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友情提示:本文雖長,但非常好讀。


一、周播劇是什麼?

對國內觀眾而言,周播劇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這並不能怪觀眾,因為國內電視劇創作和播出環境的限制,原本並不利於周播劇的發展。

進入正題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劇集名單:

韓劇丨一週播兩集:

《梨泰院》、《來自星星的你》、《謗法》、《太陽的後裔》、《W-兩個世界》、《藍色大海的傳說》等劇。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美劇丨一週播一集:

《權力的遊戲》、《生活大爆炸》、《老友記》、《越獄》、《行屍走肉》、《慾望都市》等劇。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日劇丨一週播一集:

《白色巨塔》、《東京愛情故事》、《半澤直樹》、《LEGAL HIGH》、《交響情人夢》、《悠長假期》等劇。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周播劇,是一週播出一次。而周播背後的意義則是邊寫、邊拍、邊播出。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觀眾對播出劇情的反饋能夠及時被編劇接收,從而在接下來製作播出的劇集中做出調整,而廣告商也能在新品發佈時方便植入,而不用擔心時效性。

換句話說,上一集,觀眾十分討厭某一個人物,反饋給主創,下一集,編劇就會寫死他。

新手機發布時,下一集,你就能看到自己剛買的手機,主角也在用。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梨泰院》中新上市的手機植入

觀眾羨慕韓國電視劇能及時傾聽觀眾的聲音,甚至劇情能緊跟時代,這周現實中發生的新聞,下週就會出現在電視劇中。

這種運作方式對產業鏈要求極高,從前期策劃、編劇到拍攝的導演、攝影、燈光、道具,再到後期的剪輯、包裝,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周播背後是從上游投資到下游播出的全產業配合,目前國內較為類似的工作流程是近年來的綜藝真人秀節目,那麼國內的電視劇有沒有可能實現周播劇的製作模式呢?


二、周播劇的市場需求初步形成

電視劇的首要屬性是商品,大部分商品是根據需求批量生產或者量身定製,電視劇也不例外。中國長期以來物資和娛樂方式的匱乏,以及官方文化機構的權威性共同造就了中國電視劇的日播傳統。“15年前電視劇還是創作,10年前轉向娛樂,現在許多直接變成了買賣。”從側面反映了市場對電視劇的影響。在從精品到泛娛樂化到精準定位觀眾群體造成暫時性混亂的演化過程中,電視劇製作方、播出方和觀眾互相成長、適應。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2019年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現場

(一)觀眾改變收視習慣

中國電視劇以日播劇為主。這種情況與中國社會進關係密切。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選擇娛樂方式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娛樂方式呈現多元化,從每天晚上7點半到10點守著電視臺的黃金檔的單一選擇,到今天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電視劇觀眾的分流十分明顯,於是從電視臺給什麼看什麼的時代進入到自主選擇看或是不看的時代。

互聯網對傳統觀劇渠道造成顛覆性衝擊。互聯網的特性是開放和自由,相對於封閉、單向的電視臺播出渠道來說,及時反饋和互動性更是致命的優勢。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在互聯網上觀看電視劇和節目,不僅接觸國外新的電視劇製播形式和內容,即周播劇,也對電視臺的貼劇廣告的營收造成巨大影響,電視臺不得不與視頻網站合作播出,尋求新的贏利模式以彌補渠道廣告損失。

周播劇培養起來的觀眾群體中部分與中國日播劇觀眾重合,卻把觀劇習慣全部轉移到網絡平臺上。“2013年各地衛視及央視播出的電視劇中,收視率超過1%的僅佔10%左右。75%的電視劇平均收視率低於0.5%的及格線。與此同時,視頻網站點擊量首次超過傳統劇的定製劇。網絡周播劇《萬萬沒想到》(導演:易振興,2013年)和《屌絲男士》(導演:董成鵬,2012年)的播放量分別突破3億和4億。”[i]不論在網絡上的觀看有多大比例的重複,都表明了觀眾需要新鮮的電視劇題材,並且能夠接受高質量的周播劇,這些徵兆表明中國電視劇觀眾正在改變收視習慣。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二)製作方加強風險控制

1996年,中國開始實行製播分離的改革舉措,2007-2013年,國內取得《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數量從2442家增長至6175家,持有甲種證機構數量從117家增長至137家。雖然數量眾多,但是製作水平差異很大,兩極分化明顯。數據顯示,70%—80%的製作公司每年只有一部電視劇能夠通過審批發行,生產5部以上的製作公司屈指可數。製作資源集中在不足百家電視劇製作公司手中,其中,主要集中於3-5家電視劇製作巨頭。

“2011年內地電視劇產量為18000集左右,真正能在衛視臺黃金時間播出的只有7000多集。”幾年來,一大部分小製作公司倒閉的同時,大公司也展開併購。2014年初,樂視影業併購花兒影視,華誼兄弟收購永樂影視,大公司的整合以及強強聯合,一方面收窄了電視劇製作的數量,另一方面有利於提高電視劇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大公司對風險控制強大的把控能力給電視劇市場帶來更加理性的投資。

現有的日播劇製作模式是一次拍完,打包賣給電視臺,前期承擔的成本風險及其巨大。而周播劇邊拍邊播的模式,意味著可以及時得到觀眾反饋,無論是從對於劇集的可持續性延續來講,還是從隨時終止劇集,減少損失來說,都是大公司傾向的風險較小的選擇。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三)電視臺尋求差異化競爭

中國電視劇市場中,渠道為王。在視頻網站興起之前,作為傳統渠道的電視臺掌握著電視劇播出的主動權。而電視臺的贏利模式是廣告收入,用於購買電視劇的資金也來自於廣告收入,同時廣告收入的多寡也決定著購買電視劇的價格。視頻網站的興起後 ,一面依靠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內容搶奪依靠收視率定價廣告的傳統電視的收視觀眾,一面出高價與電視臺競爭電視劇的獨播權。電視臺的傳統優勢正在喪失,並且伴隨互聯網的普及和成熟,這一趨勢會愈演愈烈。電視臺必須尋求內容的差異化發展。

2012年1月1日,電視臺禁止插播廣告的“限廣令”正式實施。這一禁令使電視臺的損失僅在當年就已經達到約200億人民幣。安徽衛視2012年黃金資源廣告中標金額是4.6億元,其中“中插廣告”的比例是88%,高達4.1億元。浙江衛視9.2億元的廣告招商,有59%的收入共計5.5億元來自“中插廣告”。高收視率意味著可以提高廣告的單價,面對廣告收入的減少,電視臺對播出電視劇的選擇更加謹慎。即使如此,電視臺依然無法擺脫電視劇收視率的下滑。而周播劇靈活的廣告跟進報價對廣告商和電視臺雙方都具有吸引力。長期以來,這種報價制度在電視欄目上的成功運用已經得到市場的驗證和認可。例如加多寶之於《中國好聲音》、999小兒感冒靈顆粒之於《爸爸去哪兒》、立白洗衣液之於《我是歌手》。可見,在眾多日播劇的主導的電視臺黃金時段,電視臺尋求差異化的意願十分明顯。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三、周播劇的立項審查逐步放寬

中國電視劇審查機制決定電視劇從立項到播出需要經過層層審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每年都會對當年的節目和電視劇政策進行調整,“限娛令”、“限廣令”等政策直接決定電視臺的營收狀況。2002年,廣電總局叫停全民追捧的《流星花園》(導演:蔡嶽勳,2002年),2004年,廣電總局規定黃金時段禁止播放涉案劇,2006年,廣電總局禁止所有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出境外動畫片。但是廣電總局的審查制度遵循著“大方向不違憲,細則可以商榷”的原則。“限娛令”和“限廣令”後電視臺的欄目和電視劇播出與營收受到巨大沖擊,電視臺不得不放棄“撒網撈魚”的思維,轉而尋求少而精的電視劇。與此同時,2012年廣電總局對電視編排的新要求實際上暗示各大衛視製播周播劇。在天津衛視、競速衛視、安徽衛視和浙江衛視等電視臺還在觀望時,廣電總局並未叫停率先製播周播劇的在湖南衛視製播的首部周播劇《藏心術》(導演:袁英明,2011年)。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藏心術》劇照

(一)劇審制度對製作方式的約束

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注:現已拆分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

)《電視劇管理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國產電視劇應當在電視劇製作完成後,按規定報相應的電視劇審查機構審查。第二十四條規定:電視劇審查機構應當自收到完備的電視劇報審材料之日起30日內,提出修改、刪剪意見或審查結論,並書面通知送審單位。審查通過的,頒發《電視劇發行許可證》。

第二十六條規定:已經取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在發行、播放、進口、出口時不得更改。確需更改的,應當按規定重新送審。”電視劇播出必須要取得許可證,日播劇拍完送審可以等待的30日審查期限,周播劇“邊拍邊播”的製播方式不能具備這樣的送審條件,在政策上具有約束性。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二)電視臺對自制劇具有自審機制

政策暫時無法改變,但是政策的約束性也有不完善的部分。在中國播出渠道為王的電視劇製播現狀中,電視臺擁有主導權。所以電視臺改變日播劇的動力也是電視劇製作機構製作周播劇的動力。《電視劇管理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省級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必須設立省級電視劇審查機構,以此負責審查本轄區內電視劇製作單位所製作的或與轄區外單位聯合制作並使用本轄區單位《許可證》的電視劇。”這一規定意味著省級廣播電視臺能夠製播自制劇,這使得電視臺主導周播劇製作成為可能。湖南衛視多年來對自制劇的投入說明了其中的可行性。

電視臺有電視欄目的特殊形式。電視欄目取得許可證後無需每期送審,製播方自審自查,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自由度。電視臺自制劇可借用欄目試行製播,借欄目劇之名,行周播劇之實,以此規避電視劇送審週期長的弊端。

2014年,湖南衛視推出欄目“青春星期天”,以欄目劇的形式推出《愛的婦產科》(導演:蔣家駿,2014年)、《女王駕到》(導演:劉江,2014年)和《唱戰記》(導演:王梓,2014年)等三部周播劇,便採用了這一形式。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湖南衛視周播劇場

2017年,浙江衛視推出“中國藍周播劇場”,相繼推出《秦時麗人明月心》(導演:劉欣,2017年)、《特種兵之深入敵後》(導演:譚俏,2018年)、《重耳傳奇》(導演:賴水清、趙箭,2019年)。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浙江衛視周播劇場

受限於製作團隊和政策的不可控性,與湖南衛視的《青春星期天》探索邊拍邊播的方式不同,浙江衛視仍然採用了日播劇的製作方式,集中拍攝並製作完成,只是在播出端由日播改為周播。


四、周播劇的借鑑模式已趨成熟

世界上第一部電視劇是英國BBC電視臺於1930年播出的《花言巧語的人》,美國於1948年播出第一部電視劇《德克薩斯明星舞臺》,此後日本等國家先後出現電視劇。較早的電視劇製作國家對成本的控制已經成熟。有的國家走向精品試探的道路,比如英國和美國,有的國家走向細分觀眾和市場的道路,比如日本。這些國家無一例外由周播劇主導國內的電視劇市場。美劇的豐富和成熟是我國周播劇理應研究的類型,日劇細分市場的能力也值得借鑑,鄰國韓劇作為後起之秀,一週兩集的周播密度是我國周播劇過度時期最值得參考學習的榜樣。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經典美劇

(一)美劇高投入和編劇核心模式

早在1977年,美劇周播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導演:大衛·默辛格,1964年)就已出現在中國熒屏上,不過經過重新剪輯整理,並未以周播劇的模式播出。90年代,專門播放引進片的正大劇場先後播出包括《成長的煩惱》(導演:約翰·特雷西,1985年)、《俠膽雄獅》(導演:丹尼爾·阿提亞斯,1987年)等多部美劇周播劇。進入互聯網快速普及的新千年,2005年,美劇《越獄》(導演:桑福德·布克斯塔弗,2005年)引爆了中國年輕觀眾的周播劇市場,加上前期《老友記》(導演:凱文·S·布賴特,1994年)和後續諸多美劇培養的粉絲,中國正在形成一股數量眾多的周播劇觀眾群體。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老友記》劇照

美劇的高投入眾所周知。橫向上對比其他國家,均價每集200萬美元左右,超出這個水平的劇集比比皆是。HBO製作的《權力的遊戲》(導演:戴維·貝尼奧夫,2011年)(總投資5000萬美元,單集成本平均為500萬美元,《大西洋帝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2010年)第一集成本1800萬美元,《太平洋戰爭》(導演:卡爾·弗蘭克林,2010年)成本高達2.2億美元,單集成本高達2000萬美元。FOX製作的《史前新紀元》(導演:亞歷克斯·格拉維斯,2011年)單集成本為2000萬美元。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太平洋戰爭》海報

以中國為例,平均單集投資100萬元人民幣,單集200萬元人民幣已是高投入,《楚漢傳奇》(導演:高希希,2012年)總投資2.4億元人民幣,《隋唐英雄》(導演:李翰韜,2012年)總投資2.5億元人民幣、《隋唐演義》(導演:鍾少雄,2013年)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與美劇投資的平均水平相距甚遠。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楚漢傳奇》海報

高投資帶來更專業、高效的團隊,更精緻的場景和道具,更逼真的特效以及更廣泛的題材。從而邊拍邊播這一週播劇最重要的特徵得以實現。

美劇中的編劇佔據核心地位。知名美劇編劇通常由團隊組成,團隊中有一到兩個核心編劇同時身兼製片人。這種整合的身份通常能夠很好地保證劇本的質量和持續性。一般情況下,編劇能拿到劇集收益的10%,在身兼製作人時,收益比例就相當高。比如美劇一季帶給製片人兼編劇的收入通常超過1000萬美元,每當該劇重播一次,編劇還能拿到很高的專利費。通常,一線編劇一年的收入超過絕大部分一線電影演員。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美劇編劇辦公室

編劇團隊中各個成員的分工也有不同,情節、對白、場景等均有專職編劇撰寫。例如《CSI》(克里斯·卡特,2000年)擁有總數超過20人的編劇團隊,《24小時》(導演:斯蒂芬·霍普金斯,2001年)的編劇有16位。並且這些編劇除開專業的劇作能力,還具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如寫《律師本色》(導演:大衛·E·凱利,1997年)的編劇是律師出身;寫《急診室的故事》(導演:克里斯多佛·楚萊克,1994年)的編劇畢業於哈佛大學醫學院。

此外,美劇大多具有專屬的“劇本醫生”,為劇集中涉及的專業知識把關,這些因素的存在,使美劇的可信度與質量得到保證。


(二) 日劇分時段和劃類別模式

日劇是亞洲進入周播劇模式較早的國家。二戰後,美國參與日本戰後重建工作,在政治與軍事上進行規訓的同時,美國文化給日本帶來極大的影響。此時,美劇的周播劇形式進入日本。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劇在1970年代起就進入了十分成熟的“四季檔”模式,即春夏秋冬四季。而四季檔中,以日為單位,又形成日本獨有的分時段制模式,主要有晨間檔、午間檔、夕方劇、黃金檔和深夜檔。

每個時段的電視劇的題材不同,時長也不同。由於早晨時間較少,所以晨間劇一集只有15-20分鐘,在中午和傍晚休息放鬆得到時段播放的午間劇和夕方劇長度為20-30分鐘。傳統的黃金檔集中在晚上21點-22點,現在擴充為晚上19點-22點。深夜檔一般在23點之後播出。時長多為20分鐘左右。

日劇的分時段制對於細分觀眾人群很有作用。在此基礎上產生出日劇精細的類別劃分模式。

晨間檔針對家庭主婦,例如NHK電視臺的晨間劇《阿信》(編劇:江口浩之,1983年)和《GEGEGE的妻子》(導演:渡邊良雄,2010年)等。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阿信》劇照

午間檔和夕方劇也是圍繞家庭主婦展開,不同的是夕方劇還會兼顧老年人和放學歸來的青少年觀眾。例如TBS午間劇和東海午間劇的夕方劇《我是主婦》(導演:高成麻畝子,2006年)和《砂時計》(導演:松田禮人,2007年)等,東京電視臺的夕方劇《週刊赤川次郎》(導演:石川北二,2007年)和《美味學院》(導演:堀江慶,2007年)等。

黃金檔是全民觀看時段,是投資最大,使用最有人氣的演員出演的電視劇。每一個季度的重頭劇都會在本時段播出。例如TBS電視臺的《交響情人夢》(導演:武內英樹,2006年)和《半澤直樹》(導演:福澤克雄,2013年)。

深夜檔日劇與其他時段具有很大的差異,其特點是題材和尺度大,還有一些劇集具有試驗性質,例如富士電視臺的《世界奇妙物語》(導演:雨宮慶太,1990年)和朝日電視臺的《變身特派員》(導演:冢本連平,2012年)。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世界奇妙物語》海報

日劇細分市場的努力使電視臺製作電視劇和把握心理的能力得以增強,並且能夠持續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製作團隊。通過深夜劇的試驗和探索拓展新的電視劇題材,培養自己的製作團隊,並與晨間劇和午間劇一同培養自己的演員。電視臺通過細分市場,得到全年齡段的收視群體。


(三)韓劇高時效和觀眾主導模式

近年來韓劇異軍突起,頻頻在亞洲掀起“韓流”,從2005年的《大長今》(導演:李炳勳,2003年)到2011年的《城市獵人》(導演:陳赫,2011年)再到2013年的《繼承者們》(導演:姜申孝,2013年)以及跨年播出的《來自星星的你》(導演:張太侑,2013年),與只在專業人士眼中水平很高的韓國電影工業相比,韓劇的勢頭猛烈的多。不但在國內取得高收視率,也在亞洲範圍內取得不俗的口碑和關注度。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與美劇和日劇的大製作公司主導不同,韓國的電視劇製作公司數量眾多,時常以小搏大,出現黑馬,所有沒有哪家制作公司一家獨大,競爭相當激烈。

身處這種環境中的韓劇製作公司逐漸演變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模式。時效性是每個國家的周播劇都具有的特點,韓劇把這一特點擴大,成為特色。時效性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是在現代劇中與現實社會的時間線略保持同步,另一個是緊跟觀眾反饋。2010年5月,韓國天安號事件調查結果公佈,這一事件出現在隨後製播的政治劇《大物》(導演:吳宗錄,2010年)中,除此之外,流行歌曲、熱門節目都會出現在最近播出的電視劇中。韓劇中經常出現的時間座標通常與播出時間一致,以拉近劇中人與觀眾的時間差。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大物》海報

時效性的另一個特色緊跟觀眾反饋與韓劇的另一個特點密不可分,即觀眾主導模式。觀眾代表收視率,收視率的高低意味著電視臺和電視劇中廣告價格的高低,所以在一些劇情出現觀眾有別於編劇的走向和願望時,編劇就會在下一週播出的劇本上及時調整。

例如2013年,SBS電視臺播出的《繼承者們》開播時收視率低迷,編劇根據觀眾的反饋,及時修改劇本,最終以高收視率完美收官。這種情況也出現在2014年2月結束的《來自星星的你》劇中,在最初幾集劇中,男主角都敏俊多次穿著高領的毛衣,在觀眾表達不滿後,被製作方取消高領造型。


五、周播劇的製播環境日益改善

在限娛令、限廣令的規定下,電視劇的採購成本增加,廣告收入減少。主導產業的渠道方——電視臺的盈利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視頻網站與電視臺同步授權劇、引進劇和自制劇的多重衝擊下,傳統日播劇的收視群體的流失十分嚴重。對於周播劇這一新型的盈利模式,電視臺有很強烈的播出意願。在政策的鬆動下,網絡周播劇的成功後,湖南衛視的探索中,周播劇的製播環境已然改善。


(一)網絡周播劇的成功探索

互聯網對傳統媒介的衝擊是巨大的。國內視頻網站在不足十年間完成了從分享平臺到購買版權,再到自制內容的蛻變。

從優酷於2009年推出首部網絡自制劇《嘻哈四重奏》(導演:盧正雨,2009年)開始,截至2014年2月,網絡自制劇不足2000集,但是僅2013年全年播放量已達21億次。2014年各大視頻網站預估的投資是1500-1700集左右,比去年相比,將增長45%左右。[vi]而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透露:“2013年國產劇產出15000集比2012年減少2000集,呈下降趨勢。”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分別來看,搜狐視頻於2013年投資的《屌絲男士》第一、二季(第二季尚未完結)共13集的播放量已超過7億,而成本僅為60萬和150萬,全部製作成本不足搜狐視頻購買一集熱播劇的版權費用,但給搜狐視頻帶來的品牌效應和全網廣告收益卻不可估量。

搜狐還有《瘋狂辦公室》(導演:許美君,2011年)、《錢多多嫁人記》(導演:王小康,2011年)等自制劇。

追溯歷史,優酷是最早開始自制劇的視頻網站,截至2014年2月,《嘻哈四重奏》、《泡芙小姐》(導演:皮三,2011年)已播到第五季,上線不足三個月播放量即超過2.5億次的《萬萬沒想到》已經播出至第二季,相較之下,2012年網絡播放量冠軍《甄嬛傳》(導演:鄭曉龍,2011年),總播放量破億用時近一個月。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甄嬛傳》劇照

無論是搜狐視頻還是優酷,他們製播的自制劇都是周播劇。《萬萬沒想到》每上線一集,創作團隊都會及時收集觀眾的評價反饋,以在下一週的劇集中做出調整。

進入2014年,《樂視午間自制劇場》(注:樂視網已倒閉)和騰訊視頻的《午間自制劇場》開播,優酷總裁古永鏘表示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將投入3億元人民幣加強優酷的自制內容製作與發行,可惜後來優酷被阿里收購,自制內容並未往周播劇傾斜。

製播了《屌絲男士》和發行大批美劇的搜狐視頻總裁張朝陽則喊出了“2014年是自制元年”的口號。不僅如此,知名演員楊冪、海清和吳秀波等電視劇明星都將在2014年推出主演的網絡劇。

此外,樂視網邀請到業內威望很高的電視劇導演鄭曉龍,搜狐視頻與著名電視劇導演趙寶剛合作,均有自制劇項目推出,而這些自制劇無一例外是周播劇。

各家視頻網站對於自制周播劇的關注和投入越來越大,在具有政策上的優勢的情況下,會進一步與電視臺電視劇搶奪觀眾。


(二)電視臺對周播劇的試探

湖南衛視擁有王牌節目僅次於中央電視臺,是中國電視臺中定位最清晰,最具有創新能力,影響力排在前列的省級衛視。

廣電總局“限娛令”正式實施前,憑藉《快樂女聲》影響力大增的湖南衛視便開始籌備周播劇,於2011年11月13日推出中國內地首部周播劇《被遺棄的秘密》。最終收視慘淡,草草收場。2012年,湖南衛視推出“第一週播劇場”,在首播劇《藏心術》慘淡收場後,周播劇《軒轅劍之天之痕》(導演:李國立,2012年)口碑雖差,收視率卻很好,成為2012年暑期電視劇收視冠軍。隨後接檔的《新白髮魔女傳》(導演:黃偉傑,2012年)卻表現平平,之後播出的《艾米加油》(導演:劉俊傑,2012年)等周播劇收視低迷。湖南衛視的周播劇試探事實上已經失敗。

邊寫邊拍邊播!這集吐槽,編劇下集就改,國內能實現嗎?

湖南衛視的周播劇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周播劇。他們依然採用日播劇的製作方式,只有周播的軀殼,卻沒有邊拍邊播的內核。對於周播劇來說,不採用邊拍邊播的製作方式意味著喪失了成本控制和靈活修改劇情走向的優勢。

2013年12月28日,第一週播劇場正式停播,由欄目劇場《青春星期天》取代。周播劇《愛的婦產科》首播,雖然播出前已拍攝除了最後一集之外的所有部分,但是在現有製作條件下,又向真正的周播劇邁進了一步。

作為廣電系的湖南衛視製作真正的周播劇面臨諸多難題,首當其衝是大劇的審查,這決定邊拍邊播模式的困難。

湖南衛視在2014年主推《青春星期天》欄目周播劇卻巧妙地化解了隨時可能觸碰到高壓線的製作方式。其面對的另一個難題是周播劇製播人才的稀缺,高強度保質保量的周播劇製播模式需要強大的團隊支撐。湖南衛視謝滌葵導演團隊製作的《變形記》到《爸爸去哪兒》,其實已經達到這種強度的工作。但是相對於市場需求,屈指可數的製作團隊無以為繼。


(三)電影導演對周播劇的嘗試

現行周播劇的劇情傾向於獨立成章。每週播出一集,一集一個故事,每週播出兩集,兩集一個故事或者兩個故事,每週一集一個故事需要節奏更快,高潮迭起的故事,這與傳統的日播劇相比具有很大不同,這種故事設定更像是一部電影分割兩集的篇幅,事實上更適合電影導演執導。希望越來越多電影導演加入周播劇的製作,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中國周播劇進入主流播放平臺和觀眾的視野。


結語

中國周播劇製播環境由渠道方、審查部門、製作方和觀眾共同推動所形成。外部多種模式的成功案例表明了周播劇在風險控制和盈利上具有優勢,如今,渠道方意願強烈,觀眾接受度越來越高,審查制度尚處於觀望,製作方基於資本最優化的考慮也願意配合渠道方推動,周播劇的土壤顯然已經具備播種的條件。


屏幕前的朋友們,你覺得中國的周播劇能成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