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嶽陽臨湘市為何有個江南大漠?

獨行客地圖帝


臨湘桃礦漁潭有三大美景,小火車,花石灘還有尾沙壩,而尾沙壩又是最美的地方。過去的尾沙壩被群山環繞,壩中間清潾潾的水庫輝映著藍天,山上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有野生獼猴桃,板栗,還有杜鵑花……在那座開滿紅色杜鵑花的山頭上我驚喜地發現了一株黃色的杜鵑花。夏天夜晚的尾沙壩成群螢火蟲提著燈籠跟著你,滿天的星星眨巴眼睛看著你,啊!那是個充滿童話的地方……




汨水清清


說起沙漠,在我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那滾滾黃沙的壯觀場面,想起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我國是沙漠比較多的國家之一,沙漠總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大都集中在西北比較乾旱的地區,如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但是誰能想到,在山清水秀、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湖南也有一片不小的沙漠。

湖南的這片沙漠位於岳陽市下轄的臨湘市境內,面積也達到三千多畝,深五十多米,沙儲量近億立方米。為什麼在湖南會有這麼一大片沙漠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臨湘市。臨湘市位於湖南東北部,和湖北省接壤,是長江沿岸城市,北臨長江,西傍洞庭,東南部是幕阜山。

臨湘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有眾多河流,如桃林河、源潭河、坦渡河等。水域總面積311平方公里的黃蓋湖,臨湘市佔據三分之二,是湖南第二大湖,還有3000多畝的龍潭湖以及其他湖泊,也就是說臨湘市不但不缺水,而且水資源相當豐富。

臨湘市的這片沙漠位於長江以南,面積也不小,因此被稱為“江南大漠”。江南大漠和我國西北乾旱地區的沙漠不同,並非是因為自然氣候的原因形成的,而是人造的。江南大漠位於臨湘市藥菇山南麓的忠防鎮汀家畈,忠防鎮礦藏資源豐富,有鉛鋅礦、甲長石等十七個礦產品,尤其是鉛鋅礦是比較容易開採的優質礦,其開採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抗日戰爭時期,日侵略軍曾經進行過5年掠奪性開採。

始建於1958年的桃林鉛鋅礦曾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中規模最大的礦山之一,從建立之初到1998年,年產100萬噸。桃林鉛鋅礦職工最多的時候達萬人,對我國鉛鋅事業的貢獻非常大。 桃林鉛鋅礦資源枯竭,2000年後基本礦區生產基本停止。忠防鎮因桃林鉛鋅礦,現已改稱為“桃礦街道辦事處”。

江南大漠的形成就和桃林鉛鋅礦的開採有關,當年開採鉛鋅礦石時,為了不影響職工以及家屬的居住,就通過洗礦管道將礦渣尾砂排放到現在的江南大漠所在的山丘之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過40多年不斷累積,形成了深約50米,面積達3000多畝的一片人工沙漠。也就是說,江南大漠實際上是桃林鉛鋅礦的尾砂壩。因為是鉛鋅礦尾礦沙,所以江南大漠的顏色近呈銀色,和普通沙子的黃色不同,在陽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因此也被稱為“銀沙灘”。

江南大漠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沙漠,但是這裡的沙卻是最貴的沙,隨著提煉技術的進步,這些礦砂中的礦物質還是可以被再次提煉利用的。缺乏資源的日本當年曾想用一斤大米換一斤砂,來換這些尾礦砂,被咱拒絕了,真的佩服當時決策者的長遠眼光,畢竟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江南大漠在江南罕見,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但是作為我國採礦工業的一個遺蹟,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我就是這裡的原住民,現在全拿水泥填上了,原來小時候白茫茫的一片,每年過年都要從哪裡走過去,如果是下雪就更美麗了,但是現在啥也沒有了。


用戶6835283361


是以前挖礦留下來的尾沙。尾沙細細的,雪白色,一望無垠,綿綿不絕,白色沙漠的既視感。尾沙上面不是很適合長植物,只有周圍圍了一些馬尾松,蘆葦。陣風拂過,頗有大漠孤煙直的滄桑感。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只留在記憶深處了。


影影影17


挖礦留下的,八年前去玩過,在那裡凍得瑟瑟發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