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論語易解」7.12 執鞭之士

【原文】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譯文】

孔子說:“如果可以致富的話,就是做市場的守門人,我也去幹。但如果不能,還是順從我的愛好罷。”

【註釋】

(1)《集釋》引錢坫《論語後錄》雲:“執鞭有二義,《周禮·秋官》‘條狼氏下士八人’,其職雲:‘掌執鞭以趨避,王出入則八人夾道,公六人,侯伯四人,子南二人。’此一義也。《地官·司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此一義也。以求富之言例之,或從《地官》為長。”

(2)《朱注》:“執鞭,賤者之事。設言富若可求,則雖身為賤役以求之,亦所不辭。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則安於義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

【解讀】

此章講致富之道,不避“賤者之事”,而其關鍵在於,它是否合乎道義。孔子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4.5)所謂“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即指此也。再具體點說,此吾之所好者,道也;富貴與貧賤,與道之所在無關,實不必在意也。《乾文言》在解釋乾卦初九“潛龍勿用”時有云:“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意思是說,不以其道而行則“憂”,故“違之”;以其道而行則“樂”,故“行之”。君子雖為“執鞭之士”,不違道且可致富,則何樂而不為?“如不可求”,即不能以道得之,則安於貧賤,又有何妨?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並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特稿」「論語易解」7.12 執鞭之士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於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