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味討好反而不討人喜歡?

哲學詩畫


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上週末表妹約我出來吃飯,說是想聊聊最近工作的事情。

沒想到還沒說幾句,她的眼圈就紅了:“我覺得上班好累啊,不管我怎麼做,總是有人不喜歡我,我該怎麼辦?”

表妹剛畢業沒多久,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心裡總想要表現好。

剛進去時,她不太愛說話,有同事說她不合群,她就硬著頭皮去找別人尬聊,弄得別人尷尬,自己也尷尬;

有次開會,有位同事說表妹精心做的方案太老套了,她就覺得對方是在針對自己,回家哭了一晚上。

其實,有不少人都是這樣,內心敏感脆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別人輕飄飄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影響自己整天的心情。

這樣的人,時刻都保持著緊繃的狀態,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唯恐自己又做錯了什麼,得罪了哪個人。

哪怕在別人看來他們已經足夠優秀了,他們的內心卻還是沒有安全感。

常聽見有人感嘆:做人好難,活著好累。

其實,你完全可以活得不那麼累,因為生活中大部分的累,都是自找的。

你不是真的快樂

以前讀《紅樓夢》時,總覺得薛寶釵是一個活得很累的人。

雖然她每次出場都是笑意盈盈,說起話來滴水不漏,跟所有人都有說有笑,但總讓人有一種不真實感。

黛玉會鬧小性子,寶玉會犯傻,湘雲會說著說著紅了眼圈,探春會為了生母的事耿耿於懷。

只有寶釵,從沒見她沒心沒肺地大笑、痛痛快快地大哭,從沒見她孤獨、憂傷、糾結、彷徨,也沒人知道她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要知道,她也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少女而已。

在寶釵的苦心經營下,她似乎成功贏得了賈府上下的喜歡,就連萬人嫌的趙姨娘也對她讚不絕口。

但是,就算贏得了這些,那又如何呢?

她有苦悶的時候,還是無人傾訴,因為她不能讓任何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她的步步為營,最終只換來了一個不愛她的丈夫,最終還被無情地拋棄。

讓所有人都喜歡的薛寶釵,其實過得並沒有那麼快樂。

反觀黛玉,有人說她小家子氣,有人說她刻薄,但她依然不改本色。

她可以毫無顧忌地衝寶玉發脾氣,可以隨意吐槽鳳姐、李紈,打趣湘雲、探春,說不上八面玲瓏、人見人愛,但活得足夠真實可愛。

而且,她有疼愛她的外婆賈母,有親如姐妹的閨蜜紫鵑,更有人生唯一的知己寶玉愛她、懂她、護著她。

就算不是人人都喜歡她,但至少她擁有實實在在的溫暖和幸福。

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裡,一種到處都是點贊之交,卻找不到知心之人;另一種有不喜歡你的人,更有愛你如生命的人,有歡笑也有淚水。

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種?

與其取悅別人,不如活出自己

我們常常有一種誤區,以為只要展現了真性情,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會失去別人的喜歡。

就像《還珠格格》裡的晴兒,情商高、智商高、顏值高,優秀得連紫薇都嫉妒。

但她卻覺得,自己只有事事討好老佛爺,才能獲得老佛爺的寵愛。

後來她第一次違背老佛爺的意思和蕭劍私奔,就以為老佛爺會再也不喜歡自己了。

她哭著向老佛爺道歉:“晴兒惹您生氣了,晴兒不配得到你的喜歡。”

沒想到,老佛爺不僅沒有怪罪,還把自己戴了幾十年的項鍊送給了她,說她永遠是自己最貼心的晴兒。

真正喜歡你的人,不管你做什麼都會喜歡你;不喜歡你的人,你做得再多再好也照樣不喜歡你。

那些因為一兩件小事就對你翻臉的人,一定不是真的喜歡你。

國際巨星章子怡早年的時候,經常受到別人的非議,甚至一度跌入谷底。

面對鋪天蓋地的嘲諷和辱罵,章子怡沒有選擇迎合別人,而是埋頭打磨演技,蓄勢再起。

後來,她終於帶著一部《一代宗師》王者歸來,一口氣拿了12個影后,堵上了所有不喜歡她的人的嘴。

現在的章子怡,也活得越來越輕鬆,越來越有底氣,不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

她可以一絲不苟地拍電影,也可以一身輕鬆地上綜藝;前腳還是瘋狂曬娃的辣媽,後腳就變成了高貴冷豔的電影節評審主席。

無論別人說什麼,她都堅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樣有個性的章子怡,反而圈粉無數,她精湛的演技、敢說敢做的性格,也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一個人最大的魅力,不是靠取悅別人求來的,而是活出自己後贏來的。

與其在別人的眼光中活得小心翼翼,不如在自己的舞臺上活得風生水起。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你又不是人民幣,怎麼可能人人都喜歡你。

所以,你大可不必討所有人的歡心,也不必把所有人的看法都放在心上。

當你的內心足夠自信強大的時候,別人的眼光、看法、流言蜚語,都變得不值一提。

餘生,少關注點別人,多關注點自己,少理會別人的眼光,多傾聽自己的感受。

只有當你活出最真實的自我,才能盡情地展現魅力,吸引與你志同道合的人,收穫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還有人不喜歡你,也傷不了你分毫了。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活出自我,活出風采。共勉。


十點讀書


這牽涉到有心理學的東西,正常我們學的知識,都是講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對你。對也是這樣的,但是這個套路用到某種人身上反而不討人喜歡,它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給大家講講

人是非常奇怪的,大部分人你對他好,他會喜歡你的,人之常情,你對我這麼好,我沒有理由不喜歡你啊。。可是某些人就不行了,這類人屬於嫌貧愛富高傲類型的人,也就是你過於討好他,他感覺你是在巴結他。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呢,他的思維是因為你比較低下,所以你要討好巴結他,他感覺你倆不是一個檔次的,所以引起他的討厭,你越是討好他,他越是排斥你,總而言之,他不願意給你同流合汙,他跟你在一起感覺丟面子,或者降低他自己的檔次。

如何跟這類人打交道呢?我本人建議見到這樣的人,根本不必搭理他,保持面上的禮貌就行,跟這樣沒有修養的人打交道有意義嗎?如果牽涉到非要跟這種打交道,比如說是同事工作上必須要溝通,或者生意上有來往,那我們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1.討好要有尺度,你不管討好誰,如果過於了,回讓對方感到不適。

2.在這種人面前,你要表現的稍微強勢一點,記得是稍微強勢一點,如果強勢過了,他會跟你對著幹。為什麼要表現強勢一點呢,他們這類人看到你強勢一點,他會認為你有能力,還會感到你有一定的威懾力,反而會迎合他喜歡你。

3.真正知道他喜歡什麼東西,喜歡聊什麼樣的話題,任何人你能聊到他心裡,他都會喜歡你。

4.隨意一點,讓他感覺到你並沒有討好他的感覺,他也就不會警惕你,也引不起他的反感。

如果你真的需要與這種人打交道的話,心態放好,畢竟人不是人民幣嘛,做不到讓人人都喜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幽幽雨念




天生軟弱的人一味地討好別人,是對人際交往的錯誤理解,他認為討好奉承別人是與人溝通的有效手段。確實,微笑是溝通的名片,卡耐基成人教育中微笑是與人溝通的前提,微笑服務、討得對方歡心才能與你愉快地交往。但這有關程度的問題,過度一味地討好會引起對方的懷疑和不屑!



人不是一味地討好對方就能擺平一切、順利的進行交往。因為降低自己的姿態,就以為能得到對方的接受和讚賞、不打笑臉人是錯的!這等於是向對方表示自己是軟弱無助的角色,“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人的正常交往應該是互相平等的位置,坦坦蕩蕩,是健康的,而且在如今的經濟社會本來不少人腦子想的都是利益,什麼笑臉在他看來都是你有求於他,要不就是陽奉陰違。

你肯定不會去討好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所以說現在的新的形勢下你的笑就是有求於人,他就是這麼認為了,所以說他就不會喜歡你。

別人接受你的前提是,他需要你的幫助,你給他利益,而不是說有求於他。在需求交換中你一味地討好他,就已經是需求的角色,他沒有必要接受你。

你要用你的內涵豐富的實力和實力,讓他覺得你很有價值,他才會喜歡你,主動去討好你了。一味地討好是沒有意義的一種應對別人的手段和態度,這樣你是不會受到歡迎的。別人看的不是你的笑臉,而是看你的人格魅力。和你交往是一種快樂的接觸、一種交往的快樂和心靈交流的切身體驗滿足,而不是眼前的只是笑臉。



最後的關鍵一點是你的表情、你的說話、你的身心和你處事的態度、以及你在一個人群當中的具體形象,一定要整體把握好,細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你的不卑不亢的自信心和你出色的辦事能力,是別人喜歡不喜歡你的重要要素。

絕不能給人的印象說:“他就是對每個人都討好、微笑的那個小子!”


那個樂客iii譚今


中國有句俗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一味的去討好別人。在別人眼裡,你肯定有所圖謀。或需要別人幫助提攜。而能幫助提攜別人的人都是某個領域,或某個方面很有能力的人。他們看人的眼光要麼很專業,要麼很刁鑽。不是幾個馬屁就能擺平的。沒準一不小心馬屁沒拍成,拍在馬蹄上。

中國還有句俗話叫無欲則剛。意思就是你對人對事無所求。說話做事就會很硬氣。不用看別人臉色行事。為什麼大家都很討厭喜歡討好別人的人。因為這樣的人在工作中要麼想往上爬,要麼喜歡偷奸耍滑。他們虛偽看誰有利於價值就會討好別人,為自己某利。對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他們正眼都不會看你一眼。生活中他們也同樣如此。所以這樣的人不招人待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幕蔻蔻


人格平等。自尊自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彼此相互尊重是處世的基本道理。“一味討好”別人,放棄了自身的身價,顯得奴顏卑滕,仰人鼻息察人臉色,其形態非但讓人肉麻,更生厭!這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一味討好”,是為討好而討好,其中總含有一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是堂堂正正的行為。


涪川居士


一味討好反而討人喜歡,可能一個人經歷多了就會發現這是人的通病越是容易得到反而越不會珍惜。建議一個人越優秀,足夠好就沒必要討好別人。喜歡你的人,永遠會喜歡你,不喜歡的人怎麼討好也沒用;不要給自己找罪受,做好自己何必在意別人的閒言雜語,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怎麼攔也攔不住,走自己的路吧,隨別人怎麼說,身上也沒少一塊肉。喜歡你的人是不會介意那麼多滴。


青春多彩之家


您好,我是一位業餘作家,根據我對人的觀察,一個人偶爾討好別人,這種情況幾乎人人都有過,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個人一味討好別人,經常刻意討好別人,那麼此人必有不太正道的目的,如果有一天此人的目的達到,他對於曾經討好過的人,就會變得毫無感情。這類人可以說人格有問題,看似謙卑,其實是需要我們警惕和遠離的一類人。對嗎?渴望留評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