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一無是處?孩子摔倒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

現在社會的壓力對於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畢竟上有老下有小都要同時兼顧,所以想讓一個家庭正常的運轉,如果家裡的老人能夠幫忙帶帶孩子,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就能減少很大一部分生活壓力。

所以現在很多老人如果有一定的能力和經濟能力,都會主動選擇幫忙帶孩子。

但是這樣的相處模式也將隔代育兒的問題顯現了出來,有些崇尚科學育兒的寶媽,就很看不慣一些老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尤其是2-3歲是孩子這個認知能力飛速發展的時期,如果在在處理方法上出現問題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以下兩種場景可能很多寶媽都見過。

隔代育兒一無是處?孩子摔倒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

1.孩子摔倒後''怪罪地板''

很多老人在看孩子的時候,如果碰上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心裡都會非常焦急,為了儘快的安撫孩子的情緒,老人們就會對著地板又又罵。

孩子看到家長有這樣的舉動,自然注意力被轉移,也就不再哭鬧。

同時也會模仿的大人的動作怪罪地板,有些老人甚至被孩子的這一舉動逗得哈哈大笑。

說不出這樣的做法將來會讓孩子的脾氣更加暴躁,也不會反思是自己問題。

2.故意拋下孩子不管

有些孩子在一些特殊的時期會特別沒有安全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些行為方式來獲得家長的關注。

比如就像孩子摔倒之後總之想等到大人來扶自己或抱起自己。

有些老一輩的人不想嬌慣孩子,在孩子摔倒之後就會說:"快點自己起來,不然我就走了,不起來我就不要你了。"

這樣類似的話,在家長眼裡可能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孩子一旦當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隔代育兒一無是處?孩子摔倒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

當然,以上這兩種處理方式,也只是一些老人比較個別的教育方法,並不是說所有的老人教育方式都一無是處,比如下面這位奶奶的操作,就會讓人覺得眼前的一亮。

鄰居家的李奶奶在退休之後,主動把照顧孫子的任務包攬在自己身上,對於她來說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是非常快樂的。

李奶奶的孫子今年2歲多一點,平時古靈精怪,有的時候甚至有點小淘氣。

這一天李奶奶正在客廳裡看電視的時候,聽見從臥室裡正在玩耍的孫子突然大哭起來,李奶奶本能反應立馬起身跑到臥室去查看,發現孩子在床尾的地方趴著,並哇哇大哭。

根據經驗判斷,李奶奶覺得孩子是摔倒了想讓人扶,為了培養孫子的勇敢,李奶奶決定上演一出"好戲"

隔代育兒一無是處?孩子摔倒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

所以李奶奶假裝在去扶孩子的時候,突然表現出一不小心摔倒了的樣子,結果小孫子也被嚇一跳。

發現奶奶摔倒之後,非常疑惑的看著奶奶,李奶奶假裝在地下摔倒之後,就學著剛才小孫子的哭聲說道:"摔倒了好疼,可是我最堅強,我要自己站起來。"

於是說完這句話,李奶奶便慢慢的扶著床邊站了起來,小孫子看到奶奶的這一番操作頓時信心大增,自己也扶著床邊站了起來,並且開心的跑到了奶奶的懷中。

晚上等到兒媳婦來接孫子的時候,李奶奶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孩子媽媽,孩子媽媽非常贊同婆婆的做法,並且為她的教育方式點贊。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並不是所有的老人教育方式都比較落伍。

當然,如果您家的老人總是喜歡用一些老辦法教育孩子,不防您也給普及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如果寶寶摔倒之後,以下這幾個方法都是值得的。

隔代育兒一無是處?孩子摔倒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

1、適當給孩子加油、鼓勵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的摔倒,站起來之後才體會到了成長。

而大部分的孩子在摔倒了之後,本能都會想哭想要尋求家長的幫助,如果我們總是一味的心疼孩子去幫助孩子那麼只會讓孩子過度的依賴父母。

所以在孩子摔倒之後,我們不妨給孩子適當的加油鼓勁,讓孩子嘗試自己站起來。

當然當孩子成功的做到之後,家長也要適當的誇獎孩子,讓孩子記住這一正確的行為。

2、教會孩子如何站起來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孩子的所有行為方式大多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

所以當父母瞭解了孩子的模仿能力後,當孩子再一次摔倒的時候,家長不妨像上文李奶奶一樣,先做一遍給孩子當做示範。

所以教孩子站起來得到方法,當孩子反覆操作之後,就能夠掌握這一操作方法。

隔代育兒一無是處?孩子摔倒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

3、幫助孩子分析原因

孩子摔倒的時候大多都是有原因的,要不然就是外在原因,要不然就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所以當孩子有一定認真能力的時候,在摔倒之後,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摔倒,怎麼樣才能避免不摔倒?

當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的時候,就不會事事都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同時也能夠好好地反省自己的行為。

其實教育孩子都是從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性格和行為方式。

所以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脾氣性格,我們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加以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