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中的“鴿子”可以說是驚醒約納丹沉睡生命中的一聲春雷

《鴿子》是德國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中篇小說,主人公是法國巴黎銀行的門衛約納丹.諾艾爾,剛五十出頭,農民出身,服過兵役,已經當了近三十年的門衛。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銀行大門前面,或者來回穩健的踱著步子。


《鴿子》中的“鴿子”可以說是驚醒約納丹沉睡生命中的一聲春雷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鴿子》


如果僅此而已,這樣的生活也沒什麼特別,應該不值得誰特別去留意去探究,因為這個世上很多人都過著或者說期望過著這樣平淡無奇、實實在在的生活。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他幾十年來一直住在一間很小的井井有條的房間裡,除了工作上簡單的交流外,他避免與任何人有任何形式的交流甚至見面,所以他每天早上就連出門上廁所、上班都要貼著門聽一下走廊裡有沒有人。

他之所以有著這樣不合群的行為方式,是因為戰爭導致他從小接連失去母親、父親,結婚後妻子又與人私奔,讓他受到深深的傷害,不再相信別人,他想要一個安全的只有自己的地方。而這間小小的屋子就是他給自己建構的“安全島”。

但是一切卻在1984年的一天早晨被打破了,打破這種平靜、安全感的是一隻鴿子。這天早晨,約納丹.諾艾爾打開房門,發現了一隻鴿子停在他的門前看著他,他嚇得一下躲進房間內。

他因懼怕連小便都在洗臉池裡解決,然後經過一番心理鬥爭,他決定逃出這裡。他收拾了他的存摺、衣服等等,跌跌撞撞的逃去上班,因為心裡的懼怕,這一天他思緒混亂,工作中不停出錯,褲子被劃壞……

可是,問題來了,約納丹並不是完全封閉自己,他是有工作的,為何會如此懼怕一隻鴿子,懼怕鴿子來傷害自己,甚至不惜準備放棄自己辛辛苦苦構建了幾十年的“安全島”。


《鴿子》中的“鴿子”可以說是驚醒約納丹沉睡生命中的一聲春雷

每個人意識中都有一個安全島


通常的理解肯定是因為他覺得“安全島”不再安全了,所以他才要放棄,做出逃跑的行為。

可問題正是他為何會覺得不安全,鴿子和一般的鳥類比起來應該是比較溫柔的,和其他動物比起來體積也相對較小,完全不具備讓人害怕的因素。

所以,約納丹真正害怕的不是鴿子,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內心裂開的那道縫隙令他害怕,他渴望過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又害怕的想到了自己的過往,所以他內心在保持現狀還是走出“安全島”中激烈碰撞,他是因此而驚慌失措。

鴿子的出現只是在他裂開的心房上給予了重重的一擊,就像垂死之人被電擊心房一樣,其實鴿子出現之前,他的內心便已經有了波動。

小說中的流浪漢形象影射的是約納丹不願提及的,逃避的過往經歷。

他不斷回想流浪漢,甚至再度遇見流浪漢,是因為他認為自己一旦離開“安全島”就又會回到過去的恐懼和恥辱的生活。

他羨慕過流浪漢,說明他之前就有過這樣的思想波動,他認為自己刻意躲避一切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他又及時的回想起妻子帶給自己的恥辱,父母離開後自己的恐懼和無助,通過流浪漢赤裸著屁股在大街上方便進行暗示。他的內心陷入了極度的不安,渴望又恐懼主宰著他的思想,令他無所適從,故而一直不在狀態。


《鴿子》中的“鴿子”可以說是驚醒約納丹沉睡生命中的一聲春雷

我們意識中的恐懼


在他被鴿子“突然襲擊”的這一天,他在公園再一次“偶遇”了流浪漢,令他再一次陷入兩難的境地,他走後又回去,藉口忘了將牛奶袋扔進垃圾桶,實則上只是他想要回頭正視自己的過往,但是又非常的恐慌,害怕自己會因此再一次的被生活拋棄。

但是,一個人的內心一旦被打開了一道口子,光就已經照了進去,是難以再保持平靜無波的,所以他因為慌亂而被劃破的褲子,在他請求裁縫幫他縫褲子時失敗了,一是暗示過往的經歷是無法抹去的,二是暗示心房既已裂了縫,就難以做到無視,是無法通過縫補來堵住那到縫隙的。

鴿子的出現是約納丹告別過去,展開新生活的開始。

鴿子的出現可以說是轟然點響了約納丹內心的驚雷。

一隻小小的鴿子何以令他懼怕?何以讓他手足無措?因為他看到了鴿子眼中的無懼無畏,令他覺得震驚不已,他覺得自己堂堂一個男兒,竟然半生都“囚禁”在這一方天地裡,

鴿子帶給他的不是敵對的懼怕,而是來自他內心瓦解的恐懼,一直處在“安全島”中的他潛意識裡首先就是害怕自己內心的波動,他一時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內心的改變,所以他想要逃離,至少暫時的逃離。

所以他選擇晚上住在了旅館,他覺得自己做出的決定將直接關乎自己今後的生死,所以他在頭一天晚上覺得自己第二天就會自殺,是因為他心裡隱隱覺得自己如果迴歸正常人無異於自殺,無異於將自己再一次放到那個一次次被拋棄的生活,他害怕那樣的生活。

但是經過一夜思考後,他內心堅定了自己應該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他大聲喊道:“沒有其他人,我就無法生活啊!”而凌晨的一場雨也同樣給了他堅定的回答:“一聲敲擊聲,很輕很輕,又敲了一下,第三下、第四下……最後不再是敲擊聲了,而是一種有力而歡快的噼噼啪啪的聲音。”

他靜靜地聽了很久的雨聲,然後離開旅館,約納丹輕快的踩著雨水以之字型跑回家,甚至一度想要脫掉鞋子光著腳走路。他的內心充滿力量,不再害怕,他享受著無限的自由,雖然到了走道那裡,他又有些動搖,但是他最終無懼的走了過去,這一步邁過去,他就徹底的和過去告了別,不管是曾經屈辱的生活還是自己構建的“安全島”,

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但人已經不再是那個人了,他不會將自己再禁錮在那一小塊方寸之地,他會試著去接受別人,接受生活饋贈的一切。

那隻鴿子不見了,樓道里的鴿屎也沒有了。首先因為鴿子是和平的象徵,它的出現只是告訴約納丹這個世界是和平的,沒有他想像中的恐懼。鴿屎只是約納丹內心湧現出的各種不安情緒,當這些情緒消失時,鴿屎也自然就不見了。其次也讓他看到了人性真誠的一面,以往被拋棄、被欺騙的經歷在看門人羅卡爾夫人默默的行為中淡化了。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安全島”,有時是一段愛情,有時是一份安穩的工作,有時是一個幸福的家庭,當這些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的東西被打破時,我們也同樣會各自驚慌不已。

但是,當那隻打破這一切的“鴿子”真的出現了,發覺一切已經無法挽回,真的離開了彼此,離開了原有的工作,離開了溫暖的家……鎮靜下來後的我們會發現離開和失去並沒有那麼可怕,有時甚至是一個更加美好的開始。很多時候恐懼和驚喜都源於我們看清了真實的自己。


《鴿子》中的“鴿子”可以說是驚醒約納丹沉睡生命中的一聲春雷

很多時候恐懼和驚喜都源於我們看清了真實的自己。


《鴿子》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縮影,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安全港灣,心中也都有一個這樣的安全港灣,一旦這個“港灣”被外人外物侵入,我們的內心便會惶恐不安。可是有時“安全島”等同於“囚牢”,所以不破不立,破而不敗,一切打破都是重新開始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