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心腹一心為他登上皇位,結果他卻將其害死

龍生九子可以說是各有長短,龍的九個兒子可以說是各有長短,但是每一個或多或少都會繼承一些父輩的優點。這個用到人的身上也同樣適用。雍正作為康熙皇帝的繼承人,他從康熙皇帝的身上學到了什麼,那毫無疑問就是康熙那高超的馭人之術。

大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心腹一心為他登上皇位,結果他卻將其害死


大家都知道帝王想要掌管天下那就需要,天下各個勢力的支持,那些在朝廷中位高權重的官員就是首要考慮的目標。帝王想要這些人幫助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既要調動這些大臣的積極性又要保證大臣的忠心,還要適當的打壓這些大臣限制這些大臣的手中的權力。如果皇帝都能夠把這些做到了,就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如果不能夠平衡這些,那麼皇帝將一事無成。

雍正皇帝作為清朝歷史上城府最深的皇帝,在面對自己的心腹謀臣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態度,面對這些心腹謀臣的時候雍正皇帝依然保持自己的城府,甚至這些心腹謀臣向雍正皇帝獻計獻策的時候,雍正皇帝甚至很少採納這些謀臣的計策,依然保持自己及深的城府。

大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心腹一心為他登上皇位,結果他卻將其害死


雍正皇帝不但不採納這些謀臣的計策,甚至還經常義正言辭的訓誡這些心腹謀臣,來凸顯自己的英明神武。每當雍正皇帝訓誡這些謀臣的時候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是自己就像天神下凡一樣,讓雍正皇帝的在宮廷中的爾虞我詐,保持高高在上的態度,就是這種態度可以讓統治者收穫美名,從而為統治者帶來更多的擁護者。

大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心腹一心為他登上皇位,結果他卻將其害死


雍正皇帝的城府在一個叫戴鐸的大臣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在歷史上戴鐸並不出名,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雍正皇帝沒有當上皇帝之前,作為雍正最為重要的一個謀臣,為雍正出謀劃策,為雍正出了很多如何當上皇帝的點子。

戴鐸在這期間做的最為出色的一件事就是為雍正出了一份“十啟”就是為雍正出了十個建議,讓雍正如何快速的取得皇位。其實雍正在心底是想要當皇帝,但是對於戴鐸這個心腹謀臣的建議,雍正都是冷冷的對待,甚至在看過戴鐸的奏摺之後雍正還回復到“你說的這些話雖然很好,但是當皇帝又不是什麼美差,我又怎麼會去爭這樣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我只想安分守己,不求有功,現在我只但求無禍。”這段話說的十分冠冕堂皇,一點沒有表現出自己想要當皇帝的心思,還把自己的心腹謀臣訓誡了一番。正是這樣一件事傳了出去,給人們樹立了一個淡泊名利的形象,也為雍正之後的登基鋪平了道路。

大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心腹一心為他登上皇位,結果他卻將其害死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為雍正當上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謀臣,在雍正當上了皇帝之後,但是戴鐸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雍正即位之後戴鐸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戴鐸被雍正發配出去,甚至還被之位貪官,最後被雍正所處死。

從雍正的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表現出極深的城府。


大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心腹一心為他登上皇位,結果他卻將其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