學。這個地塊是在教師公寓樓附近的一塊空地上,裡面很多石頭,泥土很少,感覺長不出什麼好菜,我們挖了很久,當時還有點熱,我們鋤頭都挖斷了兩把,“老劉”去上課去了,中午吃飯還給我們每個同學叫了盒飯。

後面有一次“老劉”搬家,我們也去了很多同學幫忙給她搬家,搬家了都給她房間收拾乾淨了,包括地板,玻璃,衛生間。雖然很累,但是我們就像朋友關係一樣,那次是從白天忙到深夜十點了才回宿舍睡覺。

我們也給“老劉”挖過紅薯,栽過菜,提水澆灌過菜,這些事情都覺得很有意義。

我也有幾次單獨給“老劉”幹過活,有一次是栽花。“老劉”白天上課去了,她就把她家裡鑰匙給我了,讓我弄泥土給她栽花 ,我也弄了很多泥土,也幹了其他活,中午我和她一個人還吃了一塊西瓜。晚上“老劉”說還栽一點,於是我和“老劉”晚上打著手電筒,提著一個袋子去學校教師公寓樓的對面山上挖土,晚上還是眼睛不好使,而且栽花都是要挖樹葉落下地後腐爛的地表面的那一層黑土和細土,我們挖了很多這樣的土,然後回來種花,當時也很晚了。還有一次就是老劉要我下午下課後去幫忙幹活,當時去的時候我沒有吃飯,恰好去的時候遇到了我們的另外一個任課老師“計算機軟件技術”老師,他和“老劉”都是住那裡的教師公寓,結果晚上沒有幹活,“老劉”買菜叫“計算機軟件技術”的老師去她家裡吃飯了,還有老師的老婆也去了,我叫她“師孃”,我就洗菜,老師他們就炒菜,然後晚上我們吃得很開心。

當然這些事情,我們的師生關係真的是很好。所以我認為這個是正常的。

當然還有輔導員找學生幹活,我也覺得是正常的。讀大學的時候,我不是班上班幹部,但是我成績還可以,而且做事比較踏實,所以輔導員比較信任我,有時輔導員會要我幫忙做一些表格什麼的,同時也會行駛一些班幹部的職責,比如學校學院開會什麼的,有時都是我去,然後把會議內容傳遞給班上同學。

因此,正確看待這些問題,我們通過給老師做事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拉近了與老師的關係,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


教育思考


大學四年我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

只得了兩次學院裡的三等獎學金。

沒有擔任過班幹部。

沒有跟著老師做科研。

只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

現在就是非常後悔和遺憾……

明明有那麼多機會可以進行人際交往,培養基本能力,都被我浪費掉了。

誠然,幫輔導員、老師等幹活,勢必會影響自己的時間規劃,但就我大學生活的切身體會而言,不至於影響學習。

換個角度思考,你的Office操作技能是不是會高於周圍很多人?要知道,做得一手好PPT在職場裡也是一大利器。

如果覺得輔導員、老師等有壓榨自己之嫌,可以以當前學業或考證等正當理由委婉拒絕。但自此之後,你在他們的印象裡就從“不錯”變為徹底“不存在”了。

大學看似自由,但也存在著無數“潛規則”,方方面面都有約束。以更為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是不是會快樂一點?


星期六的晚上呀


幹活的過程,是增長才乾的過程。古人講,歷事練心,就是這個意思。你不做事,你不幹活,永遠也進步不了。眼高手低是怎麼來的,就是不做事,不幹活,又感覺自己好像啥都知道,最後就變得眼高手低了。

幹活的過程尤其在大學裡幹活,是修福的過程。幹得越多,能力越強,心態越好,福修得越大。畢業後,找工作,事業發展都會很順利。所謂,公門裡面好修福。

幹活的過程,是為今後工作鋪路的過程。在老師的辦公室裡,不論學工辦、教務辦、任課教師辦公室,你能和他們接觸,你能瞭解到實際工作是怎麼回事,是怎麼運行的。你要細心觀察,每個人接到這個工作後是什麼心態。你能看到有的人很有擔當,有的人很有思路,有的人埋頭苦幹,有的人則表現很普通。總之,這是提升自己,鍛鍊自己的體會,既要幹,也要想,也要觀察,不要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當然,幹活也要有思路,怎麼幹?先幹啥後幹啥?怎麼做才效率高,即保質保量完成,又受到老師和領導的肯定,這是需要琢磨的,是紮紮實實幹出來的。琢磨的過程就是提升自己的過程,幹得過程就是增長才乾的過程。以後,你考研了,你就知道怎麼和導師相處了,你參加工作了,你就知道怎麼做事了。

當然,也要合理分配好學習的時間,要保證順利畢業。


筆耕心地


第一,不用太看重輔導員可能給你帶來的好處,比如,優先評獎、優先推薦什麼的,你反而淡然了,有空就參與,沒空就不參與。

第二,大學裡最值得跟著老師一起做的事情是: 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至於其中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是否要做,就是你樂群性的體現了。



職業世界


幹什麼活啊?幹私活?為他謀私利?只要不是幹私活,為廣大的院系同學師生服務,多出點力,替老師分憂,多多鍛鍊自己,也是挺好的嘛!


深海螺絲釘803


如果是一些小事兒並且沒有觸及底線的,能幫當然儘量去幫,這樣不僅能讓他和你的關係,相處的更好。並且還能給你一些鍛鍊的機會。

現在的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別說老師找你去幫忙就是那些沒有找你幫忙的,也想去舔著臉去找老師問老師有什麼活要做。因為禮尚往來,我們都知道。今天你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所以他有什麼好事肯定第一時間會想到你。

所以在有一些什麼好的活動和獎學金之類的東西根本就沒有我的份。現實就是這樣,老師找你去幫助他,你都不幫。他怎麼可能有些好事會找你。

第二是說不觸及法律和底線的事

老師和導員找你幫忙是你儘量去。但是如果觸及了法律和底線。我們一定要站住自己的立場不能做違法犯罪的事。有許多老師是平時有許多的幫助的時候,他來找你。但是有好事的時候他卻給那些送禮的人,這樣你就悲哀了。

現在許多大學老師和學生都是汙泥濁水,老師沒有老師的基本素養,學生也沒有學生的基本素養。老師就運用手中的職權,去找他的學生,這一廉價勞動力,為他們賺取利益。對於老師的這種行為我們要堅定自己的道德的底線。

最後,我覺得老師的忙能幫忙的儘量幫忙

但是不要忘了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你人際關係出了最好,你一點真本領都沒有。就算給你一個好的單位兒去工作,你也不能有些好的發展。


哈爾濱新區教師宋哥


我是一名職業院校的老師,對於輔導員、老師找學生幹活這事,還真是正常的事,學生也很樂意去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01

在大學裡面,輔導員的工作是很多的,而且還很瑣碎,往往是有些事情都擠在一塊,而且還需要很短的時間內就要完成,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沒有辦法,只能是找學生來幫他完成。當然,找的學生一般是每個班的班幹部或學生會的學生。

有的人可能會說,老師真是太懶了,什麼都找學生做。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下面我時舉個例子,現在要求學生考職業技能證書,這就需要組織學生報名,老師最好的做法就是讓每個班幹部先把班內的名單弄好,然後再上交。老師收集齊全了後,然後還要把學生的信息錄入到表格中。這個工作要是靠老師自己去做的話,別的工作就會耽誤,那麼找幾個學生來幫忙,在課餘時間就行了。

當然,大學的老師也不是萬能的,有些事情真不一定比學生做的好。說實話,老師找學生做PPT是經常的事,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學生計算機水平很高,很多學生的製作水平要比老師都好,那麼找學生幫忙做一下,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在大學裡,老師有很多事,真的需要學生幫忙去完成,要不真的不能及時完成。

02

大學是半個社會,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就想鍛鍊一下自己,這對於以後走向社會是有好處的。

學生幫老師做一些事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會得到鍛鍊。例如,學生幫老師製作PPT,一方面要與老師進行溝通,真正瞭解老師的要求,然後按要求去完成,這一點對於工作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提前就得到了鍛鍊;另一方面,要想達到老師的要求,學生必須在PPT製作技術上要不斷學習,這樣才能製作出高質量的PPT來,在以後的工作中,說不定你就靠製作的PPT技術,在眾多的員工中脫穎而出呢。

老師要找一個學生幫忙,首先是對這個學生比較信任,這一點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你高質量地完成老師交給的工作,在老師的心目中也會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在以後的評優評先中,老師肯定會首先想到你的。所以說,學生幫老師做點事情,也不是白下了力的,還是有點好處的。


03

作為一名老師來說,我也說明一下,老師找班幹部或學生會的學生幹活,有很多工作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並不是強迫他們必須去做的。

當然,如果你不是班幹部或學生會的學生,老師找你幹活,你也可以拒絕。


文會教學


我們知道,大學生的業餘生活是校內各種各樣的社團、機構組成的。繁瑣的工作自然下放到學委、團委、黨委等部門,都是由一些特別優秀的學生來擔此重任、各盡其才。同時豐富了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了完整、完美、公共、開放的校園文化生活。

同時,也培養了這些優秀的學生獨擋一面、自立自強的人生方向。學校也會通過激勵、獎勵來倡導學生參予的積極性。並向用人單位推薦優秀型人才,當然這一類學生幾乎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

所以大學輔導員、教師並不是自身懶惰。把工作分化一部分給學生來完成,也是學生自己很好的鍛鍊機會。這已普遍形成了一種高級時尚、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