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陳陶,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均未及第,對仕途心灰意冷後,曾長期隱居在洪州西山,後雲遊四海,足跡遍佈大江南北,終身未曾出仕。


浩瀚的歷史篇章中,對他的生平只有隻言片語的記載,出生年月不詳,出生地有說嶺南或鄱陽等地,一直有爭議。


儘管身世不詳,但從他流傳下來的詩歌中,可以讀取出他曾執著追求過的人生理想,探尋到他曾浪遊漂泊過的足跡行蹤,理解了他寫詩時久久難以平復的情緒心境。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最悲情的詩句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人曾寫過《隴西行》四首,其中的第二首,最為悲情。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在他的這首詩裡,彷彿可以看到那支保家衛國的精銳部隊中一個個奮不顧身的身影,他們為了家國天下,為了一方百姓,也為了能夠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全然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策馬仗劍與胡人決一生死。


五千英勇無懼的將士,卻全軍覆沒、壯烈犧牲了。多麼悲壯的一場戰爭,多麼慘淡的一個結局,將士的遺骸經歷風吹日曬,化成了無定河邊的枯骨,但是愛著他們的女人們還在春閨裡做著美夢,夢見自己的愛人凱旋。


她們還在期盼著愛人平安,而實際上這已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了,已成枯骨的“實”和夢中健在的“虛”相互交錯,無定河邊的“骨”和春閨夢裡的“人”相互對應,讓人無限扼腕,徒留一聲嘆息。


最悲情的人生就是如詩中的女子一樣懷抱著美好的期待,期待一個明明不可能實現的結局,日復一日的等待,在等待中枯萎了自己的一生。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人生的理想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人曾孤傲地認為自己的才學能力堪比興周八百年的姜太公,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可以成為帝王師的機會。儘管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成功,他仍執著地認為自己應有一番協助天子、匡扶正道的作為。“中原莫道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

”,他認為自己是臥龍、鳳雛這樣優秀的人才,然而天子網羅人才的時候,疏忽漏選了自己這樣有才能的人。


然而等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從未成功走向仕途的他,漸漸心灰意冷了。他曾想揚名立萬,也曾想匡扶社稷,只是日復一日蟄伏等待的時光,消磨了他追名逐利的心。“消磨世上名利心,澹若巖間一流水”,他放下了這份世俗的追求,在巍峨高山之中、潺潺流水之側領悟出了人生的另一番境界。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浪跡天涯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人的足跡遍佈浙江、福建、江西、廣東、陝西等地,一直在路上的他領略了高山丘壑的連綿險峻,也見識了江河湖海的波瀾壯闊。


他登臨過豫章的江樓,發出了一聲“終日章江催白鬢,何年丹灶見紅蕖”的感慨,他為自己兩鬢漸漸染霜而悲傷不已,更為自己飛昇成仙的理想始終遙不可及而煩惱不止。


他也拜謁過徐稚的墳墓,曾想成為徐孺子一樣的高士,但又困惑徐孺子成功的意義。在他看來再有聲望的名士,最終的結局留給世人的不過是徒留一塊遍佈青苔、刻滿文字的孤單寂寞的內史碑而已。人生終極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讓他糾結困惑,想要找尋到答案。


他也欣賞過鄱陽湖的秋景、廬陵的冬景,見識過大海的浩瀚,他走過鍾陵道、番禺道,留宿過天竺寺廟,登臨過寶曆寺閣樓,也曾一葉扁舟過塗江。


在漂泊的旅途中,他慢慢停下奔波的腳步,開始懷念起以寧靜的毫無波瀾的安穩生活,厭倦了風餐露宿的日日奔波。猶如一隻離巢飄零許久的小鳥,嚮往記憶中溫暖的巢穴,“始憶離巢已倦飛”。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修仙的追求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在詩人看來自己一身本領無從施展,世道如此艱難,也許天意如此,既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實現不了,那就修身,或者更進一步修仙。


在《洛城見賀自真飛昇》的詩中,他詳細記錄了親眼看見賀公子光天化日之下飛昇成仙的故事,五色的祥雲、漫天的仙樂這種場面深深震撼了他,讓他恍然如夢,更堅定了他心中長遠的理想信念。


他的朋友送來一名身姿曼妙的歌姬陪伴他,他卻寫下了《答蓮花妓》的詩文,拒這位姑娘於千里之外。不僅僅是因為“老去風情薄似雲”,自己年紀大了不理解年輕女子的柔情,也不需要解語花相陪相伴,更多的是因為“已向昇天得門戶”,詩人已找尋到一條通往永生不滅的道路,世俗社會的美好已經沒有吸引力了,也不想與俗世再有牽絆了。


然而虛無的神仙世界,終究只是詩人心中的執念和妄想,走遍天涯海角的詩人還是孑然一身,始終在十丈紅塵裡踟躕徘徊。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謎一樣的結局

詩詞人生 / 陳陶:謎一般的唐代隱士,寫下古往今來最悲情的詩句

詩人的結局,有說他是羽化登仙了,也有說他是下落不明瞭,還有說他是隱居終老了。生卒年均不詳的詩人,在隱居與漂泊的模式中來回切換,結局也是謎一樣的精彩。


長久漂泊的他也許真的厭倦了旅途中的風霜,回到最安穩的地方,與詩書相伴下半生。也許終有一日,詩人勘破了世間萬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與其追逐虛無的人生境界,不如過好當下柴米油鹽的每一日,於平淡之中獲得了精神上的圓滿,細微之處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與其等待、與其漂泊、與其執念,不如在坦然地過好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