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生:旅遊業很難出現“報復性”增長

文|王健生

王健生:旅遊業很難出現“報復性”增長

▲行客旅遊資料圖。放豬江湖 攝

週末遊將成旅遊市場主流

當下,國內疫情日趨向穩,不少景區已經開門迎客,或是在做復工準備,較之往常,旅遊景區復工後客源也將會出現一些變化。

散客遊市場啟動快於團隊遊市場,因為億萬國人經歷長時間居家防疫、居家生活後,出遊心理、出遊方式、出遊目的地、出遊消費等等都發生重大變化,總體上說,傳統的旅行社團隊遊方式越來越不受國人接受。

一方面,疫情讓億萬國人變“宅”了,以家庭為核心、以親情、友情為紐帶的出遊“群體”,將成為旅遊客源的主流;另一方面,這種以家庭為核心、親情、好友、朋友圈等等“人以群分”的多層次出遊“群體”。

在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和內容及結構上也將發生變化,旅遊成為親朋好友一起走出戶外追求健康、密切感情的生活方式,遊客將更在意旅遊景區、目的地的健康、養生、好玩、自由自在。

因此,景區以前主要依賴旅行社送團隊的生存方式將發生革命性變化,能夠滿足遊客自由自在地複合型消費或主題性消費的開放、自然型景區,將會迎來市場春天。

從客源半徑來說,估計未來一段時間,近程的週末遊、假日遊市場是主流,遠程市場(包括境外市場)不樂觀。人們乘飛機、坐郵輪出遠門旅遊還“心有餘悸”。

此外,主題化、特色化、體驗化、複合化、生態化、開放化的景區能較快地迎來市場,但是,室內型、高門票、不符合家庭成員群體性旅遊消費的景區,近期內難以對接市場。

王健生:旅遊業很難出現“報復性”增長

▲行客旅遊資料圖。放豬江湖 攝

遊客出行將更注重衛生和安全

經此一疫,遊客在吃住行遊購娛方面的消費行為也會發生一系列新變化。

吃的方面,更注重吃出健康、吃出養生、吃出文化、吃出氛圍;

住的方面,不僅注重住得衛生、安全,還注重住處要小體量、精緻化、主題化、內容豐富,成為“歡樂之家”;

行的方面,追求自由自在,構建目的地無障礙的交通體系和多元化的交通工具選擇以及安全、便捷的旅遊交通服務體系是關鍵;

遊的方面,注重“深玩”“樂遊”,創新的產品、主題的體驗、康養的功能、豐富的資訊、多樣的選擇、優美的環境、歡樂的氛圍、安全的保障是關鍵;

購的方面,注重特色、健康、文創、實用的旅遊商品,不僅自己需要而且與人分享。

娛的方面,注重目的地文化、民俗特色與現代時尚相結合,小眾、主題、互動、體驗、沉浸、欣賞、薰陶。

王健生:旅遊業很難出現“報復性”增長

▲行客旅遊資料圖。放豬江湖 攝

旅遊業很難出現“報復性”增長

有人認為,疫情之後旅遊業會有一個“報復性”增長,我不贊同這種表述,一方面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蔓延還沒有獲得絕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及醫術,儘管國內疫情已趨穩定,但國外正處於快速蔓延階段,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外出旅遊心有餘悸必定影響國內旅遊、國際旅遊的市場恢復;另一方面錨點,疫情對國內、國際經濟的打擊不可低估,對人們的收入必有影響,直接影響人們的出遊動機。

因此,我認為在全球沒有取得抗疫勝利的情況下,不急於期待市場的“報復性增長”,而是著重分析、研究疫情帶來的市場新變化、新機遇,以破舊立新、騰籠換鳥的魄力,致力於供給側改革,致力於思路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等,練好內功,掌握未來。

其實,近年來旅遊業已經暴露出一系列阻礙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不適應需求側變化的問題和短板,疫情的爆發,導致國內外、全行業全面停擺,倒是給了我們下功夫謀篇佈局、破舊立新、騰籠換鳥,謀求新機遇、新商機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好機會。

(作者系海南省旅遊發展研究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