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裡市林下經濟“兩線一工程”拉動綠色“引擎”

人民網-貴州頻道

凯里市林下经济“两线一工程”拉动绿色“引擎”
凯里市林下经济“两线一工程”拉动绿色“引擎”
凯里市林下经济“两线一工程”拉动绿色“引擎”凯里市林下经济“两线一工程”拉动绿色“引擎”
凯里市林下经济“两线一工程”拉动绿色“引擎”

一股熱潮在凱里的山林間湧起。

凱里市三棵樹鎮格衝村賞朗十里林下經濟帶的紅託竹蓀基地裡,一派忙碌喜人景象,來自附近村的村民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種植紅託竹蓀菌棒。

放眼望去,往日雜草叢生的林地,如今被整齊攏起的菌棒攏代替。今年該基地將種下紅託竹蓀50萬棒。

“紅託竹蓀的種植技術並不複雜,技術難度主要是在後期管護中的溫度和溼度的把控。所以從下種到採收,我都在這裡提供全程技術服務。”貴州好菇糧公司的技術人員姚茂勇介紹說。

正在基地瞭解進度的三棵樹鎮黨委書記陳太珍向筆者介紹:“我們看中了這裡的適宜栽種的氣候陽光、林地資源和土壤條件,緊扣‘八要素’‘五步工作法’,正在種植500畝的紅託竹蓀目前已完成工作量的80%,並通過‘龍頭公司 平臺公司 合作社 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由凱里市扶貧開發有限公司與貴州好菇糧公司進行合作建設。捆綁帶動該鎮板新、歐瀑、格衝、浪寨4個村336戶貧困戶。”

“貧困戶可獲得土地流轉、扶貧資金分紅、勞務3方面收入,首批紅託竹蓀2個月後採收,公司負責保底包銷,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凱里市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國興介紹。

在務工的農戶看來,林下種植菌棒的做法一舉多得。“在山林裡種植菌棒,即幫助了樹木生長,又讓農戶有了新的產業,還可以就近務工和照顧家人,真的好!”在這裡務工的村民楊佔英說。

實際上,林下經濟是黔東南州一直在探索的發展新路。

綠色,是黔東南最靚的底色。全州林地面積3269萬畝,其中坡度小於25度以下的林地面積達到1047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7.67%。

滿山翻騰的綠意,讓黔東南州在林下探索出新的發展路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新的希望也在黔東南的山林間“翻騰”。

同樣,凱棠鎮大坪榜洞片區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裡也是一片熱鬧的勞作場面,10餘名村民在地裡揮動手裡的鋤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村民正在抓緊完成百部、南板藍根等中藥材的種植。

正在基地勞作的貧困群眾梁勝海滿面笑容:“這條路子我很看好。”鎮裡發展林下經濟,他不但一次性獲得自家林地3年的流轉費,還就近務工,每天掙到120元的工資,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將會得到極大改變。

“大坪榜洞林下中藥材基地面積2000畝,現已完成清理林地1000畝,起壟500畝,計劃一期種植南板藍根1000畝、百部中藥材550畝,已完成百部種植50畝,計劃3月30日前完成百部種植,4月30日前完成南板藍根種植。該項目覆蓋凱棠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困難群眾等約1458戶6793人,3年產生效益,人均增收4500元/人以上。”凱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顧軍先告訴筆者。

靠山吃山。凱里市林下經濟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打造“東西林下產業帶”,重點發展林下菌、中藥材、林下雞、林下蜂等產業,並在西線同步推進林下經濟博覽園建設,全力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東線產業帶利用三棵樹鎮格衝沿“二臺線”到凱棠鎮公路沿線兩側緩坡林帶優勢,打造“十里林下經濟帶”;西線產業帶利用下司沿“凱都大道”至宣威、舟溪至南皋公路兩側緩坡林帶,重點佈局以鐵皮石斛、南板藍根為主的林下中藥材,同步推進林下食用菌、林下雞產業發展;“百千萬”示範工程以爐山、萬潮鎮為主要基地,依託本土苗藥企業,建設白芨、銀杏、鉤藤、青錢柳中藥材種植基地,依託碧波藍莓產業園、大風洞葡萄種植等,大力發展藍莓、葡萄等精品水果,利用“香爐山雞”品牌,做大做強林下養雞產業,使林下經濟“百千萬”示範工程遍地開花。

今年,凱里市定下了林下中藥材種植1.5萬畝、林下食用菌種植0.59萬畝、林下雞養殖70萬羽、蜂養殖1萬箱的林下經濟四大產業發展目標任務。

凱里市按照脫貧攻堅作戰指揮調度體系,堅持“領導包片、部門包村”工作責任機制,圍繞既定目標和主導產業,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目前已落實5500萬元,其中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600萬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842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1558萬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00萬元用於全市林下產業項目建設。

位於西線產業帶的下司鎮淑裡林下仿野生鐵皮石斛種植示範基地裡,鬱鬱蔥蔥的松林間佈滿了栽種的鐵皮石斛,山林地上鋪滿了毛木耳菌棒,自動化噴水系統正間隔著在林間噴水,沿著新修的產業路遠遠望去,靜謐的山間一片翻滾的綠意。

“該基地種植面積3000畝,總投資6000萬元,分兩期進行。一期1000畝,建設期限2020年1月至5月,總投資2040萬元,申請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500萬元,自籌資金1540萬元。”凱里市鴻昊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林宏孝介紹說:“根據測算,基地每畝每年可產生利潤3060元。”

據介紹,該基地由鎮工貿公司與凱里市鴻昊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以49:51比例共同投資,重新組建凱里市鴻凱鐵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具體運營。

對準市場,凱里市引進貴州省劍榮有限公司、貴州昌昊金煌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通過建立“國有平臺公司 龍頭企業 合作社 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國有平臺公司融資,龍頭企業運營帶動,村級扶貧產業合作帶動貧困戶積極參與,目前全市實施的林下產業項目已與4026戶貧困戶利益聯結。

凱里市林下經濟在下一步的規劃中提出,力爭將凱里打造成西南地區林下種養殖產品加工及銷售集散地。

咬緊目標,該市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按照“園區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聚集化”的要求高質量建設打造“東西線產業帶”。同時,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市場,依託凱里高新技術開發區,著力培育和引進具有較大規模、較大潛力、較大輻射帶動能力的中藥材、食用菌、蜂蜜等深加工及冷鏈包裝運輸銷售企業的林下經濟龍頭企業,發揮拳頭效應,聚集林下產業群。

“我們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撬動發展,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群眾大規模種植,實現貧困群眾就業分紅,持續激發群眾參與產業革命的熱情,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全力推進凱里市林下經濟發展。”黔東南州政府副秘書長,凱里市委常委、副市長倪偉俊說。

不負春光。如今,凱里山林處處是忙碌的身影,美麗的綠色中升騰著新的希望。(餘光燕 粟瓊)

凯里市林下经济“两线一工程”拉动绿色“引擎”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