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對於《聊齋志異》相信大家都非常瞭解,尤其其中幾篇經典故事,相比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了,例如聶小倩、畫壁、促織等等。

蒲松齡一生鬱郁不得志,生活拮据,歷經十餘年而成此書,書中通過講述仙狐鬼魅之事,反映了人間人情冷暖。正所謂“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書中除了我們熟悉的那些故事外,還有一些短篇讓人看後回味無窮,今天就簡單列舉幾篇以饗同好。

1.《四十千》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山東桓臺縣的王大司馬的家裡有一個管家,很是富有。一天,他忽然夢見一個人進來對他說:“你欠我四十千錢,現在該還我了。”然後徑直進了屋內。他一下子驚醒,而此時他妻子正巧生了個男孩。


他知道這孩子是來要前生的帳的,於是他拿出四十千錢單獨放在一個房間。凡是孩子的一切衣食、醫藥費用,都從這四十千里支出。過了三四年,四十千錢就剩七百了。


這天,奶孃正抱著孩子玩耍,管家對孩子嘆氣道:“四十千快用完了,你可能也該走了罷。”話音未落,小孩臉色大變,一仰頭一瞪眼,立時沒氣了。


管家於是操辦白事。事後一算賬,正好把花了七百錢。


蒲松齡評論說:這件事,欠帳的人可以引以為戒。曾經有個人老來無子,去詢問高僧,高僧答:“你不虧欠人家,人家也不虧欠你,那你豈能得子?”所以說,生了孝子就是來報恩的;生了不孝子,那是來討帳的。生死都是因果,生了孩子的不要過於歡喜,孩子死了的也不要過於悲哀。

以前讀聊齋,都當鬼神故事看了,現在回頭再看這個故事時,就覺得蒲公寫在末尾的一段話非常有深意。尤其最後一句“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是經歷很多生離死別後的看破紅塵吧?

人生在世,無非你欠我我欠你罷了,欠的賬還清了,自然也就沒有了牽掛,瞭然而去。但凡戀棧不去的,可能都是因為有虧欠沒有還清吧?!這樣一想,也就豁達了許多。

二、酒蟲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山東長山的劉某,身體肥胖愛好飲酒,每當獨飲,總要喝盡一甕。他有靠近城郭的三百畝好地,常常只種一半莊稼;而家裡非常富足,並沒因為愛喝酒使家境受影響。


某天一個西域來的僧人見到劉某,說他身患奇異的病症。劉回答:“沒有。”僧人問他:“您飲酒是不是不曾醉過?”劉某說:“是的。”僧人說:“這是肚裡有酒蟲。”劉某非常驚訝,便求他醫治。僧人說:“很容易。”劉某問:“需用什麼藥?”僧人說什麼藥都不需要,只是讓他在太陽底下俯臥,綁住手足;離頭半尺多的地方,放置一盆好酒。過了一會兒,劉某感到又熱又渴,非常想飲酒。鼻子聞到酒的香味,饞火往上燒,而苦於喝不到酒。忽然覺得咽喉中猛然發癢,哇的一下吐出一個東西,直落到酒盆裡。解開手足一看,一條紅肉三寸多長,像游魚一樣蠕動著,嘴、眼俱全。


劉某很驚駭地向僧人致謝,拿銀子報答他,僧人不收,只是請求要這個酒蟲。劉某問他:“作什麼用?”僧人回答:“它是酒之精,甕中盛上水,把蟲子放進去攪拌,就成了好酒。”劉某讓僧人試驗,果然是這樣。


劉某從此厭惡酒如同仇人,身體漸漸地瘦下去,家境也日漸貧困,最後竟連飯都吃不上了。


蒲松齡評論說:每天喝一石酒,並不會損失他的財富;每天連一斗酒都不喝,反而更加貧窮:人的飲食難道都是有定數的嗎?有人說:這酒蟲是劉某的福星而不是劉某的病根,那個僧人只是想要得到那個酒蟲而欺騙了他。是這樣嗎?不是這樣嗎?

有時候我們經常聽人說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大手大腳卻衣食無憂,可能的確一飲一啄自有天定吧,有時候刻意的改變自己,反而不會起到好作用。

三、青城婦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費縣高夢說做成都太守時,發生了一件奇案。有個從西邊來的商人,客居在成都,娶了青城山的一個寡婦。不久,商人有事回老家去,過了一年多才返回來,夫妻剛一團聚,商人突然死了。同行們覺得事情蹊蹺,告了官府。


官府也懷疑寡婦與人私通,謀害親夫,將她嚴刑拷打,苦苦逼訊,寡婦卻始終不承認。押解到郡府後,也因為缺乏實證,只好將寡婦下在獄中,案子拖了很久沒有解決。後來,高夢說的官衙中有人生病,請來一個老醫生診治。交談中,高夢說提起這件奇案,老醫生突然問道:“那寡婦是尖嘴嗎?”高夢說一楞,反問:“有什麼說法嗎?”老醫生起初不肯說,再三詢問,才道:“本地青城山周圍有幾個村落,村中婦女多被蛇交配過,生下的女兒都是尖尖的嘴巴,下身中長著像蛇舌一樣的東西。和男子相合時,蛇舌有時會伸出來,一插入男子體內,男子便會立即脫陽死去。”


高夢說聽說,大感驚駭,但還不太相信。老醫生又說:“這地方有巫婆,能用藥使寡婦伸出蛇舌,是與不是,到時一看便知。”高夢說便按照老醫生講的,找來一個巫婆如法炮製,果然有蛇舌樣的東西伸出來,才案情大白。高夢說便擬公文呈告上司,上司又重新檢驗過,才免了寡婦的罪,將她釋放回家。

雖然說古代婦女地位不高,但是這個父母官還是非常開明的,不是故意殺人就直接釋放,很人性。

四、太醫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姓孫的評事官,很小的時候就死了父親,母親從十九歲就守寡。待到他考中進士時,母親也去世了。他曾經對人說:“我必定要博一個‘誥命’稱號,使九泉之下的母親感到榮耀,才不負她老人家守了一輩子苦節!”


不想孫評事忽然得了急病,很重。他平日與太醫很好,就讓人去把太醫請來看病。派去的人剛出門,孫評事的病就越發加重了,他眼睜睜地說:“我生不能揚名顯親,死後有什麼臉面見老母於地下!”話剛說完就嚥了氣,兩眼還睜得大大的。一會,太醫來了,聽到哭聲,知道孫評事已去世,進去弔喪。見他死不瞑目的模樣,心中很驚異。家中的人向太醫說明了原因。太醫說:“想得個‘誥命夫人’稱號,這也不難。當今皇后馬上就要生孩子,只要他再等十幾天,誥命是可以得到的。”

於是讓家人立刻拿了艾條來,在孫評事的屍體上灸了十八處。艾條快要燒盡時,孫評事已在床上呻吟出聲,急忙給他灌藥,居然又活了過來。太醫囑咐說:“今後切記不要吃熊、虎肉。”家裡人都牢牢記住了。但是,因為熊、虎之類的肉平時很少見,所以孫評事也不太在意。過了三天,他一切恢復正常,依舊隨大家到朝中進行朝賀。過了六七天,皇后果然生了太子,皇帝就賜群臣宴飲。宮庭中的侍從,拿出山珍海味遍賜文武大臣,見白片中尖有紅絲,甜美無比,孫評事吃著,不知是什麼東西。第二天,問他的同僚,人們說:“是熟熊掌。”孫評事大驚失色,繼而得病,回到家就死了。

這個醫術只能用神乎其神來形容了,雖然現在看覺得是胡言亂語,但是古人的醫術和才智的確超乎今人想象啊。我是不是有點厚古薄今了?

五、盜戶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清順治年間,山東滕縣一帶盜匪猖獗,平均十個百姓中就有七個是盜匪,官府都不敢抓。


後來這些盜匪受招安歸順了朝廷,縣官給他們另立戶籍,稱之為“盜戶”,也就是賊戶口的意思。

凡是“盜戶”與良民發生了爭執,官府就千方百計的袒護他們。沒辦法,怕他們造反啊。


後來一打官司就總有人冒稱“盜戶”,最後演變成每次打官司時,訴訟雙方都不用說事兒,一上來就開始爭辯誰是真盜戶,官府還得去核查戶籍。實在荒唐。


正巧,縣衙門裡有狐狸作祟,縣官請了法師,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進一個瓶子裡,準備用火燒死。這時,只聽狐狸在瓶子裡大喊:“我是盜戶!”


連縣官都樂了。

所以說當不能一碗水端平的時候,大家自然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行事。

就如同前些年少數民族高考加分一樣,許多邊都不沾的人都紛紛想轍改戶籍稱自己是少數民族,跟蒲公所說的這個盜戶還有什麼區別嗎?時代變了,事情卻是一樣的令人發笑。笑裡卻帶著無奈。


六、祿數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有個既有名聲又有地位的人,總做損人利己的壞事,妻子常用善惡報應勸他,他就是不聽。


有個方士據說能預知人的壽限,這人就去找他。方士看了他很長時間後說:“你呀,再吃二十石米,四十石面,就死了。”


這人一算賬,一個人一年吃 2石糧食足夠了,那麼他還能活二十多年呢。於是他毫不收斂,仍像以往那麼幹壞事。


過了一年,忽然得了消渴疾,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糖尿病,這人飯量大增,而且一會兒就餓,一天一夜吃十幾頓還要吃,不到一年就死了。

古今貪官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貪易改難,無不存有僥倖心理。如果聽了方士之言,有所驚懼,從此改弦更張,也許不至於這麼早就命喪黃泉,但他卻“橫如故”。所以悲慘的下場也就是必然的了。

七、狐聯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有個姓焦的書生,是章丘縣虹先生的叔伯弟弟,在一個園子裡讀書。


一天夜裡,有兩個美人來到園子裡,長得都非常俊美。一個是十七八歲;一個十四五歲,走進焦生屋,就扶著桌子對焦生笑。焦生一看就知道是兩個狐女,便非常嚴肅地叫她們走。大的女子說:“你鬍子這麼長,為什麼沒有一點大丈夫氣?”


焦生說:“我焦某生平不好女色。”女子笑著說:“真是個書呆子,你還遵守著那些陳腐規矩嗎?下界的鬼神,凡事都拿黑的當白的,何況這床上的小事呢?”


焦生再次怒斥她們出去。女子知道打動不了焦生,就說:“你是讀書名士,我有一副對聯,請你作下聯,能對上下聯我就走:‘戊戍同體,腹中只欠一點’。”焦生聽罷,想了半天沒有想出下聯來。


女子笑著說:“名士就是這樣嗎?還是我代你對上吧:‘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說罷,一笑而去。這件事是長山李司寇說的。

這故事告訴我們,在這年頭,連點帶內涵段子都說不出來,就別處去嘚瑟了。老實在家待著吧。

八、亂離二則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1、學師劉芳輝,是京都人。他有個妹妹許聘給戴生,出嫁的日期眼看就到了。遇上清兵入境,父兄恐怕她這樣一個細弱女子成為負擔,打算把她妝扮好送到戴家。還沒妝飾完,清兵紛紛而入,父子分頭逃奔。


劉女被清兵的小頭目俘虜而去。跟隨了好幾天,小頭目對她絕無不莊重的行為,夜晚就睡在別的床上,對她的飲食照顧非常周到。後來又擄掠了一個年輕人來,年紀和劉女差不多,容貌秀美儀態風雅。

小頭目對他說:“我沒有兒子,想讓你來繼承家世,願意嗎?”年輕人答應了。又指著劉女對他說:“如果願意的活,就讓她作你的妻子。”年輕人很高興,願意按他說的辦。小頭目於是讓年輕人和劉女睡在一起,二人感情融洽,非常快樂。隨後在枕上各自說出姓氏,原來年輕人就是劉女的未婚夫戴生。

2、陝西某公,任職鹽官,因家室累贅沒帶到任上。遇上姜瓖據城抗清的事變,家鄉成了他們聚集的地方,某公和家庭的音信便隔絕了。後來事變平息,某公派人探問,而百里以內人煙斷絕,無處可以打聽消息。


恰遇某公進京向朝廷述職,身邊有個老差役死了妻子,家貧不能續娶,某公便給他幾兩銀子讓他去買個妻子。


當時清兵凱旋,俘獲了無數婦女,插上草標押到市場上,像牛馬一樣地賣。老差役攜帶銀子到市場上去選購女人,他自知錢少,不敢問年輕女人的價錢。見其中有個老年婦女很整潔,就拿銀子贖買回來。老婦人坐在床上,仔細地認了認說:“你不是某差役嗎?”問她是怎麼知道的,她回答說:“你跟隨我的兒子服役,怎麼不認識!”差役大驚,急忙告訴某公。某公過去一看,果然是自己的母親,因而痛哭,加倍償賜了差役。


老差役因為銀子多了,不願意再買年老婦女,見一婦人年紀三十多歲,風度儀容超脫不俗,就贖買了她。往回走時,婦人一邊走一邊看他,說:“你不是某差役嗎?”差役又驚問她。她回答說:“你跟隨我的丈夫服役,怎能不認識!”差役更加驚奇,領著她去見某公。某公一看,果真是他的夫人,又悲痛失聲。一天當中母親、妻子重新和他團聚,高興得不得了。於是用一百兩銀子為老差役娶了一個美貌的妻子。


看來必定是某公有大德,因此鬼神被他感動並報答了他。可惜說這事的人忘了此公的姓名,秦中或許還有能說出他的姓名的人。

俗話說寧做盛世狗,不做亂世人,不是沒有道理的,在兵荒馬亂的時候,什麼禮儀廉恥,什麼身份地位,都不如一口飽飯重要。那時候就沒有什麼矯情不矯情了,能活著就是勝利,人命賤入草啊。所以希望再也不要經歷戰亂了。

九、二鴻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有一個射鳥人人捕獲到了一隻大雁,另外一隻大雁跟隨著射鳥人飛到了他家,悲傷地鳴叫著並且來回地飛著,直到傍晚才離開。


第二天,那隻大雁又飛過來了,射鳥人將它一起捉住,但看見它伸長脖子俯仰著,並且吐出半塊金子。射鳥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於是說:“這是將要用來贖回你的妻子吧!”大雁像人一樣點了頭。於是射鳥人就釋放了兩隻天鵝,兩隻大雁就雙雙飛離而去。


射鳥人稱了一下金子的重量,得到了二兩六錢多。


唉!禽獸能懂得什麼,但是卻有像這樣的深情!人世間最悲涼的事情莫過於活著的時候分開,動物不也是這樣的嗎?

鴻雁天南地北雙宿雙飛,嚴冬酷暑不離不棄,比翼雙飛多麼快樂,離別卻是如此楚痛難當。想未來之路前程渺茫,自己形單影隻,每年寒暑飛越千山萬水,晨風暮雪,沒有摯愛相隨,苟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讀到眼前這一幕不禁讓人淚奔。捕鳥人也是個有情義的人啊,遇到貪婪的人會連鳥帶金子都不放過的。

十、鏡聽

論的是鬼神,見的是人心——《聊齋志異》十則你沒見過的小故事。

山東益都縣的鄭氏兄弟,都是文學士。大鄭早就出了名,父母偏愛他,因此對大兒媳也好;二鄭科場失意,父母不太喜歡他,也就厭惡二兒媳,至於恥於把她當作兒媳,這樣相比之下一冷一暖,兄弟二人心裡就有了隔閡。


二鄭媳婦對丈夫說:“都是同樣的男子漢,為啥就不能為老婆爭口氣?”拒絕和丈夫同宿。從此二鄭發憤努力,專心致志地勤學苦鑽,也終於有了名氣。父母對他的看法稍好了點,但終究不如對哥哥好。


二鄭媳婦盼望丈夫顯貴的心情非常急切,這一年正好是鄉試大比之年,在除夕晚上她偷偷用鏡聽的方法為丈夫考試占卜吉凶。出了門,聽見有兩人才起來,互相推搡著鬧著玩,說:“你也涼涼去!”二鄭媳婦回到家裡,弄不明白這句話是啥意思,也就放下這事不再提了。


鄉試考完以後,兄弟二人都回家了。當時天還很熱,兩個媳婦在廚房裡為忙秋的人做飯,熱得她倆很難受。忽然有騎馬的人登門來報喜訊,說大鄭考中了舉人。鄭母趕緊跑進廚房喊大兒媳說:“老大考中了,你可涼涼去。”二鄭媳婦又氣又難過,一邊掉淚一邊做飯。不一會兒,又有人來報喜說二鄭也考中了舉人。二鄭媳婦聽說,用力一扔擀麵杖起來,說道:“我也涼涼去!”


這句話是她心中氣忿之情所激,不知不覺順口說出來的;可過後再一想,才知道正好應驗了鏡聽占卜的結果。

鏡聽這個占卜方法年代久遠,在《月令萃編》《琅環記》等古籍中有所記載。唐代詩人王建還特地寫了首《鏡聽詞》,細緻描寫了一個女子鏡聽的全過程。

“鏡聽”的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元旦之夕,灑掃置香燈於灶門,注水滿鐺,置勺於水,虔禮拜祝。撥勺使旋,隨柄所指之方,抱鏡出門,密聽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

第一步,在如今的除夕夜,灑掃,擺香燈於灶口。把勺放在盛滿水的鍋中,禱拜;

第二步,撥勺旋轉。停下後,按勺柄所指方向抱著鏡子出門。

第三步,偷聽人言。聽到的第一句就是祈禱之事的答案。

蒲松齡評論說:因為貧窮,父母就不把兒子當兒子看待,這也是有原因的!家庭內室,本來不是憤慨激動的地方;然而二鄭妻激發丈夫積極向上,和那些只知道抱怨丈夫無能的婦人,還是大不相同的。投杖而起, 真千古之快事也!

雖然都是一家人,但是不得不承認一碗水很難端平,有出息和沒出息自然得到的尊重不一樣,所以如果由於沒本事讓媳婦跟著受累的,有朝一日都能讓自己媳婦也能“投杖而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