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組合拳更新,打造“搖滾”新生態

2020年,微信頻頻重磅更新,並通過大量組合拳——「群工具」「群待辦」「視頻號」等,治理因微商對用戶的打擾、以及各種傷害用戶的行為造成的生態退化,進而實現微信的新進化。

微信组合拳更新,打造“摇滚”新生态

01

為了進一步蠶食用戶時間,微信在蘋果系統更新了深色模式。

夜間模式皮膚是閱讀類軟件標配,主要作用有兩種,保護視力和不打擾同屋睡覺的其他人,可能還有一些省電效果,主要用於學校/單位宿舍,以及寶媽等人群。對於大多數獨居夜貓子來說,開燈就可以了,夜間模式意義不大。

微信在國內基本擁有全部用戶,用戶增長已然沒有意義,新註冊的賬號反而可能是廣告號,為了防止破壞生態,新賬號的官方審核也更嚴格。

——對於微信來說,夜間模式主要是迫於蘋果的壓力。

深色皮膚的未來影響,頂多是公眾號的一些排版變化,應該不會濺起多大波瀾。

其他很多瑣碎更新,比如語音轉文字更方便、小程序圖標、表情包、朋友圈跳未讀位置等,大多是現有功能優化,之前「子彈短信」碰瓷微信時,有大量針對性的優化功能,微信逐步“拿來”即可,這些沒什麼好說的。

這次更新的最重磅內容,未來一定會發生連鎖效應,很可能是微信群的「群待辦」和「群工具」。

02

微信當下最核心的工作應該是治理生態。

前幾年,微信用戶刷朋友圈的熱情,比現在刷抖音可有毒多了。自從微商進村兒以後,朋友圈生態被破壞得七零八落、滿目瘡痍,現在很多人不僅刷朋友圈時長縮短了,而且刷的次數也減少了,甚至有人很多天不看朋友圈。曾經的繁花錦繡,真是不堪回首。

如果微信競爭抖音,最直接就是復興朋友圈。

視頻號的誕生,不僅帶來了短內容生態,這條鯰魚還部分減少了微商對朋友圈的禍害。快手已經證明,視頻+直播模式能夠完美承載微商這個最具殺傷力的用戶群,而且不會破壞內容生態。

微信視頻號現在還處於早期階段,大量難題等著克服,具體表現在算法能力不強,內容運營經驗欠缺,而且緩存佔用過多,刷一會兒就10多G,清除緩存的功能又隱藏太深,手機內存不大的用戶不喜歡。再加上愛好標籤的算法推送很不準,體驗簡直不能再差。

雖然體驗差,但畢竟是微信,視頻下方還可以加入文章鏈接,吸引大量類似老襯這樣的公眾號油膩男加入,寫過的內容濃縮成一分鐘視頻不難,難的是視頻畫面太過兇殘。油膩男隊列中,還摻雜很多一夜暴富的毒雞湯們,所以老襯也被他們殃及池魚,至今還沒拿到多少流量。

說回這次更新,「群工具」算得上是大手筆,不僅進一步釋放了朋友圈生態,而且能把微商和其他商業活動聚焦在微信群裡,還增加了小程序入口,這可以理解為給微信群增加了購物車功能,以後群內帶貨就不用只刷廣告了。

微信组合拳更新,打造“摇滚”新生态

聊天框的「群待辦」功能,進一步放大了購物車入口,直接置頂在輸入框上方,每個群成員都能看到,而且群成員查看以後,群主可以實時掌握轉化數據,這簡直是送給所有微信群主一把殺手鐧,對刺激微信群活躍能起到巨大作用。

03

2012年4月份上線朋友圈,8月份推出公眾平臺,2013年中推出微信群,2014年初推出微信紅包——這是微信發展最輝煌的2年,輝煌到之後3年都是吃老本,直到2017年微信才又開始強推小程序。

從2017年開始,微信生態陸續遭遇挑戰:微商毀了「朋友圈」和大約一半「微信群」生態,小程序接著蹂躪「微信群」剩下的半條命;小程序推出不久,朋友圈上線了“閱後即焚”,最低3天可見的查看範圍,結果然並卵。自此以後,微信進入了生態治理階段。

2018年中,訂閱號不顧非議,顛覆性改版信息流,結果文章打開率還是持續走低,朋友圈、微信群用戶各種神經麻痺,公眾號粉絲也有了選擇困難症。

年底,朋友圈推出時刻視頻,朋友圈頂部那個動態條,現在很少出現了,基本可以宣告失敗;公眾號文章「贊」改為「在看」,還綁定了「看一看」生態,結果也是然並卵。

最近內測視頻號,未來走向有待觀望,可以確定的是:「視頻號」會進一步幹掉「看一看」——因為“刷”出來的入口,有連續性氛圍和慣性思維,如果不被外界因素打斷,用戶通常不會短時間離開。比如公眾號看完一篇文章,大概率還會再看幾篇其他文章,刷抖音、刷朋友圈也是同樣道理。

「發現」欄目都是入口,入口之間屬於競爭關係,不僅沒有連續性氛圍,用戶也不會停留,通常是根據興趣需求定向選擇,選擇「朋友圈」意味著大概率不會瀏覽視頻號,假如「視頻號」未來又能成為用戶的高頻選擇,那麼「看一看」的時間會被稀釋完。

小程序之前在「發現」欄目也是無人問津——要不是微信開了那麼多入口,小程序根本不可能達到現在的體量。

04

私域流量成為年度流行,「朋友圈」和「微信群」承載著流量入口壓力。微信群能屏蔽信息推送和快速複製,即便出現大量“殭屍群”,對微信生態影響也不大。

朋友圈不同:只要有一定比例好友做了微商,對「朋友圈」那就是滅頂之災;廣告越來越多,點贊、評論這些友情互動越來越少,關係鏈都稀釋沒了,刷「朋友圈」廣告還不如去刷「抖音」。

視頻號雖然一定程度上和「朋友圈」搶入口,但兩者內容調性基本一致,用戶刷「視頻號」和刷「朋友圈」具備連續性氛圍,況且「視頻號」還能吃下很多微商內容同時不影響自身生態,算法推送也減輕了「朋友圈」和「微信群」負擔,還能給公眾號文章引流。

還有這次更新的「群待辦」和「群工具」,不僅進一步盤活了微信群,群運營的權重大大增加,可以轉移微商和其他的商業視線,而且又給小程序開了個入口,這種利用生態特性的分流,遠勝過對單欄目的修修補補。

視頻號和更新後的「微信群」,包括「在看」,近期微信的種種舉措都是為了再造流量入口,緩解「朋友圈」壓力,這次更新有個小細節,可以跳到「朋友圈」的未讀位置。

微信依然高度重視擁有關係鏈的「朋友圈」,不斷打出組合拳來阻止生態退化。

05

微信向來以剋制著稱,這和抖音是完全相反的推進調性。

抖音基本替代了曾經的朋友圈,成為微信的最大對手,這是不爭事實。字節跳動旗下無論抖音還是其他產品,推進策略很類似,運營比較激進,迭代速度很快,而且什麼領域都會嘗試,因此有App工廠之稱。

微信這些年,大部分嘗試基本都保留下來了,而且從低調內測到正式推出,每一步都很謹慎,是屬於創新的進化機制,雖然很多時候也會錯漏一些機會,比如短視頻,但也確實值得尊重,畢竟產品文化下的創新創造不容易,比如小程序、公眾號這些功能推出時都是新生態。

從零到一的產品驅動,推出前沒有任何數據參考,所以微信成功的幾個生態,基本都長成了新物種,尤其是微信紅包的經典戰役,都差點讓支付寶折戟沉沙。

字節跳動屬於強運營的數據驅動,只認數據和規模,其他一概不認,產品很聚焦,除了今日頭條以外,基本都是現成的市場模式,然後依據自身規模優勢迅速收割流量,很少產品生態是靠創新跑出來的。

兩個創始人的性格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 張小龍的產品哲學感性,微信植入他很多情懷,比如放棄開屏廣告,長期用那張NASA拍攝的“藍色彈珠”,後來替換為風雲四號拍攝的衛星照片。微信很多版本的開屏音樂,選用和致敬了MJ、崔健、許巍等搖滾歌手,7.0版本的秋英花,張小龍在朋友圈還引用了王陽明《傳習錄》裡一段話。
  • 張一鳴最知名是延遲滿足感,通過對自己迭代來免疫各種情緒波動,機器人一般的凡事尋找“最優解”。他認為睡覺是件很無聊的事,但卻要保證自己每天睡足7小時。為了押注短視頻賽道,只看目標不管預算,一口氣做出3個短視頻產品。

06

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微信Slogan。

受疫情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都被迫改變了,連大腦也重啟了。我們人的認知是線性的,想要快速接受新事物,很多時候需要斷開大腦連接,近期微信頻頻重磅更新,就是利用了這個全民重啟大腦的機會。

帶領微軟重回巔峰的CEO納德拉,崇尚“刷新”,亞馬遜貝索斯的“Day One”,喬布斯保持嬰兒般愚蠢和飢餓,這些人說的都是這個道理,擺脫線性思維,就能接受更多的新事物和新認知,甚至人生都會因此而變得更幸福。

微信也在變化,曾經是個熟人社交平臺,現在微信的用戶關係和最初相比,變化已經天翻地覆。

公眾號、小程序跨越了熟人圈層;微信群拓展了「好友的好友」這種次級關係;視頻號首次嘗試廣場式社交,破天荒通過算法來分配流量,進一步打破了關係鏈圈層。

微信已經9歲了,依然還是最好的流量入口。未來視頻號能否爆發,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根據今年微信不遺餘力打破圈層來看,可以確定未來的微信,一定會有很多來自用戶關係改變後的新紅利。

這個生態,剛剛開始。

#專欄作家#

老襯,微信公眾號:fengqitalk。多款百萬級用戶產品締造人,擅長互聯網產品運營,關注新興科技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