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用手抓我”,這樣做,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今天去幼兒園接兒子時,看到他的左臉有條傷痕,老師一臉歉意的說:“今天早上自由活動的時候,他和小明一開始玩的挺好,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兩個人打架,小明把他的臉抓破了,我們要帶他到醫護室擦了藥,真是對不起,我們老師以後會多注意的。”我聽到老師這樣說,我也不好再說什麼。

在回家的路上,兒子委屈的和我說:“媽媽,是小明搶我的球,我告訴他這是我的,他還是要搶,我推了他一下,他就用手抓我的臉。”我告訴他:“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找老師。”兒子不開心的說:“他已經搶過去了。告訴老師有什麼用。”聽兒子這樣講,我陷入了沉思,當孩子面對幼兒園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教孩子正確的處理。

“媽媽,他用手抓我”,這樣做,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家長錯誤對待幼兒園衝突對孩子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時,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緊張起來,大腦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我的孩子被人欺負了,不能就這樣被欺負。”第二件事就是找老師理論:“老師怎麼看管孩子的,孩子被人欺負,老師都不管的嗎?”

第三件事可能會教孩子反擊:“別人打你,你也打回去,不要給人欺負。”或這樣說“以後你就不要和那個人一起玩。”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不對的,因為學齡前的孩子是自我意識剛剛萌芽的階段,剛開始有了自我的想法和主見,當遇到和自己不一致的指令時,會抗議和反抗,他們自己的東西被人拿以後,會使用簡單的方式搶和打來解決,過程可能會出現爭奪和打鬧。

這些都是孩子自我意識發育的表現。家長如果只看到孩子受傷,把孩子間的摩擦放大和嚴重化,讓孩子有錯誤的認識,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在意別人對自己是否有惡意,把很多事情理解為別人是在欺負我。這樣不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人格的發展。孩子在自然而然接受自己是個“受害者”的角色,強化被人欺負的感覺。

“媽媽,他用手抓我”,這樣做,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家長要學會分辨正常衝突和被欺負

當下,“校園霸凌”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也受到社會極高的關注度,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被欺負,就會擔心孩子是否被霸凌。但對學齡前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分辨那些正常衝突,那些是被欺負。這樣才能正確處理問題,引導孩子認識問題。

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帶有欺凌。所謂的欺凌就是故意的並且反覆作出的惡意挑挑釁的行為,它包括肢體動作和言語上的行為,使他人受到傷害或感到不適。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較小,不懂得什麼是欺凌,只是單純的因為玩具被搶,或者位置被人佔用這些小事情的衝突,這種只需要老師的協調就能解決的矛盾,不會上升到欺凌這個階段。

雙方之間的衝突是否存在力量懸殊。大多數孩子遇到的欺凌事件,都是被欺凌者和欺凌者之間的力量懸殊比較大,比如說:欺凌者身材高大,欺凌者性格很強勢和霸道,欺凌者是個小團體等等,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他們之間的年紀相仿,生長髮育各方面懸殊不會太大,這些先天條件方面都不會構成太大的欺凌原因。

“媽媽,他用手抓我”,這樣做,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家長如何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家長要自己學會冷靜處理問題。當看到自己孩子受到傷害時,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到自己的情緒安靜下來之後,再採取措施。

家長要理解,在情緒失控之下,人是無法正確處理好問題的,和對方孩子的家長吵鬧或不依不饒的糾纏,只會讓一件很小的矛盾越變越大,最後傷害到雙方的感情,還影響到自己的形象和間接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有衝突時,孩子自己會因害怕或者無能為力到感難過,此時家長如果用一些話去刺激孩子“他比你矮那麼多,你還怕他?”“你就不知道打他嗎?”等言語責備孩子,

孩子會覺得家長是對他感到失望,覺得自己沒有用而且膽小怕事,會感到心理壓力大。所以,家長應該耐心的給孩子釋放壓力的機會,同時要引導孩子,告訴孩子其他小朋友那樣做是錯誤,孩子這麼做不是他的錯,父母會理解和幫助他解決問題。

“媽媽,他用手抓我”,這樣做,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引導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當孩子當發生矛盾後,一直要去了解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經過和真相,然後引導他分析問題,這裡面有沒有孩子的責任,另一方是故意還是無意?

需要了解事實真相後,才能去教孩子採取相應的措施。孩子剛剛走入社會的團體中,處理人際關係的社會經驗肯定不足,家長要去教導到他和人相處的技巧。

如果你的孩子太過內向,可以多帶他參加團體活動,培養他和人交流的積極性;如果孩子生性暴躁,很容易和別人產生矛盾,家長就要找出引起孩子不安和不滿的原因。幫助孩子消除負面情緒。

理性溝通,教給孩子自我保護法。孩子上幼兒園,家長一定要多多瞭解和注意孩子的情緒和身體變化,遇到問題時要和老師做良性溝通,而不是直接找老師問責。

有時老師面對這麼多的孩子不能時刻看管得很到位。其次,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保護自己方法。為了讓孩子更能接受,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適當的教孩子一些實用的動作保護自己。

比如,有肢體衝突,要用手去護住頭和臉等關鍵的部位,然後大聲呼叫,引起老師或別人的注意,或者推開對方,跑去找老師。這些方式家長可以在家裡以遊戲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孩子。平常也要讓孩子加強鍛鍊和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矛盾衝突不可避免的事情,家長做為孩子啟蒙老師,需要家長的關心和關懷,並且引導和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