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

一、北宋時期龍泉窯:

北宋,擔任貢器燒造任務的主要是越窯,其貢器也稱“秘色瓷”。宋人莊綽《雞肋編》記載:“處州龍泉縣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須索,益加工巧”。“秘色瓷”的第二階段是後來居上的龍泉窯青瓷產品。

越窯先進的制瓷技術傳入龍泉,一批優秀的瓷匠陸續在龍泉安家落戶,龍泉窯產品的質量迅速提高。龍泉窯以擔負“和平”的貢器使命,換來了它自身發展的契機,從北宋開始,龍泉窯逐漸取代越窯,一躍而為江南第一名窯。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北宋 龍泉窯刻花雙系盤口蓋瓶 已售RMB 1,609,160

高26.6cm 佳士得2015年拍品

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骨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處見赭褐色窯紅,胎微出燒,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層透明,釉表光澤很強。裝飾花紋較簡練,常見紋樣有魚紋、蕉葉、金枝、荷花等。裝飾風格趨於奔放。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北宋 龍泉青釉劃牡丹紋梅瓶 已售RMB 4,266,200

高28.6cm 蘇富比2017年拍品

二、南宋時期龍泉青瓷

龍泉窯在南宋的發展是跟大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北宋覆滅後,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窯、定窯等名窯又被戰火所破壞,其制瓷技術傳入到南方。這時的龍泉窯結合南技北藝,迅速走向成熟,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進而形成一個較大的瓷窯體系。不僅胎釉配方、造型設計、上釉方法、裝飾藝術及裝窯燒成等有了重大的改變和提高,器形種類更是大大豐富。由於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釉色純正,釉層加厚,在南宋晚期燒製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在我國瓷器史上譜寫下光輝的篇章。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南宋 龍泉青釉盌 已售RMB 2,071,000 口徑11.3cm 蘇富比2018年拍品

從13世紀開始,龍泉窯出現了兩大系列的精美產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

至今高科技測試也表明,龍泉窯的黑胎、開紋片青瓷、造型、紋片,以及化學組成和郊壇下官窯都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此外,白胎厚釉青瓷的製作工藝也是承接南宋官窯的,但有創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異。與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層光滑細膩不開片,胎色潔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勝似翡翠。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南宋 龍泉粉青釉紙槌瓶 已售RMB 38,007,950 高23.4cm 2018年佳士得拍品

三、元代龍泉青瓷

瓷燒造量大,風格與南宋迥異:器型高大、胎體厚重;胎色為白中帶灰或淡黃;釉色為粉青帶黃綠,光澤較強,釉層半透明;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劃、印、貼、塑等,以劃花為主,花紋粗略,線條奔放,紋飾以雲龍、飛凰、雙魚、八仙、八卦、牡丹、荷葉等為多見。此外,還大量出現漢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銘。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元 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 (一對)已售RMB 10,540,440

高25.3cm佳士得2016年拍品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元 龍泉窯青釉玉壺春瓶 已售RMB 2,441,340 高25.8cm 蘇富比2017年拍品

1979年為配合浙江省緊水灘水庫工程的興建,浙江省文管會等單位在龍泉縣境內進行了普查,並在龍泉縣東部安仁口地區發掘了元代窯址,為研究龍泉窯在這一時期生產情況和產品面貌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這些資料表明,元代仍是龍泉窯的興盛時期。元代產品除部分繼承宋代傳統以外,在器型和裝飾上又有新創造,比如當時流行的露胎工藝。元代由於水陸交通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瓷器大量出口,需求量激增。在這樣的條件下,元代龍泉窯迅速向甌江和松溪兩岸擴展,這樣,大批的龍泉窯瓷器便可順流而下,轉由當時重要的通商口岸——溫州和泉州,將瓷器出口到世界各地,像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地都有龍泉窯的瓷器。1975年在韓國西南部的新安海底發現一艘元代沉船,打撈出l萬多件瓷器,其中龍泉青瓷佔了9000多件,可見龍泉青瓷在元代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元 龍泉青釉貼「逐珠雲龍」圖雙魚龍耳瓶 已售RMB 5,726,840

高26.4cm 蘇富比2014年拍品

元代龍泉窯青瓷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批大件器物的出現。這些大器胎質較厚,器形粗獷,釉色更加成熟凝重。元代龍泉窯的窯形仍沿用長條形斜坡式龍窯,但在長度上略有短縮,這一改變有利於提高窯內溫度,並使熱量分佈更均勻、合理,對燒製大型器物很有利。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元 龍泉青釉菱口折沿大盤 已售RMB 4,771,600 直徑61.7cm 蘇富比2014年拍品

四、明代龍泉青瓷

明龍泉官窯器延續了元代的大器風範,將厚實雄渾的審美理念發揮到極致,之前往往將明初龍泉窯青瓷與元代龍泉青瓷混為一談,或籠而統之斷為“元末明初”,這也在一個層面上說明了兩者的相承關係。至今從處州青瓷博物館徵集到的—批明初龍泉官窯青瓷碎片及結合傳世完整器來看,明龍泉官窯青瓷在燒造工藝上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巔峰,無疑代表著龍泉窯瓷器燒造史上的最高水準。以刻花為例,明龍泉官窯青瓷主要以刻花為飾,精美絕倫,花紋與青如翡翠的釉色融為—體的刻花工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明龍泉官窯器將刻花與厚釉結合得恰到好處,從而使刻花裝飾工藝取得了新的突破。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明洪武 龍泉青釉菱花式大盤 已售RMB 4,310,820 直徑62.2cm 佳士得2017年拍品

洪武年間,《格古要論》載:“龍泉窯在今浙江處州府龍泉縣,盛產處器(青瓷)。”當時供奉皇宮、貴人用的器皿仍由“饒(景德鎮)、處(麗水龍泉)等府燒造”。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七下西洋,海外貿易促進青瓷生產,正統年間以著名匠師顧仕成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為車內外藝術鑑賞家所收藏。成化、弘治以後,青花瓷興起,中國航海事業衰落,海上貿易之路變為西方殖民者少將侵略之路,明王朝實行海禁,青瓷外銷量銳減,大窯村、溪口村一帶瓷窯紛紛關閉,大白岸村至安仁口村一帶瓷窯改燒民間通用青瓷、造型、燒製都不及以前精緻。窯數減至160多處。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明永樂 龍泉青釉大盤 已售RMB 5,375,220 直徑58.7cm 佳士得2017年拍品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明14、15世紀 龍泉青釉帶蓋梅瓶 已售RMB 10,953,360

高45cm佳士得2013年拍品

五、清初,窯聲所剩無幾。清中葉,僅剩南窖、瀑去埠頭村、青溪水孫坑村等地70餘座窯。產品胎質粗糙,釉色青中泛黃。唯孫坑村範姓窯技藝家傳,堅持燒製至民國初期。成極幾個朝代的龍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各個時期龍泉窯工藝特色:

北宋:施石灰釉,釉層薄而透明,光澤較強。早期產品胎薄而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盤、碗、壺為主,罐、盆等少見。中期以後胎呈灰或淺灰色,釉色青黃;裝飾普遍使用刻花,輔以篦點或篦劃紋,此外還有團花、波浪、蕉葉紋等紋飾。盤、碗內常刻團花和波浪紋,內填篦紋,外壁常劃篦紋和直條紋。瓶、執壺腹部常見刻牡丹紋。圖案花紋一般對稱。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北宋 龍泉青釉圍棋蓋罐 (一對)

南宋:可分白胎厚釉青瓷和黑胎厚釉青瓷。白胎青瓷胎質細膩緻密,釉色白中泛青,釉層豐厚柔和,以粉青、梅子青釉最佳,足底露胎處呈紫色,俗稱硃砂底。器物造型除碗、盤、碟、水盂、香爐等,還出現不少仿古器物,如鬲、觚、琮等器。紋飾以蓮瓣、弦紋為主,南宋末出現雙魚、龍紋和貼花牡丹紋等。黑胎青瓷胎薄釉厚,胎色灰黑,俗稱鐵骨。釉色青,多紋片,部分器物的口沿隱露胎色,呈紫褐,圈足底端則呈鐵黑色,俗稱紫口鐵足。器形以瓶、爐、尊、洗、筆筒、燈為主,紋飾少見,與南宋郊壇下官窯瓷器有許多共同之處。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南宋 龍泉梅子青摩羯耳盤口瓶 已售RMB 12,650,000 高31.5cm

2016年北京保利拍品

元代:造型高大,胎體厚重。胎色與南宋基本相同,釉色青中泛黃。仿古器物少見,新創器型 有高足杯、菱口盤、環耳瓶、鳳尾尊、荷葉蓋罐等等,高足杯足較短,上下大小基本一致,元竹節裝飾,足內空心且較深。裝飾採用劃、刻、印、貼、鏤、堆等多種方法,以劃花為主,劃花紋粗略,線條奔放,並出現了褐色點彩。器物普遍飾有花紋,紋飾題材以雲龍、飛鳳、雙魚、八仙、八卦、梅、菊、馬上封侯等多見。此外,還大量出漢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銘。盤、碗外壁的蓮瓣紋長而窄,排列較疏,瓣中間一般無脈線突起,不同於南宋。盤、碗底足一般挖足較深,有的深過外牆壁,外底足中間颳去一圈釉,露胎泛紅 ,中心有釉。到元代晚期有的底足內全無釉,中心有乳丁狀凸起。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元 龍泉青釉剔刻四季花卉紋鋪首耳罐 已售RMB 4,953,200 高29.8cm 佳士得2018年拍品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元 龍泉窯露胎雙魚洗

明代:與元代基本相同,但趨於粗糙。胎較粗,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光澤較強,盤、碗器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底足中間颳去一圈釉的。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紋碗、玉壺春瓶、執壺、蓋罐多見,高足杯的足較高,有竹節裝飾,一節或多節,挖足粗率且較淺。紋飾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字、福、壽、金玉滿堂等字。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

明初 龍泉窯龍紋畫缸 已售RMB 2,530,000 直徑40.5cm;高29cm 嘉德2018年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