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幾年?

風雲一點通


歐洲盟軍從發動諾曼底戰役到攻克柏林,只用了十一個月時間。以此類推,依日本當時的那種情況,即便美國不投原子彈,日本撐死了也就只能堅持十個月。

1944年,美國在奪取了馬里亞納群島的空軍基地後,太平洋戰爭的結局便已註定。從馬里亞納起飛的美國B-29轟炸機,可以直接攻擊日本首都東京。而日本卻無力還擊。

德國投降的第二天,即1945年5月9日,美軍對東京市區進行了大轟炸。僅僅一夜,東京市區就有83793人被炸死。

很多人對這個數據沒有概念,我拿廣島和長崎兩次原子彈轟炸的死亡人數對比一下,就知道這次普通轟炸的厲害之處了。

廣島原子彈——8.8萬人左右的死亡;

長崎原子彈——8.6萬人左右的死亡;

這樣一對比,東京大轟炸的恐怕概念想必各位應該心裡又數了。美軍隨便一次轟炸,殺傷都堪比原子彈。美國真要繼續搞日本,扔燃燒彈的效果不見得比扔原子彈差。

畢竟,美國只有兩顆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之後就沒有了。而美國有無數的燃燒彈和四千架B-29轟炸機。把日本從工業文明炸回到石器時代,根本不叫事。


把日本炸回原始社會,並不是我胡說,這是有依據的。因為自從東京轟炸後,美軍又對日本進行了數次大轟炸。

到了戰爭的最後兩個月,美軍的B-29動輒以五百架編隊,由P-51戰鬥機護衛,對日本城市進行連續空襲。炸到後來,日本的大城市都沒得炸了,美軍只得把轟炸目標由大型城市轉移到中型城市。

根據時任美國空軍少將李梅的預計,如果日本死不投降,炸到1945年10月,日本連小型城市都沒得炸了,他只能指揮他的B-29去轟炸日本的農村。

並且,美軍還不止空中轟炸這一種手段。就在德國投降的前夕,美國製定了一套對日本本土直接進攻的計劃——“沒落行動”。

這個沒落行動包括兩個部分:進攻日本九州島的“奧林匹克行動”和進攻東京朋友的“小王冠行動”。


奧林匹克行動的方案是:1945年11月,美軍集結24艘航母,24艘戰列艦,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以及14個師在九州島登陸。在佔領九州島南部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後,將九州島與美軍已經佔領的沖繩島合二為一,成為下一步進攻本州島的前沿基地。

小王冠行動的方案是:1946年春天,美軍投入25個師,外加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組成的約100萬人的英聯邦軍團,直接在日本的關東平原登陸。如果這次行動能夠具體落實,這將會是行動規模將超過諾曼底登陸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屆時將會有無數的謝爾曼坦克直指東京,日本的關東平原將會陷入一片火海。

如果這兩個行動能夠具體實施,估計日本是撐不到1946年6月15日的。也就是日本如果不投降,它最多能堅持的時間極限。

當然了,我們知道。由於後來裕仁天皇及時出來宣佈了投降,因此美國軍方制定的這一項毀滅日本的沒落計劃沒有實施。但如果當時真的執行了,恐怕日本人死傷,會是以千萬為基數來統計。

另外,以上提到的所有行動計劃,都只是英美盟軍的計劃。當時的蘇聯,其實也有進攻日本本土的計劃。


蘇聯的計劃比較簡單:在英美盟軍進攻日本本土時,蘇聯以百萬大軍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動總攻。與之同時,蘇聯的太平洋艦隊配合地面部隊從勘察加半島向南發動攻擊,一直打到北緯38度線後,與英美盟軍平分日本本州島。(北海道島將會完全被蘇聯佔領)

其中,席捲東北的計劃具體實施了,進攻日本千葉群島的計劃也實施了一半。只是因為日本及時的宣佈投降,蘇軍進攻北海道和本州島北部的計劃沒有繼續執行。

但如果說日本不投降,蘇聯把這個計劃執行到底了。可想而知,現在的日本會變成一副什麼鬼模樣。

首先,日本的北部有可能會變成蘇聯的一個蘇維埃加盟國,直接併入蘇聯。就像現在的北方四島一樣。

即便美國向蘇聯施加壓力,不允許日本加盟蘇聯,蘇聯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在日本北部扶持一個傀儡國,變成像外蒙古國那樣的戰略緩衝區。

即便美國對此依然不能接受,堅持要把蘇聯擠出日本,憑藉毛子的專業搶劫水平,也能趕在美國接收之前,把日本北部拆回到幕府時代的水平。(想想東北)

所以說,如果日本不投降,就憑蘇聯人的那股野蠻氣質,耶穌來了也救不了它。


總的來說,如果不投降,它能堅持的時間不會比德國長。十個月,已經是對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很樂觀的估計了。

另外,實事求是的說,原子彈其實變相的拯救了日本。因為相比於燃燒彈和蘇聯人,原子彈算是非常人道的武器了。如果沒有美軍原子彈的恐嚇,繼續讓少壯派和激進派把持日本,那麼日本輕則被打回幕府時代,重則被打回到石器時代。

並且最要命的是:蘇軍當時已經出兵佔領了北方四島,如果日本再晚投降一個月,那麼日本的北部必然會被蘇聯洗劫一空。而這這一損失對於日本人來說,僅僅只是最低程度的損失罷了。


Mer86


二戰時,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幾天之後,日本就投降了。有人問,如果沒有原子彈呢?其實投下原子彈,只是日本投降的遮羞布,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也堅持不了幾個月,因為日本信心已失,會敗得更慘,也沒有現在的日本,日本已經被肢解。

美國和日本經過中途島戰役,雖然處在進攻趨勢,但打得很激烈。雖然日本節節敗退,但美日雙方損失都很嚴重,美國雖然勝利,但是慘勝。雖然日本已經敗到本土,但提出一億玉碎,日本好像拼了,日本還有70萬關東軍,在中國東三省,美國覺得很棘手。通過波茨坦會議,美國請求蘇聯出兵東北,希望對付70萬關東軍。美國與蘇聯的承諾時,現在的北方4島,日本本土的4個島北邊兩個也是蘇聯的。

其實日本也成了空殼,關東軍已不是當年的關東軍,即使當年的關東軍也不是蘇聯的對手,關東軍幾天內一敗塗地。如果這樣下去,蘇聯有可能佔領日本本土,奪取蘇聯的出海口,美國的勝利果實成了為蘇聯做嫁衣裳。當然只是一說,因為日本本土好多山地,裝甲車群是展不開的。但美國心裡也慌了,所以美國很快向日本投出兩顆原子彈,二戰結束了,日本本土被美國佔領。美國告訴蘇聯,戰爭結束了,蘇聯可以停止進攻了。在美國人心中,也有了一個坎兒,就是蘇聯的滾滾鋼鐵洪流,直到現在。

其實那兩顆原子彈,美國是試驗員,蘇聯是觀察員,日本是試驗地。也就是說兩顆原子彈是給觀察員看的,其實和日本關係不大,雖然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被原子彈爆炸的國家,其實更是罪有應得。就像以前一個常見現象,兩口打架,他們都打孩子,孩子只能哭。

現在看來,蘇聯不出兵才是美國的願望,等不了幾個月也把日本困死了。但歷史不能重演,後人只能說說,做事後小皮匠了。



大志遠思想空間


我們假設一下,假如美國不扔那顆原子彈,那麼日本鬼子會投降嗎?或許這只是個偽命題,因為歷史不可能假設,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即便是日本鬼子總有一天要投降,也不會那麼快,美國在廣島扔原子彈的目的是什麼?我想主要是有三個目的。第一,減少美軍的傷亡。因為當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雖然也是節節勝利,但是日本鬼子賦予頑抗,美軍的傷亡也很大,只有通過這種武器,才能夠從心理上打擊日本,讓他們儘快投降,減少美軍的傷亡。第二,把日本當原子彈試驗場。原子彈研究成功,必須經過實戰才能夠證明其威力,而當時用在日本,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做法,證明了原子彈的威力是空前巨大的,這也給美國吃了一顆定心丸。第三,震懾其他國家。美國在日本投了原子彈。從表面上是為了消滅日本,而從一個側面,也炫耀了美國的實力,震懾了其他的國家,讓美國在二戰之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加了個砝碼,同時也給前蘇聯一個下馬威。

假如美國不給日本人原子彈,日本還能夠玩抗幾年,這個恐怕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日本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投降。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評論。


驕然




1944年底,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的美軍,已經逼近了日本本土。1945年2月19日清晨,美軍發起了對硫磺島的攻擊。由於硫磺島離東京比較近,如果輕易的被美軍佔領,將會沉重打擊日本的士氣。因此日軍也做了精心準備,第一天就消滅了美軍2400多人。

直到3月26日,美軍才徹底攻下硫磺島,日軍23萬人被消滅,但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接近一半,達到數萬人之多。在接下來的沖繩島戰役中,美國的艦艇被炸沉36艘,炸傷368艘,傷亡1萬人左右。

為了敦促日本人投降,羅斯福從1944年底開始批准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轟炸。日本的重要軍事工廠在轟炸中遭受嚴重損失,共向日本投放了4.2萬噸燃燒彈。整個日本基本上都變成了一片廢墟,羅斯福總統終於報了日本空襲珍珠港之仇。

在這樣的情況下,喪心病狂的日本天皇和日本大本營不甘心失敗的命運,他們提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要求全國人民都變成特攻隊員和人肉炸彈,和美國大兵同歸於盡。早在44年底,日本政府就在長野縣修建了大型的地下掩體,準備把天皇和大本營搬到那裡,以方便日本國民和美軍展開最後生死決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展開了對日本作戰的戰略分析。喪心病狂的日本人照目前的情況打下去,美軍如果想順利的佔領日本本土,至少還需要付出幾十萬美軍的生命。這對於人口資源不那麼豐富的美國人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1945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義勇軍役法》,要求15歲到60歲之間的男人,17歲到45歲之間的女人,全部要編出國民義勇軍。日本要實現全民皆兵,和美軍戰鬥到底,以捍衛天皇的尊嚴。

正在這時,7月16日,美國的第1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威力相當於2萬噸烈性炸藥。這個消息讓杜魯門總統非常興奮,他要求加快生產進度,準備對日本投放原子彈,進行戰略威懾,逼迫日本投降,以降低美軍的傷亡。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這天天氣不錯,很多日本人都站在戶外看美國飛機。原子彈在地面660米的高度爆炸,產生了一個直徑110米的大火球,發射出了高達30萬攝氏度的熱度。爆炸讓日本關島瞬間變成了廢墟,日本人直接變傻了。



8月8日,日本天皇的心理崩潰了,他要求日本內閣馬上展開談判,準備接受戰爭。但日本內閣因為很多人沒有辦法參加會議,並沒有馬上召開討論停戰會議。當天日本駐蘇聯大使,請求蘇聯出面斡旋和平結束戰爭。但遭到了蘇聯的拒絕,接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蘇聯從8月9日起開始向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

感覺到不妙的日本內閣在8月9日召開了討論停戰的會議,主戰派和主和派展開了激烈爭吵。就在這同時,美軍向日本長崎投放了第二顆原子彈,蘇軍也展開了對日本關東軍的大規模進攻。



8月14日,日本天皇授權日本政府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由日本天皇在電臺正式發佈投降詔書。日本內閣向美國發出照會,要求同盟國維護天皇制度,否則日本軍民將會為捍衛天皇而血戰到底。

美蘇之間迅速達成協議,由他們共同佔領朝鮮半島,由美軍佔領日本。麥克阿瑟將軍將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來暫時管理日本,徹底摧毀日本的軍國主義體制,把它改造成現代化民主國家。



如果沒有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當時的抗日戰爭還要再進行一年多。不管是美軍還是中國軍隊,都仍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在二戰中,美軍在對德和對日戰爭中付出了非常慘重的傷亡代價,再付出更大的犧牲,是美國人很難接受的。

在二戰的亞洲戰場,美軍陸軍戰死73430人,負傷113,880人,失蹤6242人,被俘28,526人。非戰鬥減員34萬人,損失飛機13,055架。美國海軍死亡5萬多人,海軍陸戰隊損失10萬人。如果繼續和日軍打下去,在日本本土將會形成非常多的游擊區,日本就很有可能變成今天的阿富汗。在沒有現代化武器的支持下,美軍還要付出幾十萬傷亡的代價。



日本政府曾經還抱有僥倖心理,希望能夠達到兩個結果。第一就是美軍主動提出來和平解決戰爭,第二就是把中國的東北交給日本,日本可以放棄本土。因為日本本土的自然環境實在太差了,天然就缺乏資源,並且還處在地震帶上,地震海嘯是家常便飯,日本做夢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塊大大的陸地。當然這是非常可笑的想法,當時的美國、蘇聯和中國都不會答應的。

根據二戰後美國方面的統計,美軍總死亡人數為19萬,負傷22萬,非戰鬥性減員和生病人數達到300萬。由此可見,戰爭是多麼的可怕。如果沒有兩顆原子彈的毀滅性打擊,再加上杜魯門總統謊稱美國還有更多原子彈,再不投降將會毀滅整個日本,日軍將會負隅頑抗一年左右。一億玉碎計劃如果成功執行,對於美軍來說將是一個噩夢。


新知傳習閣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這個能量相當於20000噸TNT炸藥的原子彈,在當天早晨8.8萬人死亡,5.1萬人失蹤,7萬多棟建築全毀或嚴重損毀,日本帝國主義為自己的法西斯惡行付出巨大代價。

而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繼續執迷不悟的情況下,美軍於8月9日在長崎上空再次投下一個原子彈,終於迫使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分析過,促使日本下定投降決心的,就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它使日本帝國主義深刻認識到:如果日本頑抗到底,在日本實施所謂的“一億玉碎”之前,大和民族可能早已不復存在,所以日本害怕了。

當然,對原子彈心懷恐懼的,還包括克里姆林宮內的斯大林。

正是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使蘇聯意識到美軍的強大能量,並不得不迅速結束與日本曖昧不清的做法,大舉出兵東北,消滅關東軍。

可以說,美國的原子彈,疼在日本人身上,卻怕在斯大林心裡。

雖然斯大林迫於盟軍壓力,在1945年4月5日,提前一年廢除《蘇日中立條約》,並在雅爾塔會議承諾德國投降三個月後加入對日作戰,但狡猾的斯大林一直在日本和盟軍之間搖擺,以攫取更大的利益。

而美國原子彈的爆炸讓斯大林斷絕了一切幻想,不得不追隨美國的腳步對日軍宣戰,徹底斷絕了日本高層到東北苟延殘喘的想法。

而美軍因為有原子彈的加成,成為二戰後獨佔日本的國家,日本也由此擺脫了被撕裂的命運。

那麼如果沒有原子彈呢?沒有這一恐怖殺器的威懾,日本還能在盟軍的打擊下堅持多久呢?這也是認為這個時間不會很長,但在1946年之前必然會結束。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此時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掠奪的海外基地,幾乎全部被盟軍所佔有,日本的聯合艦隊在盟軍的打擊下灰飛煙滅,用於本土防禦的艦艇少得可憐。

空軍方面更是如此,一度引以為傲的零式戰鬥機,在美國更先進飛機的地獄貓等先進戰機的打擊下,成為可憐的打火機,在戰爭後期只能淪為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式武器。

而因為日本在二戰中超過200萬士兵的陣亡,使得此時的日本幾乎失去了所有的飛行員精銳。

在一沒有飛機二沒有優秀飛行員的情況下,日本只能以飛機模型進行飛行訓練。

當然,作為軍隊主力的陸軍,雖然先前大量從東北關東軍中抽調,精銳相對較多,但由於盟軍的瘋狂封鎖,日軍的武器逐漸匱乏,很多士兵和預備役只能扛著木槍練刺殺。

當然,最可怕的還不是這些,因為有人就能對美軍造成傷亡。日本最要命的地方在於外援完全被切斷,尤其是日本的石油供應早已緊張,民眾只能通過從松樹中提取燃料維持戰爭。

雖然由於日本的作坊式工業,大量零配件在鄉村家庭生產,並送到城市組裝,避免毀於盟軍的狂轟亂炸。

但對於地狹人稠的日本,沒有石油等資源的支撐,生產再多武器也是枉然。

所以如果沒有美軍的原子彈,日本會堅持一段時間,但隨著僅有資源的逐漸耗盡,特別是糧食不足以維持生存,日本的“一億玉碎”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再加上斯大林的隔岸觀火,美軍登陸日本勢必將付出巨大代價。

因為對於蘇聯投降三個月後宣佈對日作戰的斯大林而言,為了利益,蘇聯可以拖,也可以等,而盟軍是無可奈何的。

而等到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同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時,蘇聯極有可能在日本行將就木的時刻拿走北海道等日本北部。

日本在山窮水盡後,極有可能在1946年的新年鐘聲敲響前被徹底打趴下。

屆時,今日日本將不復存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原子彈並不是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只能說原子彈是日本投降的催化劑,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至於二戰時期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幾年這個也是很難說的,既然是如果小編就來大膽猜測一下吧,小編認為日本頂多還能再頑抗一年。因為日本的失敗已經是大勢所趨,由於以下幾個原因,日本當時已經是秋後的螞蚱了。

日本在中國戰場失利

日本在二戰時期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所以日本剛開始攻打中國的時候勢如破竹,可謂是所向披靡。但是隨著日軍不斷的深入中國領土,日軍人數少的短板就出來了,他們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佔領中國,中國的版圖對於小日本來說真的是太大了。等到國共合作之後對日軍開始了頑強的抵抗,在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英勇戰鬥之下,日軍慢慢的開始吃不消,1945年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已經處於劣勢,所以即便是沒有同盟國的幫忙,日本也會失敗的,只是遲早的問題;

日本資源已經枯竭

法西斯對外發起的戰爭真的是慘絕人寰,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憤怒,所以所有的國家都拒絕給日本提供資源,而日本是一個島國,自己國家沒有資源,所以日本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攻擊美國,意圖掠奪美國的資源,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到當時的日本資源已經是油盡燈枯,所以無論他的武器再先進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裝備補給的日本不是秋後的螞蚱是什麼呢?

英、美、蘇對日宣戰

當時的日本在中國現場已經失利,而此時中國又多了三個強大的外援,所以說此時的日本已經是欲哭無淚。

綜上所述,即便是沒有原子彈,日本在資源枯竭,中國現場失利,又有英、美、蘇三國對日宣戰的情況下,日本是很難挺過一年的,一年之內必定會宣告投降!


唐朝的長老


按照美軍的計劃是,一年時間佔領日本本土。

日本投降的最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兩顆核彈,再加上蘇軍出兵東北抄了日本後路。這兩方面是最直接的,而事實上,美軍早就制定好了計劃,通過登陸的方式,進攻日本本土,這就是沒落行動,這項行動取消的原因就是日本投降了。沒扔原子彈,或者日本沒投降,這個計劃是一定要實施的。

1943年的魁北克會議之前,美英聯合計劃組就提出過“就戰勝日本之計劃與評估”,這個方案裡,認為對日本本土的進攻不應該早於1947年。而後來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不應該將戰爭時間拖的太長,要求是在德國投降後一年時間內,徹底解決對日本的戰爭。也就是說,美國製定的計劃,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付出最小的傷亡代價去解決問題。

在制定方案的時候,美海軍和美陸軍提出不同方案,海軍認為,通過海上封鎖和戰略轟炸,來迫使日本投降。而陸軍認為,這種方法會無限期延長戰爭,進而會增加更多的傷亡。陸軍提出的是,發動大規模的登陸作戰,深入日本腹地,憑藉優勢兵力和武器配置,直接逼迫日本投降。最終呢,陸軍的方案是佔了上風。

沒落行動總共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奧林匹克行動,一個是小王冠行動。奧林匹克行動的時間定於1945年9月1日,目標是登陸日本南部諸多島嶼和九州島。這項計劃派出24艘航母、24艘戰列艦、巡洋艦、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14個師的兵力投入登陸作戰,外加3個航空隊進行掩護,另有兩個美軍航空隊和英軍飛虎隊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而小王冠行動定於1946年3月1日,美軍第一軍團從房總半島和九十九里濱登陸,第八軍團從相模灣和平塚市登陸,總計28個師,兩個部隊最終在東京會師。如果小王冠行動實施,則這會成為世界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

這是美軍在沒落行動中的部署,而後續將還會有大批盟軍參戰,兵力總共是500萬美軍+100萬英軍。而美軍高層對於這場沒落行動的評估是,耗時一年多,戰爭可能會在1947年才結束,美軍戰爭部長史汀生的幕僚委託威廉·肖利克做評估,結果是預計征服日本,可能會造成170-400萬美軍的傷亡,其中死亡人數有40-80萬人,這是考慮到了日本平民和美軍玩命的情況。為了這個行動,美國預先生產了50萬枚紫心勳章,結果沒用上,日本投降了,二戰結束到現在美軍傷亡都沒超過這麼多,到現在還沒用完。

而美軍這計劃只考慮了英美,並沒有考慮蘇聯這邊。當初蘇聯承諾,歐戰結束後三個月內加入對日作戰。蘇軍在八月風暴行動中,投入150萬兵力,5000多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蘇軍參戰之後,主要戰鬥也就打了一個星期,8月18號,關東軍就下令解除武裝停止戰鬥了。但是蘇軍的這個推進速度是非常恐怖的,按照這個速度,中國戰區的戰鬥應該很快就結束了,最終日本剩餘的,也就是本土和東南亞幾個殘餘力量了。

如果日本海外佔領區在1945年全部被盟軍佔領的話,那麼日本本土則會被完全封鎖,日本會有自己的考慮,破釜沉舟、玩命到底,其實也是他的最下策,日本其實早就有和盟軍談判停戰的打算了。但是盟軍大兵壓境,給他們考慮談條件的機會則並不多了。戰爭一年之內結束,也是很有可能的。


軍武文齋


雖然原子彈給日本平民造成了很大的傷亡,但是原子彈確確實實的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也拯救了大量盟軍士兵的生命。

1945年,二戰已接近了尾聲,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取得最終的勝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流氓國家日本偏偏不肯接受這樣的現實,他們寧可和美軍士兵一命抵一命或者十命抵一命也不願意投降回家過安生日子,這就麻煩了,明明他已經註定失敗,卻偏偏像一條瘋狗一樣咬住你,消耗你的士兵的生命。在太平洋的小島上,日本軍隊藉助地形和美國軍隊玩起了肉搏戰,負隅頑抗,就是不肯投降,在清除殘餘日軍的進程中,美國犧牲了很多士兵的生命。

而在日本國內,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叫囂即使美國打到了本土也不投降,寧肯大日本帝國全部玉碎也不投降,事實上,這些好戰分子還生活在自己最強的美夢中,以為頑抗到底還能獲得勝利,但是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麼二戰的勝利就真的遙遙無期,有得有多少盟軍士兵的生命被無辜斷送。

所以美國威脅要用原子彈,但是日本根本不在乎,他們以為那只是一個普通的子彈,就和美國每天轟炸日本的炸彈沒什麼區別,美國的耐心終於被耗盡了,於是第一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雖然日本損失慘重,但是還是不肯投降,直到第二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日本政府才傻了眼,不得不宣佈無條件投降。

後來,有很多人批評杜魯門總統,說他殺害了大量無辜平民的生命,但是那數以千萬被戰火蹂躪的被侵略國家平民呢,那犧牲在異域的盟軍戰士呢?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軍的鬥志,為大家贏得了真正的和平,所以說杜魯門總統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月輪皎皎


這個問題經典!😁😁



二戰末期,德國在歐洲戰場敗局已定。“豬隊友”意大利也早已投降。而有狼子野心,一直想稱霸於世界的日本帝國主義,絲毫沒有投降的念頭!

在1945年2月,反法西斯盟軍發動了硫磺島戰役,美軍以傷亡近一萬人佔領了硫磺島。在1945年4月,反法西斯盟軍發動沖繩戰役,美軍傷亡7萬餘人(美軍:受傷的為什麼總是我😂😂)。也因此,美軍重新對登陸到日本本土作戰的盟軍傷亡做出了估計,居然是“100餘萬人”,這個數字可是盟軍接受不了得,美國總統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同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帝國主義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好了,現在該輪到我原子彈出馬了!



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城市幾乎瞬間被摧毀,人們死傷無數,慘不忍睹……剛剛還叫囂“一億玉碎”的日本領導人看到自己的國家真的快要被毀滅了,終於無條件投降了!中國人民14年浴血奮戰的日子終於結束了!反法西斯終於勝利了!

問題來了,如果美軍不使用原子彈,日本還能抵抗多少年呢?

我覺得用不了多少時間,日本將會在世界中消失!

  1. 1945年4月,我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主要討論瞭如何奪取抗戰勝利,這一關鍵問題。同年8月9日,毛主席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我黨開始在全國上下多個地區開展局部反攻,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

  2. 老大哥同德國打完仗後,騰出了手。蘇聯發表了對日宣戰的聲明,派遣蘇聯紅軍進攻駐中國東北的日軍。日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3.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重創日軍。並且,日本國內的重工業基地和糧食產地均遭受到了美軍的轟炸。

  4. 日本由於侵略的戰線過長,侵略的國家之多,戰爭資源嚴重匱乏;由於戰爭的原因,日本的居民幾乎都吃不飽飯,國內一片混亂;由於日本人口較少,加之兵力投入之大,日本國內幾乎已經沒有人員可以參軍,所以日軍只能讓未成年的小孩從軍打仗。

  5. 美蘇兩國見日本實行“一億玉碎”,爭先恐後的置頂一系列的登陸計劃,打算佔領日本首都 “東京”。

  6. 德國和意大利都已投降,反法西斯盟軍可以沒有顧慮的對日做戰。日本就算是再厲害,也不能以一敵百吧!



所以有專家說,日本晚投降半個月,將會在世界上消失!

可以這麼說,原子彈帶給了日本極大的災害,但救了日本

希望大家喜歡😁😁😁


諸葛鑫說歷史


二戰時,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幾年?(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人口眾多,國土狹小,耕地稀缺,資源匱乏的國家,它一直渴望向外擴張,尤其是貪圖中國的資源,十四世紀以來,一直是亡我之心不死,企圖強佔、侵略我國土。

1937年七七事變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制定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活體解剖”細菌試驗等製造了一系列令人髮指的暴行。直到1945年8月,美國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後,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一直以來,有這樣的爭議,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不會那麼快投降,小編對此也充滿疑問,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軍還能頑抗幾年?對此,小編查閱資料,終於有所瞭然。即使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估計日本一年都頑抗不了,或者1945年底之前就失敗投降。原因分析如下:

1、法西斯同盟的失敗,國際環境的壓力。

自古以來,邪不勝正、正義始終會戰敗非正義的。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個法西斯軸心國為中心的,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可以說全世界的國家和人民共同反對、抵抗、鬥爭的,並於1945年取得基本勝利。1945年,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游擊隊槍斃,又吊起來示眾;希特勒也自殺了,屍體也燒成了焦炭,歐洲戰場大局已定,日本能夠堅持到1945年8月實際上已經十分難得了,要知道軸心國的其他成員國早就投降了,剩下的也只有一個日本在頑強奮戰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日本將會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圍追堵截,一個日本真的對抗不了整個世界。

2、戰線拉長,物資裝備和兵源嚴重缺乏。

我們知道,打仗打的是資源、裝備、兵力。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略中國時,原定計劃3個月佔領全中國,消滅中國軍隊,打敗中國。但因戰線拉長,再加上中國軍民的同仇敵愾,最終轉變為消耗戰,這對於資源缺乏、人口總量不大的日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更何況日軍還將戰爭擴大到太平洋、歐洲等國家。經過多年的消耗戰,日本國內雖然人人抱著為天皇玉碎的決心,但是其實國內一切戰爭力量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國內的任何物資儲備消耗是一天少一天。在戰爭期間,物資的消耗是驚人的天文數字,雖然日本勒緊一切預算,消耗也是驚人的。比如糧食,這不是一兩天可以種出來的,而且已經被全面封鎖了,只能靠國內,那麼在天天戰鬥,轟炸機無差別轟炸下,糧食基本顆粒無收的,餓也餓死一大半。

另外就是兵員,日本本來就是一個人口小國,早已動員了一切人員。國內的兵員其實已經枯竭,除了關東軍還有部分外。也可以看著遠水解不了近渴,回不了日本了。再一個就是軍事物資貯備,基本像飛機、重炮、戰艦、炸彈、炮彈、彈藥,軍用油類,一類的大型軍備在一年內就會耗光。基本在國內最後只能拼下刺刀了,到時能不能有力氣拿刺刀就不知道了。

虛張聲勢的“一億玉碎計劃”。日本打算投降的時候,還制定了一億玉碎計劃,其實日本當時只有七千多萬人口,還包括不會爬的嬰兒和行將就木的老人。不要說“玉碎”,就是磚頭瓦塊都湊起來,也不夠一億。東條英機等人之所以打腫臉裝胖子要“一億玉碎”,實際是向盟軍施加壓力,想有條件投降,而這個條件,就是不要審判戰爭罪犯,說白了,也就是東條英機等日本高官,要用老百姓的性命做籌碼,換取個人逃脫懲罰。

據說,為了把“一億玉碎”落到實處,日本還緊急通過一部法律,規定15歲到60歲的男子,17歲到40歲的女子,全部必須參軍,組成“國民義勇隊”,用全民皆兵,湊出數千萬的軍隊來。而拼湊出來的“軍隊”,連件正式的軍裝都沒有,在衣服上畫個“軍隊”的標誌,就算“軍人”了。而那“數千萬日軍”他們的武器就是削尖了的竹竿。

3、以美蘇為首的國際盟軍的瘋狂打擊。

首先是蘇聯,根據雅爾塔協議,蘇聯計劃在歐戰結束後三個月出兵中國東北。150萬蘇軍,攜帶歐戰之重武器,可以想見,70萬殘破不堪的關東軍能抵抗他們多久,用不了三個月,整個東北都將解放,沒有了東北,日本則更難支撐。

其次是美國的常規轟炸。美國的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攜帶比轟炸德國時更為厲害的凝固汽油彈,對日本以木製結構房屋為主的國家將是毀滅性打擊,徹底破壞日本的重工業生產能力,對他的後方和民眾心理都將是嚴重摧殘,相信他們不希望這種轟炸拖過1945年。

然後是亞洲戰場。緬甸及中南半島地區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日本節節敗退,已經完全沒有還手之力,當時,我們已經開始制定光復廣州的計劃,實際上,我們的作戰比計劃還要順利,由於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完全壓制效果,日本海路盡斷,而我們中國軍隊在得到美國支援的裝備後,實力大增,完全有能力擊敗還盤踞在中國大陸上的任何一支日本軍隊,日本不投降,就只能看著他侵佔的中國領土一寸寸恢復到中國手中。

總之,以當時日本的情況而言,無論有沒有原子彈,日本的抵抗也是毫無意義的,投降是早晚的事情,因為形勢高於一切。當時,世界上除了日佔區和極個別親日國家,剩下的絕大多數國家都站到了反日的行列,就是不打他,光這種全世界反對他的心理,也把他壓垮了,就像他們的天皇在終戰詔書中所說的一樣:世界形勢也不利於我。到了1945年8月份,日本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苟延殘喘了,即使沒有原子彈,這場失敗的拖延的時間也不會多久,最長也不會超過1年。

況且,雖然兩顆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數十萬人的傷亡,但這些傷亡,只是日本平民而已,軍隊傷亡屈指可數,日軍的戰鬥力並沒有受到多少破壞。即使是平民傷亡,兩顆原子彈帶來的傷亡,也並沒有日常空襲對日本帶來的傷害多。所以,即使沒有原子彈,這場失敗的拖延的時間也不會多久,最長也不會超過1年。

但原子彈是必須要扔的,作為對法西斯日本殘暴的教訓和懲罰,在日本正式投降之前必須懲罰一下,讓他們牢記歷史,永遠不敢僭越,更不敢輕視我中華民族。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