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這麼好!養豬人為啥還觀望呢?

編者按:2020你除了被動等待,你可以幹什麼?還可以幹什麼?

近期,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中國銀保監會等三部委以辦公廳的名義就金融支持養豬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進生豬穩產保供的通知》,將主要通過完善臨時貸款貼息補助政策,增強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作用,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生豬穩產保供工作的支持力度。3月19日,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兩部委聯合印發了16條《關於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實施意見》,針對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中面臨的用地、環保、信貸、保險等突出問題,切實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的政策扶持力度。這也是近年來在國家層面上出臺“促進生豬養殖發展”政策較多的一次。這些政策的出臺,一是對“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落實,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要加快發展生豬生產,切實解決面臨的困難,確保實現恢復生產目標。”二是因為在大企業積極跑馬圈地,搶市場、搶時間爭取未來市場份額的同時,大量中小微養豬者卻猶豫不決、持續觀望,恢復生產積極性不高,我國生豬產能恢復緩慢,“增產保供”壓力增大。三是國內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逐漸好轉,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保穩定、保發展大背景下出臺了相關政策,以快速恢復行業的產能。

風險!機遇!你們怎麼看這個問題!

可能從中小微養豬者角度看,有這樣幾個問題:我們要不要入場,什麼時候入場?從盈利空間、利好政策、未來幾年的市場預期、防控豬病經驗的不斷增加幾個維度來看,過去沒有,未來也很難有,現在正是入場的最佳時機。隨著保供壓力的不斷增大,要短期內從根本上緩解保供的壓力,地方政府必然要積極促進養豬生產,政策難落實的問題會不斷好轉,可能只要你想養,且不違反環保等國家政策,就會一路綠燈,未來幾年是養豬的黃金期,現在資本瘋狂入場,想養豬就一定要抓住歷史機遇。談完了機遇再談談風險,首位重中之重是“防非瘟”的問題,否則一不小心就回到了解放前;其次是供需平衡後養殖政策的改變。

具體操作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一用政策,不放過一個可能,利用養殖補貼低息貸款等金融政策完成升級轉型,夯實基礎,打磨內功。重點“降本”其次增效;二找資本,尋找社會閒置資本,分散風險,有條件的企業藉機擴張;三抱大腿,加盟大企業體系,提升抗風險能力;四抱團取暖,組建合作組織,區域共同發展。五最大力氣的防控非瘟,要不斷總結經驗,自己的、別人的,不光要自己吃虧能長智,更要能做到別人吃虧我長智;少投入輕基建好轉型賺快錢,不想大發展的中小微尤其小微適用。特別提示養豬者要未雨綢繆,做好迎接幾年後退潮的準備,養豬政策的改變(在環保和食品安全方面可能會更加嚴格),市場穩定供需平衡沒有暴利,利潤空間將大大降低,最好的武器就是利用黃金期修煉內功,降低成本(現在是高成本高利潤),提前進入食品安全階段。中小微養豬者2020求政策、找資本、攤風險、早綢繆、防非瘟。

從政府角度看:要不要中小微養豬場(戶)入場,怎麼讓他們入場?目前,行業產能恢復緩慢,保供壓力大,光靠大企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小微養豬者也是生豬產業的主力軍,不能放棄。不僅要入場,而且還要加速。那怎麼讓他們入場呢?政府還要做什麼呢?“提振中小微養豬者的信心”,對政府政策的信心,以及對抵禦風險的信心。首先,中央及省級政府要在戰略上進行規劃,總體把控,政策要循序漸進不要一刀切,更不要朝令夕改,寒了養殖戶的心;地方政府,要改變喜大嫌小怕麻煩的心態,從思想方面上高度就是要有擔當,有作為,將打造服務型政府落到實處。其次,制定養豬政策要落地,切合貼近養殖者的實際需求,不求多,不求全,小步快跑,哪怕是部分落地也夯實;落實養豬政策要雨露均分,不光惠及大企業,還要惠及中小微養豬者,尤其是補貼、貸款等金融保險政策,以振民心,其實他們要的並不多。第三,各屬地農業局分管部門要多一些擔當,多花一些精力、時間,多承擔一點風險,協調好金融信貸部門、民間資本,適度傾斜政策給中小微養豬者。做好豬場服務,尤其是非瘟防控的技術指導和補償等。讓養豬者有信心,有能力復養。

大災之下信心比金子更重要,政府要給中小微養豬者信心,想入場的養豬者也要自己堅定信心!科學養殖,遵循規律,玩轉市場!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格局正在改變,吸引著你的眼球、鍛鍊著你的心臟、尋找著你的突破,未來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