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作者簡介:斯蒂芬·蓋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青年,一個天生的懶蟲。為了改變這一點,他開始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從2004年起在美國各大自我成長類網站上發表了許多文章。之後,他終於找到了讓“懶蟲”也能變得自律的方法,最終寫出了《微習慣》一書。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小預告:文末有贈書福利哦!



相信點開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都曾經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論是身材還是其他方面,因為想要變得更好,所以嘗試過很多次好習慣的養成,比如,早睡早起、一天8杯水等。剛開始實行的時候非常激動,但沒過幾天,新鮮勁過去了,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

無獨有偶,《微習慣》的作者在早期也同樣遇到了這些問題。

所以,即使失敗了,也不要責備自己,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不自律,懶惰是人類共同的特點。

但懶惰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畢竟勤奮的人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看過很多關於養成好習慣的方法的文章,卻始終沒有做到自律,那麼請仔細讀完這篇文章,習慣的養成並沒有那麼難,或許只需要8個步驟。不過,在學習這8個步驟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微習慣,以及如何讓我們的大腦接受每一個新的習慣。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01 什麼是微習慣?

關於微習慣的定義,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即“每天做一個俯臥撐”。也就是說,“微習慣”是小的不能再小的習慣,小到你根本不會注意到它,小到你覺得根本不用花幾分鐘就能完成的習慣。

此時,有人會質疑:“一天做一個俯臥撐有什麼意義嗎?這樣我1個月都不會掉一斤肉。”是的,微習慣實在太小了,它的作用不會馬上顯現。但當你已經做了一個俯臥撐時,你就會想:既然姿勢都擺好了,何不再多做幾個呢?

其實,阻擋我們養成好習慣的,並不是習慣本身有多難,而是因為每一個開始太難了。

如果你恰巧沒有上面提到的想法,目標是做一個俯臥撐,那就只做一個。即使這樣也沒關係,有四個事實我們需要知道:

1.如果沒有產出什麼結果,那麼再大的決心也是毫無價值的,而脫離行動的決心反而會有損自信;

2.研究表明:人們總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3.哪怕是一點點的行動,也比毫不作為強無數倍;

4.相比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點的影響力會更大。

就像我們背英語單詞,目標是每天背100個單詞,第一天背了100個,第二天就不一定會繼續堅持了。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沒有複習,你第一天背的那100個單詞轉眼就忘記了。而如果你每天只背1個單詞,甚至都不用複習它,100天就是100個單詞,而且你每天幾乎不用花幾分鐘就可以記下它來。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02 你還在相信“21天法則”嗎?

不知從何時起,市面上充斥著許許多多的“21天打卡計劃”,無數的文章、公眾號都在“幫你”21天養成好習慣。其實,“21天法則”是一個“騙局”。

“21天”謬論可能來自於一個整形外科醫生——麥克斯威爾·馬爾茨。據說,馬爾茨醫生髮現,接受截肢手術的患者大約需要21天來適應肢體殘缺的事實,因此,他認為21天是人們適合任何生活變化所需的時間長度。

但是,習慣肢體殘缺和每天早睡早起是一件事情嗎?

目前來看,關於一個習慣養成的天數,最具權威的是2009在《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一個行為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平均為66天,但不同行為所需時間相差很大,從18天到254天不等,這表明人們將習慣自動化所需時間千差萬別,有時候,這個時間可能驚人得長。

雖然“21天”挑戰很流行,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21天並不能讓我養成早起的習慣,只要我當天沒有什麼緊急的事情,我還是會繼續睡覺。即使在2018年,為了備戰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和日語N1級能力考試,我早起了一整年,每天6:45起床,但在考完試之後的2019年,我幾乎沒有在7點之前起來過了。也就是說,對我來講,養成早起的習慣可能需要一年多,甚至更長。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03 為什麼要建立“微習慣”?

從上一段我們可以知道,要想真正養成一個習慣,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即使是平均下來,也最少需要66天,也就是3個月。

如果你想減肥,鍛煉出好的身材,而之前你又是一個非常不喜歡運動的人,那麼“每天運動一小時”的目標就會太過宏大。你的“不想運動”的壞習慣就會阻礙你“想減肥”的目標。這樣一來,你的大腦每天都要和原來的自己作鬥爭,只有很強的意志力才能戰勝。

有研究表明,在同一天裡做過艱難決定的人在後來面對誘惑時,屈服的可能性更高。他們把這一結果稱為“自我損耗”。

很多人在第一天運動一小時後,會覺得成就感滿滿,但堅持幾天之後,就忍不住想要多吃一點食物,尤其是甜食。因為在決定並驅使自己運動一小時的時候,你已經有了過度的自我損耗,之後在面對甜食的誘惑時,大腦就無法再對抗“想要吃”的衝動了。

而如果你的目標只是“每天運動5分鐘”,你就會想:不就是5分鐘嘛,非常容易。這樣你的自我損耗就會非常小,就更能抵制後來的誘惑。所以,只有把想要養成的習慣縮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步,才能不斷堅持很長的時間,直到“運動”成為你的習慣。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04 如何建立微習慣?

微習慣的建立只需要8個步驟:

1.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關於微習慣的選擇,要根據自身的基礎來決定。比如,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業餘寫作者,但你對寫作一竅不通,這時選擇“每天寫50個字”的目標就是很適合你的;如果你本身就有寫作的基礎,只是一直沒有養成習慣,那麼選擇“每天寫500字”的目標是比較適合你的。

而且,目標不是僵硬的,要根據你一定時間內的完成度進行調整和更改。

以下是幾個關於計劃的選項:

(1)一週彈性計劃:使用微習慣策略一週,然後評估並選擇一個長期計劃。我認為這個計劃是必須要完成的,因為它可以評估了你的目標是否適合你,如果不適合,就及時更改。

(2)單一微計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個微習慣上。這樣你就可以很快的養成這個微習慣。

(3)多項微計劃:如果你有多個習慣急於養成,可以同時多設立幾個微習慣,但一次設立不能超過4個,否則,你的負擔就會很重。

(4)每週微習慣:“去健身房健身”就是一個不適合每天做的微習慣,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它規劃在一週內,比如“一週去3次健身房”。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即找到自己想要養成這些微習慣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來自同齡人的壓力和別人對你的期待並不是我們要尋找的原因,如果你是為別人改變自己的,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不言而喻。

以早起為例,如果你想要早起的原因是,你認為成功人士都是這麼做的,而且賴床很丟人,那麼如果你沒能在預定的時間起床,你就會有非常大的內疚感。

我曾經就拿“因為成功人士都早起,我也想成為成功人士”的想法來要求自己早起,但我發現,我很難在預定的時間起床,而且起床之後會有很大的挫敗感,長此以往,導致我有了“我註定無法成為成功人士”的想法。而且,懷著這樣的心情起床之後,我一整體的效率都很低。

無論何時,促使你改變的都應該是你自己。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3.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培養習慣的依據一般有兩種:

(1)根據時間選擇習慣:即在幾點做什麼事情。

根據時間選擇習慣的安排非常嚴格、靈活度低。日程計劃比較規律的上班族、學生比較適合這一方式。同時,這種方式也適用於急於完成、希望在生活中佔據一席之地的習慣,比如你想要儘快成為一個健身博主。

(2) 根據行為方式選擇習慣:即在什麼事情做完之後做。

這種方式的靈活度高,但比較含糊。日程安排比較靈活的自由職業者、家庭主婦比較適合。比如每天中午吃完飯後靠牆站5分鐘,每天早晨起床之後讀5分鐘書。

這種方式同樣適用於希望融入生活的習慣,比如,如果你希望可以將運動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就可以建立“下班之後跑步5分鐘”的微習慣。

我認為,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習慣選擇培養的依據,這兩個方式的區分不是絕對的。

4..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完成一個目標後獎勵自己。

這個獎勵可大可小,可以根據你完成的目標選擇,也可以根據你的願望清單選擇。

以我自己為例,我目前在“今日頭條”上正進行一個名為 的計劃,目前已經堅持了40天,當我完成100之後,我會獎勵自己一個無線藍牙耳機,這是我的願望清單中目前最想要的禮物。

如果在習慣培養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給自己一點獎勵,比如用一天的時間去爬山,或者讀一本小說,休息一下。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5.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將計劃寫在紙上才能將其重要性放大,它的地位在我們的大腦中就會更突出。除此之外,我們需要在每天晚上睡前檢查完成度。

如果你習慣用紙筆記錄,我推薦使用大日曆,完成一個習慣就在當天打勾;

如果你習慣數字化記錄,我推薦2個app,一個叫做“小日常”,頁面簡潔;另一個叫做“Pendo Note”,採用了時間軸的頁面。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我們選擇建立習慣,本質是想做三件事:

(1)強化我們的意志力

(2)當下就取得進步

(3)不耗盡意志力。

所以我們要將習慣縮到最小,這樣我們才能很容易地開始。

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超額完成與微習慣安全網:你可以超額完成微習慣,微習慣沒有上限,只要你有足夠的時間,但也可以只完成最低限度的目標。

記住,這個習慣要小到即使你今天發高燒也能完成的地步。

7.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不要讓你的目標“暗中膨脹”,一定要按“微”習慣的要求完成。超額完成目標之後,你的大腦會自動設定一個新的期待值,但你一定要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標並沒有改變。即使每天超額完成目標,也不要繼續提高目標,否則很可能會讓自己失望。

“我們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堅持目標上,而不要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8.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1)沒有牴觸情緒:這個行為不做反而更難;

(2)產生身份認同:你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我常運動”等;

(3)行動時無需考慮:不需決定就能開始行動;

(4)不再擔心完不成;

(5)常態化:習慣不是情緒化的,你不會再因“我完成了這個目標”而激動不已;

(6)變得無聊:好的習慣並不會讓你興奮,它只是對你有好處而已。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05 微習慣的八大規則

要想建立一個微習慣,一定要注意以下8點,一旦觸犯,你的習慣就很有可能無法建立。

1.不要自欺欺人

比如你建立的微習慣是“每天讀5分鐘書”,卻偷偷要求自己讀不止5分鐘。一定不要調高你的期待值!

2.滿意每一個進步

如果你超額完成了目標,你很了不起,但如果沒有,你還是很了不起。

3.經常回報自己,尤其是在完成微習慣之後

開始是最難的,在習慣養成的早期階段也是,所以,一定不要忘記讓自己的大腦“嚐點甜頭”。

4.保持頭腦清醒

勝利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當事情變得單調而無聊時,失敗者會放棄。所以,一定要保持你的頭腦清醒,不要被情緒左右。

5.感到強烈牴觸時,後退並縮小目標

如果你認為這個策略聽起來實在太荒唐和愚蠢,那是因為你認為你能做的事比這多得多,你的自尊心告訴你“你根本用不著把任務分解成微步驟”。

但每一個重大成就都是由非常微小的步驟組成的,而且一次完成一個步驟並不是弱小,而是精確的表現。

6.提醒自己這件事很輕鬆

當你不想完成目標時,提醒自己“只不過是鍛鍊5分鐘而已”“只不過是讀5分鐘書而已”,這些都太簡單了!

7.不要小看微步驟

一篇文章是由每一個字組成,我們人類也是由每一個微小的細胞組成。是微小構築了強大,不是強大本身。

8.用多餘的精力超額完成任務,而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標

大目標看著好看,但沒有行動的大目標如同一張廢紙。如果你有多餘的時間,就用它來超額完成任務。超額完成會比沒有完成讓人舒得多。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律法則,普通人的逆襲之路




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就去行動吧!微習慣這麼簡單,不可能會失敗,不信就試試看吧!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功!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更多的想法,歡迎各位讀者給我留言,我看到後一定會回覆的。如果大家想要看這本書的電子版,請私信我,我會發給大家,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