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這麼多反對安倍的聲音,為什麼他還沒下臺?

步著邊


2018年9月20日,安倍晉三當選為自民黨總裁,這是安倍第三次當選,如果不出意外,安倍晉三的任期會達到2021年,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


安倍晉三的任期與他之前的幾任首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一任野田佳彥任期1年3個月,前兩任菅直人1年2個月,前三任鳩山由紀夫任期9個月,前四任麻生太郎任期1年,而安倍幹了差不多7年。

民主國家,兩個數據最能說明領導人的受歡迎程度,一個是任期,另一個就是支持率。


2019年3月10日,日本媒體公佈了最近調查的安倍晉三的支持率,高達43.3%,雖然有所波動,但是總體而言,安倍在國內仍然是受到歡迎的。

安倍晉三前幾任首相之所以任期時間短,主要是無力提高日本經濟水平,1995年日本經濟達到巔峰,而早在80年代,美國就與日本等國簽署了《廣場協議》,隨後在美國的主導下,日本經濟一落千丈,迅速崩潰。

安倍上臺以後,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讓日元緩慢貶值,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由於手裡的錢不斷緩慢貶值,所以一些可有可無的物品也出現在採購單上,因為即使不花,手裡的錢也只會更加不值錢。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了日本的消費 促進日本經濟增長。



在國內,安倍致力於提高經濟水平和國民的福利待遇,為了減緩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日本通過法案,減免高等教育費用,近期再次降低幼兒教育費用,極大減輕了日本人的經濟負擔。

在國外,安倍晉三一直“低人一等”,為了國家利益表現的十分謙卑,而且多次前往莫斯科跟普京要北方四島,到華盛頓會見特朗普。


安倍晉三的支持率和任期說明日本人對他還是很信任的,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支持,因為“譽滿天下者,也必定毀滿天下”。


視野新觀


安倍已經“晉三”,很有希望成為日本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而看看中國一些媒體從2012年對安倍上臺的報道,很多都不客觀,甚至錯誤。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帶節奏,就是將正常的支持和反對聲音,無限泛化,認為日本要變天了,認為安倍執政不長了。

因此木叔認為造成題目所問的原因主要是媒體報道的問題,以及很多人對民主制度不瞭解的問題。

任何正常的社會,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有很正常。不是有人反對你,你就會下臺。如果這樣,放眼全球,哪還有不下臺的政府了?

任何國家都是有兩派存在的。比如美國有共和黨民主黨,日本也有自民黨和反自民黨的勢力。他們經常搞民調。而且民調基本上都是針鋒相對,支持和反對聲音差不多。

舉個例子,比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也只是比50%多了一點點,希拉里失去總統競選的寶座,也是獲得了49%的支持,這意味著不支持特朗普的也有49%。

如果一篇媒體報道,反對特朗普的人高達49%,而不報道他獲得另外一部分支持的話。你從這篇報道中得出的結論肯定是:特朗普要完了!一半人都反對他。但實際上他卻正因為另一半人而當選美國總統。

所以,媒體的報道不客觀,不全面,不中立,沒有認識到民主國家反對意見很正常。就會造成很多國人的誤解,就會出現題目所言:安倍這麼多人反他,怎麼還不下臺?

影響其實很不好。不僅讓民眾正常看待中日關係失去了基本的依據和理性,而且媒體長期不負責任的報道和渲染,也會給決策者帶來錯覺,認為安倍要下臺了,還和他們打交道幹嘛,等著新上臺的再來交流吧!

所以,不負責任的報道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批人乃至一代人。這對於國人正確看世界,養成正常的世界觀,是很有害處的。不能認為全世界的政府都容不下反對聲音,都是千篇一律的支持。那樣想太屌絲。

沒想到安倍連任三屆,成為日本最長執政時間首相這件事,不只對安倍有意義,對我們客觀看待日本,客觀看待安倍,正常理解媒體報道,竟然也有著莫大好處。安倍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吧!


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木春山談天下


雲漢鑫日:事實是反對安倍的人並不多,支持安倍的佔了絕大多數。在一個民主的國家裡,人民不支持是幹不長的!

安倍馬上就要成為日本歷史上乾的最長的首相,就是因為其內政外交政策取得了非凡的成效,得到民眾的廣泛認可。

現在,有的老百姓受到虛假宣傳的誤導,認為安倍首相在日本國內不得人心,是不符合聲實的。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您的觀點很重要,歡迎評論、轉發、關注。)



紫園道人修仙記


這個問題,還是問得比較有意思,也值得思考和討論。

據我觀察和感受,日本國內確實有很多人反對安倍晉三首相。在日本,從各大報紙和電視臺定期、比較頻繁地實施輿論調查。由於不同的媒體有自己的傾向和主張(這也正常,所有媒體都是一個聲音和立場,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在一個國家內媒體被公權力控制和支配,但這樣的話不叫媒體了,而叫權力部門的宣傳工具,兩者的性質和屬性截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它們的調查結果也有一些偏差,但總的來說,那些輿論調查在日本社會和國民的政治生活當中還是有一定的、相對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的。

根據日本NHK電視臺(公共電視臺,就像英國的BBC電視臺)每個月所實施和公佈的輿論調查,11月份安倍內閣的支持率為46%,不支持率為37%(10月份為42%和40%;9月份為42%和39%;8月份為41%和41%)。據我這些年對日本政治和內閣的觀察,超過40%的支持率是算高的,而且安倍政權不是剛成立(經過民主選舉剛成立時支持率往往記錄很高,這也很正常,符合選舉政治的基本邏輯),已經算是很高的了。而且支持率超過不支持率,那麼,憑日本政治與輿論之間的關係來說,安倍內閣至少從輿論調查的結果來看是屬於安全的。據我看法,在支持率遠遠低於不支持率,支持率同時低於25%的情況下,那個內閣會陷入比較危險的境地,媒體和輿論,以及在野黨會紛紛抨擊該內閣,試圖逼迫首相辭職,重組內閣。

回到本文的問題,我認為,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很正常,但如前所述,誰反對,誰支持是難以量化,也無法完全統計和計算,所以,媒體實施和公佈的輿論調查才變得很重要,它們對日本人的政治生活來說還是很重要,能夠提供能見度和透明性。當然,衡量輿論和選民是否支持還是反對的最大指標還是選舉本身,選舉,以及選民的投票行為才是到底有多少人支持本屆政府的最大證據。

總之,我認為,制衡公權力的獨立、自由的媒體所實施的輿論調查和被這樣的媒體不斷監督和批評的內閣、政府、執政黨通過民主選舉被公開、透明、公正地加以審判的過程和結果,才是到底有多少人支持一國首相或政府的,擁有正當性的合法途徑。


加藤嘉一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誰為人民謀利益誰就是國家領導人,安倍為了日本人的利益可以卑躬屈膝誰能做到,為了日本人的利益可以忍辱負重誰能做到,誰不想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天下唯我獨尊。

安倍為了國家利益做了全球所有領導人做不到的屈辱,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沒有自己的面子只有人民的利益,在外交方面為了國際關係東奔西跑,為了日本企業拿到國外訂單不惜自己親力遊說,日本企業都是私企安倍沒有利益還能如此親力親為人民能不支持嗎?

不要說安倍為了日本軍國主義背書,日本從上到下都是極右翼分子,整天想著恢復曾經輝煌的人多的很,日本人民具有的危機感是軍國主義復辟的土壤,現在的忍辱負重就是為將來最次崛起做準備,安倍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日本現在的狀況。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警醒,日本人最懼怕的是中國再“韜光養晦”二十年超越美國,沒有了美國的背後支持日本將一文不值,做為美國亞太戰略的一個棋子日本從對抗遠東到今天的制約中國,安倍的所作所為是知道自己是什麼角色,強大的中國令日本惴惴不安。


觀經濟


日本反對安倍晉三的人確實比較多,但是同時,日本支持安倍晉三的人更多,這也是安倍晉三能夠較長時間執掌日本的根本原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安倍晉三的首相之位將順利地持續到2022年下半年。屆時,安倍晉三將成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擔任首相時間最長的人物。

安倍晉三能夠擔任這麼長時間的首相,不是取決於他有多少反對者,而是取決於他有多少支持者。很明顯,安倍晉三在擔任首相期間,照顧到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因此才能夠得到如此廣泛的支持。而至於反對安倍晉三的人,對於一個首相而言,有支持有反對,是很正常的。只要反對者不是多數派,則安倍晉三的首相地位都是穩固的。

安倍晉三上臺以來,一改日本經濟20多年萎靡不振的頹勢,使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持續復甦。在國際地位上,二戰以來國際上對日本的一些限制,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鬆動。安倍晉三為日本尋求正常大國的地位,是做出了一些貢獻的。當然,這個對於部分國家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對於日本一定是頗具意義的大變化。

日本國內反對安倍晉三的呼聲,自安倍上臺以來就一直存在。包括安倍晉三的修憲,包括美國的駐軍等問題,都曾出現過大規模反對安倍晉三的活動。然而,這些反對,並沒有對安倍晉三的策略形成根本性的影響,更沒有影響到安倍晉三的地位。


蘇綻


這個提問也是我心中的疑問,是啊,日本國內這麼多反對安培的聲音,為什麼他還沒下臺?記得安培上臺時,就被爆出不得人心,結果會比前任野田佳彥(執政1年3個月)更短命。後又爆出安培經濟學如何違背經濟規律,將搞垮日本經濟,日本人民堅決反對。又有安培夫人在某校的醜聞,甚至有安培突患重病,不久人世的說法,總之,我認為安培將會迅速退出日本政壇,有可能成為日本歷史上最短命的首相沒有之一。然而在期盼中等待卻等出了個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徹底顛覆了對安培的認知。

問題出在那裡?出在本人對辯證法,相對論的理解不夠。從相對論來衡量安培,不難發現日本的不同性,在日本有不同聲,甚至反對,剛好說明安培不至於很快下臺。相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無人反對,民調百分百地支持,選舉百分百的得票率反而不合相對論,辨證法,其下場證明了這個理論之永恆性,正確性。用修正後的心態重新評估這個疑問,認為日本人民還是不能低估的,眼裡不揉沙子的。從安培往前數前四任首相,任期多則1年3個月,少則9個月。日本人民為何厚此薄彼?難道是看人下菜?當然不是!只能說明每個首相的官帽都掌握在日本人民手中,反對你是在向你提警告,敲警鐘,你只有在反對聲中修正錯誤,才能贏得日本人民的支持,才能不被人民趕下臺。


雙樵\n


這個問題樓上很多大V都回答的差不多了,媒體確實是做了選擇性的報道。每個國家都是基於本國利益上做的考量,這個無可厚非,就像這世界不存在絕對公平一樣,我們不可能讓自己站在神的位置上來思考和看待問題,因為超然的神,是不存在憂患意識的。同樣的情況換成其他政治環境,結果也差不到哪去?所以,新聞看了,是需要思考和推敲的。當然,站在日本的角度來看,安倍政府的策略和改革確實是符合日本本國利益的,同時也為日本的經濟復甦做了貢獻,支持率高正常。日本的根本訴求是擺脫二戰歷史的影響,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不止經濟和政治,還包括軍事和主權),由於二戰後簽署的條約正好是約束其訴求的最大的根源障礙,所以在今天全球化,國家主權獨立的時代,站在日本的角度,這種訴求能被理解,但同時,我們能說二戰後的條約是不正確的嗎?或者說正確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近幾年我們也可以從媒體的報道中看出來,抨擊日本政治的出發點 第一就是歷史認知(即是二戰的侵略史,個人推測排除政治主觀因素,與教科書記載的屬實問題,或許有不少日本國民會認為二戰後期,他們同樣是被入侵國家,同樣受到了戰爭的苦難,甚至是世界上唯一遭受核戰爭的國家,他們同樣是受害者這樣的看法)第二,就是改憲 改憲是為了完成訴求,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這兩點都是日本迫切想擺脫的,並且正在擺脫。似乎站在日本的角度都能說的過去,同時站在我國的角度同樣沒有錯。是否很矛盾?不矛盾,有主觀意識驅使,角度之類的說辭頂多只能算是藉口。功與過不能相抵,犯過的罪與受到的懲罰苦難同樣無法相抵(即便我們這一代不是親歷者當事人)。說穿了,就是總歸不是一家人,更何況還有舊仇,一方吃了大虧現在正在變強(即便我們沒有報復心理),一方礙於制裁只能防禦(而內心同樣想變強),想不衝突,想真的和平?可能性有多大?都放下武器?地球村裡還有一百多號人呢,更何況還不算站隊問題。 所以,你們也不要想著用世界全球化,世界大同或許才會存在的“白左理論”來評論評價國事政治問題,來判定哪方的看法正確,來諷刺哪個政治陣營不民主。都在追求文明的路上,誰比誰有多高明?


胤不二


第一,儘管有一大批反對安倍的聲音存在,但是安倍第二次上臺以來所採取的政策讓日本經濟、外交都打開了局面,也因此收穫了大批支持。由於不能正確處理歷史問題,所以國人和我國媒體對安倍持負面態度居多,在宣傳報道中也不能持中立公正的立場,有意識的報道安倍的醜聞而忽視他所取得的成績,也讓我們誤以為安倍是一個絲毫不得民心的首相。

第二,安倍在自民黨內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在自民黨內安倍派系與麻生派相結合,加上黨內的反對勢力較為弱小,導致安倍在黨內處於無人能夠撼動的地位,所以安倍有足夠的資本連任自民黨總裁。又因為自民黨是執政黨,該黨黨首則自然出任日本首相,所以安倍才會長時間擔任首相一職。

第三,自民黨在日本政壇中缺乏敵手,能夠保持執政地位。一方面,在野黨不能有效聯合形成對自民黨的阻擊之勢,導致自民黨一家獨大,長期執政。另一方面,日本民眾普遍對政治的參與度不高,在議會投票時投票率較低,即使他們不喜歡自民黨的政策也不會去主動投票支持其他政黨,而恰恰自民黨有一批固定的、會投票的鐵桿支持者,正是他們的力量保證了自民黨的執政地位。

總結一下,安倍政策是讓日本取得一定發展的,加上他在黨內和黨外都沒有較強的競爭對手,所以他有條件長期執政,並且很有機會創造日本憲政以來首相最長在任記錄,我們拭目以待。


小溪解局


退一步講,日本政體不是直接民主,首相作為政府首腦由下院多數黨領袖組閣,在技術操作上,只要1自民黨控制住下院多數,2安倍控制住自民黨,安倍就可以維持政府。

現在不僅安倍達到了這兩點,而且上院也由自民黨佔據多數,而上院對下院提案有否決權。這就意味著安倍的政令可以暢通實施而不受上院掣肘,避免之前對在野黨妥協式的“執政黨不換,換首相”模式。

日本(西方)議員當選後,任期內就只受法律制約而不受選民制約了(選民有選舉權,但沒有罷免權)。換句話說只要議員不犯法,選民對議員就沒轍;即便議員犯法,由於“司法獨立”,選民除了檢舉揭發之外其實也沒什麼轍。因此大選結束後,議員任期內的民意變動與議會動向會有明顯脫鉤,直到下一次大選的競選期間。

補充:咱們國家的選民是有罷免權的,但這一更民主的制度設計反而可能不利於民主實現。因為這會使得人大代表身份的維持十分依賴選民民意,這就極容易造成議員唯一時的民意“馬首是瞻”,從而導致民粹主義氾濫。

所謂過之不及,我國憲法對人大的制度設計在民主性上不遜色甚至在一些方面超過西方:人大是國家權力中心,人大代表受選民較強的制約。但是,不敢真的完全落實……

在實際操作中,咱們國家的人大似乎有些“上院化”,黨代會和政協討論出方案,交由人大最後通過。

而這和西方恰好相反:西方是由民眾(下院)提出方案,精英(上院)監督否決;我國則是精英(黨代會、政協)提出方案,民眾(人大)否決。這種制度設計其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大實際權力——精英制定的方案本身就相對完善,民眾一般也沒什麼可否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