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漢族人口那麼多,為什麼會被滿族的清朝統治近2個世紀?

jj5011


一盤散沙敵不過一塊石頭。漢人被滿族統治,罪過的源頭在明朝。

明朝的失敗,使漢人成為一盤散沙,是導致漢人被滿族統治的罪魁禍首

明朝末期,內政外交沒有一樣做得像樣的。

內政腐敗,效率低下,武庫裡的盔甲的縫線和弓弦都朽爛了,依然拿給將士們穿。軍官們忙著冒空額吃空餉。

對外也沒有章法,最後時刻皇太極提出和解,不同意;李自成兵臨城下要錢要封爵,崇禎帝守著富裕的北京城卻可憐巴巴地拿不出錢,最後只能在破城時上吊自殺。

大明的士兵和百姓呢?

士兵多投降了,投降大順軍,後來投降清軍。

老百姓呢?都參加起義軍去了。

大明朝廷失去了所有人的支持,官僚、士紳、百姓、士兵,導致最後天下亡於滿清。

明朝的失敗不是偶然的。它的內政、外交、軍事、經濟,沒有一方面做得好的。

最後,整個漢族人口雖然多,但是,沒有人願意支持明王朝,因為它把民心都丟光了。

漢族政權的解體,導致漢人成了一盤散沙。空有數量優勢,但是無法集中力量,只能讓滿清成為統治者。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漢人曾不斷反抗,但是力量太散、太小,無力撼動清廷。

清朝入關之後的形勢,用摧枯拉朽來形容恐怕不為過。

明軍要麼一處即潰,要麼投降。

南明政權的那幾個皇帝,一個比一個無能昏庸。竟然認為吳三桂引清軍是給崇禎報仇的,還給吳三桂封王送錢過去,簡直蠢到家了。所以,漢人也就不要指望能依靠這樣的朝廷帶領大家再度崛起了。

果然,不到20年時間,南明力量被肅清。

此時的滿清,在漢地開始採用儒家的一套做法,休養生息。雖然存在民族壓迫,漢人似乎低人一等,但是老百姓誰不願意過好日子呢,就這麼安穩下來了,大家也接受了清朝的統治。

到了乾隆後期,因為人多地少的矛盾開始凸顯,老百姓又開始起義。

最先起事的是川楚白蓮教起義。十幾萬人、持續幾年時間,也算聲勢浩大了。但是與清廷掌握的力量相比,還是小了,最終失敗了。

又過了50年,太平天國和捻軍幾乎同時在南方和北方發動起義,反抗清廷統治。

此時的清廷雖然衰弱,但還有認同清廷統治的漢族力量可以動用。最終湘軍淮軍先後剿滅了太平天國和捻軍,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失敗了。

最後,漢人依靠西方來的思想和力量,推翻了清廷。

到了19世紀末,西方思想帶來了平等、民主、自由、共和等觀念,日益被中國人接受,人們認識到帝制的不合理,最終在思想力量和漢人掌握的武裝力量的雙重基礎上,滿清被推翻;清廷宣佈退位,把天下讓給民國政府。

漢族為什麼被清朝統治那麼久呢?

為什麼漢人被清廷統治那麼久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專制社會發展到清朝,已經非常成熟,疏漏和漏洞少,清朝成熟穩定的制度,留給漢人的可乘之機太少。

中國古代專制社會發展了幾千年,期間經歷的篡奪、政變、太監干政、外戚干政、軍閥奪權等等各種變故,到清朝時,各種可能性都被歷史演練過了,清朝用制度從根上把這些都預防了。

因此,即使有個別居高位的漢人有心思反清,但是卻做不到。高層奪權的路子就被堵死了。

第二,清朝社會管理制度嚴密,百姓難以自由行動,無法達到集結的目的。

清朝對人的自由限制的非常嚴。清朝的人沒有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出版自由,因此人很難聚集到一起商量事情、很難宣傳,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漢人的行動。

最後沒有辦法,漢人的大規模團結,只能依靠秘密會社與宗教。比如川楚白蓮教、拜上帝教,等等。

但這些秘密底層宗教,本質上都是窮人的互助和集結,很難團結到有水平的知識分子,這導致整個集團嚴重缺乏人才,因此團體走不遠。

第三,漢人掌握強大的武裝力量時,卻又不願意直接推翻清朝,這讓滿清繼續統治了50年。

湘軍淮軍在消滅了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其力量是足以撼動清廷的。但是曾國藩等人卻不願意那麼幹,反而解散了軍隊,交出了權力。這使漢人喪失了一次推翻清廷的機會。

但是,他們不這麼做可能也是好事。當時列強都在覬覦中國,中國如果陷入改朝換代戰爭的話,沒有中央政權的中國,恐怕真的就被列強就瓜分了。

結束語

漢人被滿族統治的開始,是因為漢人的政府太爛了,那個明朝簡直從頭爛到尾,終於讓漢民族失去了政權。

清廷入主中原後,因為制度成熟、管制嚴密,漢人從上到下都沒有集結力量的機會。鴉片戰後,曾國藩等人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漢人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但恐怕是出於對整個中華民族命運的考慮,沒有發動推翻清朝的改朝換代戰爭。直到民主共和等觀念深入人心、漢人掌握新軍等條件成熟時,清廷的統治終於被推翻,漢人才成為了中國政治的主體。

---凌煙閣論史---歡迎你贊評轉+關注!


凌煙閣論史


人都喜歡安逸。只要有個安逸的生活,沒人管誰是皇帝。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死啦死啦故意消極怠工,放幾十個日本兵衝過他的防線,進入身後的禪達。本來還是世外桃源的禪達,一時間人人自危。等到一戶家人被日本兵殘忍殺害後,禪達老百姓開始組建民兵自衛。從此,戰爭不再是軍隊的事,老百姓也開始親身參與其中。

死啦死啦說: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就這毛病。多少年來這是個被人釘死了的死穴,一打一個準兒。遠的不說,說盧溝橋吧,日本人打不動了就和談,和談三次就打三次,我們不信都騙著自己信,日本人和談時公然拿著地圖在宛平標好炮兵目標的,準備好了當然再攻,再攻沒攻下又說撤兵,喘了氣再攻,我們也就想和平想到不要命的地步……

安逸,會將那些高尚的情操毀滅!

雖然說,沒有“大家”何來“小家"。但是.當小家得以保存時,有多少人還會想起那個失去的”大家“?

清朝黑心過,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失去小家的老百姓肯定會跟它抵抗到底。但是,清朝馬上就改變了策略,開始安撫漢族百姓。

其實,漢族自己人也曾經相殘過。李自成、張獻忠、還有後來的太平軍、曾國藩,都是雙手沾滿了獻血,誰也不乾淨。關鍵是,坐擁天下後,是不是能夠安撫百姓,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日軍入侵河南時,河南鬧水災----水旱蝗湯。湯恩伯四十萬軍隊駐紮河南,不顧災荒,強徵軍糧,搞得民怨四起。而日軍入侵到河南時,卻發糧食收買民心。部分老百姓,真就被日本人收買了。

設想下,如果當時日本人真的搞親善,你覺得抗戰會成什麼局面?是日本人的殘忍,讓我們抗戰決心如此堅定!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當初漢族人口那麼多,為什麼會被滿族的清朝統治近2個世紀?


因為風水輪流轉,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傳,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咱們中國講究的是有德者居之,所行的是能者為之,故而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或者說是開國政權再打天下的時候是強有力的,在坐天下的時候一定是為民盡力的,在失去天下的時候一定是能力與德行俱無的。


我們看看明末是什麼情況,那時候小冰河盛行,貧苦百姓沒有吃的,要賣兒典女,可是為官者,為富者,家有餘糧,庫中碩鼠三餐優勝百姓,這樣的明朝能不亡嗎?朝廷內部就知道搞黨爭,李自成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道盡心酸,自己沒有吃的還得給士紳納糧,這樣腐敗的政權還有用嗎?

老百姓是真心期待闖王的來臨呀!


明朝百姓起義,也正好讓正在盛行的滿洲人鑽了空子,那時候的滿洲人正是騎馬狩獵,兵強馬壯,正好趁你虛要你命,這樣的明朝縱使千軍萬馬,沒有吃穿用度,外加強敵,真是內有闖賊,外有建奴,如何能夠不滅。


很多人或許聽了,有句話叫做胡人無百年國運。大家要是真的認為這句話是真理,就錯了,三國開篇也說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胡人也是人也不是傻子,為什麼不能總結失敗,迎來成功呢?就連被大漢擊敗的匈奴在西方也取得了長久的成功,就連蠻族入侵也能導致西羅馬覆敗。

阿提拉之鞭!!


那麼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做到一些事,人口在很多時候確實如你口中般重要,可是人口多不代表一切,二戰德軍人數也不多,為什麼在美英法蘇的聯合狙擊下才最終失敗呢?就是因為人家科技發達,軍事實力強大。


而那時的滿洲軍事實力強大,正好又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就這樣的開端,能不成功嗎?後期的統治又正好總結了失敗,採取了與民安息,雍正的努力又續了一把國運,康乾盛世到來。如果後期光緒變法成功,做到了明治維新的程度,那未來不定是什麼樣子呢?


你覺得清朝為什麼能做到統治漢人數百年?歡迎在評論區中說出你的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自由史話


1593年25歲的大明龍虎將軍努爾哈赤以八大恨起兵反叛。

1616年努爾哈赤建國號: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清。

1644年進關入主北京。

1840年鴉片戰爭。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遜位。

滿清從1616年到1912年總共是296年。


Dooliny


當初,為滿洲韃子打下大半壁江山的,基本全是漢人。所謂綠營,絕大部分就是原來的明軍。

當初,南平郡王鄭成功和晉王李定國兩人皆不世出之雄傑,只要肯一攜手,長江以南有望全體興復。

當初,吳三桂不甘銷藩起兵,只要漢人支持,滿清可滅。可誰又會幫他,永曆就是他活活絞死的。

當初,平定太平軍也罷,若是曾國藩振臂一呼,滿清還有什麼可以和湘軍抗衡的力量?

最後還是過了二百年,1840年靠洋人槍炮鴉片帶來的契機。可即便如此,眾漢臣順民還是忠心耿耿,於狂瀾既倒中,又硬生生匡扶了我大清社稷九十載。

紐幣不紐幣?


劉羽舟和蕭銘珏


當時百姓不敢反甚至不想反。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封建思想在每一個人的心裡根深蒂固。自西漢就確立為統治思想的儒家思想,非常強調封建等級制。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已經浸入到每一個人的骨子裡面。再加上封建時期百姓極其迷信,在他們心裡皇帝就是上天派下來統治自己的,反對他不就是違背上天的意思嗎?


2,他們這些漢人為什麼要反。漢人是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平民百姓,就算大家一起去造反,到時候還不是要被封建地主階級統治壓迫。到頭來還不是被剝削壓迫,性質不也沒變。


3,清朝統治者勵精圖治。在清代前期尤其是入關以後的幾位皇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在治理國家上,還是可以到,百姓至少還有口飯吃,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了,謀反對他們有什麼好。更何況,統治者在這一時期加強了對百姓思想的禁錮,大興文字獄。在他們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根本就不可能有謀反的意識。


呲牙哼的那些年


明朝時,漢族的封建地主階級在經歷過長期的戰亂之後,已經完全喪失了以往的朝氣和勇氣,日益腐朽沒落,對清軍入關的反應是麻木不仁,更由於是吳三桂帶頭降清,結果是加速了清朝統治者統一全中國的步伐/有一點需要明白,清軍入關絕不是異族入侵,因為滿族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而且滿族統治者在統一全國之後不久,很快就接受了漢族的傳統文化,在政治生活及經濟生活中與漢族緊密的融合了


Gjfwxws123


信仰和組織的重要性。


田埂上的雪


明朝失人心。漢人不團結。有漢奸。


楊洋的時候就可以啦


我認為主要還是當權者朝廷,辦法體治不行,壓迫奴役老百姓,沒有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朝廷和老百姓不團結不一心一意,讓外族有機可乘推翻舊朝代,建立了外族統治的新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