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揭露出的人性,請問還有哪部電影可以直白反應出人性?有哪些好的推薦?

木木的粑粑


《別拯救我們於邪惡》

人性中的惡究竟來自於哪裡?人為何會陶醉於自己加給別人的痛苦。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這部電影,看得令人不寒而慄。兩個女生在學校沉醉於各種各樣的惡作劇中。把無知、不守規矩、殘酷、冷血當做自己的個性。最終釀成了一起殺人害命的慘劇,最後朗讀著波德萊爾的【惡之花】詩句,在學校的會堂裡點火自焚,在毀滅他人之後,最終也走向了自我毀滅。

王朔形容這些即將成人又尚未成人的人叫“動物兇猛”。《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也有個橋段,把處於這個年齡的人形容的非常入骨。說這些人打架是最可怕的,他們下手根本不知道輕重,一下手就忘死命裡幹。根本不知道生命為何物,後果是什麼。

從古到今,關於人的本性是善是惡,就從來也沒有個結論。人像是介於神與野獸之間的一種中性的存在。他可以善的令人五體投地,也可以惡的令人毛骨悚然。看這部電影時,你會震驚於他們的無知與邪惡,而又搞不懂她們為何要這麼做。折磨別人,看著別人受苦,會讓人如此興奮、滿足嗎?

或許這永遠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愛倫坡小酒館


揭露人性的電影是比較貼切生活的,能夠很好的直擊我們內心,我覺得有兩部電影在揭露人性上簡單明瞭,非常現實,電影也不錯!

第①部,韓國電影(釜山行),在火車車廂的那一段,主角一行人好不容突破沖沖阻礙,來到比較安全的車廂,可是那個可惡的列車長卻不讓打開車廂門,還教唆這個車廂的其他乘客,說他們感染了病毒,有可能威脅大家的生命,正好渲染了他們冷酷無情,自私自利,以至於拉拉隊女生說這個車廂的氣氛更嚇人!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安全車廂看到男主一行人還有自己的姐姐,也被這個自私的列車長跟無知的人們害死,當人們還在為進入車廂纏鬥的時候,這個女的竟然打開了車門,讓喪屍進來,也結束了自己生命,這是最令人深刻的。這部電影將人類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陰暗面還有善良面都展現的惟妙惟肖,故事情節非常緊張刺激,樓主可以去看看!

第②部(車四十四)比較早的一部國產電影,真人真事改編,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女大巴司機在偏僻的路上遇到了歹徒搶劫錢財,沒想到,歹徒搶劫完居然對女司機起了色心,和同貨對女司機進行了凌辱,車上一位男乘客對動員其他乘客幫助女司機,可是車上無動於衷,隻身一人下去幫助女司機,但是寡不敵眾,也是被揍了一頓,女司機上車後看到了其他乘客冷漠的眼神,讓幫他的男乘客下車,車開走了,後來男乘客在行走路上看到警車在處理案件,詢問才得知,原來剛才的44路公交車出了車禍,女司機跟車上乘客全部死亡,男主不由一下心中暗暗發涼,人心這東西真的深不見底!

以上兩部都是不錯的關於人性的電影,希望樓主會喜歡!







掠過耳畔


你可以去看下姜文拍的《鬼子來了》,這部電影深刻的反映出了人性的很多東西。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河北掛甲臺村的農民馬大三(姜文飾)在日本人的統治下過著平靜的生活。一個晚上,游擊隊綁架了日軍陸軍士兵花屋小三郎(香川照之飾)和翻譯董漢臣,把他們捆綁塞入麻袋放在馬大三家裡,並吩咐馬好好看管,幾天後的大年三十來帶人。馬大三和村民戰戰兢兢地看守兩人,花屋小三郎和董漢臣數次發出求救信號,皆被村民化解。半年過去了,村民們擔心事情暴露,卻又不敢把花屋等放了。 馬大三最終被董漢臣說動,把花屋和董送到了日軍憲兵隊駐地,以換取糧食。日軍憲兵軍官酒冢豬吉是花屋的同鄉。他表面上對馬等人客氣,但背後指責花屋讓皇軍蒙恥並毆打了他。憲兵隊整隊去馬的村子裡和村民聯歡送糧,酒到酣時卻乍露殺機。

還有《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深刻的反映了人性的醜惡。

推薦兩部給你,可以看一下真心影的好。


楊子哥哥666


作為一名影視愛好者,個人覺得大家應該多分享一些反應人性真善美的正能量題材的影視,而不是藉助一些反應人性醜陋和陰暗的反面教材來引發人們對真善美人性的反思!

特別是在當下這樣一個發展過快導致人性逐步喪失的時代裡,更需要一些正面題材的影視,讓人們重新迴歸人性的本真!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暖心的老電影《暖春》,一位老人和一位被收養的小女孩用實際行動向大家闡述了人性的真善美!

《暖春》主要演的是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七歲的女娃小花,沒了爹孃,連唯一的親人奶奶也去世了。收養她的養父母虐待她,她逃出了村子,又累又餓,暈倒在路上,被人救下,卻沒人願意收養她,寶柱爹把小花揹回了家,可不會生孩子的嬸孃嫌棄她,處處刁難她。可爺爺疼愛她,她也更愛爺爺,最終,小花用她的懂事,善良,可愛,贏得了大家的喜歡,長大後的小花考上了大學,回村做了教師,回報了給她關愛的這片土地。

劇中感人的情節很多,年邁的爺爺攢錢為她買新鞋,不辭勞苦砍柳條,編柳筐賣錢交學費。爺爺把小花當成了親孫女養,上不出孩子的嬸孃一次次想把她趕走送人,被爺爺一次次找回,愛護她健康成長。當老人累倒,病倒,不省人事時,小花寸步不離的守候在爺爺身邊,爺爺很快康復啦。

嬸孃雖然不待見小花,但小花卻有一顆一心為人人著想的好心,給她送鍋餅送大米,捉螞蚱治生不出孩子的病,最終感化了嬸孃,也把她當做了親女兒一樣看待。

村長,老人,小花,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卻相互關心幫助,親如一家人。

最讓人感動的是最後村長說出了一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就是寶柱也是老人家收養的,這位老人為了養育這兩個孤兒,一輩子也沒娶個媳婦。瞬間感動了所有人!

這就是人性的真善美,也是愛的力量,有博愛和感恩之心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人生。


艾尼優影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給您推薦一部韓國電影流感,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我的頭條號裡看一下,裡面我有做視頻解說。


一群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但是整個集裝箱子的偷渡客都死了,死狀悽慘,只有一個人活著僥倖逃入鬧事,再加上接受他們的蛇頭兄弟,三個人一天內把病毒傳播到整個城市,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影片以男主人公消防隊員姜智久,女主人工醫生金仁海,小女主美珠,為主線講述了這部人間慘劇,直擊心靈,尺度之大災難片難以企及,體育館焚燒上萬具實體,有的還活著就被燒死,全程監管暴力壓制,當眾射殺平民,出動戰鬥機想摧毀一座城市,觸目驚心。


當中也展現出了人們在災難面前的不同選擇,展現人性美醜,如果喜歡可以到我的頭條裡看視頻解說。

謝謝大家支持。


影電愛鵬大


《行屍走肉》第一季——第十季

《行屍走肉》是一部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的美國恐怖電視系列劇,安德魯·林肯、諾曼·瑞杜斯、勞倫·科漢、史蒂文·元等主演。改編自同名漫畫,該劇於2010年10月31日在AMC有線電視網開播,是電視史上第一部正宗的喪屍電視劇。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瑞克是亞特蘭大城郊一座小鎮的副警長。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瑞克遭到槍擊,傷勢嚴重,被人緊急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搶救。當瑞克醒來之後發現,世界已經喪屍病毒蔓延、危機四伏。
2019年10月6日,《行屍走肉》第10季正式開播。此外,AMC主席薩拉·巴奈特在紐約漫展上宣佈,驚悚美劇《行屍走肉》將續訂第11季,勞倫·科漢將繼續飾演瑪姬。[1]

史上最正宗的喪屍電視劇——這話評論的一點兒沒錯。筆者個人覺得這部電視劇比很多同類電影來的更加出色,實屬“成本低、高質量”的劇作典範。


坦白地說,當你第一次看到這部電視劇時,喜歡“生存類”概念的電視劇的朋友會被其瞬間吸睛——末日世界、喪屍橫行、人性拷問、陰謀詭計等……這些典型的末日風格劇作的構成元素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每一個板塊都是一個亮點。

《行屍走肉》劇照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也是筆者最欣賞本劇的地方,莫過於劇裡的細節表現——尤其是人物刻畫這一塊。筆者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人,很多國產劇作往往對劇中人物安排不到位,往往對演員有大安排之後就不注意細節。比如一些非主要鏡頭演員的表現與人物的性格不符甚至違背——筆者認為作品的優劣就體現在細節上。《行屍走肉》裡每位演員的所給的每一個鏡頭和細節展示都充分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徵,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非常符合人物的心理表現(性格表現),難能可貴的是《行屍走肉》裡的每一個人基本上都有非常出彩的性格(人格)塑造,他們的心理過程和在經歷一些事件後所發生的心裡轉變,演員們都把它們表現得十分傳神、出彩。《行屍走肉》裡對人物的人格塑造確實非常深刻、精彩,由此可見此劇的導演及演員的職業素養之高。

《行屍走肉》劇照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本劇已經將“喪屍”的主題提高到了“人性拷問”的層面。隨著對本劇的觀賞,觀眾們就會漸漸發現:其實比喪屍更可怕的,是人心。一味的與行屍打鬥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厭倦——它們無腦,它們人樣的動物,只會維持著動物本性捕食活物,它們不會思考,所以它們註定不會成為劇裡牽引劇情線路的設置。所以推動情節發展的還是一個接一個的驚悚遭遇和人性的摩擦。在這部劇裡,背叛出賣、人倫失常是常有的事,在末日世界下,生存比什麼都重要,人類數千年所建成的社會體系在劇裡通通轉變成為了“叢林法則”。到底是人倫道德重要還是為了生存不顧一切重要?這一場人性拷問似乎成為了本劇和觀眾們一起探討的永恆話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在這個世界裡的生存法則,每一個生死存亡之際所做的決定都貫徹著每一個人自己的生存奧義。當不同的個體產生生存法則上的對立,碰撞、毀滅在所難免,在這一部劇裡,觀眾們會發現:有時候生存比死亡更需要勇氣和信念以及慘重的代價。每一個轉折點的出現都會嚴厲地擊打著你的內心,無疑,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如此。

《行屍走肉》劇照

顯然,《行屍走肉》的精彩之處並不僅僅是以上列舉的這些地方。筆者要好好稱讚一下《行屍走肉》的化妝特效——真的是良心特效。無論是每次的人體肢解還是活物砍殺,讓不少初次接觸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們捂臉尖叫。滿是血液飛濺的人體器官和滿臉爛肉的喪屍頭顱都做的非常逼真,這也給本劇足足增色不少。

或許導演為了滿足他吊觀眾胃口的慾望(笑),他在劇裡設置了許多希望,但希望之後又覆之以無數失望,險像迭生的故事情節讓每一集電視劇都深深地抓住你的眼球,劇裡每一位人物的一個決定很可能關乎他們的生死,在這個末日世界中死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這些劇情設置每每都給觀眾以驚喜和期待。也許這是人性在這部劇作裡的有機融合使得這部劇作更加的耐看。濃郁的末日氣氛,不確定的變數,時刻貼身的死亡體驗,人性的拷問……沒有什麼比這更精彩刺激的了。

“生存類”影迷的最愛,囊括數次艾美獎、金星獎和金球獎的史上最正宗的喪屍電視劇,每一季總給人以絕佳的視覺體驗。想體驗免費的末日生存教育嗎?本劇不容錯過!


你的電影迷弟


我覺得可以直白反應出人性的電影有《唐山大地震》

故事發生在1976年7月28日,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一帶突然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23秒鐘後,唐山瞬間被夷成廢墟。電影的故事只要講的是一位母親在面對子女生命的時刻,選擇了兒子的生命,放棄了女兒,本以為女孩子活不下來了,母親為救兒子的性命匆忙離開趕往醫院。回來事女兒以及不在了。

但是沒想到女兒在解放軍的救助下活了下來,但是女兒以為 聽到母親選擇救兒子的原話時傷透了心,導致很長時間不願意說話。最終在解放軍父母身邊長大,長達很多年後姐姐和弟弟相遇,瞭解其原委後,最終和母親釋懷。 最後推薦幾部有關人性的優質電影

《釜山行》《寄生蟲》《小蘿莉的神猴大叔》《何以為家》《我不是藥神》


友錢電影


最後兩部強烈推薦!!!

電影去揭露人性,而人性又與所處的政治體系、社會環境、宗教信仰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就目前天朝拍不出來太深刻的,《我不是藥神》唯一一部。這裡我推薦韓國的,大熱的《流感》《釜山行》就不提了,這裡總有你沒有看過的:

1.《熔爐》豆瓣評分:9.1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不讓這個世界改變我們。”

一個電影改變一個法律,因為這部電影,韓國頒佈了一部《熔爐法》。

2.《辯護人》豆瓣評分:9.1

“因為國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護,就不能享受民主,這種說法我是無法接受的。”

『當我滿頭白髮時,無論腳下的這片土地變或不變,我依然會記得宋佑碩放棄安穩選擇顛簸的理由:想讓我的孩子們,還有你的孩子,不要生活在這種荒唐的時代。』

3.《素媛》豆瓣評分:9.0

“最孤獨的人最親切,受過傷的人總是笑的最燦爛,因為他們不願讓身邊的人承受一樣的痛苦”

故事的重心還是在治癒和親情,這也是全片最感人的部分。

4.《七號房的禮物》豆瓣評分:8.6

“我們目擊的事實,往往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凌,冰山下面的巨大事實,更排山倒海穿透視聽。”

黑暗冰冷的監牢內,7號牢房陽光滿滿,笑中帶淚的看完整部電影,《我是山姆》的《美麗人生》。

5.《恐怖直播》豆瓣評分:8.7

“任何事情,你要給我一個說法,你不給我一個說法,我就給你一個說法。”

故事敏感,扣人心絃;節奏緊湊,毫無尿點。又一場封閉空間裡個人表演的精彩呈現,又一次感受韓國犯罪題材影片帶來的衝擊與震撼,人性在最後一刻淋漓盡致。

6.《愛,回家》豆瓣評分:9.1

“外婆,如果你病了就發個空信,我就會知道是你,我會盡快來,好嗎!”

一部很樸實,卻又很容易讓人動容的電影,也是一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和兒童該看的電影。

7.《回家的路》豆瓣評分:8.5

在情感表達和故事曲折上達到了高度統一,電影將這個簡單的故事講述得並不乏味,舒展深長,並讓人感受到那些傷痛和溫暖。

8.《共同警備區》豆瓣評分:8.5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荒謬的政治扭曲了人性。

經典韓國南北題材的片子,戰爭與意識形態背後的人性閃光。故事其實很荒誕,但作為戰爭諷刺劇卻很恰當。

9.《母親》豆瓣評分:8.3

當你所不願意接受的事實即是真相時,該有多絕望?

恨由愛生,惡由善生;殺人並不是單純的善惡爭端,這其中摻雜了太多情感意志人性,甚至母愛

10.《金福南殺人事件的始末》豆瓣評分:8.2

正常人是不會隨便虐待別人的;虐待別人的人自己曾經也是受虐者。

全片充斥著現實懦弱無恥的諷刺。女性是弱勢群體,影片放大了這個群體的橫切面,男性在其中就是侵蝕,它構成的不單是一種身體上的侵犯,精神上的蹂躪才是最可怕的。









韓劇分享


很慶幸可以分享我個人的觀點。今年全球性的病毒爆發,很多人都有了時間看電影。直白反應人性的,我分享《生存家族》。這是日本電影,不用排斥。災難來時,不分地域,不分種族。所以 ,可以一看。

《生存家族》是一部別出心裁的災難片、喜劇片和家庭片。曾被提名為2017年豆瓣電影年度榜單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也是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入圍佳作。

故事主線很簡單,講的是有一天突然大停電,所有電子設備都失靈了,社會陷入癱瘓,鈴木一家四口為了生存,騎自行車從東京逃往鹿兒島的故事。劇情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刻畫停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眾多麻煩,另一部分則是講鈴木一家騎著自行車長途跋涉,歷經艱辛,野外生存的經過。最後他們成功抵達鹿兒島,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網友們紛紛表示一場停電就能讓人感受到末日威力,誰也沒辦法預料到將要發生的事情。

這部看似簡單的影片,卻讓觀眾在啼笑皆非中反思生活、反觀人性。在我看來,鈴木一家整個生存旅程,就是從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底端重新出發,重建世界,再塑人生的過程。這篇文章將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思考,它們分別是:依賴,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踏實,來自認清價值、返璞歸真的生活;敬畏,拯救你的可能是你瞧不起的。

依賴,不要當做理所當然!

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科技 影片一開始,無聲的災難就來了。東京大停電,不僅電力設備停擺,就連所有用到電的工具都失靈了。電燈不亮,只好點蠟燭。電梯罷工,只好爬樓梯。汽車熄火,地鐵停運,手機黑屏,電飯鍋、電磁爐、洗衣機、電冰箱全都不能用,就連水泵也抽不上自來水,超市收銀只能用現金,銀行門口全是來取錢的市民。整個社會一片混亂,公司關門,交通癱瘓,垃圾堆成山,蚊蟲蒼蠅四處飛。先進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夜回到解放前,食物和水奇貨可居,人們紛紛想要逃離東京這片現代化廢墟。

雖然影片描述的停電災難在現實中出現的概率很低,但這隻黑天鵝足夠引起現代人的反思。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發展科技,從使用工具到鑽木取火,從發明語言到成立國家,從流浪到定居,從農業化到工業化,再到現在的信息化、智能化,可以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科技發展史。而電,無疑是對現代文明最重要的科技應用資源。所以當給這種資源的供應按下暫停鍵時,科技的高效便利也隨之消失了。人們難以習慣,社會難以承受,文明危在旦夕。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生存,只有向過去追溯文明的脈絡,不得不去剝離高科技光鮮亮麗的外衣,露出生存本能的掙扎和原始的智慧。

在這部影片裡,鈴木一家在騎車前往鹿兒島的路上,由於找不到食物,全家飢腸轆轆。在一個水族館門口,他們看到有人把水族館的動物拿出來做燒烤,可排著長長的隊,等鈴木一家排到的時候,燒烤已經被瓜分精光了。鈴木爸爸跪下來苦苦哀求做燒烤的人,哪怕只給孩子吃一點,他和媽媽不吃,也是心甘情願。可結果呢,燒烤沒有就是沒有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在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鈴木的兒女,會怎麼想?爸爸無私奉獻的愛固然讓人感動,可肚子止不住的咕咕叫聲,還是讓你更絕望吧。

雖然在溫暖的親情下討論這種現實問題顯得很殘酷,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生活的真相。父母也有搞不定的事,他們也不可能陪我們一輩子,我們要做的,只有抓緊時間獨立起來,才能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獨立不僅指經濟上的獨立、心理上的獨立、人格上的獨立,還是一種滿足自己需求金字塔各個層級的能力。

人性:在災難面前,人心慌慌,可鈴木一家,經歷了災難的洗禮後,回到返璞歸真的生活,竟然體會到難得的踏實。這種踏實,分為外在和內在兩方面。

影片中有兩個細節值得品味。一個是,大停電導致食物成為大家哄搶的對象,鈴木一家也不例外。他們看到有位阿姨在賣米。高富帥脫下腕上的勞力士手錶,指著門口的瑪莎拉蒂跑車,阿姨打發他走。白富美拿著奢侈品包包來換,阿姨拒絕。鈴木一家給阿姨紅酒和礦泉水,阿姨開心地收下,給鈴木換來一袋米和一輛自行車。

為什麼奢侈品換不來大米,而礦泉水和紅酒卻可以?那是因為,在特殊環境下,食物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只有用食物換食物,才能對等,才能成交,才能滿足人們當前最迫切的需求,也才能讓生活更踏實。而以前價格不菲的奢侈品,卻沒有了顯示身份地位的價值,或者說,人們當前對名利沒有需求。所以奢侈品只能迴歸它的使用價值。在賣米阿姨看來,她不需要用手錶看時間,不需要用包包裝東西,更不需要一輛不能駕駛的廢銅爛鐵。

另一個細節是,等鈴木一家終於到了鹿兒島的外公家,男人出海打魚,女人在家織布,所有人深居簡出,自食其力。當媽媽拿起親手種的西紅柿啃下去,從未有過的幸福和滿足在她臉上匯聚成了甜甜的笑容。

為什麼男耕女織的生活,讓媽媽這麼幸福?因為這是她辛勤勞動的所得,是能滿足她生存剛需的東西,也是她自我價值實現的成果。她不需要去計較金錢的多少,收益的高低,只需要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份安全的踏實感,自食其力的滿足感。

人性:內在的踏實,是撕掉虛榮的面具,真正為自己而活

影片中有幾處人物的前後對比,很有意思。爸爸是個很愛面子的公司職員,每次上班都穿得西裝革履,還不忘用服帖的假髮掩蓋自己禿頂的秘密。可經歷了殘酷的生存遊戲之後,他穿起了農民的粗布衣服,就連視為尊嚴的假髮,也把它丟在風中,爸爸反而心裡更踏實,更真實,活得更純粹。女兒也一樣,原來她是一個愛美的小公主。在出發去鹿兒島的那天,還刷了濃密的睫毛膏,在旅程開始沒多久,就埋怨不能洗頭。可這麼多天的風吹日曬雨淋,也讓女兒認識到生活的真諦,她終於可以不顧臉上的泥濘和衣服的骯髒,大口吃肉,大碗吃飯,還學會了醃豬肉和織布。她終於敞開胸懷,擁抱美好的自然,也擁抱真實的自己。

看了父女判若兩人的前後對比,我們是不是也為之感動?生活中,有些人也不乏像鈴木爸爸和女兒一樣,為了維護自己的美好形象和小小自尊,做一些虛榮的事。比如有的人不斷地整容、不斷地用名牌包裝自己,打腫臉充胖子。還有的人擠破頭也要上名校、進名企、和有錢人攀關係,好讓自己看起來很風光,哪怕做的是不喜歡的事,嫁的是不愛的人。面子不僅是浮在表面的泡沫,也是脆弱心靈的保護傘。什麼時候撕掉它,取決於什麼時候好好愛自己。

最後看完一起總結下。《生存家族》給高速發展的科技和膨脹的人性按了暫停鍵,讓現代文明人從需求金字塔的高處摔下來,再從底部爬起,在抱團取暖、尋求生存的道路上,回顧了生而為人的所有需求,也嚐到了需求被滿足的幸福。自然萬物讓人們重新看待世界。它再次賦予人類食物和水,滿足生理需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人們重新審視人生。家庭的溫情和互助,讓人感到安全,有了情感歸屬,也學會了彼此尊重和尊重他人。最後的美好大結局,也讓全家終於實現了從東京騎行到鹿兒島的壯舉,並且在鹿兒島的男耕女織生活中,重新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作為觀眾,雖然我們不大可能經歷這種帶有荒誕諷刺色彩的災難,但我們不妨把這部影片當作一個思想實驗,從中反思當下的世界和自己的人生。首先,我們對科技、社會、以及父母的依賴,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我們需要真正的獨立。其次,為了追求腳踏實地的安全感和確定性,我們需要認清手中的資源,它在現有環境中究竟能發揮什麼價值,怎樣通過對等交換和辛勤勞作獲取這些資源。我們還需要回歸初心,撕掉虛榮的面具,珍惜現在,2020開始為自己而活。


大臉說影視


你好,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我的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刷了兩遍,今年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的韓國電影《寄生蟲》。

這部影片很好的闡述了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人性這句話。

以下有劇透內容,想去看這部電影的不建議繼續往下看。

像韓國大部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家庭一樣,這家的家庭成員一共四口,父母,哥哥,妹妹。全家都是無業遊民,住在潮溼簡陋的半地下室房屋,每天蹭鄰居網絡上網,靠給披薩店疊紙盒勉強維持生活。哥哥多次考大學都未能被錄取,妹妹有著很高的藝術天賦卻得不到好的培養。不過雖然窮好在還是相親相愛樂觀的一家。但從他們疊紙盒的態度可以看出這家人的工作態度非常的懶散和糊弄。不難看出這也是他們生活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

一個哥哥的朋友的來訪,打破了原本困難平靜的生活。他為哥哥帶來了一份給富家女補課的工作。這本來是這個家庭新的生機,但是哥哥在第一次補課的時候就開始有預謀的勾引補課的學生。隨後又通過各種小伎倆,讓自己的妹妹成為富人家兒子的美術老師,讓自己的父親成為司機,讓自己的母親成為管家。可以說一夜之間,他們脫離了貧困,走上了富足的生活。正是這樣的轉變,帶給了他們很大的心理落差,不滿富人竟然如此好騙還這麼有錢。

他們為自己如此簡單的就騙過了富人而得意洋洋,甚至在富人外出時霸佔了富人的房子,暢想著以後兒子娶了富家女後的生活。

前任管家突然來訪,原來她在地下室關著躲債的丈夫。在各種廝打中,前任管家死了,在第二天富人兒子的生日會上,前任管家的丈夫殺死了窮人的女兒。窮人家的父親因為看不慣富人對窮人嫌棄的嘴臉也拿起刀子殺死了無辜的富人家男主人。

這部影片最精彩之處是富人沒有錯,窮人也沒有錯,卻在最後互相殘殺。是揭露人性的經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