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季交替中,窺探自然與人體的微妙聯繫

四季更迭,是自然界氣象循環的規律,在四季的流轉裡生命上演著一年又一年的開始與終結,春季萬物復甦,新生命孕育而生;夏季婀娜多姿,世界五彩斑斕;秋季碩果累累,代表了成熟與收穫;冬季白雪皚皚,似乎又將一切按下暫停鍵……

生物界與自然萬物一樣,也在順應著自然界四季輪轉的變化,漸漸琢磨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命規律。正如中醫《皇帝內經》常說的“順應四時”用以養生一樣,人體的健康似乎也與氣象的變化息息相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氣象影響的大自然變化對人體的一些變化和影響,看看他們有著怎樣的微妙聯繫。

1、新舊生命交替VS人體新陳代謝

自然界氣象的循環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這才有了新舊生命的交替,許多昆蟲、植物形成了春生冬亡的規律,寒冷冬季的到來對它們來說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還有一些會選擇冬眠來減少體力和能量消耗,地球上似乎一切的生物都在等待春暖花開之際的再次復甦。

而人體內也存在著類似的“新舊交替”,人體管它叫做“新陳代謝”。

簡單來說,就好比我們人體是一個工廠,通過嘴巴、鼻子這個運輸渠道將各種營養物質和氧氣等人體必要的物料供給給人體,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就是人體第一個車間,通過篩選和分解,再吸收進入人體內循環。在人體內,腸胃就是第二個車間,在這裡有很多各種酶、微生物等等,他們就像車間裡工作的工人,將這些篩選來的物質加工成為人體可吸收的小分子,或是重組成為人體內各種細胞,參與體內化學反應,或是直接作為燃料為人體功能,來維持生命能量。當然,那些暫時用不完的能量就被儲存成脂肪,沒有用的邊角料也會被作為廢棄物排出體外。

正是“新陳代謝”的存在,才讓物質能量得以守恆,延續著人類生命。

2、氣溫冷熱變化VS人體體溫調節與疾病

那麼,是什麼讓四季如此分明?答案當然是氣溫的迥然不同。

氣象的循環導致了溫度的變化,才讓這個大千世界精彩紛呈,面對冷熱驟變,如若人體不適應便會得病,因此,氣溫變化對人類的健康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然而歷經數萬年,人體已經衍生出了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應對方法,可以通過皮膚及毛細血管的收縮和擴張來適應對外界溫度變化的調節,以保持恆定體溫。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前輩們就已經有著對自然環境和人體生命、健康、疾病的高度認知。中醫學認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經歷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規律,它對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陰陽均有一定的影響。比如一些經典的古籍就曾提出“順應四時”用以養生的原則,大致意思也都圍繞著氣候、季節的變化來適時因地制宜地預防疾病。

而現代醫學也認為,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關係密切,溫度低於或高於某一臨界溫度時,隨著溫度的降低或升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升高。甚至氣壓、溼度、風速也與心腦血管疾病關係有很大差別。

人類只是大自然界的一粒微小塵埃,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界的生存就是在不斷地適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下運轉著自身的規律。順應它,我們的健康就能得到呵護和滋養,如若違背規律或是破壞規律,恐怕就會引病上身。

今天是“國際氣象日”,希望我們都能遵守自然規律,共同關注氣候變化,天冷記得添衣,多看看天氣預報再出門,順應自然,活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