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月薪10000元和在合肥7000元,你願意選擇在哪裡?

環球博覽匯


在你決定去上海漂之前,首先要看清楚自己的特長是否適合在上海發展,如果沒那個金剛鑽,我還是建議在合肥發展,畢竟在這邊全家一起努力房價還是能夠得著的,一輩子租房住那種滋味可不大好受。上海有機會,可合肥的機會也不少的,關鍵要看你可是那塊料。


吳大國11


我選上海,但並不是上海每個月比合肥多三千這個因素。我以我血淚的教訓寫下下述文章!



首先本人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江蘇蘇北人,江蘇讀的本科,一本重點院校;上海讀的研究生,雖然不是上海四大,但也是一所雙一流院校。研究生畢業前找工作,上海也有一些不錯的offer,一家大的央企,幾家汽車行業的外資企業,但我我最終為了愛情,放棄了這些offer,放棄獲得上海戶口的機會,去了無錫一家日資企業,從事辦公用品的研發。一年之後,因為不喜歡這個行業,著急忙慌跳槽去了一家民營的上市公司,汽車行業。但民營企業的弊病並不是書面上說說而已,而是實打實存在,即使是民營上市公司。體制不完善,工作負荷大,薪資待遇低,福利保險差,沒有培訓和提升。。。

但是人生的路很多是單向的,你做了選擇很多時候,沒法再走回去。就拿我自己來說,我那家是Tier 2供應商,首先主機廠就把你的大門關死了,許多Tier1的供應商也把你的門關死了。而且無錫本地的優質企業少之又少,我想這也是我當時換工作的時候,進了這家企業的部分原因,縱然也有我自己選擇比較衝動等因素。

對比上海與合肥,情況也類似。上海的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領先合肥不知多少。就拿汽車行業來說,上海集聚大眾,通用,上汽這麼多的主機廠,一流的Tier1供應商也都在上海有研發與商務的總部,其他行業也大同小異。我們知道不管什麼行業,產業鏈頂端的企業一定比產業鏈底端的企業利潤率高(運營成本拋開不談),企業的利潤也決定了員工的收入,這就關乎你的錢袋子了!另外有時候碰到同行業在上海工作的同學,也會略顯尷尬,人家是你的客戶,甚至是你的客戶的客戶。即使不對你頤指氣使,我想你心裡也不是滋味!還有國際視野,個人成長,工作環境,其他福利等等都不是同日而語的!



上海是無數的企業總部,無數的研發與商務的辦事處,這也側面體現了了上海工資的天花板。例如合肥的中層管理者收入天花板是30-50萬,上海的天花板就是是一百萬;合肥高管收入的天花板是80-100萬,那麼上海高管收入天花板就有可能幾百萬,千萬,甚至沒有上限!

因此我想說這不是每月三千塊錢的差距,而是關乎未來可能性的差距!


JeffreyShambaugh


我是在合肥生活的低層次上班族,沒有太多的感慨!但我去過上海幾天,看到那時候的生活節奏快的跟合肥是沒法比的,那裡的人們都是拿著早餐跑路趕地鐵,我們在合肥都是在家做早餐吃過了不緊不慢的去上班!個人感覺雖然有前途工資高,但人的生活壓力大!


石竹蘭香


上海不是你待的地方,

合肥不是我待的地方,你不願

拿上海的一萬,我不敢高攀合

肥的七千,我覺得我的成都就

是全國最舒適的城市,四千大

洋的收入足以享受輕鬆,悠

閒, 恬靜,舒適的生活,對於

既不想高人一等,又不想衣食

拮据的我。這就夠了。


情感老法師


您這個問題選擇的不是錢,是兩種性格的人的兩種人生。

說實話,上海1w塊未必活的比合肥7000元滋潤。

但是如果我選擇了上海,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奮鬥,努力在這個城市活下去,並且我還要活的越來越好。這裡資源更多,機會更多,上海也不是一個給年輕人養老的城市。

如果我選擇了合肥,也許我選擇的就是更安逸,早九晚六的生活,可以順便再做點小買賣,搞點小兼職。用不了幾年,我就能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如果是這兩個城市,我會選擇上海。如果可以我更想在年輕的時候接受更大的壓力,做出更多的努力。


小震職場


六年前,在上海12000,回合肥變7000,我回來了,因為我女朋友在合肥。

大家選擇合肥還是上海並不僅僅考慮工資這一個因素,還會考慮家庭、房子、生活方式等等。

所以對於不同情況的人來說,選擇也會是不同的。


山裡出的娃


這個問題我感同身受,恰好我就是合肥人在上海工作。本人畢業於上海一般院校的研究生。畢業進入上海的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上班,月收入一萬。

1.先說吃住穿,這幾年由於長三角圈的協同發展,合肥發展迅速,尤其前兩年房價增幅全球第一。合肥市區的房價兩三萬一平了,和上海郊區房價相當。本人從事製造業,工作在郊區,所以這點相似。如果無法忍受住上海郊區,要在上海市區買房的,那基本不用比了,肯定是合肥性價比高了。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非要住市區,上海交通發達,郊區不太堵車,偶爾週末去市區逛逛,還是可以的。吃穿方面,大多數拿月薪的人一般吃吃肯德基,火鍋,炒菜類的,穿穿優衣庫等,一般連鎖店全國價格都差不多的。不可否認,上海外灘那些高檔的消費肯定很高吧。不是月薪一萬多會去的,所以不存在這個對比。

2,交通方面,這點確實上海比合肥貴,上海出租車起步價12左右,合肥8左右。上海地鐵按照市物價主管部門批覆的軌道交通網絡票價體系,即:軌道交通實行按里程計價的多級票價,0~6公里3元,6公里之後每10公里增加1元。合肥地鐵目前兩條線路從合肥火車站到九聯圩站,全程票價為5元。全程27.8公里的2號線開通後,全程也不會超過5元。

3,醫療教育,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這方面的投入很大,尤其醫保繳納的水平比外地高,高考的壓力也相對小一點。

綜上,如果上海拿1萬對比合肥拿7000,個人建議上海更好點。另外,提到一點兩者相差3000,如果真的想省錢攢錢,節約點的話這額外的3000還是可以省出來一些的。



白龍小劍


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容不下肉身,於是便有了漂泊和遠方。一線城市與家鄉所在地,到底該在哪裡打拼呢?實際上,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接下來能夠很好的去奮鬥;決定你未來是否幸福的也不是選擇在哪裡,而是選擇後能否用心去打拼。

到底是在一線城市打拼,還是回到家鄉所在省份的省會城市工作,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曾經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選擇。尤其是那些在一線城市上學的學生,畢業時少不了會面臨這樣一個選擇。

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容不下肉身,於是便有了漂泊和遠方。到底該如何選擇呢?松哥相信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自身的條件、所追求的目標、所看重的因素不一樣,所作出的選擇自然會有所區別!

而從長遠來看,這兩個選擇也很難說那個更好。以本人的親身經歷為例,10多年前幾個同學一起在北京上大學,畢業後有人留在北京,也有人回到家鄉的省會城市。

十多年過去了,回鄉的同學住豪宅、開好車,時不時還出國旅旅遊;而在北京的同學,時長加班,房子也是剛剛夠住,但過得也很開心,對於當初的選擇也不後悔。

一、如果渴望拓展視野,快速提升能力,那就留在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眾所周知,一線城市工作機會多,優秀企業也更多,在一線城市工作能夠獲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在一線城市能夠更快的成長:一方面,一線城市企業人員的總體水平相對更高,所接觸的同事都是高手,既能夠產生壓力進而促進個人成長,而且還能夠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一線城市對於員工的要求更高,企業對員工的培養投入也會更多。再者,優秀企業各項工作更精細化,能夠有機會接觸比較深入、專業的工作內容,也有利於個人能力的提升。

一線城市有利於提高個人視野:在一線城市能夠更快的接觸新的知識、新的事物,有助於提升個人的視野。

二、如果期望生活壓力不那麼大,回家鄉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一線城市機會多,但不得不面臨消費高、競爭大、節奏快的現實。

  1. 生活成本較高:一線城市的寸土寸金,房租價格尤其高,其它的吃、穿成本也不低。如果考慮同等的生活質量,一線城市的支出佔收入的比重比其它城市要高。比如在上海租一個一般的房子可能需要5000/月,在其它地方租同等水平的房子可能只需要兩三千。
  2. 競爭壓力大、工作節奏快:一線城市對人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可謂人才濟濟,人才多了面臨的競爭自然就大,尤其是好的工作機會所面臨的競爭更大。而大家為了能夠保住好工作,會全力以赴,所以工作節奏會比較快,勞動強度不小,加班加點可能是常事。

也要看工作機會的發展前景

除了考慮不同地方機會、壓力大小之外,也還要看一看兩個地方工作機會的好壞。在一些二三線城市,也有一些好的企業和好的機會。如果個人能力不是很突出,在一線城市能夠獲得的可能也只是一些很基礎的工作機會,未來發展前景也不是很好。而回到家鄉可能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所學,回鄉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實際上,選擇沒有對和錯,根據自己的條件,以及自己所看中的因素,做出自己的選擇,然後,竭盡全力去奮鬥,只有這樣,將來回頭來看,你的選擇才是明智的。也可以說,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接下來能夠很好的去奮鬥;決定你未來是否幸福的也不是選擇在哪裡,而是選擇後能否用心去打拼。

我是@松哥聊管理,專注職場經驗、管理方法分享,助您實現職業夢想!


松哥聊管理


怎麼說呢,記得奇葩說有大城床以及小城房的辯論。現在也有很多逃離北上廣的現象,現在的二線甚至三線發展得也都還很不錯。就拿合肥來說,近些年也是蒸蒸日上。

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之前在上海,後來回合肥,問為什麼,買不起房,家裡湊得首付在合肥買得起。安徽人,就回合肥了。買了房之後,又回上海了,問為什麼,說,自己的職業發展遇到瓶頸了,上海機會更大更多一些,更廣闊一些。

這個哥們兒說:個人很多時候看似自主的選擇其實都是綜合考慮之後的妥協。

還有一些認識的人,從畢業一直在上海,這些年陸續也買房了,都是在崑山,太倉買的。他們說這種情況很普遍,這也是一種思路跟出路。

這些人中,有同學,有之前的同事,都是211的學歷,家裡也能支持一部分。在職場上,也都是中間層,不是什麼名校,也沒有什麼特別過人的本事。畢業快10年了,在上海也都是年薪20多萬。月薪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交了房貸,然後房租,就不剩什麼錢,有一個同事還開玩笑,不發年終獎,就沒錢過年。過得比較舒服的,也有,一是小兩口雙職工,工資差不多的。還有就是家裡相對殷實,買房買得比較早的,房貸相對就少很多,甚至只有後來那些買房同事的一半,三分之一不到的。還有就是合肥買了房,又竄回上海的,也看得比較開。一提在太倉買房跟在合肥買房有什麼不一樣,他認為沒太大差別。

上海還是合肥?

還是之前提到的那位同事的話:綜合考慮下的妥協。

題外話,不乏跟頭條上一樣的牛人,比如一個前同事,做六西格瑪出身,09年合工大本科畢業,去了上海通用,一年最少20薪,具體多少,問了也不說,在上海買房又買車,朋友圈裡經常是清華畢業的小徒弟的人物素描,然後附一張自己的素描畫,日子確實很滋潤。


若谷無聲


1.上海月入1萬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數以及可支配收入小於合肥月入1千,同樣的蝸居,房租估計要貴2-3倍,一日三餐的物價也要貴很多,多出來的3000塊基本都付房租以及日常餐飲了,再加上更大的工作壓力,幸福水平可能會小很多

2.有些人會說,上海經濟發達,商品貿易發達,繁華的魔都會比合肥好很多,但是,在上海,月入1萬我相信你也很難融入到繁華的大魔都,每天只能兩點一線往返辦公室與你的小蝸居,還需要參與到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天甚至都要小跑著趕地鐵。

3.合肥目前準確來說,也就剛達到2線的最低標準,房價偏高,月入7000,除去房租(地鐵口附近,1室1廳,一個月大概1000元左右+水電費150)以及一日三餐,預計還能剩餘4500左右,每月存款2500吧,多出來2000元在合肥逛個商場,買點衣服還是比較輕鬆的,再看點電影,總體來說也還可以

4.上海月入1萬,除去房租(近郊附近的地鐵口1室1廳,一個月大概2000+水電費200)和一日三餐,預計還能剩餘4500左右,週末沒事也可以逛街緩解下壓力,但是估計很難去逛商場什麼的了,畢竟租金貴,整體物價水平偏高,生活體驗度相對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