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森友會》火了:釣魚、種植、發呆,一個讓人莫名其妙沉迷的遊戲

記者 | 彭新

《動物森友會》幾乎算是任天堂版的《模擬人生》了,它的最新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以下稱“動物之森”)在發售後,取得了不錯的媒體評價和首發成績。

這次的《動物之森》有些特別,玩家不再是入住小動物居住的村莊,而是參加一個無人島移居計劃,和同樣目的的動物居民們在島上拓荒、勞作、釣魚、種植、社交互動等等。傳統上系列又以開放性和模擬真實時間著稱,風格可愛休閒,讓人體會到日常生活的平淡勾勒。

《动物森友会》火了:钓鱼、种植、发呆,一个让人莫名其妙沉迷的游戏

和同天上市的《毀滅戰士:永恆》比起來,《動物之森》溫和得就像你清淡的人生日常。

但《動物之森》也是一個令人上癮的遊戲。

遊戲的玩法並不複雜,玩家擔任某個村莊、露營地、島嶼的管理員,逐漸把這裡打造成你喜歡的模樣,邀請個性活靈活現的動物們住下。遊戲的主要操作只需要一個搖桿、一個返回鍵、一個揹包鍵和一個萬能的道具使用鍵。遊戲會隨著你建設的增加解鎖更多新鮮事物(小動物、傢俱、商店等)。

《動物之森》到底在玩什麼?這是一個讓人撓頭的問題。

在《動物之森》中沒有“通關”,時間與現實經歷的時間完全一致,塑造了一種更強的帶入感。通過物品收集、建設家園、發展壯大,社交互動,向現實朋友炫耀這些成果,享受經營數月後親手完成的一切,《動物之森》通過網絡連接,更成為了一種社交手段。

《动物森友会》火了:钓鱼、种植、发呆,一个让人莫名其妙沉迷的游戏

那些沉迷於《動物之森》的玩家們,接受了遊戲無意義的本質,在百度帖吧,“動森”被稱為“宇宙最強養老遊戲”。

在微博和推特上,已經顯示出這種畫風:懵懂的新玩家呼朋引伴,招徠連線好友。動手能力強的玩家已經發揮巧思,在遊戲中做出各種好看的服裝、房屋了。還有人已經開始造梗,互相轉發一些有意思的“動森meme”了。

《动物森友会》火了:钓鱼、种植、发呆,一个让人莫名其妙沉迷的游戏

和《模擬人生》一樣,《動物之森》的製作動機和製作者的個人體驗有密切關係,根據Gamasutra對《動物之森》製作人江口勝也的訪談,他在任天堂內開始做《動物之森》起源於自己對複雜遊戲製作模式的厭倦和對家庭的珍視:

我在《動物之森》之前製作的遊戲都很難通關。連我自己也在想,等我老了,這些遊戲對我來說都太難了!這些遊戲製作起來也非常困難。於是,我想做一些在讓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也能玩的遊戲——換句話說,就是人人都能玩。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我總是回家很晚。我的家人也都玩遊戲,有時候,我到家了,家人還在玩。於是,我就想,他們在玩遊戲,我也在玩遊戲,但是我們卻沒有機會一起玩。如果能有這樣一種體驗:就算我們不在同一時間玩,也能相互分享什麼東西;就太好了。就是說,這種遊戲孩子們放學了會玩一會,然後我晚上到家了,再玩一會;這樣一來,就算我不在他們身邊,也能參與到他們在玩的內容之中。同樣的道理,他們在玩的時候也能看到我都做了些什麼。

總之,我當時的想法是想創造一個空間,能讓我的家庭和我自己有更多的互動——就算我們並不在同一時間段裡一起玩。

在近20年前,做一個沒有明確目標、童趣化的遊戲,是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的,同事們無法理解遊戲意圖,他們會發問“這是什麼遊戲?”。而淺嘗輒止、對不上電波的玩家則會懷疑,“這個遊戲有什麼好玩的?”市場人員則會頭疼,“遊戲的賣點在哪裡?”

《动物森友会》火了:钓鱼、种植、发呆,一个让人莫名其妙沉迷的游戏

最後,《動物之森》用銷量說話,全系列超過3000萬的數字讓它成為任天堂在《超級馬里奧》和《精靈寶可夢》等作品之後又一個招牌。

那麼,這種種田養老,是玩家們嚮往的生活嗎?至少現在是的。

《動物之森》的上市日期撞到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一場疫情將人們的喧鬧生活打回原形,當自己所在的國家變成疫區之後,學校停課,絕大多數公司都要求員工在家辦公。

甚至快遞也因疫情而不再高效,面對疫情下緊張的物流需求,亞馬遜告訴美國的《動物之森》預定玩家,實體版遊戲將延遲發貨。

《动物森友会》火了:钓鱼、种植、发呆,一个让人莫名其妙沉迷的游戏

這是所有人在1個月前無法預料的,一度有玩家呼籲,在距離《動物之森》最終發售前的幾日,任天堂能夠改變政策,讓遊戲提前發售。

不過,遊戲製作人之一野上恆在接受The Verge採訪時,就如此回應:

很不幸,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規劃《動物之森》的發售,世界正在發生這樣的事情,種種災難都讓我沮喪和傷心。考慮於此,我們希望《動森》的海量粉絲可以把這款遊戲作為一場逃避,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也能過得開心。

玩家們把一個單純遊戲讀出了這種含義,大概是生活真的非常艱難了——被強制在家中隔離、被貸款壓迫、被失業和房租逼到不敢花錢,難免會產生逃避的感覺。

在整個世界當下處於疫情這個不怎麼愉快的漩渦之中時,有《動物之森》存在,是多麼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