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煤炭學報》第3期“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專題速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预,告|《煤炭学报》第3期“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专题速览

“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專輯特邀主編致讀者

——康紅普

深地資源開發是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深部煤炭資源安全高效開採是煤炭行業必須攻克的關鍵技術。我國埋深1000m以下的煤炭資源非常豐富,主要分佈在中東部地區。該地區的大部分煤礦已進入深部開採,最大開採深度超過1500m,帶來一系列開採與岩層控制難題。為保證我國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能源安全及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能源供給,千米深井煤炭資源安全高效開發勢在必行。

與淺部煤礦相比,千米深井最大的特點是地應力高、採動影響強烈。已有的地應力測量數據表明,有些千米深井的最大主應力超過40MPa,明顯高於煤層和一些岩石的單軸抗壓強度,致使圍巖變形與破壞特徵發生顯著變化,突出表現為流變性、擴容性和衝擊性。巷道開挖後即表現為變形大、持續時間長、穩定性差,受到工作面強烈採動影響後,圍巖變形與破壞進一步加劇,甚至出現冒頂、衝擊地壓等災害;採煤工作面礦壓顯現強烈,煤壁片幫、頂板冒落及支架損壞現象突出。適用於中淺部煤礦的開採與圍巖控制技術不能解決千米深井難題。此外,智能開採是煤礦實現安全高效開採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該項技術在我國煤礦發展迅速,在一些中淺部或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的礦井得到推廣應用。然而,由於千米深井開採環境的特殊性,目前還沒有適合高應力、強採動礦井的智能化開採技術。

鑑於此,國家在“十三五”期間,將“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吸納了10家我國煤礦圍巖控制與智能開採領域一流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煤炭企業,形成了多學科、多層次的高水平產學研攻關團隊。圍繞千米深井圍巖控制與智能開採,綜合考慮巷道和採煤工作面相互影響,以合理加大工作面長度,實現生產集約化,降低掘進率、提高煤炭採出率為思路,以“應力場―圍巖變形―圍巖控制―開採與圍巖控制的智能化―井下試驗”為主線,系統研究4個關鍵科學問題: 高地應力與超長工作面強採動應力疊加作用下巷道圍巖大變形機理 ; 高應力、強採動巷道圍巖支護—改性—卸壓“三位一體”協同控制原理 ; 千米深井超長工作面應力與覆巖結構演化機理 ; 超長工作面多信息融合的智能開採模式 ,研發形成千米深井巷道圍巖支護-改性-卸壓“三位一體”協同控制及基於千米深井超長工作面礦壓規律的智能開採技術體系。目前,項目研發時間已經過半,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研究成果,並在中煤新集口孜東煤礦進行了井下示範工程。

第3期前16篇 論文集中報道了“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研究團隊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包括 千米深井高應力強採動巷道圍巖大變形理論 、 超長工作面採動應力演化規律 、 巷道圍巖控制原理與技術 、 巷道圍巖注漿改性材料 、 超長工作面岩層控制與智能開採技術 等5個方面的內容,希望專題的刊出可為煤礦千米深井開採與圍巖控制提供借鑑。

在本專輯出版之際,衷心感謝行業有關專家學者在百忙之中對論文的認真評審。同時,感謝為項目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的所有專家,及完成井下示範工程的技術人員和施工隊伍。

附第3期前16篇本專題論文目次:

目 次

煤礦千米深井巷道圍巖支護-改性-卸壓協同控制技術

康紅普,姜鵬飛,黃炳香,等

千米深井大采高俯採工作面四柱液壓支架適應性分析

王國法,胡相捧,劉新華,等

千米深井超長工作面採動應力旋轉特徵及應用

王家臣,王兆會,楊 傑,等

深部巷道圍巖錨固結構失穩破壞全過程試驗研究

靖洪文,尹 乾,朱 棟,等

高性能無機-有機複合注漿材料研究

管學茂,張海波,楊政鵬,等

深井採動巷道圍巖流變和結構失穩大變形理論

黃炳香,張 農,靖洪文,等

煤礦砂岩橫向切槽真三軸定向水力壓裂試驗

吳擁政,楊建威

擾動誘發高應力巖體開挖卸荷圍巖失穩機制

趙光明,許文松,孟祥瑞,等

微納米無機注漿材料研發與應用

張海波,狄紅豐,劉慶波,等

智能開採裝備全位姿測量及虛擬仿真控制技術

任懷偉,趙國瑞,周 傑,等

千米深井巷道高壓劈裂注漿改性技術研發與實踐

張振峰,康紅普,姜志雲,等

深井衝擊載荷下液壓支架底板比壓分佈特性

謝雲躍,孟昭勝,曾慶良,等

微裂隙中水泥漿液滲濾效應的可視化試驗研究

王 凱,王連國,陸銀龍,等

高應力巷道巖爆過程及時空演化規律試驗研究

劉崇巖,趙光明,許文松,等

基於錨固力學效應巷道圍巖穩定性分析

陳登國,高召寧,趙光明,等

千米深井軟巖大巷圍巖錨架充協同控制原理、技術及應用

姜鵬飛,康紅普,王志根,等

本專題有您想要看的文章嗎?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我們,後續將推送詳細內容!

審 核常琛

End

往期精彩

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

錢鳴高,許家林:煤炭開採與岩層運動

袁亮:煤及共伴生資源精準開採科學問題與對策

康紅普,王國法,姜鵬飛,等: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構想

謝和平:深部巖體力學與開採理論研究進展

康紅普,尹丙鼎,高富強,等:中國煤礦井下地應力數據庫及地應力分佈規律

聯繫我們

聯繫人:郭曉煒

電話:010-84262930-811

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mtxb.com.cn

本平臺刊登的《煤炭學報》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煤炭學報》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