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小學生最崇拜的人排序是這樣的?千萬別讓他們失望

“新學校是什麼樣子?其他同學怎樣?有我認識的朋友嗎?最重要的是,老師怎麼樣,她會很嚴厲嗎?

成千上萬的小學生在第一天都帶著好奇和興奮的心情邁入學校。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充滿期望和好奇的心情會讓孩子開始一段美好的學習旅程。

然而,現實往往與期望有很大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好”逐漸消失,取而代之是來自於作業的壓力,每天家長和孩子都處於壓力和焦慮之間,時刻擔心著作業是否會被老師評為不合格,經常焦慮考試能不能打滿分。

沒想到小學生最崇拜的人排序是這樣的?千萬別讓他們失望

如果作為教育者,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願意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就能更好地理解這一變化。

小學生最崇拜父母

2018年全國調研報告顯示:四年級學生喜歡班主任的比例為91.6%,喜歡語文老師的比例為94.7%。

沒想到小學生最崇拜的人排序是這樣的?千萬別讓他們失望

四年級的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的是“有溫暖的家”,最崇敬的樣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父母”“老師”和“科學家”。

顯然,在孩子心中,父母和老師的地位仍處於很高的地位,那麼,親子關係、師生關係的轉變,很多時候並非孩子變化了,往往是父母或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改變了。

小學生渴望關注

其實,父母和老師在對孩子抱有期待時,他們也對父母和老師抱有期待。

報告顯示:九成左右的班主任認為家長最關注四年級孩子的“考試成績”,而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最多的內容是“學習習慣”和“考試成績”。

有趣的是,有近五成四年級學生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

可見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他們具有“崇拜權威”“服從權威”的特點,因此他們希望能在家長和老師的期待中獲得滿意的成果,得到認可。

其實,這也顯示出小學生在最初的學習過程中,還沒能完全獨立,他們期待從家長和老師那裡獲得必要的幫助。

但是如果這種幫助,僅僅成為對於成績高低、排名先後的要求,孩子們就會變得十分無助。

沒想到小學生最崇拜的人排序是這樣的?千萬別讓他們失望

特別是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們開始出現獨立的意識,就會表達出對家長和老師的不滿。

比如,一位高中女生說道:“老師把我們視為沒有靈魂、沒有尊嚴、沒有思想的人,我們意見沒人重視,顯得毫無價值,就像我們不存在一樣。”

調查就顯示,八年級有63.7%的學生稱家長“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做不到”。然而,我們可以相信,當孩子開始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家長時,許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成長變化。

沒想到小學生最崇拜的人排序是這樣的?千萬別讓他們失望

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學習成績上的要求從未降低,很多時候是越來越高,但卻沒能給他們提供真正的、有效的學習指導,結果卻導致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越來越差。

如何指導孩子高效學習?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剛移民到國外的五歲小孩,在沒有任何語言指導下,僅僅通過與小夥伴玩耍,就會在幾個月內學會新的語言,並且發音很準確。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她的這種學習是主動的、積極的,是重要的、有個人意義的學習。

試想如果她按照老師在學校所進行的方式學習新語言,她一定會學得非常慢,甚至會停滯不前。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學了幾年英語,卻沒有多大進展。事實上,這說明我們讓孩子浪費了很多有意義的時間,在做一些無意義的學習。

那麼,什麼是有意義的學習?

  • 要投入情感。要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對學習過程有掌控感,這不完全體現在分數高低上,重要的是當他解決一個難題時,要能感受到快樂。
  • 要主動投入。也可以理解為興趣。比如,當一個孩子在經過努力掌握“閱讀技能”之後,能夠被一本笑話書或童話所吸引,突然意識到原來閱讀可以這麼快樂。
  • 要喚醒直覺。僅憑興趣或是逼迫是沒辦法將學習持久下去的,很多時候依靠直覺去感知學習會更有效。比如,可能在記憶大量內容時,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的,但直覺告訴他,他在這方面很擅長。

那麼,家長和老師究竟該如何引導?

  • 不要隨波逐流。很多家長往往處於深深的焦慮之中,總是擔心別的孩子上了這麼多課外班,自己孩子如果不上,就會被拉下。

其實,真正被拉下的不是這些被灌輸的知識點,而是那些在被動安排下,沒能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生。

  • 不要害怕失敗。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害怕孩子出錯,如果每天盯著這些錯誤和失敗,就沒辦法進步。重要的是要通過失敗,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哪裡不足,教會他如果通過堅持克服這些困難。
沒想到小學生最崇拜的人排序是這樣的?千萬別讓他們失望

比如,只有通過增加閱讀量,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上取得進步,而不是學習答題和寫作技巧。

再比如,堅持與孩子一起討論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鼓勵他將自己的想法大膽表達出來,才能真正學會解題,而不是靠大量無意義的練習浪費思考時間。

  • 不要過度比較。一進入小學,很多家長就會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但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之前的積累和基礎不同,並非入學後大家都能在同樣的基礎上,很好地完成學業。

如果老師或家長用千篇一律的要求來培養孩子,很多孩子就會因此感到挫敗,而停滯不前,常常他們不是想努力,而是不知道該如何努力。

  • 不要自亂陣腳。不要受其他孩子的學習狀況,或孩子成績、班級排名影響,要引導孩子堅持正確的學習方向。

比如,那些長年堅持閱讀的孩子,語文學習幾乎沒有差的;那些願意思考,願意解決難題的孩子,以後的數理化幾乎沒有差的,而這些絕對不是僅靠強迫式的做題來解決的。

  • 不要只盯學習。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往往非常關注孩子的主科學習,總感覺怎麼學習時間都不夠用。

比如,四年級學生中,有近一半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學習情況”;而進入八年級後,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則最希望家長關注“興趣愛好或特長”。

沒想到小學生最崇拜的人排序是這樣的?千萬別讓他們失望

事實上,構成孩子的能力是多種的,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對於提高學習能力有極大促進作用。

而且,一些雖然在學業上沒有突出但卻擁有特長的孩子,在班級常常很受歡迎,這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可能因某些突發事件,讓他向其他學習更優秀的孩子學習,從而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這遠比老師和父母強迫或責罵更有效。

因此,與其讓孩子在逼迫下負重前進,很多時候還不如讓他自由地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