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海曙區發佈《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規範》

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發展,但防控工作還不能放鬆,社區工作者們如何化已有的防控經驗為標準化工作方法,以應對不同挑戰?寧波市海曙區社會工作協會向社會“遞交”一份“獨特答卷”。

3月17日,由海曙區社會工作協會牽頭,寧波市標準化研究院共同參與起草、制定的《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規範》出爐,該《規範》是全省首個專門為社區防疫實務工作制定的團體標準,規範主要從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和工作保障三個方面為基層社工的防疫工作“立標”,具有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規範》體現了海曙區社區治理精細化

寧波市標準化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的主任胡一俊,是這份《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規範》的起草者之一。

《規範》中明確了社工防疫工作的內容、要求和保障等方面的標準,其中,工作內容部分的標準,最為核心。即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應發揮社區組織工作優勢,廣泛動員城鄉社區黨員幹部、網格員、居(村)民小組長、樓門棟長、物業企業和志願者等,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防止疫情輸入、蔓延、輸出,有效遏制疫情播散和蔓延。具體包括疫情監測、信息報送、宣傳教育、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在《規範》中,對於工作要求標準的編撰,是最花力氣,也最能體現海曙區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因為這部分素材的主要來源,是海曙各個社區社工在疫情期間的工作方法和經驗。”胡一俊舉了好幾個例子:《規範》當中,將無接觸服務列為社區疫情期間的重要方式,並提出要建立“網格-社區-街道”三級聯防聯控機制,發動機關幹部、社區(村)幹部、物業公司、轄區民警、網格員、志願者等人員組建防疫突擊隊。這些也海曙區各社區目前的普遍做法;此外,在公共活動管控和人員流動管理方面,《規範》裡的標準要求也借鑑了海曙部分社區的特色做法。

“可以說,這份《規範》有機結合了最新的防疫政策文件要求和各社區在防疫工作中湧現的亮點做法和經驗,充分體現了本地特色的社區防疫創新工作。”胡一俊總結。

《規範》更是一份工作指南,給一線社工提供參考

“《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規範》並不是對社工工作的硬性要求,而更像是一種思想引領和工作指南,供社工們在工作中借鑑和參考。”對於這份《規範》的發佈,海曙區社會工作協會的鄭會長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介紹了牽頭制定規範的最初想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社區成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戰場,社工們日夜堅守一線,從卡點站崗到人員排查,從宣傳引導到服務居民,在基層築起了堅實的疫情防控牆。而作為寧波防疫重點地區的海曙區,其社區治理能力和社會工作水平在疫情期間也得到了充分考驗和展現。“在走訪和實地參與工作的過程中,社工協會發現、收集了海曙很多社區在防疫方面的做法。”鄭會長介紹,如集士港井亭社區,社工在工作中形成了“一套通知兩套辦法”的工作方法,將有6例確診病例的井亭家園和其他4個小區區分開來,實行兩種不同的管理思路,逐步“掃雷”;如下轄11個小區、居民人數超過1.2萬人的高橋鎮高橋社區,面對防控力量不足的難題,社工們採用線上排查人員、收集需求與線下走訪、重點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將社區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多面兼顧,還進一步提升了疫情管控效能,“每個社區的做法雖各有特色,但其中不乏共性。而這份《規範》制定的意義,就在於將這些帶有共性的亮點內容提煉、明確下來,形成實務工作標準,從而推動海曙社會工作和社區治理實踐理論基礎和實操水平的雙重提升。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防疫任務艱鉅異常。面對疫情發展的不同情勢,基層工作也需要不斷拓展思路。海曙區社會工作協會制定《規範》的初衷是為了讓社區工作者在日常防控工作之餘,對標《規範》,查漏補缺,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工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