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二戰都有什麼奇妙的誤解?

蔣鳳君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法國在二戰中存在感很低,自1940年就被納粹德國打趴下之後,除了戴高樂到處鬧騰之外,就是全稱的打醬油。因此很多人認為法國實力羸弱,不值一提。

但其實二戰結束時,法國依舊實力雄厚,是一支能夠左右世界局勢的列強。1940年,法國局勢已經糜爛。在德國閃電戰的攻勢下,法國軍隊已經崩潰,於是法國迅速的投降。結果其他大國打生打死的時候,法國選擇了明哲保身,保存了不少的實力。

首先,法國雖然投降了,但法國遍佈世界的殖民地,除了少部分以外(如東南亞印度支那被日本奪走),其它絕大多數依舊掌控在法國手中。

其次,二戰開始時,法國海軍實力排名歐洲第二,世界第四,擁有超過150艘各類艦船,包括戰列艦,航空母艦,重巡洋艦,還有100多艘潛艇。雖然被英國偷襲,數艘主力艦損毀;但是二戰結束時,法國海軍主力尚在,依舊是一支舉足輕重的海上力量。

其三,因為法國只抵抗了39天就屈服了,所以法國人員丟失十分少,大概50萬左右,是一切大國中人員丟失最小的。只要法國願意,法國依舊能夠拉起數百萬大軍。

其四,英國本土被德國轟炸的一片狼藉,德國更是被英美蘇夷為平地,蘇聯最為精華的歐洲部分也被打的稀爛,可法國因為投降的快,工業和不動產的損失反而是最小的。

法國的戰略很雞賊,兩面下注,無論哪一方獲得戰爭的勝利, 在戰後制訂世界秩序時,都離不開法國的幫助。不然法國二戰初期就投降了,為何戰後還能成為常任理事國!

盟國獲勝,那麼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就可以讓法國獲得戰勝國的身份;再加上保存下來的實力。可以說法國依舊是能影響世界的強國。而且,盟國想要打敗德國,也必須要拉攏法國,不然法國全面倒向德國,盟國能不能打敗德國都不好說。

德國獲勝,對法國也不會太差,維希法國政府一直同納粹德國保持合作關係。假如德國在戰爭中取勝,法國依舊可以憑藉廣袤的殖民地和雄厚的海軍實力,在德國的統治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而且意大利早就被證明是不堪大用,說不定法國還可以擠掉意大利,坐上軸心國第二把交椅。

總之,法國敢這麼玩,其強大的實力是跟本保證,畢竟這個世界以實力為尊,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是沒有人會搭理你的。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其實,德國一直在努力避免兩線作戰。

在一戰和二戰中,德國都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很多人會覺得,德國人在發動二戰時不長記性。其實,大家誤解德軍了,德國一直在努力避免兩線作戰。

在德國入侵波蘭,和蘇聯瓜分完波蘭之後,德國有兩條路:第一條,繼續東進,進攻蘇聯。這也是英法想讓德國乾的。第二條,就是進攻法國,掉頭向西!

此時,讓我選,我也會選擇打英法。因為,蘇聯戰略縱深太大了,城市分散,人口眾多!佔領幾個城市,就想征服蘇聯這樣的國家,那是不可能的!就德國那幾百萬兵力,扔進蘇聯就被稀釋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之前,德軍有138個師可以隨意支配。而等1942年入侵蘇聯一年後,德軍只有8個師可以作為後備調用。此時,德軍分駐各地的各類型防禦部隊,也從65個師,增加到149個師!

於是,德國打了法國,把英軍趕回島上了。而再往西,就是法西斯盟友控制的西班牙。此時,德國西線陸上戰鬥基本結束了。此時,德軍也就不用擔心英法在西線對其發動陸上進攻了。

德國又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跨海作戰,進攻英國本土。第二條路,進攻蘇聯!

這兩條路對比起來,選擇跨海作戰的話,對於弱小的英國海軍還說,絕對是找死。不過,德軍確實為進攻英國本土製作了了一個作戰計劃----海獅計劃。不過,隨著德國空軍在不列顛空戰失敗,這個計劃被希特勒推遲到1942年執行(希特勒認為,此時蘇聯已經向德國投降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

其實,德軍在1940年根本沒有實力對英國本土進行登陸作戰。當時,德軍海軍可用兵力只有:巡洋艦3艘,驅逐艦4艘。而英國艦隊(地中海艦隊和本土艦隊)就有戰列艦12艘,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18艘,驅逐艦38艘。德軍不僅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制海權,更沒有兩棲作戰經驗。德軍真要是在1940年跨海登陸英國本土的話,德國死的更早。

再看諾曼底登陸時,盟軍的兵力:

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所以,德國當時打蘇聯,還是“比較”正確的選擇。也是其稱霸世界的唯一一條路。不過,蘇聯的人海戰術和美國的支援,讓德軍陷入東線戰場泥潭。

最後,在這裡再提一點:在蘇聯戰場上,打敗的德軍的不是寒冬,而是蘇軍的人海戰術。就算是沒有寒冬,隨著德軍兵力的分散,也會被蘇軍拖垮的。這跟中國戰場很像。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1.最大的誤解就是在二戰中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其實不是,德國才是第一強國。

2.就是二戰時期中國的戰鬥力遠超越日本,但是單兵的戰鬥素質不高,所以當時沒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援,也是不行的

3.就是如果蘇聯不支援中國,那會不會要抗戰八年以上呢?其實不是,因為二戰日本準備的物資已經快要消耗沒了,再加上美國還扔了三枚原子彈,日本已經撐不下去了。(其中有一顆降落在東京,只不過沒炸)

4.二戰雖然意大利軍隊做出了特別傻的事情,看著就覺得戰鬥力很低,其實不是,他們其實在當時也特別厲害,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的。


二戰武器愛好者


誤解一大串,無論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誤解都一大串。

先看德軍

我們先從德國來,很多人認為,德國國防軍都是正人君子、遵紀守法,從不濫殺無辜,壞事全是黨衛軍乾的,和國防軍沒關係。然而呢,國防軍兇殘起來,黨衛軍都瞠目結舌。

黨衛軍在屠殺斯拉夫人的時候,沒國防軍幫忙?國防軍可是實實在在的幫兇。1941年,黨衛軍在明斯克借調兩個營的國防軍,協助押送戰俘猶太人,結果呢?國防軍在那到處殺人,隨意開槍,為了搶戒指,直接把手指剁了。

你們所看到的德軍在巴黎遵紀守法,實際上是建立在戰爭快速結束的基礎上,德軍沒受苦。而到了蘇聯,蘇聯人激烈抵抗下,再加上他們將斯拉夫人看做劣等人,這個時候所謂的軍紀蕩然無存,任何人對蘇軍士兵都有生殺大權。即便是在法國,德軍也是死了一個人就要殺十個法國人,幸好法國全是順民。

意大利

再看下意大利軍隊,很多人都嘲諷意大利軍隊,覺得這些人沒什麼戰鬥力,就是過來賣萌的,實際上也確實如此。但是意大利軍隊不願意打仗原因就是,家裡生活美滿,挺幸福的,幹嘛出來打仗?

意大利和德國不一樣,德國抱著一顆復仇的心,上上下下都是,日本呢,從小軍國主義教育,忠君思想,讓他們覺得為了天皇開戰殺人是合情合理的。那意大利算怎麼回事?

而當意大利軍隊真的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會義無反顧的和敵人拼了。在蘇聯,意軍德軍被蘇軍包圍,意軍立馬選擇投降,結果蘇聯拒絕了,惱羞成怒的意大利人立馬上刺刀和蘇聯人拼了,然後跑了,給蘇聯人看的目瞪口呆。這是意大利……?

英國

再看英國,很多人認為英國是個戰五渣的軍隊,實際上,英國雖然陸軍一般,但是空軍海軍卻遠強於德軍。很多人覺得,是德國人封鎖困死了英國,實際上是英國把德國人給堵死了。德國海軍只能和英國海軍打游擊,空軍方面,英軍越打越強。

蘇聯

很多人傻乎乎的認為,是美國人把德軍打敗的,但實際上,是蘇聯戰場上把德軍精銳全消耗了,前幾天有個朋友和我說,德軍主力一直在西線,這是常識。我當時就愣住了,入侵蘇聯時五百多萬人都是哪來的?

蘇軍前期被打的落花流水,但是蘇聯不是發過不是挪威不是丹麥,蘇聯地理幅員遼闊,德軍的閃電戰到了莫斯科根本就沒作用了,後勤什麼跟不上,而蘇聯能夠依託縱深源源不斷的進行支援,這才費勁打贏了莫斯科戰役。還有一點,很多人認為是寒冬打敗了德軍,但是莫斯科真正的極寒天氣,是在12月6日,蘇軍反攻的第二天。

很多人看到的都是蘇聯不行,但別忘了,蘇聯一直都有源源不斷的支援,還有數不清的兵員到前線,別說那些全是美國人給的,蘇聯自身造血能力不容小視,看下戰後,美國人都畏懼三分的。


軍武文齋


現代人們對二戰時期的一些誤解其實有非常多,今天我就說一些。說到德國坦克很多人就直接想到的是虎式坦克,很多人也是被它霸氣的外表和許多著名的戰績所圈粉,實際上虎式坦克的數量非常少,只有1350輛,對於擁有23467輛車,佔比只有5.7%,德軍用得更多的是4號坦克,而且早期閃擊西歐的時候用的都是薄皮大縣的2號和3號,甚至連1號和2號坦克都用上了。


說到蘇聯政委你會想到什麼呢?很多人都認為蘇聯政委是像督戰隊的,誰敢後撤就拿著槍槍斃誰。可歷史上的蘇聯政委並不是這樣的。現在在軍迷圈裡面有這麼一個段子“在戰場上有三種人絕對不能惹,一是美國醫療兵,二是中國炊事兵,三是蘇聯政委”,蘇聯政委更像是一個突擊隊的隊長,除了需要服務士兵們的勇氣還要帶頭衝鋒。人家可不是說“兄弟們給我衝”而是說“達瓦里氏們,為了祖國,跟我衝”。所以蘇聯政委對鼓舞整個軍隊的士氣這很大的幫助,所以每次德國人一抓到蘇聯政委就立馬槍斃。


聽到“萬歲衝鋒”你會想到什麼,日本人的無腦衝鋒?其實在太平洋早些時候日本人的確有這種無腦的萬歲衝鋒,可是當日本人發現美國人的火力非常強大的時候基本上就沒什麼“萬歲衝鋒”了,畢竟人家日本人也不傻,在太平洋戰爭當中,日本陸軍運用的戰術你說是十分得當的,其實日本人也並不是隨意的發動衝鋒,往往都是在雙方交戰時取得了一定的優勢,想把這個優勢擴大化才會衝鋒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1.意大利不能打 其實比除了美蘇以外的大多數盟軍部隊都厲害

2.美國是救世主 他只是個摘果子的炒雞好手

3.二戰轉折點是諾曼底登陸 東線明顯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太平洋戰場則是中途島,西線則是阿拉曼

4.中國軍隊沒有獨立獲勝的機會 蔣介石和他的國防部腦子清醒點,不要揣著抱西方大腿的想法,主動放棄上海改在內線做好備戰,東線的日軍根本過不了華中,他們的海運線和中國的港口數量都限制了陸軍的戰役能力的物資容量,無法支持超過30萬人以上的戰役行動。日本軍隊最大規模在20萬左右,餘下的只能利用僕從軍。北線是難點,但是可以和蘇聯蒙古達成一定的協議,牽制關東軍主力,在東北,然後全力支撐長城一線的戰鬥,日本很快就會喪失快速解決中國的信心。

5.蘇聯是人海戰術 自從凡爾登一天用機槍報銷十幾萬人後,人類就不存在用人海戰術能解決戰鬥的可能性了。


回聲殿堂


都以為德國真的很強

實際上德國只有一點比較強,那就是閃電戰,並不是閃電戰本身多厲害,而是這種突襲的速度讓人很難受。

講道理如果德國正經和法國打一架,輸的鐵定是德國,三個德國都不夠法國打的。但是德國人也不傻,搶在法國完成總動員之前亂拳打死老師傅把法國給打趴下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雖然勝者為王但是取巧終歸是取巧,在真正的大國面前這點偷襲算不得什麼。同樣沒做好準備的蘇聯雖然一度被打的很慘,不過這種體量的國家不是暗搓搓捅幾刀就能捅死的。

說這麼多的意思就是不要誤以為德國本來能贏只是有了彎路結果功敗垂成,實際上德國在二戰就是必輸,只不過那一代日耳曼人憑藉著仇恨頂著槍林彈雨撐到了1945。


皇家騎士16


我分享幾點吧,希望能夠採納!

1、認為二戰中美國的海軍是第一的。

其實當時世界上海軍排名第一是英國,再是日本,第三才是美國。挺意外的吧!其實在二戰初期,英國仍舊是海軍第一強國。目的也很明確,畢竟人家擁有眾多的海外殖民地,需要強大的海軍得以維持。但隨著戰爭的推進,許多人發現,英國的海軍實力,早已落後,美國正佔據魁首。而美國也是二戰後期因為自己在亞洲的利益受到日本的威脅,才慢慢投入財力去發展海軍,因為美國當時是第一工業強國,發展海軍的速度以及建造軍艦數量也就突飛猛進了。

2、法國軍事能力弱小,因害怕打仗而亡國。

說到二戰中的歐洲戰場,歷史肯定會提到德國在僅僅1個月的時間就打下了巴黎,法國便選擇了投降。這一史實肯定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法國軍事力量太弱小,其實不然,這一事實被過分簡化了,儘管法國確實迅速向德國投降,但法國軍隊在法國戰役中進行了艱苦的鬥爭,超過了15萬人的傷亡,摧毀了德國800輛坦克。

法國的戰敗並不是軍事力量弱小,而是一些優柔寡斷的領導,法國人因為一戰的慘勝普遍厭戰,寧可投降也不願意打到底。法國資本家們擁有大量的工廠、房產等重要資產自然更不願意打仗。正是這樣的民意基礎,讓法國主戰派政客得不到支持,以貝當元帥為首的主和派就上臺了。貝當在軍事上可以做到元帥,但是在政治上並不成熟,他放棄了以打促和的方針,單方面命令法軍停止抵抗,為投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還有一方面便是差勁的戰術。其實,法國對德國的侵略野心早就瞭解。1930年開始,法國為了防禦德國,用了數年時間,花費巨資打造了馬奇諾防線。1940年5月,英法聯軍對於德軍的進攻路線判斷錯誤,導致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和比利時中部,從阿登地區攻入法國防線的後方。隨後,英法防線全線崩潰。德軍迅速佔領法國北部和西部的海岸地區。法國大勢已去,只能選擇投降。

3、抗日戰爭爆發,中國與日本便勢不兩立,一切都處在敵對狀態。

其實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才對日本宣戰。為什麼?

第一,國民政府仍對談判解決衝突存在幻想,誰想日本沒有停止衝突的意思。當然對日宣戰和不宣戰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一旦對日宣戰,就代表著整個中國要全力對抗日本,中國不亡,戰鬥不止。而且中國之前和日本所簽訂的所有條約都全部作廢,一切等戰爭的結果而定。倘若不對日宣戰,就表明了中日在盧溝橋的戰爭,在上海的戰爭只是局部衝突,有商量和談判的餘地。所以,當時的國民政府都還在南京、上海等淪陷區設有辦事處,中日之間的高層之間交談也時有進行。

第二,日本方面,看到重慶方面的蔣政權沒有談判解決問題的意思,便策劃鼓動汪精衛出逃,在南京設立了南京的汪偽政權,之後日本方面便宣佈不承認重慶的蔣政權,所以宣戰當然就無從說起了,難道還要對一手扶持的汪偽政權宣戰。

第三,中國對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能從中調停斡旋抱有希望,其實這些列強從來都不會顧及他國的利益,只有當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才會從中插手干涉。所以國民政府利用不宣戰造成了日本的錯覺,讓他們覺得中國軟弱可欺,沒有必要傾全國之力攻擊,從而等到了美國的參戰,有了後臺撐腰之後,對日本正式宣戰,開始了日本的滅亡之路。


怪咖像風一樣


一是盲目崇拜德國,卻不知道德國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是多麼愚蠢。

二是老是噁心意大利,卻不知道意大利也有精兵,也曾和對手以死相拼。

三是總有吹捧美國,認為拿了美援該對美國感恩戴德,卻不知道那些美援換了多少美國人的命。

四是總是說蘇聯人海戰術,卻不知道蘇聯在莫斯科,列寧格勒以少勝多,人多時候當然更要壓上了。

五是妄自菲薄,認為中國的游擊戰起得作用小,卻不知道中國人用自己的生命破壞了日本的以戰養戰的計劃,把日本培養了幾十年的精兵消耗大半。

就先說這麼多,以後再補充。


歷史笑春風


意大利軍隊很垃圾,簡直就是跟著德軍打醬油混日子的偽軍!

德軍普遍機械化水平很高,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到處都是!

諾門罕戰役蘇軍T34坦克大敗日軍,蘇聯大獲全勝!

德國兵人手一支MP40衝鋒槍!

盧溝橋事變後中國正式對日宣戰!

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