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彈道導彈上艦有困難,能否上核潛艇?如果不能,難在哪裡?

陌路相逢6634


從導彈本身的角度考慮,上核潛艇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關鍵在於如何發現對方和如何進行數據通訊!為什麼核潛艇到現在都沒有什麼成熟的防空導彈系統?很多朋友拿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來說事,但是核潛艇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固定目標)和反艦彈道導彈(動態目標)是一回事嗎?所以不要把這個問題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朋友提到了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所以得出反艦彈道導彈上潛艇輕而易舉的結論。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是什麼?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打的是固定目標或固定座標點,也就是隻要預先設置好攻擊位置和飛行路徑,全程按照這個彈道飛行,依靠導彈自己就能完成全部飛行過程(部分可能帶有GPS輔助)。比如我要打紐約,那麼潛艇設置好紐約的座標和彈道並傳輸給發射筒內的導彈,而且紐約今天在這明天還是在這,他不會明天突然變到南半球了,甚至可以乾脆提前將戰備值班的彈道導彈目標就設置成紐約的座標,隨時按下按鈕發射。

但是反艦彈道導彈呢?他是打擊動態目標,這個目標不像紐約那樣一輩子待在那個地方不動,所有首先需要知道要打擊的對象在哪?然後還要讓導彈在飛行中跟蹤這個動態目標。這就涉及一整套的偵查和預警系統,單單靠潛艇和導彈本身是不能完成的。上世紀70年代蘇聯發展反艦彈道導彈對航空母艦進行制衡,以US-A雷達海洋偵察衛星的合成孔徑雷達偵測大型水面艦艇,之後又發展出US-P電子情報型海洋偵查衛星和電子情報系統,依託這兩種系統蘇聯發展出R-27K反艦彈道導彈併成功在K-102號常規潛艇上測試,最大射程900公里(實際只有650~740公里,而且原版R-27射程為2500公里,反艦型實際犧牲了相當一部分射程)。然而這套系統其實末端還是要依託Tu-95RTS偵察機、Ka-25RTS直升機作為最終目標指示,因為天基衛星只能提供目標初始方位而非實時的動態數據,這並不足以確保其一次性摧毀。而且R-27K據說只有在1973年有過1次精確命中記錄,相當一部分是攜帶核戰鬥部彌補精度。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

1.反艦彈道導彈不管是上艦還是上潛艇都需要佈設完整的戰略預警體系,太空要部署空基戰略偵查和預警衛星、空中需要有大型偵察機、近海需要陸基雷達和海基雷達,只有這幾個。僅僅有可用的潛艇和彈是不足以支持這種攻擊方式的,而世界上有能力進行這種級別預警偵查系統佈設的從目前來看只有中美俄,法國勉強保持一部分雷達預警衛星,而英國直接依賴美國。其他國家根本沒有這個技術和財力構建如此龐大的戰略預警和偵查系統。下圖為蘇聯US-P電子情報型海洋偵察衛星和Tu-95RTS偵察機

2.潛艇通訊和隱蔽性的矛盾問題。潛艇最大的優勢就是隱蔽,但是這也帶來另一個麻煩的事情:水會對的電磁波、可見光和紅外線有很嚴重的屏蔽和吸收作用,也就是說這嚴重限制了潛艇在水下的通訊和制導能力。為什麼潛艇的重型魚雷普遍採用線導模式?而且潛艇也沒有什麼有效的防空能力,就是因為水下的潛艇因為屏蔽作用根本無法實時接收水面以上的實時情況。放到反艦彈道導彈上也是一個道理,即便是衛星和其他偵查系統已經找到目標,但是水下的潛艇因為通訊問題並不能實時傳輸,如果要做到動態接收必須上浮至少是通氣管狀態,但是極易被反潛機發現。這樣就等於潛艇在隱蔽性和打擊能力中只能選擇一個,或者說實時打擊能力受到很大影響。下圖為高新反潛機,注意機頭下方黑色部分就是機載雷達

3.佔用核潛艇名額和產量。從目前來看至少需要射程8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才能實現遠程反艦,如果距離再短那麼常規的航母打擊群就能實現同樣的功能。像DF-21D這種射程達到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長度已經達到10米以上,自然就需要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運載,普通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根本沒有能力。而彈道導彈核潛艇本身產量就捉襟見肘,特別是美蘇之間還有《限制核武器條約》,對相互擁有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數量和型號做了嚴格規定。這樣用專門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運載反艦導彈無疑削弱了二次核反擊能力。蘇聯放棄R-27K彈道導彈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667V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在美蘇協議削減之列。

所以關於反艦彈道導彈上潛艇的事情不要想當然的認為那麼簡單,不是說能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就一定能發射反艦彈道導彈,海基反艦彈道導彈涉及的問題太廣泛了,需要單個解決。


雛菊西瓜Peterpan


反艦彈道導彈不論是上艦還是上潛艇,在技術上都沒有任何問題。

現在的戰略核潛艇搭載的是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都在1萬公里左右。洲際彈道導彈體積巨大,長度達到10幾米,重量超過30噸。反艦彈道導彈要比洲際彈道導彈小很多。世界上反艦彈道導彈只有兩款東風26和東風21。東風26射程在3000公里-4000公里,重量是20噸。東風21的射程是2000公里左右,重量只有14噸-16噸。

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在性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火箭發動機搭載彈頭,以彈道、拋物線模式工作。核潛艇可以裝著洲際彈道導彈四處跑,並可以安全發射,換上小兩圈,輕十噸的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實際上是難度降低了。

而彈道導彈上艦,更不是什麼新聞,印度就做過。

反艦彈道導彈上艦,它的難度是比上核潛艇又降低了一級。核潛艇在水下跑,導彈出水、海水灌進發射井、保持平衡、保證發射精度......這都是大問題。如果把反艦彈道導彈裝在水面艦艇上,這些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反艦彈道導彈上艦、上潛艇,在技術上不是問題。但這畢竟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新的裝備、最新的作戰思路,沒有經過實際、實戰的檢驗。那麼問題就來了:第一個螃蟹誰敢吃?風險有多大?責任誰來擔?

這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案,但也是一個風險巨大的方案。

反艦彈道導彈跟洲際彈道導彈比確實是小,但跟普通的反艦導彈比,它可太大了。一枚反艦彈道導彈抵得上七枚普通反艦導彈的重量。啥重量?就是裡面火箭燃料的重量和彈頭炸藥的重量。那麼巨大個導彈,外面就是薄薄的一層皮,裡面可全是裝滿了易燃易爆的燃料,十幾噸。再算上彈頭上的炸藥......

這問題咱們看一眼東風26的個頭就明白了。扔到敵人的腦袋上確實挺爽,要是在自己家船上炸了,那也相當恐怖。

那麼大的導彈,裝在艦上,出去執勤,還要隨著海浪搖晃,還要面對風暴,這要是出了點兒意外,發生個火災,引起導彈爆炸......打仗的時候,如果被敵方的導彈、魚雷擊中,導致導彈殉爆......那軍艦就直接成碎片了。

過去的軍艦是傾斜發射導彈,裝彈量低。現在軍艦都是垂直髮射,動不動就裝100多枚彈。要是再加上20枚反艦彈道導彈,這要是炸了,就是一顆小原子彈。軍艦都有損管部門,預防著被擊中,怎樣搶救一下。這要是反艦彈道導彈上艦,要不要損管就不吃什麼勁了(開個玩笑)。

能裝上反艦彈道導彈的,肯定是一款大艦,也一定是非常昂貴、非常先進、非常拉風一條艦。如果說這條艦因為內部故障,把導彈引爆了,原地被炸成碎片,這人員財產損失得多大?國家得丟多大人?這個責任誰敢承擔?誰又有這個資格來承擔?你說你承擔,你算老幾?這不是拍腦門顯誰有骨氣的事兒。20個院士聯名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你得是......對不對?

彈道導彈上艦,你得保證打火花這種事故。連500萬分之1的可能都沒有。在技術上、在制度上,必須要保證絕對的安全,絕對的不出事,這才能執行。

和水面艦艇比,核潛艇裝反艦彈道導彈反倒更安全。畢竟潛艇更隱蔽,被發現,被針對的可能很低。直接省掉了被擊中殉爆的風險。自身夠安全,也就行了。

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的主要問題是:錢。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通常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核潛艇非常昂貴,執行的是戰略任務,準備用核彈直接抹掉一個國家。把核潛艇的洲際彈道導彈(核彈),換成常規的戰術彈道導彈,明顯是大材小用了。

雖然有點浪費,但這個吸引力還是致命的。一艘核潛艇,裝16枚反艦彈道導彈,就意味著一艘核潛艇具備了打殘一支單航母編隊的實力。美國有10艘航母,咱們造10艘裝反艦彈道導彈的核潛艇,性價比那是相當高:全球獵殺。

和平時期多花點錢,還是比擔責任、擔風險要划算。

目前世界上的反艦彈道導彈只有中國的東風21、東風26兩款。上艦,咱們不妨把思路拓寬一下。想降低風險,不如不用這兩款2X系列的導彈,考慮一下東風1X系列。導彈小不少。東風2X系列頂7個常規反艦導彈那麼大,1X系列也就是3個那麼大。導彈小,難度就小,環節就少,風險自然是大幅度降低。發生殉爆,危害也要低一個等級。損管就可以考慮一下咋防範危害蔓延的問題了。

我們也有新型的超高速彈頭。東風1X+超高速彈頭,滑翔彈道,打2000公里還是能的。對付航母,不論是水面軍艦還是核潛艇,都夠用。


銳度何老師


幾十年前意大利就將彈道導彈搬上了艦艇,而且“阿三哥”印度也在2000噸的護衛艦上非常粗暴的安裝上1枚彈道導彈。至於反艦型的彈道導彈,第一款能夠反艦的就是我們的東風21D,他的研發原型其實就是092戰略核潛艇上的巨浪1改進而來,在次把他搬回核潛艇應該問題不大,而去年珠海航展我國更是展示了外銷型的、射程290公里CM-401反艦彈道導彈,這個上艦完全就是小兒科了,稍微改進就行。還有比較著名的就是蘇聯搞的集裝箱彈道導彈,這個可以上貨輪、可以上火車、可以公路機動,所以說反艦彈道導彈上艦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看有沒有國家願意這麼搞!

世界上最初讓彈道導彈上艦的就是意大利,早在1957年意大利就改裝加里波第號巡洋艦,為其改裝了4具彈道導彈發射井,如上圖所示。為了避免發射導彈失敗砸下來,發射井稍微向外傾斜,這個原理與現在的潛射導彈發射是一樣的。當時美國的態度表示非常支持,並承諾提供北極星彈道核導彈。但是到了1963年改裝完善後,此時各大國開始意識到核不擴散的重要性,美國拒絕提供核導彈,有艦無彈的意大利只能自行開發阿爾法彈道導彈,這款導彈最後也因為美蘇推動核不擴散和限制彈道導彈而不得不取消!

另一個將彈道導彈搬上艦艇的就是印度阿三哥了,簡直就是簡單粗暴,而且僅僅只是搬上一枚150公里的超近程“丹努什”彈道導彈。印度做法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將陸基彈道導彈發射架一起搬上“蘇坎亞”級護衛艦的尾部直升機甲板上。

雖然印度宣佈導彈發射成功,但是這種150公里的弱雞彈道導彈其實就是雞肋,而印度卻宣城完成了五常國家都沒有的壯舉。也不知道一艘僅僅2000噸的護衛艦,如果在海上遇到複雜海況,這樣直挺挺的立著一枚彈道導彈,如果能保證導彈的安全呢?

這兩款不管是意大利還是印度,都不算題主提到的反艦彈道導彈。目前最著名的反艦彈道導彈應該是東風21D,但這個導彈的個頭可真不小,如果要像印度這樣強行搬上軍艦也不是不可能,但沒有必要,即使是055這樣的個頭恐怕也容不下東風21D,但是搬上潛艇是絕對有可能的。東風21系列導彈本來就是巨浪1發展而來,現在我們有了094核潛艇+巨浪2後,092和巨浪1的地位就變得有些尷尬,而讓092攜帶有著航母殺傷的東風21D,只要解決了如何接收航母方位信息、如何中繼制導應該問題不大。

而中國去年珠海航展展示的另一款反艦彈道導彈CM-401,這個個頭就非常適合上艦了,甚至根本就是小兒科,他可以輕鬆的安裝在甲板上,甚至可以先安裝到現代級上進行實驗,如果制導足夠精確的話,他以4~7馬赫速度突防,反艦能力甚至可能比YJ-12更強了。

另外蘇聯/俄羅斯的集裝箱彈道導彈“俱樂部-K”,他將各大系統採用通用模塊、戰鬥指揮模塊、能源供應及後勤支持模塊組成,各模塊均被集成進長40英尺(約12米)的標準集裝箱內,可以通過公路、鐵路、貨輪機動,這個東西還真是防不勝防,即使衛星天天看著也分不清楚。

綜合來說,彈道導彈上艦其實並不是什麼高科技,意大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解決的問題,在現在解決更簡單不過。只不過彈道導彈體積有些大,各國還是認為小型化的巡航導彈(廣義上)能夠具有數量優勢,更適合海上作戰!


狼煙火燎


理論上來講,五常都有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彈道導彈上核潛艇沒有技術上的問題。我海軍現有094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1.2萬噸,搭載的巨浪2型體積遠比東風21/26大得多,雖然有龜背,但若是能發展新一代戰略核潛艇096搭載東風21/26相信也不是難事。個人也曾設想過將東風反艦彈道導彈搬上核潛艇,即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核潛艇,其垂髮不僅能發射東風反艦彈道導彈,也能搭載鷹擊18或者東海10對陸巡航導彈。畢竟我軍缺少戰略轟炸機,水面艦艇垂髮數量也不足,發展類似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是很有必要的,從技術角度來講也不是難事,成本也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但是,打航母是一個體系作戰,遠不是將反艦導彈發射出去那麼簡單。重點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準確找到航母並持續跟蹤航母準確定位,將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出去後如何突破航母編隊層層防禦準確命中航母才是最大的難點。我軍反艦彈道導彈在內陸部署,天上有無人偵察機,近地軌道有偵查衛星,沿海有大型地頻後向散射雷達,各種雷達偵察裝備還可以偵察到航母。試設想,若核潛艇搭載東風反艦彈道導彈,最大射程3000公里,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航母呢?單憑現有空基雷達即預警機,海底聲納,水面艦艇是很難在3000公里處準確發現並定位航母的。核潛艇不可能抵進到1000/2000公里處發射反艦彈道導彈!個人覺得還是要大力發展戰略有/無人偵察機,各種偵察衛星,空基雷達才能支持東風反艦彈道導彈下海。另外,若能發展這型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核潛艇,搭載大量的對陸巡航導彈在美日本沿海巡航,對美日的威懾力無疑是巨大的,遠不是轟六,甚至是新型轟炸機相比的。若我海軍能發展這樣的核潛艇,遠比前蘇聯打造的反航母體系更好更出色!


只是小丑


反艦彈道導彈由於體積尺寸的問題,上艦的確存在不小的難度。以現有的東風21D、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為例,東風21D彈長為11米,彈徑為1.4米,遠遠超出了055型驅逐艦導彈垂直髮射系統的容納能力(深度為9米,直徑為0.85米),至於個頭更大的東風26那就更加不用多說了。要知道055型驅逐艦配備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格的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如果就連它都無能為力的話,其他的軍艦當然也只有乾瞪眼的份兒了。

現有的反艦彈道導彈不適合上艦

不過把反艦彈道導彈做得更加小巧一些,犧牲一定的射程和載荷,裝進艦載導彈垂直髮射系統裡面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隨著高超音速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國已經有能力為小型的中近程彈道導彈換裝滑翔水漂彈頭,使其搖身一變擁有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射程。因此反艦彈道導彈上艦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實戰需求上,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障礙了,我國也正在研製與055型驅逐艦配套的艦載反艦彈道導彈。

我國正在研製艦載反艦彈道導彈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的問題,前面說到反艦彈道導彈上艦還有待新型號的研發和突破,然而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則是純屬現成的成熟技術。世界上第一款反艦彈道導彈就是蘇聯在P27型潛射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當時也計劃使用核潛艇進行搭載。核潛艇連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都能夠輕鬆容納十幾枚乃至二十幾枚,把東風21D、東風26甚至更大型的反艦彈道導彈塞進去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至今都沒有人把反艦彈道導彈搬上核潛艇呢?其實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當年蘇聯人的反艦彈道導彈核潛艇項目之所以半途而廢,一是由於始終沒有解決遠程目標引導和末段制導精度的問題,反艦彈道導彈的有效射程只有幾百公里,命中誤差也很大,不使用核彈頭基本沒戲,實戰價值相當有限。二是美蘇簽署了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協議,搭載中近程彈道導彈的核潛艇屬於裁減對象,故而喪失了發展條件。

我國對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的需求不大

時至今日,上述兩個問題對於中國而言均不構成阻礙,中國依然沒有將反艦彈道導彈搬上核潛艇,這又是所謂何故呢?當然中國有我們自己的國情和考量,首先我軍反艦彈道導彈的主要覆蓋範圍是以我國邊界為起點,向東延伸至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範圍,向西延伸至印度洋北部,實施區域反介入作戰,使用陸基導彈發射車在內陸部署即可,水面艦艇和轟炸機之類的通用平臺也可以作為補充,無需浪費極其寶貴的核潛艇資源。

核潛艇發射反艦彈道導彈容易造成誤判

畢竟我國核潛艇的數量還比較有限,應該優先滿足搭載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實施戰略核威懾的需求,反艦作戰這種戰術性任務暫時還排不上號。其次核潛艇這種高度敏感的作戰平臺,發射彈道導彈很容易引發對手的誤判,帶來不必要的戰略風險,美國曾經也考慮過使用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發射常規彈道導彈進行遠程快速精確打擊,但是考慮到有可能造成俄羅斯、中國產生誤判,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中國在不缺少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平臺的前提下,也更加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晨曦談兵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從技術角度講這一點問題沒有。核潛艇中有一個分支叫“彈道導彈核潛艇”,這種核潛艇專門就是用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二次核打擊的。

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技術肯定是沒問題,關鍵的問題在於,彈道導彈核潛艇沒有必要裝備反艦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核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一起構成國家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平時遊弋於水下,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可對敵實施戰略核威懾。戰時,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憑藉優異的生存能力,躲過敵方探測和敵方第一波核打擊,並對敵方展開核反擊,摧毀敵方經濟政治中心,交通樞紐,大型軍事基地等重要目標。

彈道導彈核潛艇憑藉隱蔽、安全、機動性強、作戰威力大等特點,因此備受世界各國的重視,將其視為最重要的戰略威懾手段之一。

比如,俄羅斯德爾塔IV型核潛艇,配備16具彈道導彈發射筒,可發射R-29RMU2型/RSM-54型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攜帶4~10個威力為10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全部導彈可在短時間內將將全部導彈發射完畢。德爾塔IV型核潛艇其攜帶的核武器足以將一箇中等國家夷為平地,哪怕是美國受到如此打擊也只能剩下半條命。

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說就是一件滅國利器,一艘潛艇滅一個國家絕對不是吹牛。如此一件國之利器,裝反艦彈道導彈打航母,不免有點大材小用了。如果彈道導彈核潛艇因為發射反艦彈道導彈,被敵人發現了行蹤並擊沉,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反艦彈道導彈,從本質上來說是屬於一種岸艦導彈,是一種純粹的防禦性武器,主要責任是禦敵於國門之外。而核潛艇無論是攻擊型核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都屬於進攻性武器,主要是實施對敵攻擊作戰。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事半功倍。讓核潛艇這種攻擊性武器,裝上反艦彈道導彈,去進行防禦作戰,顯然不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就算強行捏合在一起,也只會顯得不倫不類,事倍功半,無論反艦彈道導彈,還是彈道導彈核潛艇都無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兔哥回答,目前擁有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並不多,反艦彈道導彈威力巨大,打大型艦船最合適了,但彈道導彈的體積大重量大,安裝到艦船上是有難度的。彈道導彈發射時會產生很大的尾焰,這對於艦船的防高溫處理變得壓力很大。另外就是安裝位置,艦船的吃水加上艦體的高度,除非是大型艦船,否則無法裝下彈道導彈的彈體,加上彈筒以及排焰裝置,這個體積是艦船無法承受的。


從使用上看,除了巨大的開口給艦船結構設計帶來影響,也給艦船的穩性帶來不利。彈道導彈作為一款武器是嬌貴的,維護保養的費用和難度在海上是無法保障的。同時艦船在海上漂泊,擺動很大,彈道導彈不比反艦導彈,彈道導彈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初始的穩定彈道,這個彈道在晃動中是無法獲得的。因此,彈道導彈是不能上艦的,而且也裝不下幾個,意義不大。

再說說潛艇,理論上能夠安裝到潛艇上,彈道導彈核潛艇搭載的戰略導彈也是彈道導彈,性質相同,而且戰略導彈的彈體比反艦彈道導彈要大很多,安裝也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反艦彈道導彈是以常規彈頭為使用要求的,這個很重要,常規彈頭適應性更廣泛,如果是核彈頭只能是存倉庫裡去,很難用上,這樣就失去了當前殺手鐧的意義。常規潛艇同樣無法安裝彈道導彈,個頭太大,佔用空間大,不適合,而使用核潛艇又面臨被打擊的危險,不存在你打別人,別人不打你的情況。這樣又顯得太浪費了,核潛艇可是國之重器,當然核潛艇是具備這個安裝條件的,關鍵是有沒有必要這麼做這是最關鍵的。



彈道導彈的特點並非是裝藥量大這麼簡單,而是距離+速度這才是它的威力所在。彈道導彈的的射程很遠,能夠在航母的防區外對航母進行遠程打擊,這個射程不必定位,能打1000公里,也意味著能打3000公里。為什麼這麼說,彈道導彈如果解決了進入大氣層的黑障現象(黑障會使導彈的通訊中斷,處於無控狀態,而彈道導彈的速度通常都具備10~20馬赫的速度,短期黑障就會使彈道導彈無法對準移動的艦船)。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是彈道導彈都能具備打艦船的能力,這個不是難點。但問題來了,既然彈道導彈具備遠程打擊能力還有必要往艦船,潛艇上安裝嗎?



彈道導彈的特點就是射程+速度,既然能夠對遠距離的移動艦船進行打擊,只要部署在陸地上,採取機動部署,既有利於隱蔽又方便保養,最主要的是使用價格要遠低於潛艇或艦船上,那麼就沒必要往潛艇上部署,又不是美國,到處去打別人,作為國土海域防禦作戰足夠用了。所以,彈道導彈隨雖然能夠部署於潛艇但並不具備實際意義。其使用的性價比,打擊距離等等更適合部署於陸地上,而不是海上。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闡述個自觀點,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反艦彈道導彈上艦沒有困難,上潛艇也沒有困難。二者的區別就是水面艦艇受氣象影響大,艦艇搖晃影響發射精度。潛艇潛入水下,受風浪影響很小,微乎其微。

潛艇的問題是通信聯絡。電磁波在水下衰減非常嚴重。潛艇行動前需要浮出水面與基地通信。

反艦導彈不同於對地導彈。地面目標是固定的,知道經緯度就可以了。軍艦是運動的,潛艇必須實時得到目標信息。

目前只有中國有彈道反艦導彈。中國的導彈核潛艇也可以執行常規打擊航母的任務。


一葉楓流


如果你學會了對牛彈琴就會知道


糢糊的世界建新


難在,沒個卵用。

用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這個還是很正經的,但是用核潛艇去發射彈道導彈,反艦?

你腦子大概沒睡醒,我只能說,艦艇沒有這麼高的價值,讓核潛艇冒著危險去打它。潛艇一旦發射導彈,就意味著暴露,而你打的是艦艇,接下來就是核潛艇艇毀人亡。

請充分理解戰略導彈核潛艇,這個戰略的含義,級別已經高到了,從不使用,卻又無時不用。一但動用這個玩意兒,就沒有退路了,沒有後路了,就是大家一起玩完,地球重啟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