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市,市民的熱切期盼

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廣大市民無不“喜大普奔”。因為這一疫情根本性好轉為復市提供了巨大空間。


十多天前,上海就開啟了有序復工復產復市的模式。相比復工復產,復市顯得姍姍來遲且步履維艱。眼下,上海已基本上實現了復工復產,一些受疫情影響而停工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也相繼重啟,而素來熙熙攘攘的上海街市依然冷清、蕭條。雖說鬧市區的咖啡店、熟食鋪(如光明村)人頭攢動,但絕大多數商場、店鋪開張了,卻是人流稀疏,還有不少沿街店鋪關門大吉。


隨著上海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復市迎來了向好趨穩的良機,街市的人群流動恢復常態,那是指日可待的事兒。然而,新冠肺炎傳播的風險依然存在,尤其是境外輸入病例時有發生,在二級響應的形勢下復市,社會防控和自我防範意識則是不能“降級”的。


復市,市民的熱切期盼 | 上海法治報評論


那麼,如何復市而防控不“降級”?話分兩端說——


復市後的商場、店鋪,從理論上說,作為公共場所,它應該是會出現人群的集聚和流動。為防止出現業已消除的集聚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商場和店鋪有責任和義務做好防控工作,諸如:至少通風兩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確保室內空氣的充分流通;做好室內的消毒工作;電梯乘客限量上下;營業員與顧客、顧客與顧客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搞可能會引發聚眾哄搶的促銷活動;等等。


市民在復市後,無疑會釋放出一種兩個多月壓抑後的衝動,即使不購物、不消費,也會上街領略一番。自我防範亟須銘記,如:出門帶上口罩;不去扎堆;不要近距離與服務員說話;小吃一人一小桌,合餐注意使用公筷公勺;回家後別忘了洗手、消毒;等等。


復市不止是結束消費領域的“冬眠”,拉動內需,也標誌著激發經濟社會的活力後市民進入了正常生活。因此,廣大市民熱切期盼之。


作者 | 沈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